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发布、(小结)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第一部分总体要求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和城市线网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适用本规范。
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基准分值1000分。
其中,乘客满意度评价分值300分,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分值300分,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分值400分。
第三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为该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之和,再视情核减扣分。
计算方法见公式(1)。
(1)式中:i=1、2、3...I,I为城市所辖线路总数;—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核减扣分。
出现以下情形的(因地震、洪涝、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除外),应进行核减扣分:(一)发生5分钟以上(含)15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5分;(二)发生15分钟以上(含)30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10分;(三)连续中断行车(指线路中有2个及以上车站或区间发生行车中断)30分钟以上(含)2小时以下的,每起减20分;(四)发生一般运营突发事件的,每起减50分;(五)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运营突发事件的,该线路当年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记为零分。
注:运营突发事件等级判定标准按照《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5〕3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以其所辖线路的服务质量评价得分按各线路客运量加权平均后,根据运营单位工作表现情况加减分,再按所辖线路规模进行系数调整。
计算方法见公式(2)。
(2)式中:i=1、2、3...I单位, I单位为运营单位所辖线路总数;—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条线路年度客运量;—加分项。
因完成政府政策性任务,或者积极组织参加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运营单位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交通运输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10分;获得城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5分;获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3分。
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PIS简介

一、系统概述乘客资讯系统的基本概念是指地铁运营商采用成熟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输、显示技术,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的信息显示给指定的人群。
乘客资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提供列车时间信息、政府公告、出行参考、股票信息、广告等实时多媒体资讯信息;在火灾及阻塞、恐怖袭击等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指示。
PIS为乘客提供上述各类信息,使乘客安全、高效地在地铁中行走,使地铁车辆高效、安全地运营。
乘客资讯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控制中心子系统、节目制作子系统、车站子系统、车载子系统、网络子系统。
乘客资讯系统从控制功能上分为四个层次:信息源、中心播出控制层、车站车载播出控制层和车站及车载播出设备。
二、系统功能地铁乘客资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提供列车时间信息、政府公告、出行参考、股票信息、广告等实时多媒体资讯信息;在火灾、阻塞情况下,提供紧急疏散指示。
(1)乘客资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PIS中心(OCC)和车站/车载PIS子系统的控制,在指定的时间,将指定的信息显示给指定的人群。
(2)系统需具备紧急疏散程序。
当事故发生时,操作员按下紧急按钮便能启动一系列的自动疏散程序。
(3)引入多媒体动态广告,结合其它显示及广播系统,共同设计和执行,提高运营效益。
(4)多媒体显示控制软件支持多屏幕分割功能,可以同时显示各种实用的信息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版面可不断地依据日程来改变。
(5)实时信息显示:实时信息能够以特别信息或者紧急信息形式通过系统播放,可以打断原来时间表正在播放的内容。
实时信息包括新闻、天气、通告、电视节目等。
在地下可以实时显示地面的交通状况;在出入口可以实时显示地铁的运营状况(正常、关闭、拥挤)。
(7)系统能够兼容多种终端信息显示设备,如:PDP显示屏,LCD显示屏,CRT,LED室内外显示屏等。
(8)系统需要一套标准的时间表播放机制,包括周时间表、日时间表、节日时间表等。
系统根据预先编辑设定的时间表自动播放多种日常信息,包括提示信息、定时的欢迎信息等。
地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铁信息发布管理,规范地铁运营信息传播,保障乘客合法权益,维护地铁运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地铁范围内所有信息发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车站公告、显示屏、广播、互联网、手机应用等。
