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模板).
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大全5篇)

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矿压观测总结报告2011年3月份11A601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吉新矿11A601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应用及矿压观测总结报告:11A601工作面面长116.6m,走向1180m采高2.6m,倾角20~40º顶板支护设备选用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强0.54MPa<0.64MPa-0.73MPa.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的最关键问题,近两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未管好顶板杜绝顶板冒顶事故,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则是用科学的办法及时掌握回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质量和预报顶板即将发生的活动,适时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实现安全产.2011年1月1日我矿安装了KJ216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在11A601工作面,工作面共安装4台压力监测分机,分别安装在75架(1号机上部)43架(2号机中)31架(3号机中部)3架(4号机下部)主要监测顶板活动规律,按照规程支架对顶板初撑力设计值是不得大于24MPa,超过设计值支架安全阀会自动漏液,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初步掌握了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预报了顶板即将出现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根据3月份11A601工作面综采工作阻力历史数据分析曲线图和监测日报表作出以下结论;1,工作面上端与下端压力太小,其中上部压力比较突出,平均压力值最大11.33MPa,最小2.69MPa,中部压力较大已超出预定的设计值,平均压力值最大33.13MPa,最小4.876MPa,下部压力值平均最大值23.92MPa,最小值5.4MPa2,中部压力从3月5日(923m)至3月12日(938m)明显增大,平均压力值49MPa,初步发现中部有来压现象,来压步距为15m,持续时间7天3,3月22日中部压力值最大已达到46MPa,由此可证明支架安全阀没有自动漏液泄压,安全阀需检修或更换。
4,重点做好中部支架的初撑力观测,保证上部和下部支架初撑力达到要求。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模板)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区队:__________________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目录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 1 -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 - 1 -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 ............................................................. - 3 -1.1.2地质 ........................................................................................................ - 3 - 1.2支护 .............................................................................................................. - 3 -1.2.1正常支护 ................................................................................................ - 3 -1.2.2特殊支护 ................................................................................................ - 4 -1.2.3确定支护强度 ........................................................................................ - 4 -1.2.4巷道布置 ................................................................................................ - 4 -2 矿压观测计划.................................................................................................... - 5 - 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 5 - 2.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 5 - 2.3观测方案 ...................................................................................................... - 5 -2.3.1观测工具 ................................................................................................ - 5 -2.3.2测线布置 ................................................................................................ - 6 -2.3.3研究方法 ................................................................................................ - 6 - 2.4矿压观测内容 .............................................................................................. - 6 -2.4.1顶板动态: ............................................................................................ - 6 -2.4.2支护质量 ................................................................................................ - 6 -2.4.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 - 7 -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 - 7 -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 ................................................................. - 7 -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 - 7 -3 矿压规律分析.................................................................................................... - 8 -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 - 8 -3.1.1 强制放顶方案及效果............................................................................ - 8 -3.1.2 初次来压规律........................................................................................ - 8 - 3.2 周期来压期间的压力分析 ........................................................................ - 11 -3.3末采期间的周期来压规律 ......................................................................... - 13 -4 矿压规律总结.................................................................................................. - 14 - 4.1矿压规律总结 ............................................................................................ - 14 - 4.2矿压规律存在问题及建议 ......................................................................... - 15 -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本面直接顶为砂岩,厚度10.70m,细粒,含黑色条纹,层理发育,下部致密,f=4。
1321综采面矿压观测报告

