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矿压是指由于地下矿山采掘活动而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变形。
矿压不仅会造成矿难事故,还会对矿山安全生产和储量开发造成影响。
因此,矿山企业需要建立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和矿压观测方案来控制矿压并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矿压预测预报制度是指根据地质、采矿情况、地应力情况、矿压变形规律等因素,来判断矿山的矿压变化趋势,以及矿压变形造成的风险。
通过预测预报,矿山企业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避免矿山事故的发生。
具体要点如下:1.建立矿压预测预报组织和工作程序建立以矿山企业为基础的矿压预测预报组织,负责制定矿压预报方案、收集数据、组织分析和判断,及时反馈预测预报结果,并制定应对措施。
同时,建立矿压预测预报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
如,由矿压预测预报组织制定方案,运营单位、技术单位和施工单位配合实施。
2.建立矿压预测预报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矿山企业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建立矿压预测预报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采用多种仪器和设备来获取地下信息,如应变计、棱镜测量、地质雷达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矿压变化趋势和风险,以便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
3.建立矿压预报模型和预测预报系统矿山企业需要根据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建立矿压预报模型和预测预报系统。
如,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矿压规律、矿山地质特点和采煤工艺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模拟,计算出矿体应力、变形及压力分布等数据,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
4.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矿山企业需要根据矿压预测预报结果,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如,制定应急矿压抢险预案、应急排水预案、应急撤离预案等。
同时,建立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值班制度,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
二、矿压观测方案的制定矿压观测方案是指在矿山采掘活动中,通过现场监测,及时掌握矿区变形情况,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要点如下:1.矿区划分矿山企业需要将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监测区域,根据地质条件、矿体结构、采矿工艺、地震活动等因素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规范掘进期间围岩观测工作,对与围岩观测工作规定如下:第一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102条第3项规定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牌板上,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要求及评分办法》(2017)掘进标准化评分表中的第3项第1条煤巷、半煤岩巷锚杆、锚索支护巷道进行顶板离层观测,并填写记录牌板;进行围岩观测并分析、预报。
第二条围岩观测以锚网支护的煤巷与半煤巷为主,观测方式采用顶板离层仪观测+围岩移近量观测。
第三条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从巷道开门点开始,每隔50m必须安装1台顶板离层仪。
位置误差不超过5m,综掘距迎头不大于10m。
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正中位置,误差不超过0.5m,横杆与巷道走向保持垂直。
巷道交叉点、大跨度区域、应力集中地段等处,必须增设顶板离层仪,具体位置根据顶板情况现场确定。
顶板离层仪深基点必须保证进入煤层顶板稳定岩层中(一般与锚索长度一致),浅基点布置在煤层中(一般与锚杆长度一致)。
第四条围岩移近量测点可设置在离层仪安装处,在观测点做好标记,采用十字布点法观测办法,主要观测两帮移近量及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周期、记录与顶板离层观测同步。
第五条工区技术员为区队围岩观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区的围岩观测工作全面负责。
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是否拖后、围岩观测测点布置是否规范、离层仪安装位置、安装质量等,由技术员直接负责,必须保证离层仪读数清晰,牌板填写的规范,生产科矿压组人员负责巡查监督。
第六条工区必须每月对围岩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与预测,形成《月度围岩观测分析预报》,应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观测值变化较快出现什么时段、什么位置,支护形式对矿压的影响等。
(2)本月迎头地质变化对矿压的影响。
(3)压力显现采取的措施,如补打锚索、复棚数量等。
(4)下月预测分析。
每月3日前由工区技术员将上月围岩观测数据电子版(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及月度矿压分析上报生产科邮箱(要确保数据真实,来自现场),每迟报一天,对技术员罚款100元(原始资料由区队保存)。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1、顶板离层仪安设地点及间距要求顶板离层监测仪巷巷掘进每隔100m安设一个,交叉点安装一个,遇地质构造前后5m各安设一个。
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装在巷道顶板的中间位置。
深部、浅部基点位移量读数安装预设值统一为0mm,深部基点深度应位于锚索锚固末端处,浅部基点深度应位于锚杆锚固末端处,顶板离层仪应根据掘进位置及时按要求安设。
2、顶板离层仪滞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要求所有锚杆支护的煤巷或半煤岩巷应该安设顶板离层仪,巷道内最后一台离层仪距工作面的最大距离不得大于120m。
3、矿压观测的管理1)顶板离层仪由打锚索人员负责安装,并由施工队组技术员按规定周期对顶板离层仪进行观测并填写观测牌板和观测记录,在地面建立顶板离层仪台帐及观测记录。
2)顶板离层仪位移量超过70mm时,施工队组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顶板离层仪位移量超过120mm时,观测人应及时向矿技术部汇报,研究制定专项措施进行补强支护。
3)巷内必须配备两台锚杆拉力计,锚杆拉拔力由技术部负责按要求进行检测,并填写观测牌板和观测记录,由施工队组在地面建立锚杆拉拔检测台帐及观测记录。
4)巷内必须配备两把力矩扳手,锚杆施工必须使用风动扳手进行紧固,锚杆扭矩由施工队组在锚杆支护完成后自行检测,现场支护质量由跟班安监工负责监管、技术部负责抽查监督支护质量。
5)巷内必须配备 2 台风动或电动锚索涨拉机具,锚索施工必须使用涨拉机具进行加压,预应力不小于105KN,由施工队组在地面建立锚索锚固力检测台帐及观测记录。
6)锚杆拉拔力每300根锚杆抽查一组,每组不得少于三根,抽查锚杆时相应对该巷锚索抗拉拔力进行抽查,监测时挂设监测牌版,将现场监测数据填写牌版,做好记录报验资料。
对所填写的锚杆拉拔力检测数据,除做好地面记录外,每月26日前必须把记录数据报送技术部进行检查登记。
