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A型题+B型题+X型题试题(参考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A型题+B型题+X型题试题(参考答案)一、A型题1.以下有关环糊精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糊精系淀粉的降解产物B.分子外部亲水C.有α、β、γ三种D.为中空圆筒形,内部呈亲水性E.将脂溶性药物包嵌于环糊精分子空腔内,提高水溶解度2.包合物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刺激性B.增加药物的水溶性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液体药物粉末化E.实现靶向给药3.包合技术常用的制备方法不包括A.饱和水溶液法B.熔融法C.研磨法D.冷冻干燥法E.喷雾干燥淀法4.以下不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是A.微粉化药物B.环糊精包合物C.多晶型中的稳定型结晶D.固体分散物E.固体溶液5.下列关于固体分散体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药物在固态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分散B.共沉淀物中药物以结晶状态存在C.药物在简单低共溶混合物中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中D.固体分散体也存在者某些缺点,例如储存过程中老化、溶出速度变慢等E.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可能为多种类型的混合体6.关于固体分散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增加难溶性药物的表面积,增大溶解度和溶出速率B.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可制速释、缓释制剂C.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D.适合于半衰期短的药物E.使液体药物固体化,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刺激性7.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存在形式不包括A.分子状态B.细粉状态C.微晶状态D.微粉状态E.无定形状态8.以下哪个不是水溶液性固体分散体载体A.PEG6000B.PVPC.尿素D.pluronic F68E.乙基纤维素9.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禁忌B.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C.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减少用药剂量D.控制释放速率,使药物浓集于靶区E.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10.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硫酸钠作为A.絮凝剂B.固化剂C.囊材D.凝聚剂E.pH调节剂11.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将溶液pH值调至明胶等电点(如pH4.0~4.5) 以下使A.明胶带正电B.明胶带负电C.阿拉伯胶带负电D.微囊固化E.带正、负电荷的明胶相互吸引交联12.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甲醛作为A.乳化剂B.增塑剂C.增溶剂D.凝聚剂E.固化剂13.复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为A.环糊精、聚乙二醇B.明胶、阿拉伯胶C.磷脂、胆固醇D.壳聚糖、甲基纤维素E.清蛋白、胆固醇14.不能延缓药物释放的方法是A.减小难溶性药物的粒径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C.包缓释衣D.微囊化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15.关于控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释药速度为一级速度过程,可恒速释药8~10h,减少了服药次数B.使血液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C.适合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D.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E.避免频繁给药而致中毒的危险16.渗透泵片剂控释的基本原理是A.减小溶出B.片剂膜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C.减慢扩散D.片剂膜内渗透压大于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E.增加溶出17.关于缓释制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间内维持一定血药浓度,可以减少服药次数B.适于单服剂量大于1g,且溶解度小的药物C.使血液浓度平稳,克服了峰谷现象D.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E.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18.常用做控释制剂中控释膜材料的物质是A.聚丙烯B.聚乳酸C.氢化蓖麻油D.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聚氰基丙烯酸烷酯19.膜控释制剂不包括A.封闭型渗透性膜B.毫微囊C.微孔膜包衣D.多层膜控释片E.控释包衣微丸20.药物包裹在多聚物薄膜隔室内或溶解分散在多聚物膜片中而制成的缓释膜状制剂称为A.缓释膜剂B.膜控型缓释制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涂膜剂E.多层膜剂21.亲水性凝胶骨架片的材料为A.硅橡胶B.蜡类C.海藻酸钠D.聚氯乙烯E.脂肪22.被动靶向制剂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脂质体B.静脉乳剂C.微球D.毫微粒E.前体药物制剂23.下列哪个是主动化学靶向制剂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24.关于脂质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定向性?B.提高药物稳定性?C.脂质体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D.速效作用?E.降低药物的毒性?25.脂质体制备常用的类脂膜材为A.明胶、吐温80B.明胶、白蛋白C.磷脂、胆固醇D.聚乙二醇、司盘80E.清蛋白、胆固醇26.以下有关毫微粒的叙述, 错误的是A.实现靶向给药B.能够直接透过毛细血管壁C.载体材料不会生物降解D.氰基丙烯酸烷酯是纳米粒常用的合成高分子载体材料E.粒径一般在10~1000nm范围内27.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A.DNA-柔红霉素结合物B.药物-抗体结合物C.氨苄青霉素毫微粒D.栓塞复乳E.PEG修饰的脂质体二、B型题[1~5]A.共沉淀法B.交联固化法C.溶剂非溶剂法D.注入法E.饱和水溶液法或重结晶法为下列制剂选择最适宜的制备方法23.脂质体24.毫微粒25.微囊26.β-环糊精包合物27.固体分散体[6~9]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B.单硬脂酸甘油脂C.白蛋白D.无毒聚氯乙烯E.阿拉伯胶、壳聚糖6.可用于制备溶蚀性骨架片7.可用于制备不溶性骨架片8.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型骨架9.可用于制备微囊[10~ 12]A.缓释制剂B.被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控释制剂E.主动靶向制剂10.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导弹”,将药物浓集于靶区而发挥疗效11.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制剂12.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通过肌体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富含巨噬细胞的肝、脾等器官13.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14~17]A.微球B.pH敏感脂质体C. 微囊D.毫微粒E.靶向乳剂14.为提高脂质体靶向性加以修饰的脂质体15.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16.系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明胶、清蛋白及纤维素类等制成的一种固态胶体微粒,粒径大小一般在10~1000nm,可分散在水中形成近似胶体的溶液17.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18~22]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B.防止挥发性成份挥发,提高稳定性C.液体药物的粉末化D.遮盖药物的不良嗅味E.提高生物利用度18.橙皮苷-β环糊精包合物19.茅苍术醇-β环糊精包合物20.红花油-β环糊精包合物21.双香豆素-β环糊精包合物22.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23~26]A.复凝聚法B.单凝聚法C.溶液-非溶剂法D.液中干燥法E.化学法23.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24.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膜形成微囊25.以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26.在某种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不可溶的液体(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聚合物包成微囊[27~31]A.不溶性骨架片B.亲水性凝胶骨架片C.阴道环D.溶蚀性骨架片E.渗透泵将以下叙述与各种缓、控释制剂相匹配27.用脂肪或蜡类物质为骨架制成的片剂28.用无毒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硅橡胶为骨架的片剂29.用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骨架的片剂30.用硅橡胶为材料制成的弹性环状物31.用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包衣的片剂,片面用激光打一个孔[32~36]A.前体药物制剂B.包合物C.胃驻留控释制剂D.膜控释制剂E.固体分散体32.是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空穴结构内具有独特形式的复合物33.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34.服用后亲水胶体吸水膨胀漂浮于胃内容物上面,逐渐释放药物的一类控释制剂35.水溶性药物及辅料包封于透性的、生物惰性的高分子膜中而制成的给药体系[36 ~39]A.前体药物制剂B.磁性靶向制剂C.靶向给药乳剂D.毫微粒E.脂质体36.系用乳剂为载体,传递药物定位于靶部位的微粒分散系统37.由磁性材料、骨架材料用药物组成,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至靶部位的制剂38.系指一类由活性药物(母药)通过一定方法衍生而成的药理惰性化合物,在体内经酶解或非酶解途径释放出活性药物39.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制成的微型囊泡三、X型题1.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中常用于A.提高药物溶解度B.液体药物粉末化C.提高药物稳定性D.制备靶向制剂E.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2.