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矿压是指由于地下矿山采掘活动而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变形。
矿压不仅会造成矿难事故,还会对矿山安全生产和储量开发造成影响。
因此,矿山企业需要建立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和矿压观测方案来控制矿压并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矿压预测预报制度是指根据地质、采矿情况、地应力情况、矿压变形规律等因素,来判断矿山的矿压变化趋势,以及矿压变形造成的风险。
通过预测预报,矿山企业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避免矿山事故的发生。
具体要点如下:1.建立矿压预测预报组织和工作程序建立以矿山企业为基础的矿压预测预报组织,负责制定矿压预报方案、收集数据、组织分析和判断,及时反馈预测预报结果,并制定应对措施。
同时,建立矿压预测预报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
如,由矿压预测预报组织制定方案,运营单位、技术单位和施工单位配合实施。
2.建立矿压预测预报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矿山企业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建立矿压预测预报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采用多种仪器和设备来获取地下信息,如应变计、棱镜测量、地质雷达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矿压变化趋势和风险,以便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
3.建立矿压预报模型和预测预报系统矿山企业需要根据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建立矿压预报模型和预测预报系统。
如,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矿压规律、矿山地质特点和采煤工艺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模拟,计算出矿体应力、变形及压力分布等数据,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4.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矿山企业需要根据矿压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如,制定应急矿压抢险预案、应急排水预案、应急撤离预案等。
同时,建立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值班制度,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
二、矿压观测方案的制定矿压观测方案是指在矿山采掘活动中,通过现场监测,及时掌握矿区变形情况,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要点如下:1.矿区划分矿山企业需要将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监测区域,根据地质条件、矿体结构、采矿工艺、地震活动等因素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规范掘进期间围岩观测工作,对与围岩观测工作规定如下:第一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102条第3项规定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牌板上,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要求及评分办法》(2017)掘进标准化评分表中的第3项第1条煤巷、半煤岩巷锚杆、锚索支护巷道进行顶板离层观测,并填写记录牌板;进行围岩观测并分析、预报。
第二条围岩观测以锚网支护的煤巷与半煤巷为主,观测方式采用顶板离层仪观测+围岩移近量观测。
第三条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从巷道开门点开始,每隔50m必须安装1台顶板离层仪。
位置误差不超过5m,综掘距迎头不大于10m。
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正中位置,误差不超过0.5m,横杆与巷道走向保持垂直。
巷道交叉点、大跨度区域、应力集中地段等处,必须增设顶板离层仪,具体位置根据顶板情况现场确定。
顶板离层仪深基点必须保证进入煤层顶板稳定岩层中(一般与锚索长度一致),浅基点布置在煤层中(一般与锚杆长度一致)。
第四条围岩移近量测点可设置在离层仪安装处,在观测点做好标记,采用十字布点法观测办法,主要观测两帮移近量及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周期、记录与顶板离层观测同步。
第五条工区技术员为区队围岩观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区的围岩观测工作全面负责。
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是否拖后、围岩观测测点布置是否规范、离层仪安装位置、安装质量等,由技术员直接负责,必须保证离层仪读数清晰,牌板填写的规范,生产科矿压组人员负责巡查监督。
第六条工区必须每月对围岩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与预测,形成《月度围岩观测分析预报》,应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观测值变化较快出现什么时段、什么位置,支护形式对矿压的影响等。
(2)本月迎头地质变化对矿压的影响。
(3)压力显现采取的措施,如补打锚索、复棚数量等。
(4)下月预测分析。
每月3日前由工区技术员将上月围岩观测数据电子版(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及月度矿压分析上报生产科邮箱(要确保数据真实,来自现场),每迟报一天,对技术员罚款100元(原始资料由区队保存)。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处理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处理制度
为杜绝采、掘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
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组长:总工
成员:生产矿长、生产科长、地测副总、技术科科长、地测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科。
组织完成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
二、岗位职责
1、生产矿长职责:负责全面监督顶板动态监测、。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高头窑煤矿生产技术部2016年8月22日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保持我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经研究特制订如下顶板观测、分析、预报管理规定:1、临时支护管理(1)、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掘进工作面顶板最大空顶距不得超过2。