第三条地铁信息发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信息发布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二)真实性原则:信息发布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事实。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地反映地铁运营状况,为乘客提供便利。
(四)安全性原则:信息发布应当确保乘客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五)公平性原则:信息发布应当公平、公正,不得歧视、侮辱他人。
第二章信息发布内容第四条地铁信息发布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一)地铁运营信息:包括列车时刻表、线路图、换乘信息、车站设施信息等。
(二)安全出行提示:包括乘车安全知识、文明乘车规范、应急疏散指引等。
(三)便民服务信息:包括车站设施、服务设施、停车场、公交接驳等信息。
(四)公益活动信息:包括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爱心服务等。
(五)其他与乘客出行相关的信息。
第五条信息发布内容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内容真实、准确,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事实。
(二)信息来源可靠,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三)信息更新及时,保持信息的时效性。
(四)信息发布形式多样,便于乘客获取。
第三章信息发布管理第六条地铁信息发布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分为以下等级:(一)一级信息:涉及地铁运营安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由地铁运营管理部门负责发布。
(二)二级信息:涉及车站设施、服务设施、停车场、公交接驳等,由车站管理部门负责发布。
(三)三级信息:涉及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爱心服务等,由相关部门负责发布。
第七条信息发布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对信息发布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合法。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 (18)3.系统组成 (19)3.1系统架构 (19)3.2系统构成 (20)4.系统设置 (21)4.1业务设置 (21)4.3设备设置 (21)4.4软件设置 (22)5系统功能 (23)5.1基本功能 (23)5.2COCC级系统功能 (24)5.3OCC级系统功能 (25)5.4车站级系统功能 (25)6系统接口 (27)6.1COCC级 (27)6.2OCC级 (27)6.3车站级 (27)6.4车载级 (27)7系统性能 (29)7.4系统兼容性 (29)8.其他 (30)1 总则1.0.7NPIS作为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系统设施,是迅速、准确地向轨道交通管理者和乘客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
基于网络化运营,对既有线路PIS系统进行整合、提升和优化。
3. 系统组成3.1 系统架构3.1.6乘客信息系统与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passenger information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报批稿)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施行日期:广播系统宜实现系统融合是指业务上与系统上的融合。
业务上,融合广播语音播报所涉及的音频信息与乘客信息系统所涉及的视频信息融合为统一的播报列表,为播报操作提供统一的信息源;同时,融合广播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的系统处理及控制功能,达到音、视频信息内容一致、播报控制与操作的统一。
3.2 系统构成3.2.3信息传输系统是乘客信息系统的信息传递工具,本技术规范仅作系统完整性描述,其技术标准、建设模式本规范不作硬性规定和要求。
信息传输系统宜包括网络级信息传输系统、线路级信息传输系统、车地无线系统等。
4. 系统设置4.1 业务设置4.1.2适当处理指的是将通用化信息进行格式转换,适配本线的显示标准。
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及整改情况通报

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及整改情况通报近期,我们公司对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整改工作,并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问题概况通过对公司各地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全面排查,发现存在以下安全问题:1. 信号设备故障频发,影响列车运行安全;2. 站内设施维护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3. 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交通事故风险增大;4. 安全培训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薄弱。
