干部档案材料填写及规范讲解学习
干部人事档案培训资料

第一部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鉴别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含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指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有组织、经常性地取得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一种手段,是通过特定的制度和专门的方法,将已经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集中起来的活动。
主要收集在干部任免、调动、晋级、学历(学位)、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材料,以充实档案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是干部人事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集中统一管理的具体体现,收集工作关系到干部人事档案的价值大小。
(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共包括25个方面的内容:1.履历材料:履历表和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等材料。
2.自传材料: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3.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发生变化的报告表等材料。
如报告本人收入、婚姻变化,主要家庭成员增减,配偶、子女就业、出国(境)留学或定居,子女涉外婚姻等情况的材料。
4.考察、考核、鉴定材料:考察材料;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定期考核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工作调动、转业等鉴定材料;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等材料。
5.审计材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6.学历学位材料: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各科成绩表,研究生推免生登记表,专家推荐表;学生(学员、学籍)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党校学历证明;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等参加出国(境)学习和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有关材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单位出具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等。
7.培训材料: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鉴定)表等材料。
干部档案装订整理的步骤及方法

干部档案装订整理的步骤及方法摘要: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
关键词:档案;整理;方法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根据《整理细则》修订稿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具体方法步骤。
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审核。
收到档案材料后,首先要严格审核,确定是否属于归档范围,是否符合归档要求。
除了审核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一、分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的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改形成的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
注意,此类包括民主党派的入党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
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
干部从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培训稿)

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人事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为切实抓好我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推进我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我县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县干部人事工作服务。
现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工作安排,由我来对档案整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以避免在档案整理过程中走弯路,从而保证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通过省委组织部的检查验收。
一、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概念、类型、方式(一)什么是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等,使之成为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门案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是干部人事档案立卷全部过程。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类型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两种常见类型:一是对新建干部档案的整理;二是因补充归档材料而对原有的档案进行局部整理。
(三)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方式1、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地点的整理。
2、日常工作中的整理。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作用和要求(一)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作用1.使干部人事材料成为规范的干部人事档案。
2.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的保管和保护。
3.方便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要求中央组织部过去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了修订。
中央组织部对新制定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修订思路是:既不能“欠”整理也不“过”整理,要做到严格审核、准确分类、排列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新修订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规定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过去制定的《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规定第一步是“鉴别”,这一步要求在收集材料时完成。
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练、实用的要求。
这是整理档案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干部信息表》填写说明

《干部信息表》填写说明《干部信息表》是干部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记录和反映干部任职及其变化的重要文件,是干部自然情况、经历及职务变动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历史、全面地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现将表格填写有关情况具体说明如下:1.“姓名”栏: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
少数民族干部的姓名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2.“民族”栏:填写民族的全称,如汉族、回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不能简称“汉”、“回”、“鲜”、“维”等。
3.“出生年月”和“年龄(周岁)”栏:填写出生年月和年龄。
年龄是计算到当年当月的实足年龄(系统会根据出生年月自动生成)。
4.“健康状况”栏:根据本人情况填写“健康”、“一般”或“较差”,有严重疾病、慢性疾病或身体伤残的,要如实简要填写。
5.“籍贯”栏:填写祖籍所在地。
“出生地”栏:填写干部本人出生的地方。
(如福建福州)。
“籍贯”和“出生地”按“籍贯”和“出生地”现在的行政区划填写,要填写省、市或县(市、区)的名称,如“福建福州”、“福建连江”。
直辖市填写市名及属地名称,如“上海浦东”。
6.“政治面貌”栏:填写本人政治面貌,如”中共党员”。
7、“入党时间”栏:填写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
非中共党员的,不填写加入的时间。
8.“专业技术职务”栏: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初级职称一般不填写。
9.“熟悉专业有何专长”栏: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及专长,没有请填写“无”。
10.“照片”栏:张贴一寸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一张,也可将照片扫描进电脑使用图形编辑软件调整图片大小后直接插入到本栏中。
11.“学历学位”栏:分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
各类成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
不能随意填写“相当××学历”,学历教育“结业”或“肆业”的,不能作为取得学历。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归档