附表矿压观测内容表。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山西平定古州冠裕煤业有限公司二零一八年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组长:李宝贵(矿长)副组长:李四祥(总工程师)、赵启录(生产矿长)、李建亨(安全矿长)、吕斌(机电矿长)、张献民(通风矿长)、张海军(防治水副总工程师)成员:魏建斌(安全副总)、李文平(机电副总)、王培东(通风副总)、邢世华(生产副总)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矿生产调度室,负责矿压观测日常工作。
二、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调度室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调度室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队组成立以技术人员为队长兼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调度室。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调度室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煤矿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安全生产,杜绝顶板事故,加强对井下工作面支护质量和巷道顶板离层监测,以及为矿井支护提供合理的支护参数,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井下所有生产区队。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生产调度部职责(一)在分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全矿矿压观测工作;(二)每个采掘工作面在编制作业规程前,负责向施工队组提供该工作面的矿压说明书及相关资料;(三)负责综采、综掘工作面矿压仪表、顶板离层指示仪、锚杆(索)压力表和巷道围岩测距仪的安装指导工作;(四)负责监督管理日常综采、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监控工作,每日收集整理各工作面监测监控资料,并将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后,信息及时反馈队组,以便队组整改,确保对工作面顶板的有效支撑;(五)负责对矿压观测人员进行矿压观测操作及技术指导工作;(六)牵头负责配备矿压观测所需仪表和工具等,并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矿压监测仪表的使用完好情况。
第四条综采队及机电供应部职责(一)综采队长全面负责本单位的矿压观测工作,主管技术员直接负责本单位的日常矿压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矿压观测工作;(二)负责综采工作面矿压仪表的使用及日常维护工作,负责综采工作面顶板在线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三)负责每天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的收集;(四)负责本队辖区内锚杆巷道的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的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及日常维护工作;(五)负责本队辖区内锚杆巷道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牌板的填写工作。
第五条综掘(辅助)队组的职责(一)综掘队组及辅助区队的区队长全面负责本单位所辖巷道的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的监测工作,主管技术员直接负责本单位所辖巷道的日常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的监测技术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工作;(二)按规程设计,负责本队区域内的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及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设置工作,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必须由专职监测人员指导进行;(三)负责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监测数据的收集及记录牌板的填写工作,队主管技术员每天对矿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将记录数据送交生产调度部各包队业务员,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主管技术员每月对矿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将结果交生产调度部各包队业务员;(四)负责日常锚杆、锚索支护施工质量的检查;第六条机电供应部职责牵头负责综采工作面的矿压仪表、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及停采面矿压仪表的回收上井工作。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
为了防范煤矿事故,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矿压预测预报制度。
该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矿山的矿压观测方案
2. 矿山的地质勘探报告
3. 矿山瓦斯、动力、通风等参数的监测报告
4. 矿山的生产管理资料
5. 矿山依法有关安全法规的遵守情况
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建立矿压预测模型,预测矿山的矿压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制订相应的矿压预报方案。
矿压观测方案
1.矿压观测点的设置
根据矿山的地质特点,设立矿压观测点。
观测点的位置应放置在煤层渐进变化的地方,观测点应夯实,环境应稳定,不受外力影响,才能准确地观测矿压。
2.矿压观测要求
矿压观测需要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清洗测点:清除观测点周围的煤尘,保证地面干净。
②采取数据:定期观测数据并记录下来。
③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校验、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④预测结果:根据处理后的数据,预测出矿山的矿压状态,为
制订矿压预报方案提供依据。
3.矿压观测设备
观测点设备包括夯实设备和矿压仪器。
夯实设备应选用专门的
夯实机械进行夯实,保证夯实质量。
矿压仪器应选用性能优良、准
确可靠、易于操作的仪器。
总之,建立矿压预测预报制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根
据矿山特点和相关资料,制订详细的矿压观测方案,确保观测的准
确性。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压预测模型,将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制定针对性的矿压预报方案,改善煤矿生产安全问题。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范文(三篇)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煤矿的矿压观测是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并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为此,我们制定了这个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以建立规范的观测流程和准确的数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矿所有矿井的矿压观测工作。
三、定义1. 矿压观测:指在矿井中对矿床岩石和矿体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活动。