二、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公司已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1. 对信号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加强设备巡检,提高设备可靠性;2. 对站内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消除安全隐患;3. 强化操作流程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4.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整改效果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取得以下整改成效:1. 信号设备故障率显著降低,列车运行安全性得到明显改善;2. 站内设施得到及时维护,安全隐患大幅减少;3. 人为操作失误事件明显减少,交通事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4. 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显著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我们将持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全面提高轨道交通安全水平,确保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共同维护良好的运营环境。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此致敬礼对于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整改工作,公司一直都秉承着严谨的态度,以确保乘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整改中,公司将一直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完善的措施和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信号设备故障频发的问题,公司已经对信号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加强巡检。
引进了更先进的设备维护技术,建立定期检修机制,确保信号设备的稳定运行。
与此同时,公司还加大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减少了信号设备故障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
对站内设施维护不及时的问题,公司已经进行了全面的站点设施检修,对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和维护。
轨道交通PIS系统介绍

乘客信息系统(PIS)简介
乘客信息系统: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IS。
乘客信息系统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 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 媒介向乘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提供乘车须知、 服务时间、列车到发时间、列车时刻表、管 理者公告、政府公告、出行参考、股票信息、 媒体新闻、赛事直播、广告等实时动态的多 媒体信息;在火灾、阻塞及恐怖袭击等非正 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
LCD显示控制器
车载传输网络 (由车辆提供)
司机车头室
天 无线AP 线
无线客户端
天
单元
线
车载交换机
OPWKRAACWCTTIC//C0HH01AAWCCTTIC//C0HH01EACTCOHL
LCD显示控制器
列 车
司机车尾室
PIS系统的结构
系统数据传输流程
典型中心子系统结构
地铁其他系统
时钟
路由器
不支持用户自定义信息
没有 不需专业知识 较低 不支持
广告灯箱
正常情况下广告发布
固定信息 小 图片
不支持用户自定义信 息 较高 不需专业知识 较低 不支持
遵循的标准及规范
ITU-T的有关建议 IEEE的有关协议 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108-109-2004)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9试行本)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彩色电视广播测试标准》GB2097-80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H 3171-1995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接口》GB/T 17953-2000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TB 10072-2000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用户特别指定的技术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车辆等相关位置设置导向标识、信息发布装置和信息传递通道,以提供给乘客准确、方便的出行信息,帮助乘客规划出行路线,提升乘客体验。
为了设计规范的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并提供高效准确的服务,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导向标识设计:a.标识符合人性化设计,以提高可辨识性和易读性。
b.标识内容简明扼要,以确保乘客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c.标识颜色明亮醒目,以提高其可见性和辨识度。
d.标识形式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阅读需求,如文字、图案、颜色等。
2.信息发布装置:a.车站内设有多个信息发布装置,包括显示屏、语音广播和电子视频墙等。
b.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包括车次、终点站、到站时间和乘车方向等。
c.语音广播应清晰流畅,乘客能够听清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d.电子视频墙可播放实时列车位置、出行提示和重要信息等。
3.信息传递通道:a.提供应用程序、网站和短信等方式,将重要信息传递给乘客。
c.提供无障碍服务,包括语音提示和视觉辅助设施,以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
4.公众信息预警系统:a.通过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发布重大状况和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
b.预警信息包括地铁人数过多、站台拥堵、列车晚点和突发事件等。
c.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准确,以提醒乘客调整出行计划。