有关环糊精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环糊精是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用于淀粉后形成的产物B.是水溶性、还原性的白色结晶性粉末C.是由6-12个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D.其中结构是中空圆筒型E.其中以β-环糊精最为常用3.固体分散体常用的水不溶性载体材料有A.乙基纤维素ECB.胆固醇C.聚乙二醇PEGD.含季铵基团的聚丙烯酸树脂E.聚乙烯醇PVA4.下列一些剂型中,哪些属于固体分散物A.低共溶混合物B.复方散剂C.共沉淀物D.气雾剂E.固体溶液5.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包括A.增加药物的分散度B.形成高能状态C.可提高药物的润滑性D.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对药物有抑晶性6.固体分散体中载体对药物的作用是A.使药物以分子或微细晶粒分散,增加比表面积B.加快了药物的溶出速率C.确保药物的高度分散性D.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水溶性载体可药物聚集与附集,增加润湿性7.固体分散体的制法有A.熔融法B.溶剂法C.溶剂-熔融法D.溶剂-非溶剂法E.共沉淀法8.微囊特点有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C.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E.控制微囊大小可起靶向定位作用?9.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常用的凝聚剂有A.亚硫酸钠B.丙酮C.明胶D.硫酸钠E.乙醇10.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常用的囊材有A.甲基纤维素B.壳聚糖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D.甲醛E.聚维酮11.为提高微囊化质量而加入的附加剂有A.稳定剂B.助悬剂C.阻滞剂D.促进剂E.增塑剂12.哪些药物不宜制成缓释长效制剂A.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B.生物半衰期很长的药物C.溶解度很小,吸收无规律的药物D.一次剂量很大的药物E.药效强烈的药物13.可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A.生物半衰期<1h或>24h的药物B.小肠下端有效吸收的药物C.不经胃肠道给药的药物D.溶解度大的药物E.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14.下列关于骨架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含无毒惰性物质作为释放阻滞剂的片剂B.药品自骨架中释放的速度低于普通片C.本品要通过溶出度检查,不需要通过崩解度检查D.药物自剂型中按零级速率方式释药E.骨架片一般有三种类型15.膜控型缓释制剂包括A.薄膜包衣缓释制剂B.缓释微囊剂C.靶向乳剂D.脂质体E.缓释膜剂16.下列有关渗透泵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由半透膜性质的包衣和易溶于水的药物为片芯组成的片剂B.为了药物的释放,片衣上用激光打出若干个微孔C.服药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溶解药物后由微孔流出被机体吸收D.具有控释性质,释药均匀、缓慢,药物溶液态释放可减轻局部刺激性E.片芯含有高分子推动剂17.以下哪些是控释制剂?A.渗透泵片?B.注射微乳?C.薄膜衣片?D.胃滞留片?E.胃内漂浮片?18.缓释制剂可分为A.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B.缓释膜剂C.薄膜包衣缓释制剂D.注射用缓释制剂E.缓释胶囊19.以下以减小扩散速度为主要原理制备缓释制剂的工艺为A.胃内滞留型B.包衣C.制成微囊D.制成植入剂E.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20 以减少溶出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和盐B增大难溶药粒子大小C溶剂化D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E将药物包藏于亲水胶体物质中21.下列哪些属于缓释-控释制剂A.骨架片B.静脉乳剂C.脂质体D.渗透泵E.微囊片22.下列哪些属于靶向制剂A.脉冲制剂B.毫微粒C.脂质体D.胃内漂浮制剂E.磁性微球23.注射用缓释制剂包括:A.油溶型B.水溶型C.混悬型D.醇溶型E.胶体溶液型24.骨架分散型缓释制剂包括A.水溶性(亲水凝胶性)骨架缓释制剂B.脂溶性(熔蚀性)骨架缓释制剂C.乳剂型骨架缓释制剂D.不溶性骨架缓释制剂E.混悬型骨架缓释制剂25.控释制剂的类型有A.渗透泵式控释制剂B.骨架分散控释制剂C.膜控释制剂D.注射用控释制剂E.胃驻留控释制剂26.膜控释制剂可分为A.封闭型渗透性B.微孔膜包衣C.多层膜控释D.眼用控释制剂E.皮肤用控释制剂、子宫用控释制剂27.关于控释制剂叙述正确的为A.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药B.释药速度接近零级速度过程C.适宜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D.不适于治疗指数小,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E.以零级或近零级速率释药28.下列有关于脂质体的叙述哪些正确A.脂质体本身无药理作用,可作为药物的载体制成注射剂应用B.油溶性药物可进入双分子层,水溶药物则进入脂质体内部C.脂质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的球形结构D.脂质体可因双分子层的多少而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E.脂质体的膜材特点为在水中不易形成胶团,分子不具有两亲性29.关于脂质体表述正确的是A.有靶向性和淋巴定向性B.药物包囊于脂质体,可延长药物作用C.与细胞膜有较强的亲和性,对癌细胞有排斥性D.可降低药物的毒性E.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0.脂质体的制法有A.薄膜分散法B.凝聚法C.超声波分散法D.冷冻干燥法E.注入法31.靶向制剂按靶向作用机理可分为A.前体药物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物理化学靶向制剂D.被动靶向制剂E.脂质体靶向制剂32.物理化学靶向制剂有A.热敏靶向制剂B.磁性纳米球(粒、囊)C.磁性脂质体D.栓塞靶向制剂E.修饰的微球33.靶向制剂利用了下列哪些人体生物学特性,将药物传送到病变器官、组织或细胞的A.pH梯度(口服制剂的结肠靶向)B.毛细血管直径差异C.免疫防御系统D.特殊酶降解E.受体反应34.下列有关靶向给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制成毫微粒后,难以透过角膜,降低眼用药物的疗效B.常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微球C.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后,可在体内延缓释放,延长作用时间D.清蛋白是脂质体的主要材料之一E.毫微粒可制成冻干粉保存35.靶向制剂的特点包括A.药物主要分布于靶区周围,减少用药剂量B.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副作用C.减缓药效产生时间D.可利用磁性制剂进行局部造影E.可用于阻塞肿瘤血管,使肿瘤坏死36.关于前体药物的作用特点,正确的是A.产生协同作用B.降低药物的溶解度C.药物吸收加强,血药浓度增高D.水溶性药物制成难溶性的前体药物后,药物作用时间延长E.可制成靶向制剂38.以下哪些药物可考虑制成前体药物制剂A.溶解度小或溶解达不到要求浓度的药物B.稳定性差,或有刺激性、不良嗅味的药物C.吸收不理想或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D.制成靶向制剂E.有毒副作用无法用于临床的药物参考答案一、A型题1.D、2.E、3.B、4.C、5.B、6.D、7.B、8.E、9.C、10.D、11.A、12.E、13.B、14.A、15.A、16.D、17.B、18.D、19.B、20.A、21.C、22.E、23.E、24.D、25.C、26.C、27.C二、B型题1.D、2.B、3.C、4.E、5.A、6.B、7.D、8.A、9.E、10.E、11.A、12.B、13.D、14.B、15.C、16.D、17.A、18.A、19.B、20.C、21.E、22.D、23.B、24.E、25.A、26.C、27.D、28.A、29.B、30.C、31.E、32. B、33.E、34.C、35.D、36.C、37.B、38.A、39.E三、X型题1.ABC、2.ACDE、3. ABD、4.ADE、5.ABDE、6. ABCDE 、7. ABCE、8. BCDE、9. BDE、10. ABCE、11.ACDE、12.ABCDE、13.BCD、14.ABCE、15. AB、16.ACDE、17. ADE 、18.ABCDE、19.BCD、20.ABDE、21.ADE、22.BCE、23. AC、24. ABD、25. ACE 、26.ABCDE、27. ABCE、28.ABCD、29. ABDE、30.ACDE、31. BCD、32. ABCD、33. ABCDE、34.ABD、35. ABDE、36.ACDE、37. ABCDE。
药剂学期末考试卷A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药剂学试卷(A)(完卷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
(共40题。
每题1分。
)1、主要以水为溶剂制备的浸出药剂是A.酒剂B.酊剂C.流浸膏剂D.煎膏剂2、在浸出过程中有效成分扩散的推动力是A.粉碎度B.浓度梯度C.PHD.表面活性剂3、下列浸出方法中,属于动态浸出过程的是A.煎煮法B.冷浸渍法C.渗漉法D.热浸渍法4、酒剂的浸出溶剂是A.蒸馏酒B.红酒C.95%乙醇D.75%乙醇5、干燥过程中不能去除的水分是A.平衡水B.结合水C.非结合水D.自由水6、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00ml应相当于原药材A.1gB.5gC.10gD.20g7、不必单独粉碎的药物是A.氧化性药物B.性质相同的药物C.贵重药物D.还原性药物8、关于含小剂量药物散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毒、麻药物剂量小需制成倍散B.剂量在0.01g以下者配成百倍散或千倍散C.剂量在0.01-0.1g者可配成十倍散D.十倍散较百倍散色泽浅些9、下列药物哪种药物宜做成胶囊剂A.风化性药物B.稀释性药物C.具不良臭味的药物D.药物的稀乙醇溶液10、制备空胶囊的主要材料是A.甘油B.山梨醇C.虫胶D.明胶11、一般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A.15minB.20minC.30minD.45min12、每片药物含量在多少mg以下时,必须加入稀释剂方能成型A.30B.50C.80D.10013、下述片剂辅料中可作为崩解剂的是A.淀粉糊B.硬脂酸镁C.羧甲基淀粉钠D.滑石粉14、关于崩解剂有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崩解剂作用是克服粘合剂或加压成片剂形成的结合力B.泡腾崩解剂由枸橼酸或酒石酸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组成C.内外加法有利于药物的溶出D.崩解速率的顺序是: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15、关于润滑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加颗粒流动性B.阻止颗粒粘冲附于冲头上或冲模上C.促进片剂在胃内润湿D.减少冲模的磨损16、关于片剂制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加物料的松密度,使空气逸出B.减少细粉飞扬C.增加原辅料的流动性D.减少片剂与模孔间的摩擦力17、对湿热不稳定且可压性差的药物,宜采用A.结晶压片法B.干法制粒压片法C.粉末直接压片D.湿法制粒压片18、《中国药典》现行版规定,普通压制片剂的崩解时限为A.10minB.15minC.20minD.30min19、糖衣片包衣工艺流程正确的是A.片芯、包粉衣层、包隔离层、包糖衣层、打光B.片芯、包糖衣层、包粉衣层、包隔离层、打光C.片芯、包隔离层、包粉衣层、包糖衣层、打光D.片芯、包隔离层、包糖衣层、包粉衣层、打光20、关于片剂的包衣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药物在胃肠道释放速率B.