2. 矿压观测点:指矿井内布设的矿压观测仪器的位置。
3. 矿压观测仪器:指用于测量和记录矿压数据的仪器设备,如超声波测压计、应变计、应力计等。
四、责任1. 煤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制度。
2. 非矿压观测人员禁止擅自接触和操作矿压观测仪器。
3. 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和维护矿压观测仪器,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矿压观测地点的巡视员负责定期巡视观测点,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五、工作流程1. 观测规划(1)制定矿压观测计划,确定观测周期和观测点。
(2)根据观测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验收。
(3)编制观测点设置图,确定观测点的布置和编号。
2. 观测操作(1)观测前,矿压观测人员应仔细阅读操作规程,并佩戴相关的安全设备。
(2)到达观测点后,清理观测点周围的杂物,并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3)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仪器的启动、设置和校准。
(4)观测过程中,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数据,并保持观测仪器的正常工作。
(5)如果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观测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观测结束后,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填写观测记录表。
(2)矿压观测人员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报表。
(3)矿压观测人员应及时将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六、文件管理1. 观测记录表应按照日期和观测点编号有序存放,并定期整理和归档。
2. 观测记录表应保存至少5年,以备随时查阅和核对。
龙门煤矿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龙门煤矿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一、组织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地防治水副矿长副组长:生产科科长、地测科科长成员:生产科、地测科及科及建筑工程工程技术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科科长兼任。
二、职责分工总工程师:负责全矿矿压观测。
生产科科长及地测科科长:负责矿压平时观测日常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职责:负责本施工区队矿压观测及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预报。
生产科及地测科职能:重点负责监督观察造纸区队的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预报。
巷道观测点布置1、岩巷掘进在耙矸机后方布置观测站,开口5m处设立一组巷道变形观测站,以后每间隔30m设立一组观测站,每个观测站设4个测点,依次位于巷道顶板、底板、巷道两侧腰线(拱基线)处各布置1个。
后方巷道变形趋于稳定后不再进行观测,如后巷变形严重可增加变形气象观测数量。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2、煤巷开口掘进5m处设立一组巷道二处变形观测站,以后每间隔30m设立一组观测站,每个观测站设4个测点,白苞位于巷道顶板、底板、巷道两侧腰线(拱基线)处各布置1个。
三、观测方法1、锚网喷、锚网索喷支护的排水沟,顶板及两帮观测点天花板用钉子钉入墙壁内,然后用红漆标记;自巷道顶板悬挂一根线绳垂至地坪面(轨面),把巷道两帮观测点用连结起来线绳连接起来,垂线两侧为左帮(右帮)巷道宽度,发展水平线绳与垂线交叉点上、下分别为腰线上(下)巷道高度,各观测站必需挂牌管理,现场要有观测记录。
2、架棚支护巷道,在巷道顶板向下2m位置,水平两侧帮部各设一个观测点,编号分别为A、B,在巷道顶板设置一个观测台观测点,编号为C,其中A、B、C三个观测点,测点设置在U型钢棚腿上,使用红漆进行标示。
在观测点巷道底板增设一个观测点,编号为D。
由于巷道变形较快,拉底比较频繁所以D点不采用钎杆标识,日常观测巷道高度即C点到地坪面(D点的垂直距离),各观测站必须挂牌管理,内场要有观测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近年来,我矿矿压观测、防治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
一、观测范围
5煤、9煤掘进头、采煤面及巷道实行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
1、掘进头观测内容:煤巷:巷道变形量观测、顶板离层观测岩巷:巷道变形量观测
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
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道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支架(柱)状况、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三、观测方法
1、圆图自记仪每天早班记录一次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两次。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每班检测一次。
4、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
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70%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8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6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煤壁片帮、端面距、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
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
1、生产技术部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定期出矿压观测简讯,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观测结束后及时编制矿压观测报告。
3、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巷道围岩移近及观测记录表》。
七、相关要求
1、各采掘区队必须建立本单位的支护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各区队主管必须根据矿压科支护质量监测人员反馈的信息,负责现场支护质量有关问题的整改并建立建全相关台帐,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记录台帐。
2、调度室采煤、掘进组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支护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每周必须召开技术例会研究编制整改措施。
3、生产技术部负责重点掘进工作面的巷道围岩变形基点设置,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煤巷每50m-100m、岩巷每100 —150m设置一个观测站进行观测,并详细记录,建立台帐。
4、生产技术部必须将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作为矿山压力及冲击矿压预测预报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