5.系统维护与更新:a.定期维护导向标识和信息发布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信息准确传递。
b.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和数据库,以提供最新的线路和车辆信息。
c.及时修复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设计规范,需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并提供高效准确的服务。
通过合理的导向标识设计、多样化的信息发布装置和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使乘客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规划出行路线,提升他们的出行体验。
同时,通过预警系统的建立和维护,还能提供旅客出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优化乘客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内容一、票务服务1、售票处(机)或其附近应有醒目、明确的车票种类、票价、售票方式、车票有效期等信息,方便乘客购票。
2、自动售票机、充值设备上或自动售票机和充值设备附近应有醒目、明确、详尽的操作说明。
3、人工售票、充值或售卡过程中,客服中心岗或应急售票亭站务员应唱收唱付,做到准确、规范。
4、对符合免费乘车规定,持有效乘车证件且携带物品的乘客,应要求乘客将携带物品过安检后验证予以放行。
5、自动检(验)票机或其附近应有相应的标志或图示,方便乘客检(验)票。
6、在特殊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为乘客进行必要的票务事务处理。
二、导乘服务1、车站的醒目位置应公布乘车常识和注意事项;必要时,应通过广播等方式向乘客宣传乘车常识和注意事项。
2、车站应提供即时、准确、有效的乘车信息。
3、列车运营计划变更或列车运行不正常,对乘客造成影响时,应及时通知乘客;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乘客。
4、车站出入口、售票机等醒目位置应公示本站首末车时间;车站宜公布列车间隔时间、各车站运行时间等信息。
5、车站的醒目位置应公布车站周边信息。
6、列车上,应向乘客提供列车运行方向、到站、换乘等清晰的广播或图文信息。
三、行车服务1、运营时间出现调整时,各车站做好公示。
2、列车行驶应平稳,到站后应适时开关车门。
3、列车运行发生故障时,车站和列车司机应听从行调指令采取救援、清客等处置措施。
4、一年内列车正点率应大于或等于 98.5%。
5、一年内列车运行图兑现率应大于或等于 99%。
6、列车拥挤度不应大于 100%。
四、问询服务提供现场问询服务和远程问询服务,如:窗口服务和热线电话等方式问询。
五、特殊服务1、对残障等乘客应提供必要的服务,协助其顺利乘车。
2、发现走失的儿童,应带领其至安全场所,并设法联系其监护人或报警。
3、当遇到乘客身体不适时,应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在征得乘客同意的情况下拨打救助电话。
4、对于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引导其从宽通道和无障碍电梯进出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发布、(小结)
轨道交通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发布、
列车车厢张贴类信息发布指导意见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鸣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张凌翔、陈春娇、章莉莉、程瑜、胡湲、何斌
1、立项依据与创新点
本课题基于目前运营提出的人性化、规范化、灵活性的服务管理目标,采用现状调研、国际考察、方案试点、运营反馈、视觉测试、乘客心理分析等技术路线,进行展开研究与应用分析。
根据2009年发布的《上海轨道交通车站信息化服务指导意见》的宏观框架的指导建议,以及2006年发布的《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标志设置指导手册》及2008年补充的《细则》文件,课题将研究的范畴和定义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将目前车站与车厢在运营时期急需解决的信息内容,开展了全面梳理分类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试点。
同时,针对车站与车厢内相对固定的信息、阶段性信息、临时性信息、实时动态信息进行划分及发布形式的创新性研究;针对常态运营信息、紧急状态信息提出应对方案;针对地铁运营公司发布的信息、公安及其他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进行阵地划分及情况应对方案。
关于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的相关研究必要如下:首先,与车站导
向类信息之间的划分界面在于,除了在2006年发布的《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标志设置指导手册》及2008年补充的《细则》中所涉及的直接引导人流进出的导向类运营信息进行详细规范,比如各类导向牌、信息带、导向地图等,目前车站内还有涉及到车站的各类临时性、阶段性、实时性信息,以及各类作为导向补充的运营服务信息的发布,成为上海地铁急需解决的信息发布问题。
比如各线路的公告栏规格样式的差异、闸机设施的差异、售票区域环境的差异等,形成了课题目前信息形态各异的局面,同时相同信息在各线的色彩及图形的不同视觉表现等情况,也成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关于列车车厢各类信息发布的相关研究必要如下:上海轨道交通目前运营车辆总计2000多节,各线路车辆、型号各异,因此各类信息发布的统一和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基于人流量大、外来人员多、线路变化大的特征,车厢内信息的科学合理发布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包括如何平衡公共信息与商业信息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车厢内拥挤状态下的信息发布?如何提供缺少的公共文明乘车礼仪的信息?如何强化车厢内公共导向的信息?都是需要调查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