3m,最大空帮距不超过6m。
(3)、采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三根长4m 的φ50钢管,吊环9个(每根前探梁使用3个吊环),配合使用。
2、顶板离层监测管理(1)、测点布置:顶板完整时每调车硐室及巷道交岔口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顶板岩层节理发育时每50m安设一个顶板离层仪,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
(2)观测时间:正常条件下,离层仪从安装完毕每半月测读一次,并将测读结果记录好,并整理登记到记录台账上。
总下沉量超过30mm时应加强观测,总下沉量超过50mm时,要及时汇报相关部室并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
(3)、如遇断层、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距掘进工作面100m期间安排专人每班测读一次,其他按第一条执行.(4)、顶板离层指示仪检测由施工队专职技术员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现场观测,并做好记录.(5)、在遇有地质构造带时,矿生产技术部及时做出预报,并通知生产区队,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3、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管理(1)、锚杆锚固稳定围岩长度不小于0。
4m,锚杆锚固力不得低于5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00N·m。
(2)、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100mm。
(3)、锚杆托板必须紧贴岩面,锚杆外漏托板长度控制在10—40mm,锚杆与围岩角度不超过设计值±15°。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1、顶板离层仪安设地点及间距要求顶板离层监测仪巷巷掘进每隔100m安设一个,交叉点安装一个,遇地质构造前后5m各安设一个。
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装在巷道顶板的中间位置。
深部、浅部基点位移量读数安装预设值统一为0mm,深部基点深度应位于锚索锚固末端处,浅部基点深度应位于锚杆锚固末端处,顶板离层仪应根据掘进位置及时按要求安设。
2、顶板离层仪滞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要求所有锚杆支护的煤巷或半煤岩巷应该安设顶板离层仪,巷道内最后一台离层仪距工作面的最大距离不得大于120m。
3、矿压观测的管理1)顶板离层仪由打锚索人员负责安装,并由施工队组技术员按规定周期对顶板离层仪进行观测并填写观测牌板和观测记录,在地面建立顶板离层仪台帐及观测记录。
2)顶板离层仪位移量超过70mm时,施工队组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顶板离层仪位移量超过120mm时,观测人应及时向矿技术部汇报,研究制定专项措施进行补强支护。
3)巷内必须配备两台锚杆拉力计,锚杆拉拔力由技术部负责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填写观测牌板和观测记录,由施工队组在地面建立锚杆拉拔检测台帐及观测记录。
4)巷内必须配备两把力矩扳手,锚杆施工必须使用风动扳手进行紧固,锚杆扭矩由施工队组在锚杆支护完成后自行检测,现场支护质量由跟班安监工负责监管、技术部负责抽查监督支护质量。
5)巷内必须配备 2 台风动或电动锚索涨拉机具,锚索施工必须使用涨拉机具进行加压,预应力不小于105KN,由施工队组在地面建立锚索锚固力检测台帐及观测记录。
6)锚杆拉拔力每300根锚杆抽查一组,每组不得少于三根,抽查锚杆时相应对该巷锚索抗拉拔力进行抽查,监测时挂设监测牌版,将现场监测数据填写牌版,做好记录报验资料。
对所填写的锚杆拉拔力检测数据,除做好地面记录外,每月26日前必须把记录数据报送技术部进行检查登记。
附表矿压观测内容表。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二零一八年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组长:李宝贵(矿长)副组长:李四祥(总工程师)、赵启录(生产矿长)、李建亨(安全矿长)、吕斌(机电矿长)、张献民(通风矿长)、张海军(防治水副总工程师)成员:魏建斌(安全副总)、李文平(机电副总)、王培东(通风副总)、邢世华(生产副总)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矿生产调度室,负责矿压观测日常工作。
二、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调度室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调度室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队组成立以技术人员为队长兼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调度室。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调度室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煤矿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

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包括矿压危险性的分析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性、 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考核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奖惩制度与实施办法
奖惩制度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明确奖励和惩罚的 具体内容和标准,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矿 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工作,同时对不遵 守制度的行为进行惩戒。
VS
预报发布与执行
预报发布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定期或实时发布矿压 预报。
预报内容
预报应包括危险区域、危险程度、应对措施等。
执行要求
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报要求进行工作,确保安 全生产。
04
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
安全防范措施
矿压监测设备
定期检查、维护和校准矿压监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
危险区域划定
实施办法
制定具体的奖惩实施办法,包括奖励和惩 罚的评定、审核、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确 保奖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员工行为的规范 管理。