促进药物在胃肠内迅速崩解C.包隔离层是形成不透水的障碍层,防止水分浸入片芯D.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21、下列片剂应进行含量均匀度检查的是A.主药含量小于10mgB.主药含量小于20mgC.主药含量小于30mgD.主药含量小于40mg22、压片时造成粘冲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压力过大B.颗粒含水量过多C.冲头表面粗糙D.颗粒吸湿23、以下可作为肠溶衣材料的是A.乳糖B.羧甲基纤维素C.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D.阿拉伯胶24、用于含片或可溶片的稀释剂是A.淀粉B.糖粉C.可压性淀粉D.硫酸钙25、丸剂的优点是A.凑效快B.生物利用度高C.作用缓和、持久D.服用量大26、属于滴丸剂水溶性基质的是A.虫蜡B.聚乙二醇类C.硬脂酸D.氢化植物油27、栓剂中含有的不溶性药物细粉,要求全部通过几号筛A.2B.4C.6D.828、属于天然物质的栓剂基质是A.可可豆脂B.氢化植物油C.甘油明胶D.聚乙二醇类29、气雾剂中的氟利昂主药作用A.助悬剂B.防腐剂C.潜溶剂D.抛射剂30、二相气雾剂指A.溶液型气雾剂B.O/W乳剂型气雾剂C.O/W乳剂型气雾剂D.混悬型气雾剂31、缓释剂中延缓释药主药应用于A.口服制剂B.注射制剂C.粘膜制剂D.直肠制剂3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般包括A.化学稳定性B.物理稳定性C.生物学稳定性D.前述三者都是33、药物制剂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一般包括A.性状、含量B.性状、澄明度C.含量、PHD.含量、澄明度34、零几反应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反应物浓度B.反应物的溶解度C.某些光化反应中光的照度D.都无关35、在接近药品的实际储存条件下进行的稳定性试验方法为A.影响因素试验B.加速试验C.长期试验D.都是36、药物剂型中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A.胃排空速率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3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排空速率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3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39、药物的一级动力学生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A.t1/2=0.369/KB.t1/2=0.693/KC.t1/2=0.936/KD.t1/2=0.396/K40、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心脏的容积B.肝脏的容积C.血液的容积D.一个虚拟的容积A.湿法粉碎B.混合粉碎C.干法粉碎D.低温粉碎E.水飞法7、关于过筛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水量大的物料应事先适当干燥后再过筛B.物料在筛网上堆积厚度要适宜C.物料在筛网上运动速度越快,过筛效率越好D.粘性、油性较强的药粉应掺入其他药粉一同过筛E.过筛时需要不断震动8、关于片剂包衣的目的,正确的是A.增加药物的稳定性B.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C.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D.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E.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9、关于肠溶衣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肠溶衣材料包衣的片剂B.在PH6.8磷酸缓冲液中1小时内崩解C.主要报以材料有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酸树酯等D.可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为释放E.必须检查含量均匀度10、泡腾崩解剂的组成成分包括A.枸橼酸B.酒石酸C.硬脂酸D.碳酸氢钠E.乳糖11、《中国药典》先行版规定溶出度测定的方法有A.转篮法B.浆法C.小杯法D.循环法E.崩解法12、需作崩解时限检查的片剂是A.普通压片B.肠溶片C.糖衣片D.含片E.缓控释片13、滴丸剂的特点是A.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滴丸剂B.含药量大,服用量小C.生物利用度高D.生产设备简单,操作简便E.可增强药物稳定性 14、滴丸剂基质的要求有哪些A.熔点较低B.不与主药发生反应C.对人体无害D.流动性较高E.不影响主药的疗效与检测15、全身作用的肛门栓剂通过哪些静脉的吸收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A.直肠上静脉 B.直肠中静脉 C.直肠下静脉 D.肛管静脉 E.门静脉 16、栓剂制备中,栓模孔内涂液状石蜡润滑剂适用于哪些基质A.可可豆脂B.甘油明胶C.半合成脂肪酸酯甘油酯D.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E.泊洛沙姆17、下列哪些属于缓控、控释制剂A.透皮贴剂B.骨架型小丸C.泡腾片D.生物粘附片E.靶向制剂 18、可作为阿司匹林润滑剂的是A.硬脂酸钙B.滑石粉C.硬脂酸D.硬脂酸镁E.都可以 19、研究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的意义A.指导剂型设计B.提高制剂质量C.保证药效D.保障安全E.促进经济发展 20、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化剂有A.亚硫酸钠B.硫脲C.维生素CD.香醚E.培酸丙酯5.润滑剂A.裂片B.粘冲C.片重差异超限D.均匀度不符合要求E.崩解超限或溶出速度降低 6.润滑剂用量不足7.混合不均匀或可溶性成分的迁移 8.片剂的弹性复原及压力发布不均匀 9.压力过大10.颗粒向模孔中填充不均匀四、问答题(共10分,第1、2、3题每题2分,处方题4分)1、制备阿司匹林片时,如何避免阿斯品林分解应选用何种润滑剂?2、含小剂量药物的散剂制备时要注意什么3、含共熔性成分的散剂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处方:胃蛋白酶 20g 橙皮酊 50ml 稀盐酸 20ml 单糖浆 100ml 纯化水 1000ml 1.写出处方中各成分有何作用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药剂学答题纸一、最佳选择题:(共有40题,每题1分。
药剂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药剂学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利用微生物核酸蛋白使其变性而起灭菌作用( )A、热压灭菌法B、辐射灭菌法C、紫外线灭菌法D、干热灭菌法E、气体灭菌法正确答案:C2、某输液剂经检验合格,但临床使用时却发生热原反应,热原污染途径可能性最大的是( )A、从溶剂中带入B、从容器、管道中带入C、从输液器带入D、制备过程中污染E、从原料中带入正确答案:C3、常用作液体药剂防腐剂的是( )A、甲基纤维素B、山梨酸C、聚乙二醇D、甘露醇E、阿拉伯胶正确答案:B4、生物利用度( )A、Cl=KVB、t1/2=0.693/KC、FD、Vd=Xo/CoE、AUC正确答案:C5、羟丙甲纤维素( )A、MCCB、HPMCC、PEGD、CMS-NaE、PVP正确答案:B6、《中国药典》规定的配制注射剂用水应是( )A、蒸馏水B、灭菌蒸馏水C、纯化水经蒸馏而得的水D、去离子水E、纯净水正确答案:C7、加速试验要求在什么条件下放置 6 个月( )A、60℃、相对湿度 60%B、50℃、相对湿度 75%C、40℃、相对湿度 60%D、50℃、相对湿度 60%E、40℃、相对湿度 75%正确答案:E8、药物与基质熔化混匀后滴入冷凝液中而制成的制剂( )A、滴丸剂B、微丸C、软胶囊剂D、肠溶胶囊剂E、硬胶囊剂正确答案:A9、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其所含有效成分浸出的方法指的是( )A、浸渍法B、回流法C、渗漉法D、煎煮法E、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A10、对于糜烂创面的治疗采用( )基质配制软膏为好A、O/W 型乳剂基质B、羊毛脂C、聚乙二醇D、凡士林E、W/O 型乳剂基质正确答案:C11、调整注射液的渗透压,常用下列( )物质A、三氯化铝B、氯化钾C、氯化铵D、稀盐酸E、氯化钠正确答案:E12、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的硫酸钠水溶液或丙酮的作用是( )A、稀释剂B、稳定剂C、增塑剂D、阻滞剂E、凝聚剂正确答案:E13、60g 的司盘 80(HLB 值为 4.3)和 40g 的聚山梨酯 80(HLB 值为15.0)混合后的 HLB值是( )A、6.5B、12.6C、4.3D、8.6E、10.0正确答案:D14、药物吸收指( )A、药物在用药部位释放的过程B、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组织转运的过程C、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D、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组织的过程E、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液的过程正确答案:C15、若药物剂量过小,压片有困难时,常加入何种辅料来克服( )A、崩解剂B、粘合剂C、润滑剂D、填充剂E、润湿剂正确答案:D16、药物对湿热不稳定,但其粉末流动性尚可,适合于( )A、结晶直接压片B、粉末直接压片C、空白颗粒压片D、干法制粒压片E、湿法制粒压片正确答案:B17、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乳剂的( )A、分层B、转相C、絮凝D、破裂E、合并正确答案:A18、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因素不包括( )A、微粒的荷电与水化B、结晶生长C、絮凝与反絮凝D、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E、分层正确答案:E19、属于乳剂型输液的是( )A、羟乙基淀粉注射液B、脂肪乳注射液C、甘露醇注射液D、葡萄糖注射液E、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正确答案:B20、大量注入高渗注射液可导致( )A、红细胞死亡B、红细胞聚集C、红细胞皱缩D. 溶血E.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21、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 1g( )A、口服液B、煎膏剂C、酒剂D、流浸膏剂E、浸膏剂正确答案:D22、有渗出液的皮肤患处,不宜选择的基质是( )A、卡波姆B、糊剂C、O/W 型乳剂型基质D、水溶性基质E、聚乙二醇正确答案:C23、滴丸剂的制备方法为下列中的( )A、熔融法B、流化法C、压制法D、滴制法E、研磨法正确答案:D24、利用高速流体粉碎的是( )A、万能粉碎机B、流能磨C、锤击式粉碎机D、柴田粉碎机E、球磨机正确答案:B25、下列关于冷冻干燥说法正确的是( )A、受热影响小,特别适合对热不稳定的药物B、药液可经过除菌过滤,杂质微粒少C、设备造价高D、工艺时间过长,能源消耗大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E26、软胶囊囊材中明胶. 甘油和水的重量比应为( )A、1:0.5:1B、1:0.3:1C、1:0.4:1D、1:(0.4~0.6):1E、1:0.6:1正确答案:D27、降低药物分子的扩散速度( )A、网状骨架结构B、脂质类材料C、提高药物的润湿性D、可使药物呈无定型E、可与药物形成固态溶液正确答案:B28、旋覆花等附绒毛的药材,青黛等易浮于水面的药材在煎煮时,应( )A、先煎B、另煎C、烊化D、后下E、包煎正确答案:E29、易发生水解反应( )A、对氨基水杨酸钠B、维生素CC、青霉素 G 钾盐D、维生素 AE、硝普钠正确答案:B30、热压灭菌应采用( )A、饱和蒸汽B、不饱和蒸汽C、过热蒸气D、流通蒸气E、过饱和蒸汽正确答案:A31、下列不属于滴丸剂常用的水溶性基质的是( )A、PEG 类B、泊洛沙姆C、硬脂酸钠D、甘油明胶E、单硬脂酸甘油酯正确答案:E32、用来表示絮凝度的是( )A、ηB、FC、ζD、βE、V正确答案:D33、以静脉注射为标准参比制剂求得的生物利用度( )A、绝对生物利用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C、参比生物利用度D、生物利用度E、静脉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A34、氯霉素眼药水中加入硼酸的主要作用是( )A、助溶B、增加疗效D、调节 pH 值E、防腐正确答案:D35、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中国药典是每()年修订出版一次A、5 年B、2 年C、4 年D、6 年E、8 年正确答案:A36、一般中药浸膏剂每 1g 相当于原药材( )A、1~1. 