2、课题的研究范围
2.1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概念界定
所谓“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是指地铁车站空间内除了直接引导人流进出的导向类运营信息之外,各类临时性、阶段性、实时性的非商业运营服务信息,以及各类作为导向补充的运营服务信息的发布。
其中,车站非固定信息,包括公告栏信息、客服中心信息、屏蔽门区域信息、售票区域信息、临时信息牌信息、移动宣传板信息、动态信息等。
车站导向补充信息,包括闸机口特殊通道信息、楼梯区域信息等。
2.2列车车厢张贴类运营服务信息概念界定
所谓“列车车厢张贴类运营服务信息”,是指用于车厢内部的纸质印刷类张贴物,主要服务于在途乘客,为乘客提供出行所需的运营服务类信息、公益宣传类信息以及不同运营状态下的安全提示、警示信息。
3.主要研究成果
3.1目前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列车车厢张贴类信息存在的问题
调研总结
本课题针对上海轨道交通车站非固定信息及导向补充信息、列车车厢张贴类信息发布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解决各类具体运营情况下遇到的信息发布问题。
既要考虑地铁全网络之间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发布,也要根据各线路各车站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使信息发布适合于当前空间的各种变化情况。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和车厢在信息建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
(1)商业信息偏多,服务信息偏少;
(2)服务信息种类不全;
(3)印刷品类媒体的建设尚不成熟;
(4)服务信息更新成本高,灵活性差;
(5)服务信息设计从乘客出发,提高清晰度;
(6)乘客需要的多样性信息无法满足
(7)小部分服务信息的滞后现象需及时调整。
(8)信息发布的内容不统一
(9)信息发布的尺寸不统一
(10)信息发布排列方式不统一
(11)信息发布的视觉风格不统一
(12)信息内容、表达呈现方面缺乏联动性
3.2课题信息发布的原则
3.2.1信息阵地划分原则
信息阵地划分原则,是指在目标区域内,根据空间环境特征划分出几个不同的信息发布区域,即信息阵地,同时根据信息类型及乘客观看信息的行为特征,将不同类型信息归入不同的发布区域,达到信息发布与空间环境的协调。
3.2.2信息色彩分层原则
信息色彩分层原则,是指不同类型的信息,根据国家标准文件及上海轨道交通行业标准文件中对于色彩的指导原则,整理划分纳入不同的色彩体系,包括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深灰色这五个标准色。
色彩分层原则将不同含义的信息,从感性的色彩上进心区分,有助于乘客快速识别信息,以及在远距离或运动状态下识别信息。
色彩与信息发布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3.2.3信息模块化原则
信息模块化原则,是指将需要发布的信息设计成为固定尺寸的固定模块,根据空间实际情况,进行固定模块的信息发布。
模块化的信息发布原则,适合空间情况多样化及需要快速信息变更的运营条件,不仅便于运营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变更与发布,同时也形成信息发布的视觉秩序感,便于乘客识别观看信息。
3.2.4信息发布空间的网格化管理原则
信息发布空间的网格化管理原则,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多种信息同时发布所采用的空间排版秩序,网格法的基础平面排版方式帮助信息形成规律性和秩序感,便于乘客快速阅读信息,并判断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网格化管理方式是将信息发布区域采用网格线作为底图,每特定小空间作为一个基本模数,便于后期信息发布或张贴时的核对位置及控制大小。
网格化底图为信息张贴物提供了固定的位置空间。
3.3课题信息发布语言的规范及应用
3.3.1中文为主的表达方式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的信息表达需求,以乘客的阅读习惯性,车站及车厢的各类信息常态的发布采用中文为主的表达方式。
如车站内公告栏的乘客须知、自动扶梯区域的乘梯须知、客服中心发布的大部分信息等。
3.3.2中英文结合的表达方式
根据出行需及满足多样化人群的需要,针对运营服务类与出行相关的基础信息,公益宣传类及个性化服务类信息,尤其是紧急状态下疏散警示、消防警示等的静态信息,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
如车厢内的单线图、爱心座椅提示、寻求协助提示、安全通道、紧急出口、紧急呼叫等信息。
3.3.3 中英文信息分离的表达方式
以利用有限的空间范围,最大化呈现有效信息为原则,可采用中英文信息分离的表达方式,满足大部分乘客需求的同时,兼顾小众需求。
具体方法为:以中文作为信息呈现的主要手段,英文等辅助语言版本可在列车到站后,该站服务中心领取。
如车厢内全网图,以中文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在右下角给到提示文字“如
需英文版本,请至服务中心索取”的字样。
4、应用前景与效益预测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的13条线路,以及未来新建线路的车站环境中。
对于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加强乘客与地铁管理的沟通,提升上海地铁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过目前车站内除导向信息之外的一些运营服务信息的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将各类临时性、阶段性、实时性的非商业运营服务信息进行宏观统一管理发布。
其中,信息发布空间的网格化管理原则,优化了地铁信息发布的视觉效果;阵地划分原则和信息色彩分层原则,使各类信息的性质和作用更加明确,同时方便乘客获取相关信息;信息模块化发布原则,大大降低了运营期间对于信息变更的投入成本,并提高了信息实时调整的效率。
本课题对于车站内公告栏、客服中心、售票区域、闸机区域、屏蔽门区域、楼梯口区域等信息管理办法的研究和提出,以及车厢内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为地铁运营管理带来灵活性、便捷性、高效性,并为上海地铁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