如何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归档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干部人事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料,对于干部的选拔、晋升、调动等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档案整理与归档的目的、原则以及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档案整理与归档的目的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检索性,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可靠,并为干部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档案整理与归档的原则1. 完整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应包含干部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考核评价、留存材料等。
在整理与归档的过程中,要保证档案材料的齐全,不能遗漏或丢失任何重要信息。
2. 准确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夸大、误导或隐瞒干部的工作经历、成绩和考核等信息。
对于干部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应有相应的证明材料。
3. 保密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涉及到个人隐私和重要机密,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确保档案资料不被泄露、篡改或丢失。
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查阅或复制档案材料。
4. 可检索性原则干部人事档案的归档要按照一定的分类和代码进行标识,以便于查找和检索。
可以根据干部的职务、职级、工作单位等要素对档案进行分类,同时在档案盒上标注清楚干部的姓名、工作单位和所属部门等信息。
三、档案整理与归档的具体操作步骤1. 筛选干部档案针对干部人数较多的情况,可以根据干部的职务层级、晋升潜力等进行分级筛选,将重要的干部档案优先进行整理与归档。
2. 整理档案材料先对档案材料进行初步整理,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档案编号进行排序。
然后对每份档案材料进行归类,并在材料上加盖档案章或者贴上标签,以确保档案材料的一致性和可检索性。
3. 归档及存储根据整理后的档案材料,选择合适的档案盒进行归档,并将档案盒上的信息与档案材料进行匹配。
归档后的档案盒可放置在专门的档案室内,要确保档案室的安全、防火、防潮等设施,并制定相应的档案借阅和查阅制度。
干部人事档案知识讲座

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构成成份是干
部职工档案材料,所谓干部人事档 案材料就是:己经处理完毕的对考 察、了解干部职工具有一定凭证、 依据作用的文件材料。干部人事档 案是以个人为一宗立卷,保存起来 以备查考的文件材料。干部人事档 案属专门档案的范畴。
干部人事档案主要由以下材料组成:
干部的履历,自传,参与各项工作、 政治活动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反映受国民教育、培训和技术、学术 成就情况的材料,政治历史、社会关 系情况的审查材料及复查材料,加入 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任免、录用、聘用、奖惩材料,调整 工资、出国、参加各种代表会议材料, 退(离)休的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 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讲义
什么是干部人事档案,它由哪些基本
材料构成?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 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人 事管理制度,在培养、选拔和用人等 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或职工个人 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 力、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 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 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职工重要依据。
一、新时期干部人事档案存在的主要 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是真实地记载和反映干部个人经
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等,是组 织人事部门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 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 革的不断深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了许多 新情况,新问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面临了不 少新的挑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如何与时俱进, 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党的组织、人事工作服务。 是我们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 考和面对的问题。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二)现实性。由于员工仍在工作,
其干部人事档案则成为人事(劳动) 部门正确使闻人才,合理解决工 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 为现实工作服务是干部人事档案 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
干部档案信息登记表

干部档案信息采集表干部档案信息采集表填表说明一、姓名栏填写真实姓名,如果档案、身份证、户口簿、学历等用名不一,或出现同音字,请个人提出申请,单位签署意见,报部统一审核更正;二、出生年月填写如“1978.08”,出生时间以档案最初原始材料登记年龄认定,身份证号码填写18位新号码,如没有办二代身份证,请到派出所查询;三、健康状况填写健康,或如实填写身体患病情况;四、籍贯填写如“皖宿松”,出生地准确填写到村级;五、政治面貌填写党员、团员或其它党派;入党(团)时间要准确到月份(如:1978.06);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填“群众”;六、参加工作时间要如实填写(如:1980.08)七、学历要注明哪年哪月在哪校什么专业毕业,如(1999年6月毕业于安徽省委党校函授本科法律专业);八、工作简历要从开始工作的时间开始填写,不同单位工作,要按时间段详细填写工作情况如(1987.08—1990.06 ××县××乡镇党委委员);同一单位工作,按职务变动分时间段填写,从二级机构副职、二级机构正职、副科(分副主任科员、副乡镇长、党委委员)、正科(分党委书记、乡镇长、局长、党组书记、人大主席、政协工委主任、主任科员等)。
如(张三,1993.08—1996.12 ××县××乡镇科员;1996.12—1999.01××县××乡镇;1999.01—2001.09 ××县××乡镇党政办主任;2001.09—2006.02 ××县××乡镇党委委员;2006.02—2008.08 ××县××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长;2008.08—至今××县××乡镇人大主席。
)九、家庭主要成员必须填写父母、配偶、子女情况,家庭主要成员中出现死亡等特殊情况的,在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内注明。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