5gB、2~5gC、1~2gD、0. 5~1gE、1g正确答案:B37、有助于药物润湿的附加剂是( )A、反絮凝剂B、稳定剂C、助悬剂D、絮凝剂E、润湿剂正确答案:E38、乙基纤维素包之的微丸或小丸( )A、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B、含水性孔道的包衣膜C、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D、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E、水不溶性包衣膜正确答案:E39、冲双流程旋转式压片机旋转一圈可压出( )A、132 片C、70 片D、264 片E、528 片正确答案:C40、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 )A、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分剂量→混合→质量检查→包装贮存B、物料前处理→过筛→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C、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D、物料前处理→粉碎→分剂量→过筛→混合→质量检查→包装贮存E、物料前处理→混合→过筛→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正确答案:C41、粉衣层( )A、川蜡B、羟丙甲基纤维素C、丙烯酸树脂Ⅱ号D、滑石粉E、85%(g/ml)糖浆正确答案:D42、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 )A、十二烷基硫酸钠B、司盘C、吐温D、泊洛沙姆E、三乙醇胺皂正确答案:C43、软膏的类脂类基质( )A、卡波普B、固体石蜡C、肥皂钙D、月桂醇硫酸钠E、羊毛脂正确答案:E44、为什么不同中药材有不同的硬度( )A、黏性不同B、密度不同C、用药部位不同D、弹性不同E、内聚力不同正确答案:E45、注射剂配制过程中,去除微粒杂质的关键操作是( )A、灌封B、配液C、灭菌D、容器处理E、滤过正确答案:E4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A、二甲基硅油化学性质稳定,对皮肤无刺激性,宜用于眼膏基质B、二价皂和三价皂是形成 W/O 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C、软膏剂主要起局部保护. 治疗作用D、软膏用于大面积烧伤时,用时应进行灭菌E、固体石蜡和蜂蜡为类脂类基质,用于增加软膏稠度正确答案:A47、处方中含有薄荷和樟脑 ( )A、密度差异大的组分B、采用等量递加法混合C、先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D、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倍散E、用固体组分或辅料吸收,再充分混匀正确答案:C48、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定性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B、稳定性是确定药品有效期的重要依据C、保证制剂安全、有效D、申报新药必须提供有关稳定性的资料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E49、利用红外线的辐射器产生的电磁波使物料吸收后直接转变为热能,使物料中水分受热汽化而干燥的一种方法()A、冷冻干燥B、沸腾干燥C、红外线干燥D、减压干燥E、常压干燥正确答案:C50、气雾剂喷射药物的动力是( )A、抛射剂B、推动钮C、阀门系统D、定量阀门E、内孔正确答案:A51、以下( )材料为肠溶型薄膜衣的材料A、HPMCB、ECC、醋酸纤维素D、HPMCPE、丙烯酸树脂 IV 号正确答案:D52、常用于 W/O 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是( )A、乳化剂 OPB、有机胺皂C、月桂醇硫酸钠D、聚山梨酯E、脂肪酸山梨坦正确答案:E53、某水溶性药物制成缓释固体分散体可选择载体材料为( )A、丙烯酸树脂 RL 型B、聚维酮C、明胶-阿拉伯胶D、明胶E、β -环糊精正确答案:A54、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2.5g ( )A、芳香剂B、抗氧剂C、潜溶剂D、抛射剂E、药物正确答案:E55、以下只能外用的溶液型液体制剂是( )A、甘油剂B、胃蛋白酶合剂C、糖浆剂D、醑剂E、溶液剂正确答案:A56、微晶纤维素( )A、MCCB、HPMCC、PEGD、CMS-NaE、PVP正确答案:A57、( )兼有抑菌和止痛作用。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全解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科教材)(A 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 A1、 A2 型题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 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A. 制剂学B.调剂学C.药剂学D.方剂学E.临床药学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 每毫升) 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C.不得超过100个A. 不得检出B.不得超过50个E.不得超过200个D.不得超过500个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
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A.100 级B.10000级C.100000 级D.1000000级E.1000级4.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A. 挤出制粒B.高速搅拌制粒C.喷雾干燥制粒D.滚转法制粒E.滚压法制粒5.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A.100 份B.99份C.10份D.9 份E.101份6.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A. 药材粒度B.浸提温度C. 浸提时间D. 浓度梯度E. pH值7.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A. 挥发油B.叶绿素C. 生物碱D.树脂E.有机酸8.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铵C.碳酸钠D. 碳酸钙E. 生物碱9.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A. 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热浸法E.水蒸气蒸馏法10. 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二节干燥核心、记忆)A. 鼓式薄膜干燥器B.微波干燥器C.远红外干燥器D.喷雾干燥器E.烘箱11.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分类流浸膏属于(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A. 水浸出剂型 B.含醇浸出剂型 C.含糖浸出剂型D.无菌浸出剂型E. 酒浸出制剂12.含人参等贵重药材的汤剂,该药材的处理方法是(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二节汤剂核心、记忆)A. 先煎B. 后下C. 包煎D. 另煎E. 冲服13.下列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A.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B.高分子溶液 C.混悬型液体药剂D.乳浊液型液体药剂E.溶胶型液体药剂14.可形成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A. 十二烷基硫酸钠B.溴苄烷铵 ( 新洁尔灭 )C.卵磷脂D.聚山梨酯类 ( 吐温类 )E.碱金属类15.下面哪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A. 肥皂类B.硫酸化物C. 氯苄烷铵 ( 洁尔灭 )D.磺酸化物E. 吐温 -8016. 下列注射剂中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A. 肌内注射剂B. 皮下注射剂C. 皮内注射剂D.脊椎腔注射E. 静脉注射剂17.脊椎腔注射剂应使用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pH值控制的范围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A.3 ~ 6B.4~ 7C.5 ~8D.6~9E.9~ 101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述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二节热原核心、记忆)A. 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容器B.121 ℃高温湿热灭菌 30分钟C.100℃干热灭菌 4小时D.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E. 溶液用微孔滤膜滤过19. 下述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A. 十二烷基硫酸钠B.硬脂酸钾C.吐温 -80D.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E.卵磷脂20.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外,还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A.O2B.CO2C.H2D.空气E.水蒸气21.中药川芎含挥发性成分和其他综合成分,制备注射剂时宜选用(第十章注射剂第五节注射剂的制备重点、问题解决)A. 蒸馏法B.双提法C.水醇法D.醇水法E.回流法22.凡士林为软膏剂基质,为改善其吸水性常加入的物质是(第十一章外用膏剂第二节软膏剂核心、记忆)A. 石蜡B.乙醇C.羊毛脂D.甘油E.聚乙二醇23.下列哪种基质对药物的释放穿透作用最好(第十一章外用膏剂第二节软膏剂核心、记忆)A. 油脂性B.O/W型C.W/O型D.水溶性E.类脂类基质24.制备黑膏药最关键的步骤是(第十一章外用膏剂第三节黑膏药重点、记忆)A. 提取药物B.炼油C.下丹D.去火毒E.摊涂25. 影响肛门栓剂直肠吸收的因素,包括(第十二章栓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A. 药物性质B.基质性质C.直肠黏膜的 pH值D.表面活性剂的影响E.以上都是26.制阿胶的驴皮,其最佳宰驴取皮季节为(第十三章胶剂第二节胶剂的原辅料选择核心、记忆)A. 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E.春秋季27.下列各种规格的空胶囊中,容积最大的是(第十四章胶囊剂第二节胶囊剂的制备核心、记忆)A.0 号B.1号C.2号D.4号E.5号28.丸剂中疗效发挥最快的剂型是(第十五章丸剂第七节滴丸核心、记忆)A. 水丸B. 蜜丸C. 糊丸D.滴丸E.蜡丸29.制备水丸时,“起模”所用的药粉要求(第十五章丸剂第二节水丸核心、记忆)A. 应过三号筛B. 应过四号筛C.应过五号筛D.应过六号筛E. 应过七号筛30.可溶性颗粒剂最常选用的赋形剂是(第十六章颗粒剂第二节颗粒剂的制备核心、记忆)A. 淀粉B.药材细粉C.硫酸钙二水物D. 糖粉E.糊精31.下列辅料中,可作为片剂制粒润湿剂的是(第十七章片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核心、记忆)A. 乙醇B.液状葡萄糖C.淀粉浆D.阿拉伯胶浆E.明胶浆32.