THANKS
监测设备
应使用专业仪器设备进行矿压监测,如矿山压力传感器、锚杆测力计等。
技术要求
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同时应具备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高等特点。
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
定期或连续监测矿压数据,包括岩层运动和矿山压力等参数。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如绘制矿山压力曲线 图等。
建立应急通讯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 通知员划
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矿压危险性分析和应急处置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演练实施
定期组织矿压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矿压监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监测分析预报制度1、分管副总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巷道支护设计、矿压监测设计、矿压观测实施方案,开展日常矿压监测数据审查、分析、总结工作。
2、技术科负责相关技术方案编制,对现场布点及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的安装进行检查验收。
4、采掘单位负责矿压监测方案的现场落实,每小班进行现场监测,收集矿压监测原始数据。
负责建立信息台账,采集、分析观测数据,每天向技术科报告反馈信息。
5、技术科每周对监测数据系统分析,特殊情况随时分析,分析结果报总工程师、采掘矿长阅示。
6、技术科负责对工作面周期来压等矿压显现特殊时段、特殊地段进行预报,指导施工单位制定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7、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对矿压监测工作的现场落实进行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关。
8、矿压监测移交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技术科具体负责,在巷道工程移交时一并进行。
移交顺序:掘进施工单位→工作面安装施工单位→采煤单位→工作面拆除施工单位。
9、煤锚巷道监测设施、仪器仪表移交标准按《淮北矿业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淮矿生[2014]265号文)执行。
仪器仪表齐全完好、物账对实,损坏或不全的,及时更换或增补。
10、锚杆测力计(液压枕)、顶板离层指示仪、围岩变形量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规定,如发现超过规定不装或安装不符合规定的罚责任区队1000元/次、罚区长、主管技术员各100元/次。
工作面两巷抽测单体无标注的视同未实施监测,对相关责任人办一般“三违”学习班,对当班跟班人员罚款100元。
11、施工单位现场未配有锚杆拉力计、扭矩扳手、测压表等检测工具或检测工具不完好、综采工作面支架未按规定配齐压力表的,罚责任单位1000元,罚区长、书记、分管副职、主管技术员各100元。
12、矿压监测员负责每天将原始记录单交至技术科,生产单位技术人员每天对收集的矿压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并及时将分析结果反馈到技术科,送交不及时或未交,罚责任人30元/次。
13、巷道安全管理主体单位要认真按要求实施监测,妥善保管监测资料,如有遗失,罚责任单位主管技术员及主要负责人各5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西南州晴隆安宝煤矿有限公司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2020年03月20日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朱伯荣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采掘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安宝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5、安全科根据矿压工程观测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6、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7、所有观测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10 天每天由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10 天后,测点每10 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3、正常情况下,在掘巷道每隔50 米布置一组观测点;在一些特殊地点(交叉点、贯通点)或特殊变化巷道点(巷道压力大、裂缝大,经生产技术科认定后布点进行观测的地点、岩层位移量变化较大等地点) 。
4、采用顶板离层监测仪进行观测,检测仪应变装置深部要确保安装到老顶里,浅部安装到直接顶里。
5、顶板离层下沉量达到100mm 以上,必须及时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顶板脱层、漏顶或冒顶事故发生。
6、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指标应包括“三量”及围岩破坏特征。
“三量”:包括顶底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支柱(活柱)下缩量。
围岩破坏特征:包括端面距及端面冒高、煤壁处切顶台阶数目与高度、煤壁片帮深度、顶板切顶线位置、采空区悬顶状况和冒落情况等。
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头、机尾的端头支架或过渡支架处各设一条监测线,工作面内每隔10架支架设一条监测线。
(如果要用在线压力观测,工作面每10架设一块在线观测压力表,日常维护有综采队负责,确保监测数据正常传输到地面。
)2)移架前观测支架工作阻力,移架后观测支架初撑力,每一循环量取立柱下缩量,统计顶板破碎度、采空区顶板冒落状况及支柱安全阀开启率,并做好记录,按循环及时填入统计表中。
3)用采集器定期采集资料,并输入系统进行分析。
及时整理观测数据,绘出压力曲线图,分析判断顶板来压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每天在地面电脑上定时收集原始数据,并保存由电脑自动生成的压力曲线图。
)4)综采工作面支架至少每个10架安装一组数字压力表,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泵站压力的80%,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为3~5% ,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液压单体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