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和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它承载着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历史。
正确地整理和修复干部人事档案对于做好人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干部人事档案的档案整理与修复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档案整理的基本步骤1.收集档案资料:首先,根据干部的任职情况和相关信息,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包括个人简历、考核评价、奖惩情况、获奖证书等。
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分类归档:将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干部的不同类型(如基层干部、中层干部、高层干部)进行分类归档。
同时,各类档案资料内部也要进行细化分类,方便查阅和管理。
3.文件编号:为每个档案文件设定独立的编号,以方便查找和管理。
编号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根据干部的类别、级别、姓名等因素进行编排。
4.建立档案目录:制作档案目录,记录每个档案文件的基本信息,如档案编号、档案名称、档案所属干部的姓名和职务等。
档案目录应根据档案资料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适当分级,使之清晰、方便查找。
二、档案修复的常用技巧1.纸张修复:档案资料中的纸张往往会出现折痕、裂痕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纸张时,应使用酸性不大的胶水,小心地将裂痕粘合,使其恢复完整。
对于较重的折痕,可以使用专业的纸张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2.文字修复:档案资料中的文字可能会出现褪色、污渍等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文字时,可以使用软毛刷轻轻清除污渍,使用颜色和字体相近的墨水或蜡笔填补褪色的部分,尽量使文字恢复原貌。
3.扫描备份:为了防止档案资料的损失和腐蚀,可以将档案资料进行扫描备份。
将档案资料扫描成电子文件后,保存到计算机或云存储中,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在扫描时应注意调整扫描仪的分辨率,使得数字化的档案具备足够的清晰度。
4.数字化修复:对于已经腐蚀严重的档案资料,可以采用数字化修复的方法。
通过专业的软件工具,对档案图像进行处理和修复,恢复档案的可读性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呈报单位意见”栏由干部所在单位党组(党委)填写具体呈 报意见并加盖党组(党委)公章。
四、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排序的规范:
(4)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院校及专业”不填。
(6)获得学历同时也获得学位的,应同时填写,并写明何学 科学位。如,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 位,就在全日制教育栏中填写“大学法学学士”(在一栏中分 两行填写,见下表) (7)获得学历但没有学位的或以同等学历攻读并获得学位的, 按获得的学历或学位如实填写。如通过在职学习,先获得研究 生学历(无学位),后又以同等学历攻读学位,获得经济学硕 士,则在“在职教育”栏中填写“ⅩⅩ研究生、经济学硕士 (在一栏中分两行填写),“毕业院校及专业”栏相对应地要 将两个毕业院校及专业填入(见下表)。
三、具体材料的填写要求 ❖ 《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写审核规范及要求 ❖ 《干部学历(学位)呈报审批表》填写审核规范及要求
5、“入党时间”填写加入中共的时间。1982年9月6日 以后入党的,入党时间填写支部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的时 间,其他时期入党的,依据不同时间党章的规定进行填写。民 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需在“入党时间”栏内注明民 主党派名称或注明无党派,如“民建”、“致公党”、 “九三”、“无党派”等,不填写加入党派的时间。
格式如下:
1999.09--2003.07 ⅩⅩ大学ⅩⅩ专业学生,大学毕业
工作简历要按照干部在不同时期所担任的职务和工 作单位的变动情况分段填写。
参加过党校或行政学院学习15天以上的,在职攻读 学历、学位的,临时离开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及到 基层挂职锻炼的,均应在本简历段后注明。