下列辅料中,可作为片剂干燥黏合剂的是(第十七章片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核心、记忆)A. 微粉硅胶B.滑石粉C.硬脂酸镁D.微晶纤维素E.硫酸钙33.片剂常用的助流剂是(第十七章片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核心、记忆)A. 微粉硅胶B.糊精C.饴糖D.淀粉E.乳糖34.中药片剂压片前,干颗粒的含水量一般应控制为(第十七章片剂第三节片剂的制备重点、记忆)A.1%— 3%B.3%-5 %C.5%— 7%D.7% -9 %E.9 %-10 %35.单冲压片机调节片重应调节(第十七章片剂第三节片剂的制备重点、理解)A. 上压力盘的位置B.下压力盘的高度C.下冲头下降的深度D.上冲头下降的高度E.饲粉器的位置36.下列有关气雾剂通过肺吸收的陈述,正确的是(第十八章气雾剂与气压剂第一节气雾剂核心、理解)A.抛射剂的蒸气压越大,药物吸收越好B.药物在肺部吸收的速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C.药物在肺部吸收的速度与其脂溶性成反比D.药物在肺部的吸收主要取决于雾化粒子的大小E.经肺吸收,吸收速度较慢37.下列可做 PVA膜剂润滑剂的是(第十九章其他剂型第一节膜剂核心、理解)A. 硬脂酸镁与滑石粉B.软肥皂、甘油C. 聚乙二醇 400D.液体石蜡或植物油E.90%乙醇溶液38.β —环糊精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是(第二十章药物制剂新技术第二节环糊精包和技术核心、记忆)A.5 个B.6个C.7个D.8个E.9个39.药物有效期是指药物含量降低()所需时间(第二十一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第三节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核心、记忆)A.10%B.20%C.30%D.40%E.50%40.维生素 B2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第二十二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二节药剂的体内过程核心、理解)A. 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 胞饮作用E. 离子对转运41.药品注册申请不包括(第二十四章中药新药的研制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A. 新药申请B.简略申请C.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请D. 进口药品申请E.补充申请42.对发生配伍变化药物的处理方法,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第二十三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第五节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一般、理解)A. 改变储存条件B. 改变调配次序C. 改变溶剂D. 调整溶液 PH值E. 降低药物含量43.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第二十二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A. 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B.药物从体内如何排泄C.药物从体内如何代谢D.药物在体内如何吸收E.药物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如何44. 不能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是(第二十一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第二节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核心、理解)A. 降低温度B.驱逐氧气C.玻璃容器包装药物D. 调节 pH值E.添加抗氧剂45.下列关于膜剂的陈述,错误的是(第十九章其他剂型第一节膜剂核心、理解)..A.膜剂是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B.膜剂的大小与形状可根据临床需要及用药部位而定C.膜剂使用方便,适合多种给药途径应用D.膜剂载药量大,适用于剂量较大的中药复方制成膜剂E.膜剂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掌握46.松片不可能由于下列何种原因造成(第十七章片剂第三节片剂的制备重点、理解)...A.药物细粉过多 B .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 C .颗粒中含水过高D.润湿剂选择不当,乙醇浓度过高E.冲头长短不齐47.下列关于可溶性颗粒剂干燥的陈述错误的是(第十六章颗粒剂第二节颗粒剂的制备..核心、理解)A. 湿颗粒应及时干燥B.干燥温度应逐渐上升C.干燥温度控制在85℃— 90℃D.成品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E.常用沸腾床干燥48. 影响肛门栓剂直肠吸收的因素,不包括(第十二章栓剂第一节概述一般、理解)...A. 药物性质B.基质性质C.插入直肠的深度D.表面活性剂的影响E. 直肠 pH49. 供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质量要求中没有下列哪项(第十章注射剂第六节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重点、记忆)A. 无菌无热原检查B.草酸盐检查 C.不溶性微粒检查D.溶血试验E.钠离子检查50. 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加混悬液的动力学稳定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七节混悬液型..液体药剂重点、理解)A. 增加介质黏度B.增大粒径C.减小粒径D.降低微粒与液体介质间的密度差E.加入助悬剂2、 B1 型题答题说明: A、B、C、 D、E 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
药剂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1.-环糊精是由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附页A)2006-2007学年第2 学期试题名称:药剂学共4 页第2 页12片剂吸收过程中,崩解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13.物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机制和过程的学科。
(×)1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文简写是CFDA.( ×)15. 聚乙二醇(PV A)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载体材料。
(×)16.乳剂分层是由于乳滴周围的界面膜被破坏而造成的。
(× )17. 注入高渗溶液时,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现象。
(×)18.用于眼外伤或术后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多加入强效抑菌剂。
(×)19.胶浆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0.pH 敏感型靶向制剂属于主动靶向制剂。
(×)四、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1.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用(C )A 硼酸B HClC NaClD 苯甲醇2.在制剂中常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是(C)A 碳酸氢钠B 硫酸钠C 依地酸二钠D DMSO3.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将pH值调到4以下,目的是为了使(A )A 明胶荷正电B 明胶荷负电C 硫酸钠发挥凝聚剂的作用D 交联固化4.干胶法制备乳剂时,正确的油:水:胶的比例是(D)A 4:1:2B 4:4:2C 4:2:4D 4:2:1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英文缩写是(A)A PVPB PEGC PV AD HPC6.乳剂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比重不同,造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称为(D)A 表相B 破裂C 酸败D 乳析7.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内毒素,其致热中心为(D)A 多糖B 磷脂C 胆固醇D 脂多糖8.单糖浆有矫味作用,是不含药物的蔗糖饱和溶液,浓度为(B)A 100%B 85%C 45%D 75%9.注射粉针使用前加入(D)溶解A 常水B 蒸馏水C 去离子水D 灭菌注射用水10.构成脂质体的膜材为(B)A 明胶-阿拉伯胶B 磷脂-胆固醇C PLA-PLGA D环糊精-苯甲醇11.软膏中加入Azone 的作用为(A )A 透皮吸收促进剂B 保湿剂C 增溶剂D 乳化剂12.下列对透皮吸收体系叙述错误的是(C)A 不受胃肠道pH值影响B 无首过效应C 不受角质层屏障干扰D 释药平稳、持续13.下列不属于常用浸出方法的是(D)A 煎煮法B渗漉法C 浸渍法D醇提水沉淀法14.微孔滤膜用于无菌过滤时,应选用(B)A 0.55mB 0.22mC 0.8mD 0.65m15.氨苄西林只宜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主要是因为氨苄西林易(B)A 氧化B 水解C 聚合D 脱羧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附页B)2006-2007学年第2学期试题名称:药剂学共4 页第3 页16.吐温(Tween)类表面活性剂的全称是(B )A 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B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C聚氧乙烯脱水木糖醇脂肪酸酯D聚氧乙烯脱水硬脂醇脂肪酸酯17.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作用为(B )A 抑菌B 抗氧C 止痛D 等渗调节18.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 C )A DNA-柔红霉素结合物B药物-抗体结合物C氨苄青霉素毫微粒D抗体-药物载体复合物19.压片时以下哪个条件不是粘冲的原因(A )。