5)装面阶段必须强化监控,施工单位必须对工作面支架全面检测、验收,杜绝装面隐患。
监控数据要作为新工作面移交生产的重要依据。
6)采煤工作面应对支架各立柱载荷进行观测,然后人工对支架下缩量、顶板移近量及其它数据进行观测统计,认真分析工作面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情况,做好来压前的预报工作。
7)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距开切眼100 米范围内)每天进行一次顶板离层监测,其余地段按照掘进巷道规定进行监测。
7、综采工作面两巷压力监测采煤工作面两巷(仅指煤巷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站沿用巷道掘进期间的,在采煤工作面投产前,原施工单位必须将巷道矿压监测资料报矿生产技术科审查后,移交给综采队。
(2)综采队应每周对巷道内的巷道移近变形测站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及时整理数据,分析顶板离层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回采工作面两巷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使用、观测、记录及分析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参照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相关规定。
(4)综采队技术员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矿压监测管理小组,并和管理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现象以及原因、危害报采掘副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措施整改落实,由生产技术科下发整改措施联系单。
(5)工作面两巷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配备专用测压表,“监控率”达到20%,观测数据如实填写在工作面压力检测牌板上,在地面建立台帐并有数据分析资料。
四、矿压观测仪器使用、管理与考核1、各施工范围内的矿压观测仪器原则上由本施工区队使用、维护、管理,由于使用维护不当或其它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或仪器损坏的,按照设备(仪器)价格双倍进行处罚,并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安装的各类矿压观测设备,需要回收时必须按时回收,保证其完好。
2、巷道顶板离层监测点处必须设有醒目的记录牌板,要求内容齐全、更新及时、记录清晰,否则每处罚款200 元。
3、数据采集仪的使用管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由于人为因素损坏的,按照设备(仪器)价格双倍进行处罚。
4、所有上报的矿压资料和分析结果必须确保真实、有效,否则每次对责任人处罚500 元。
5、未经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同意,不得擅自拆卸矿压仪器或停止矿压观测工作,否则每次对责任人处罚500 元。
6、矿将在年底就矿压观测工作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7、矿压观测组下井抽查或各级别的检查,发现工作面两巷无测压表、测压不及时、压力检测牌板上与现场数据不符,罚技术主管各100元/次。
8、记录不填写、填写不认真,当班队长、测压员每人50元/次,造成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9、地面原始台帐弄虚作假、无数据分析资料,每次罚主管技术员100元。
10、工作面压力表必须保证100%合格率,发现损坏必须及时更换,否则罚当班队长各100元/次。
11、如果采用在线观测工作面支架压力,必须确保监测数据正常实时上传至地面。
否则,罚技术主管100元/次。
12、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架必须班班要记录压力情况,发现一次未填写或填写不真实,罚技术员和当班队长各100/次。
五、矿压观测小组职责范围㈠生产技术科职责范围1、采掘工作面施工前督促施工区队完成工作面矿压监测计划与措施,由有关部门审查,报总工程师批准。
2、每旬对井下所设观测点巡回检查,抽查监测记录数据,发现测点损坏或测点观测牌板记录数据与现场数据有出入的,对施工区队技术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
3、生产技术科每月对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书面形式上报总工程师审批。
4、采掘工作面测点变化量一次测量值超过50mm,累计变化量超过100mm 的,必须制定处理方案下发到施工区队进行处理。
5、所有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必须建立档案。
6、每旬必须对回采工作面推进度与上下两巷矿压显现数据、相邻巷道矿压观测数据进行比对,并出具效果评估报告。
7、生产技术科负责矿压观测仪器的发放及建立台账工作。
㈡施工区队职责范围1、综采队:⑴综采队技术副队长专门负责矿压观测的管理。
⑵矿压观测点必须编号挂牌管理,观测数据必须与填写数据一一对应。
⑶做好对工作面的初撑力和末阻力动态观测工作,做好矿压观测仪数据收集、比对工作,实行监控、分析、措施制定、责任落实过程闭环管理。
⑷工作面初采、初放、过地质构造带期间要做好监测、监控工作,对工作面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情况作认真分析,做好来压前的预报工作。
⑸每班对矿压观测仪表进行一次检查,发现有问题的要及时汇报,进行追查考核;⑹每10天由区队矿压观测小组成员负责进行一次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专项记录;⑺认真做好综采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观测和专题分析工作,并写好矿压观测与分析报告,为类似工作面的提供参考依据。
⑻为确保矿压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在综采工作面的回风巷和机巷设点进行矿压观测。
2、掘进队:⑴掘进队主管技术副队长负责矿压观测的管理。
⑵巷道掘进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布置测点进行观测。
⑶巷道测点必须编号、挂牌管理,测量数据必须与牌板一一对应。
⑷每次监测数据要有分析结果,实行监控、分析、措施制定、责任落实过程闭环管理。
⑸工作面测点变化量一次测量值超过20mm,累计变化量超过100mm 的,要及时上报生产技术科。
六、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80%以上,掩护式液压支架初撑力不小于31.5MPa;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1.5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6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6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煤壁片帮、端面距、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