14、“奖惩情况”栏填写受区(局)级以上的奖励 和记功;受处分的,要填写何年何月因何问题经何单 位批准受何种处分,何年何月经何单位撤销或解除何 种处分。没有受过奖励和处分的,要填“无”。
二、基本信息填写规范及要求 出生日期 干部的出生日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严格按照
干部档案记载为依据,一律用公历填写,单位及本 人均不得随意填写、更改。
参加工作时间 要以招工、入伍、毕业分配等档案材料上记载的 情况为依据。按照政策规定,符合更改参加工作时 间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更改,没有更改前仍以 档案原始记载进行认定。 入党时间 入党时间的填写应以档案中《入党志愿书》为依 据, 1982年9月6日以后入党的,入党时间填写支 部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的时间,其他时期入党的,依据 不同时间党章的规定进行填写。
6、“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要 根据档案原始记载如实填写,不能随意更改。填写时,一 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月份用2位数表示, 如“1981.05(30岁)”。
7、“健康状况”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填写“健康”、 “良好” 。
8、“照片”一律使用近期一寸正面半身免冠彩色照片。
12、“现任职务”栏中填写干部担任的主要职务; “拟任职务”、“拟免职务”栏中填写的拟任或拟免 职务,一律使用全称或规范简称。
13、“简历”从参加工作时填起。大、中专院校学 习毕业后参加工作的,从大、中专院校学习时填起。
简历的起止时间填写到月。年份用4位数字表示,月 份用2位数表示,前后要衔接,不得空断。
9、“专业技术职务”填写主管部门评定的中级以上的专 业技术职务。
10、“熟悉专业有何专长”填写干部所熟悉的工作业务 及专长。
11、“学历、学位”分为全日制教育和在职教育两类。 填写的具体要求是:
“学历”应填写接受相应教育的最高学历。各类成人高 等院校毕业生,应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认可的部门、 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接受党校教育的,以各级党 校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未经过学历认证的,不得填写。
(1)“全日制教育”填写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的最高学 历;“在职教育”填写以其他学习方式获得的最高学历。 “毕业院校系专业”填写与学历相对应的毕业院校、专业。
(2)党校学历,均填入“在职教育栏”,并在研究生、 大学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区、市)委党 校”。
(3)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 毕业生,填写“大学普通班”学历。
组织人事部门、有关干部部门及干部本人在填
写需要归入干部个人档案材料时,要以干部档案中原始材 料为依据,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准确,符合规范要求。 由组织上形成的材料应有形成材料时间、组织印章或领导 签字。个人撰写的材料应有形成时间,本人签名。
称谓、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要填 写准确。称谓的写法要规范,如,配偶为“妻子、丈 夫”,子女为“儿子”、“女儿” ,父母为“父亲”、 “母亲”。
18、“呈报单位”栏应填写呈报单位的党委(党组) 名称并加盖印章,填表日期应与呈报请示的时间一致。
19、《干部任免审批表》应逐栏逐项填写,一般不 得出现空白。要签署党委及组织部门讨论决定的意见, 注明任免通知文号和时间,并加盖公章。
15、“年度考核结果”栏中填写近三年的年度考核 情况。没有年度考核结果的,应采取写实的办法注明。
16、“任免理由”栏应填写此次任免的具体理由。 如,“工作需要”、“任职年龄到限” 等。
17、“家庭主要成员及重大社会关系”栏填写干部 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有关情况。已去世的,应 在原工作单位及职务后加括号注明。
《干部学历(学位)呈报审批表》
填写及规范
1、“现学历”、“现学位”栏按照干部学历学位集中清理期间认 定的学历学位填写。
2、“拟更改学历”、“拟更改学位”栏中,大学专科填写为“大 专”、大学本科填写为“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填写为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党校学历在研究生、大学 或大专学历前加“中央党校”或“省(市、区)委党校”;拟 更改的学位应注明取得学位的具体学科名称,如“ⅩⅩ学硕士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