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习题及答案(一)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习题及答案(一)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麦迪霉素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2、药剂学概念正确的表述是A、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B、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C、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技术科学D、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科学E、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3、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B、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4、下列关于药典叙述错误的是A、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B、药店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C、药典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D、药典中收载已经上市销售的全部药物和制剂E、一个国家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个国家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A、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B、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C、国家颁布的药品集D、国家药品监督局制定的药品标准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法典6、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颁布使用的版本为A、1990年版B、1993年版C、1995年版D、1998年版E、2000年版7、新中国成立后,哪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国药典》A、1950年B、1953年C、1957年D、1963年E、1977年8、下列哪种药典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了统一世界各国药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而编纂的A、《国际药典》Ph.IntB、美国药典USPC、英国药典BPD、日本药局方JPE、中国药典9、各国的药典经常需要修订,中国药典是每几年修订出版一次A、2年B、4年C、5年D、6年E、8年10、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包括在下列哪一项中A、凡例B、正文C、附录D、前言E、具体品种的标准中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1—2]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1、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2、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3—6]A、物理药剂学B、生物药剂学C、工业药剂学D、药物动力学E、临床药学3、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剂型特点、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科学。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6)

药剂学试题及答案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药物透皮吸收是指()A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组织B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C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D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E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的过程2.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A增加塑性 B产生微孔 C促进主药吸收D增加主药的稳定性 E起分散作用3.在透皮给药系统中对药物分子量有一定要求,通常符合下列条件()A分子量大于500 B分子量2000-6000C分子量1000以下 D分子量10000以上E分子量10000以下4.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A宫内给药装置 B微孔膜控释系统C粘胶剂层扩散系统D三醋酸纤维素超微孔膜系统 E多储库型透皮给药系统5.TDS代表()A药物释放系统 B透皮给药系统 C多剂量给药系统D靶向制剂 E控释制剂6.对透皮吸收制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避免肝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B.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用药C.透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D.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E.大部分药物均可经皮吸收达到良好疗效7.不属于透皮给药系统的是()A.微贮库型B.骨架分散型C.微孔膜控释系统D.粘胶分散型 E.宫内给药装置8.下列有关经皮给药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B.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并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运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C.应用范围广,多种药物可制成该剂型,并且由于皮肤表面积大适合大面积给药D.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E.经皮给药的不足之处在于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9.下列关于药物经皮吸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药物的释放、穿透及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B.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后透入表皮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经血管或毛细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中而产生全身作用C.药物经皮肤附属器官吸收比直接通过表皮的速度快,因而前者是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D.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油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但实际上,既能油溶又能水溶的药物具有较高的穿透性E.药物经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故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降解10.下列关于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药物在油水中皆难溶,则很难透皮吸收,油溶性很大的药物可能会聚集、滞留在角质层而难被进一步吸收B.药物的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一般分子量3000以上者不能透入,故经皮给药制剂应选用分子量小、药理作用强的小剂量药物C.与一般生物膜相似,低熔点的药物容易透过皮肤D.药物在基质中的状态对其吸收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溶液态药物>混悬态药物,微粉>细粒E.药物的解离型越多,越易通过汗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从而吸收总量越多11.下列关于经皮吸收促进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B.二甲基亚砜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可大大提高角质层水合作用,促进药物吸收C.氮酮类化合物可使皮肤中类脂产生不规则排列,从而促进药物吸收D.短链醇类化合物如乙醇、丁醇等能溶胀和提取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药物的渗透性E.表面活性剂可增溶药物,增加皮肤的润湿性,也可改变皮肤的屏障性质,增加渗透性,通常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2.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即已较难通过角质层()A.100B.200C.300D.500E.60013.经皮吸收制剂中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A、背衬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粘附层E、保护层14.经皮吸收制剂中一般由EVA和致孔剂组成的是()A、背衬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粘附层E、保护层15.经皮吸收制剂可分为哪两大类()A、储库型和骨架型B、有限速膜型和无限速膜型C、膜控型和微储库型D、微孔骨架型和多储库型E、粘胶分散型和复合膜型16.经皮吸收制剂中储库型可分为哪两类()A、膜控释型和骨架型B、有限速膜型和无限速膜型C、粘胶分散型和复合膜型D、微孔骨架型和多储库型E、膜控释型和微储库型17.经皮吸收制剂中胶粘层常用是()A、EVAB、聚酯C、压敏胶D、ECE、Carbomer18.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多少的药物,药物不能透过皮肤()A、600B、1000C、2000D、3000E、600019.下列透皮治疗体系(TTS)的叙述哪种是错误的()A、不受胃肠道pH等影响B、无首过作用C、不受角质层屏障干扰D、释药平稳E、使用方便20.关于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而言,药物穿透皮肤的能力是水溶性药物>油溶性药物B、药物的吸收速率与分子量成反比C、低熔点的药物容易渗透通过皮肤D、一般完全溶解呈饱和状态的药液,透皮过程易于进行E、一般而言,油脂性基质是水蒸发的屏障,可增加皮肤的水化作用,从而有利于经皮吸收21.不同的基质中药物吸收的速度为()A、乳剂型>动物油脂>植物油>烃类B、烃类>动物油脂>植物油>乳剂型C、乳剂型>植物油>动物油脂>烃类D、乳剂型>烃类>动物油脂>植物油E、动物油脂>乳剂型>植物油>烃类22.下列不属于药物性质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A、熔点B、分子量C、药物溶解性D、在基质中的状态E、基质的pH23.透皮制剂中加入DMSO的目的是()A、增加塑性B、促进药物的吸收C、起分散作用D、起致孔剂的作用E、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4.对透皮吸收制剂的错误表述是()A.皮肤有水合作用 B.透过皮肤吸收起局部治疗作用C.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 D.通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E.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给药二、配伍选择题【B型题】[1~5]A. 铝塑薄膜B. 压敏胶C. 塑料膜D. 水凝胶E.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控型TDDS的各层及材料为1.防粘层是()2.药物贮库是()3.控释膜是()4.粘胶层是()5.背衬层是()[6~9]A、背衬层B、药物贮库C、控释膜D、粘附层E、保护层经皮吸收制剂中和上述选项对映的6.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的是()7.一般由EV A和致孔剂组成的是()8.一般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渗透促进剂组成()9.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10~13]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B、复合铝箔膜C、压敏胶D、塑料膜E、水凝胶10.作为控释膜()11.作为粘膜层()12.作为药物贮库()13.保护膜()[14~17]A、DMSOB、磷脂C、硅酮D、醋酸纤维素E、复合铝箔膜14.脂质体膜材()15.液体制剂的溶剂()16.渗透促进剂()17.贴片的背衬层()三、多项选择题【X型题】1.以下哪些物质可以增加透皮吸收性()A月桂氮卓酮 B聚乙二醇 C二甲基亚砜 D 薄荷醇 E尿素2.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分子量 B药物的低共熔点C皮肤的水合作用 D药物晶体 E透皮吸收促进剂3.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皮肤因素有()A.角质层的厚度B.皮肤水合作用的程度C.皮肤的温度D.皮肤与药物结合作用E.渗透促进剂4.TTS的制备方法有()A.涂膜复合工艺B.充填热合工艺C.骨架粘和工艺D.超声分散工艺E.逆向蒸发工艺5.TTS的质量评价包括()A.面积差异B.重量差异C.含量均匀度D.崩解度E.释放度6.影响透皮吸收的药物因素()A.晶型B.脂溶性C.分子量D.药物的熔点E. pKa7.甘油可作()A.片剂润滑剂B.透皮促进剂C.固体分散体载体D.注射剂溶剂 E.胶囊增塑剂8.经皮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呈溶解状态的穿透能力高于混悬状态B.剂量大的药物不适宜制备TTS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内在因素D.药物分子量越小,越易吸收E.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比脂溶性药物穿透能力强9.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都是用高分子材料作骨架负载药物的,这些高分子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A.形成骨架的高分子材料不应与药物发生作用B.骨架稳定、能稳定地吸收药物C.对皮肤无刺激性,最好能黏贴于皮肤上D.骨架对药物的扩散阻力不能太大,以使药物有适当的释药速率E.高温高湿条件下保持结构与形态的完整10.经皮吸收制剂中的压敏胶应具有以下特性()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无刺激不引起过敏反应B.具有足够强的粘附力和内聚强度C.在具限速膜的经皮吸收制剂中、应不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D.化学性质稳定、对温湿度稳定E.在胶粘剂骨架型透皮吸收制剂中,应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11.理想的渗透促进剂的要求有()A.对皮肤无损害或刺激B.药理活性强,药效大C.理化性质稳定D.与TDDS中的药物和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E.起效快,作用时间长12.经皮吸收制剂优点包括()A.释药平稳、持续、恒定,无血浓峰谷现象B.有首过作用,吸收增加C.病人可自行用药,随时终止用药D.作用时间延长,用药次数减少,病人用药顺应性改善E.不受胃肠道、消化液变化影响13.设计TDDS的剂型因素包括()A 药物的晶型B 药物的熔点和分配系数C 药物的pKaD 药物的剂量E 药物的浓度14.透皮吸收制剂局限性为()A 病人可随时用药和停药,不安全B 大多数药物透皮速率很小,起效慢C 制备工艺较复杂D 对皮肤有过敏性和刺激性药物不宜采用E 多数药物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15.根据目前生产和临床应用情况,TDDS可大致分为()A 渗透泵型B 膜控释型C 粘胶分散型D 骨架分散型E 微储库型16.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 舌下片给药B 口服制剂C 栓剂直肠给药D 经皮给药系统 E 静脉注射给药17.下列关于经皮吸收制剂错误的叙述是()A、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角质层,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B、普通药物经过一定的制剂技术均能制成经皮吸收制剂C、能避免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D、改善病人的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E、适用用药剂量很大药物18.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贮库是有哪些组成的()A、背衬层B、药物C、高分子基质材料D、粘附层E、渗透促进剂19.经皮吸收制剂中骨架型可分为哪三类()A、微孔骨架型B、粘胶分散型C、无限速膜型D、聚合物骨架型 E、胶粘剂骨架型20.有关经皮吸收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溶解态药物的穿透能力高于微粉混悬型药物B、药物的分子型愈多,越不易吸收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D、皮肤用有机溶剂擦洗后可增加药物的吸收E、脂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比水溶性药物穿透能力强21.下列属于药物性质影响吸收的因素是()A、熔点B、分子量C、药物溶解性D、在基质中的状态 E、基质的pH22.下列属于基质性质影响吸收的因素是()A、基质对皮肤水合作用B、基质的特性C、药物溶解性D、在基质中的状态E、基质的pH23.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包括()A、重量差异B、面积差异C、含量均匀度D、释放度E、溶出度答案及注解一、单项选择题二、配伍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一、配伍选择题【B型题】A.调节pH值 B.抑制蛋白质聚集 C.保护剂 D.乳化剂 E.增加溶解度以下物质在蛋白质类制剂中的作用是:1.聚山梨酯802.葡萄糖3.枸橼酸钠一枸橼酸缓冲系统4.精氨酸5.HAS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不同于氨基酸的是下列哪一项A.两性电离、等电点 B.呈色反应 C.成盐反应 D.胶体性 E.变性2.蛋白质氧化的主要部位是A.组氨酸(His)链 B.蛋氨酸(Met)链 C.胱氨酸(Cys)链D.色氨酸(卸)链 E.酩氨酸(Tyr)链3.变性蛋白质和天然蛋白质的区别在于A.溶解度降低 B.蛋白质的黏度增加 C.结晶性破坏D.生物学活性丧失 E.易被蛋白酶分解4.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保护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聚糖不能单独作为蛋白质的保护剂B.双糖的坍塌温度比单糖高C.随着浓度的增加,蔗糖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保护蛋白质的能力增强D.单糖和双糖可混合配制成保护剂E.糖类对蛋白质的稳定作用与其浓度无关5.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A.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B.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物C.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D.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E.利用现代发酵或反应工程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6.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性蛋白质只有空间构象的破坏B.蛋白质的变性也可以认为是从肽链的折叠状态变为伸展状态C.变性是不可逆变化D.蛋白质变性本质是次级键的破坏E.蛋白质的变性与外界条件关系不大三、名词解释生物技术药物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四、填空1.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类。
中药药剂学A卷-2020-成人教育毕业考核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药药剂学课程试卷(A卷)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
每题1分)1. 因肝脏的首过作用易失效的药物不宜制成的剂型是A. 栓剂B. 注射剂C. 口服液D. 气雾剂E. 外用膏剂2.对湿、热敏感的药物制粒宜采用A. 挤出制粒法B. 滚转制粒法C. 滚压制粒法D. 流化喷雾制粒法E. 喷雾干燥制粒法3. 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为A.粉碎→混合→过筛→质检→包装B.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C.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D.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检→包装E.粉碎→过筛→混合→质检→包装4.下列关于浸提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煎煮法适用于药材中能溶于水的各种有效成分的浸提B.浸渍法不适用于黏性药材及无组织结构药材的浸提C.回流法适用于热敏性药材成分的浸出D.渗漉法适用于无组织结构的药材的浸出E.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技术适合于提取亲脂性、小分子物质5. 关于减压蒸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过减压,可使药液沸点升高B.适用于含热敏性成分的药液浓缩C.可用于溶剂回收D.可利用二次蒸汽进行多效蒸发E.操作时应控制适宜的真空度6.制备O/W型乳剂,其乳化剂最佳的HLB值应为()A.3~8 B.8~18 C.7~9 D.5~19 E.8~16 7.下面哪项不属于注射用冻干无菌粉末制备中常见的问题()A. 含水量偏高B. 喷瓶C. 外形不饱满D. 外形萎缩E. 复溶解性较快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大致是()A.散剂>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B.包衣片剂>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液>水溶液C.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D.片剂>胶囊剂>散剂>水溶液>混悬液>包衣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包衣片剂9.下列有关注射剂的表述错误的是()A.注射剂可以用于局部定位给药B.注射剂只能产生速效作用C.注射剂可以产生靶向作用D.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E.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10.下述不属于片剂包衣的目的是()A.提高药物的稳定性B.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C.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味道D.避免药物的肝首过效应E.使药物便于识别增加用药安全性11.可用于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是()A.豆磷脂B.西黄芪胶C.阿拉伯胶D.脂肪酸山梨坦E.十二烷基硫酸钠12.关于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B.除无菌外还必须无热原C.渗透压应为等渗或偏高渗D.澄明度应符合要求E.为保证无菌,需添加抑菌剂13.《中国药典》规定,普通片的崩解时限为()A. 3分钟B. 5分钟C. 10分钟D. 15分钟E. 30分钟14.下列属于主动载药的脂质体制备方法是()A.注入法B.薄膜分散法C.pH梯度法D.逆相蒸发法E.复乳法15.下列几种辅料可作为片剂崩解剂使用的是()A. 预胶化淀粉B. 聚维酮C. 羧甲基纤维素钠D. 羧甲基淀粉钠E. 糊精16.下列适用于湿颗粒流化干燥的方法是A.减压干燥B.冷冻干燥C.沸腾干燥D.鼓式干燥E.烘箱干燥17.可将物料的混合、制粒、干燥等操作在一台设备内一步完成的制粒方法是A.挤出制粒B.滚转制粒C.流化喷雾制粒D.滚压制粒E.高速搅拌制粒18.硬脂酸镁在片剂中用作A.润滑剂B.吸收剂C. 稀释剂D.崩解剂E.黏合剂19.中药眼用散剂的粉末应通过的标准药筛的规格是A.6号B.7号C.8号D.9号E.10号20.制备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的滴丸,冷却剂可选择A. 水B. 乙醇C. 甘油D. 丙二醇E. 甲基硅油21.关于混悬剂的正确叙述为()A.沉降容积比越大,混悬剂越不稳定B.混悬剂具有缓释作用C.絮凝度大的混悬剂稳定性差D.混悬剂不应有良好的再分散性E.混悬剂的微粒径一般在10μm以上22.可作片剂的崩解剂的是()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B.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C.聚乙烯吡咯烷酮D.羧甲基纤维素钾 E.羧甲基纤维素钠23.某药物肝首过效应较大,其适宜的剂型有()A. 肠溶衣片B. 舌下片剂C. 口服液D. 胶囊剂E. 口服乳剂24. 下列关于干燥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传热过程中,环境温度应小于物料温度B.传质过程中,物料中水蒸气分压应大于环境水蒸气分压C.平衡水分与物料性质及空气状况有关,结合水与物料性质无关D.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取决于水分在物料表面气化的速率E.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取决于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的速率25. 下列关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配液应在洁净区内进行B. 采取热处理冷藏等措施有利于提高中药注射液的澄明度C. 精滤时通常使用垂熔玻璃滤器或微孔滤膜滤器D. 药液灌装时力求做到剂量准确E. 灌装后的安瓿经封口、检漏,封口严密者应立即进行灭菌26.干胶法是下列何种剂型的制法之一()A.糖浆剂B.溶胶剂C.乳剂D.混悬液E.浸膏剂27.单渗漉法浸提药材成分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A.粉碎药材→药材装筒→润湿药材→排除气泡→浸渍药材→收集渗漉液B.粉碎药材→润湿药材→药材装筒→排除气泡→浸渍药材→收集渗漉液C.粉碎药材→药材装筒→润湿药材→浸渍药材→排除气泡→收集渗漉液D.粉碎药材→润湿药材→浸渍药材→药材装筒→排除气泡→收集渗漉液E.粉碎药材→润湿药材→药材装筒→浸渍药材→排除气泡→收集渗漉液28.下列可用作栓剂油脂性基质的物质是()A.羊毛脂B.可可豆脂C.卵磷脂D.蜂蜡E.凡士林29.对于液体制剂描述错误的是( )A.液体制剂中常加入防腐剂B.液体制剂常用的极性有机溶剂为乙醇、丙二醇C.液体制剂可分为均匀相与非均匀相液体制剂D.液体制剂可加入矫味剂与着色剂E.液体制剂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30.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气雾剂中抛射剂的是()A.二氯四氟乙烷B.羧甲基纤维素钠C.乙醇D.聚山梨酯E.聚乙烯醇31.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除作为填充剂外还兼有助流、崩解及黏合等作用的辅料是()A.淀粉B.糖粉C.糊精D.微晶纤维素 E. 壳聚糖32.[处方]氢氧化钙溶液50ml花生油50ml本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属于()A.溶液剂B.混悬剂C.O/W型乳剂D.W/O型乳剂E.溶胶剂33.有关经皮给药制剂的优点的错误表述是()A.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B.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C.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D.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E.适用于给药剂量较大、药理作用较弱的药物34.在颗粒剂质量检查的过程中,要求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颗粒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A.5% B.10% C.15%D.20% E.25%35.小剂量的剧毒药物与数倍量的稀释剂混合制成倍散,主药的服用剂量在()内可制备成10倍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11.-环糊精是由12个葡萄糖分子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
(×)
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附页A)
2006-2007学年第2 学期试题名称:药剂学共4 页第2 页
12片剂吸收过程中,崩解过程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
(×)
13.物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机制和过程的学科。
(×)1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文简写是CFDA.( ×)
15. 聚乙二醇(PV A)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载体材料。
(×)
16.乳剂分层是由于乳滴周围的界面膜被破坏而造成的。
(× )
17. 注入高渗溶液时,会导致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现象。
(×)
18.用于眼外伤或术后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多加入强效抑菌剂。
(×)
19.胶浆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20.pH 敏感型靶向制剂属于主动靶向制剂。
(×)
四、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用(C )
A 硼酸
B HCl
C NaCl
D 苯甲醇
2.在制剂中常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是(C)
A 碳酸氢钠
B 硫酸钠
C 依地酸二钠
D DMSO
3.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将pH值调到4以下,目的是为了使(A )
A 明胶荷正电
B 明胶荷负电
C 硫酸钠发挥凝聚剂的作用
D 交联固化
4.干胶法制备乳剂时,正确的油:水:胶的比例是(D)
A 4:1:2
B 4:4:2
C 4:2:4
D 4:2:1
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英文缩写是(A)
A PVP
B PEG
C PV A
D HPC
6.乳剂由于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比重不同,造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称为(D)
A 表相
B 破裂
C 酸败
D 乳析
7.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内毒素,其致热中心为(D)
A 多糖
B 磷脂
C 胆固醇
D 脂多糖
8.单糖浆有矫味作用,是不含药物的蔗糖饱和溶液,浓度为(B)
A 100%
B 85%
C 45%
D 75%
9.注射粉针使用前加入(D)溶解
A 常水
B 蒸馏水
C 去离子水
D 灭菌注射用水
10.构成脂质体的膜材为(B)
A 明胶-阿拉伯胶
B 磷脂-胆固醇
C PLA-PLGA D环糊精-苯甲醇
11.软膏中加入Azone 的作用为(A )
A 透皮吸收促进剂
B 保湿剂
C 增溶剂
D 乳化剂
12.下列对透皮吸收体系叙述错误的是(C)
A 不受胃肠道pH值影响
B 无首过效应
C 不受角质层屏障干扰
D 释药平稳、持续
13.下列不属于常用浸出方法的是(D)
A 煎煮法B渗漉法C 浸渍法D醇提水沉淀法
14.微孔滤膜用于无菌过滤时,应选用(B)
A 0.55m
B 0.22m
C 0.8m
D 0.65m
15.氨苄西林只宜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主要是因为氨苄西林易(B)
A 氧化
B 水解
C 聚合
D 脱羧
药剂学A卷标准答案(附页B)
2006-2007学年第2学期试题名称:药剂学共4 页第3 页
16.吐温(Tween)类表面活性剂的全称是(B )
A 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B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C聚氧乙烯脱水木糖醇脂肪酸酯D聚氧乙烯脱水硬脂醇脂肪酸酯
17.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作用为(B )
A 抑菌
B 抗氧
C 止痛
D 等渗调节
18.属于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是( C )
A DNA-柔红霉素结合物B药物-抗体结合物
C氨苄青霉素毫微粒D抗体-药物载体复合物
19.压片时以下哪个条件不是粘冲的原因(A )。
A 压力过大
B 颗粒含水量过多
C 冲模表面粗糙
D 润滑剂有问题
20.包衣时加隔离层的目的是(A )。
A 防止片芯受潮
B 增加片剂的硬度
C 加速片剂崩解
D 使片剂外观好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列举五种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列举四种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并分别简要叙述其作用机制。
3.简述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简述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无菌冻干粉末的过程。
答:
1、可回答以下方法中的任意五种
1、除去角质层
2、角质层的水化作用
3、离子导入法
4、电致孔法
5、超声波法
6、温热热能法
7、无针注射系统
8、脂质类物质的合成
9、角质层去脂质化
10、化学吸收促进剂的合用
11、前体药物的合成
12、生物转化前体药物的合成
13、皮肤代谢抑制剂的合用
2、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磁性靶向制剂
在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引入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采用体外磁响应导向微球至靶部位的制剂。
2、栓塞靶向制剂
(1)栓塞的目的是阻断对靶区的血供应和营养,使靶区的肿瘤细胞缺血坏死。
(2)含有抗肿瘤药物的栓塞制剂具有栓塞和靶向性化疗的双重作用。
3、热敏靶向制剂
•利用相变温度不同,药释速度不同,使靶向制剂选择地集中在特定部位。
4、pH 敏感靶向制剂
利用pH 敏感材料制备的靶向制剂,如:
(1)利用肿瘤间质液的pH值比周围正常组织显著低的特点,设计了pH敏感脂质体。
(2)pH敏感的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可以利用结肠pH 值较高的特点。
3、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裂片
可能原因:物料中细粉太多;易脆碎物料和易弹性变形的物料塑性差,结合力弱等。
2、松片
粘合力差,压缩力不足等。
3、粘冲
颗粒不够干燥,物料容易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冲头表面锈蚀,粗糙不光滑等。
4、片重差异超限
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内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
5、崩解迟缓
压缩力;可溶性成分与润湿剂;物料的压缩成形性与粘合剂;崩解剂等。
6、溶出超限
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的溶解度差等。
7、片剂中的药物含量不均匀
颗粒流动性不好;颗粒内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等。
混合不均匀;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的迁移等。
4、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无菌冻干粉末的过程
1、预冷冻:恒压降温过程,药液随温度的下降冻结成固体;
2、升华干燥:首先恒温减压,然后在抽气条件下,恒压升温,使固态水升华逸去。
3、再干燥:升华完成后,温度继续升高至零度或室温,并保持一段时间,可使已升
华的水蒸气或残留的水分被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