1321综采面矿压观测报告一、项目概况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的最关键问题,近几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不尽人意。
为了更好的了解工作面地质情况,加强回采面顶板管理,矿领导研究决定于2010年10月20日对1321综采面顶板进行动态观测预报,经过近5个月的实时观测,初步掌握了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预报了顶板即将出现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
本项目现场矿压观测主要是为认识掌握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开采过程中采场、巷道矿山压力、变形等规律,减少巷道、工作面,以及支架的倒、滑事故,更好的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在1321工作面及其进风巷和回风巷等进行矿山压力、顶底板变形、支架阻力监测,对巷道帮部、顶部煤岩体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采动过程中矿压显现、顶、底板变形规律,从而提出支护建议,确定合理超前支护距离,减少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支架倒、滑事故及支架被压死的发生几率,为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保障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保证,同时为下一阶段工作面布置及开采工艺提供技术借鉴。
二、1321工作面概况1、 1321工作面地质概况1321工作面位于井田中部,主井西侧。
南、北均为未采工作面;东邻3号回风巷保安煤柱。
西邻矿界。
其它巷道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进、回风巷断面宽为3.6m,高为2.4m,均为矩形断面,目前采用锚网与锚索联合支护。
工作面走向长度620m,工作面倾向长度150m。
本区地质构造较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倾角5º-9º,平均7.5º。
开采煤层为3#煤层,平均厚度1.8m。
1321工作面顶板的伪顶为0.3米左右厚的泥岩,层理发育,较软,易破碎,易冒落。
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细砂岩,厚度3.5米左右。
煤层顶底板岩层组成见表1。
表1 煤层顶底板岩层组成1321工作面的平均采高在1.8m左右。
液压支架选用山东矿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ZYG3200/12/28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阻力3200KN(38.5Mpa),初撑力2616KN(31.5Mpa),具体技术特征见表2。
15102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15102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一、15102工作面基本情况1、井下位置:15102回采工作面西侧为15101回采工作面采空区,距离与采空区之间相隔20m保安煤柱,南侧为F1断层,距离断层留有20m断层保安煤柱,东侧为实体煤,北侧为15#一采区胶带巷、回风巷和轨道巷。
2、地质情况(1)掘进过程中断层情况掘进见F1断层(断层无水,为不导水断层)后,退出30m,然后改向沿着断层掘进,与断层之间留有20m断层保安煤柱,在15102回采工作面掘进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切眼时再没有遇到过断层,但是在掘进切眼时遇到过顶板台阶式下沉段,判断为地垒,但是当时顶板完好,没有裂隙或破碎,整个掘进过程中顶板都无淋水。
(2)掘进中陷落柱情况掘进这些回采巷道是从未遇到过陷落柱。
(3)掘进中褶曲构造情况在掘进切眼时遇到过顶板台阶式下沉段,判断为地垒,但是当时顶板完好,没有裂隙或破碎,整个掘进过程中顶板都无淋水。
(4)预计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构造情况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遇到两条空巷道,宽度越4.6m,空巷为裸体巷道。
会对工作面推进有影响。
3、顶底板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4、工作面参数工作面切眼倾斜布置,长度约220m,运输顺槽长480m,回风顺槽长330m,煤层厚度平均约3.7m。
5、采煤方法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6、工作面设备液压支架、刮板机、采煤机、转载机、单体液压支柱、皮带机、乳化液泵站、喷雾泵站、移动变压器2台,控制开关等7、液压支架和乳化泵站性能参数ZZ6400-21/46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技术参数技术型号 ZZ6400-21/46型适应煤层倾角≤8°外形尺寸高度:2.1~4.6m,最大长度:6.8m支架中心距 1500mm支撑能力支护高度:除去顶板下沉量200mm、浮矸厚度50mm、立柱回缩量100mm,支撑高度设定为:2.45~4.5m,工作阻力:6400KN支护强度 0.9-1.1MPa底板比压 1.2MPa泵站压力31.5MPa移架步距630mm架数 107架(前期安装55架,后期安装107架)操作方式手动本架操作5、乳化泵2台,技术参数如下:技术型号 BRW200/31.5电机功率 125kW电压 1140V公称流量 200L/min公称压力 31.5MPa二、矿压观测方案1、观测目的(1)通过对15102回采工作面进行现场矿压观测和掌握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支架工作状况,分析工作面围岩(煤层)超前支撑压力分布状况。
工作面限采段矿压观测报告word精品文档9页

××工作面限采段矿压观测报告(从切眼至560m限采段)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日期:××工作面限采段矿压观测报告(从切眼至560m限采段)××工作面截止到2009年5月24日从切眼至560m限采段已回采完毕,期间经历了顶煤初次垮落、老顶初次来压和二十余次周期来压,为总结在此段范围内矿压显现特征,特作此阶段矿压观测报告。
一、观测目的、内容及方法(一)观测目的1、掌握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围岩和支架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顶板来压的预测预报。
2、对采煤工作面所使用的支护设备可靠性和适应性进行评定,以便改进和更新。
3、确定采动影响范围及支撑压力分布变化规律。
(二)观测内容支架载荷、顶底板移近量、来压步距及强度、顶板破碎度及煤壁前方压力峰值点位置和来压时瓦斯涌出规律。
(三)观测方法利用KJ216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结合现场观测记录的方法进行观测,因为KJ216系统具有数据记忆和自动绘制历史曲线功能,并能实时反映工作面支架的载荷,使矿压观测实现了实时监测和自动化。
二、工作面限采段与以往工作面相比所具有的特性(一)工作面长度较大,面长180m,比以往工作面长64m,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比以往工作面充分,影响范围较大。
(二)在560m限采段内60m段工作面62#-122#架限采3.0m,在40m 段内工作面62#-122#架不限采,给此段内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带来了特殊性和复杂性。
三、观测结果分析(一)顶煤初次垮落1、顶煤初次垮落步距工作面于2008年11月13日顶煤垮落,垮落高度和范围达到了直接顶初次垮落的标志,即判断为顶煤初次垮落,步距为24.5 m(含切眼宽度7.5m)。
直接顶(顶煤)初次垮落步距的大小由岩层(煤层)的强度、厚度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所决定,因顶煤上方直接顶多为厚度较薄的随采随落的砂质泥岩,所以工作面不同顶煤的厚度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不同决定了顶煤初次垮落步距的不同。
2024年矿压观测总结(二篇)

2024年矿压观测总结尊敬的领导:根据我单位在2024年进行的矿压观测工作,我将向您汇报观测结果和总结的相关情况。
一、观测地点及时间:我们选择了位于XX省XX市的XX矿区作为观测地点,并在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进行了连续观测。
二、观测仪器和方法: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精度矿压监测仪器,对矿区的主要区域进行了实时、连续的矿压观测。
观测方法包括静态观测法和动态观测法,通过监测矿区地表沉降、矿井深度、开采进度等参数,对矿压变化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三、观测结果及分析:通过连续观测,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并对矿压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
1. 矿压变化趋势:根据观测数据显示,XX矿区的矿压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矿井的开采导致了地层压力的重新分布,进而对矿压产生了影响。
2. 矿压分布规律:我们发现,矿压在矿区内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即不同位置的矿压变化幅度不同。
这主要受到地质条件和采矿方式的影响。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巷产生的应力会导致矿压的局部增大,进而对矿区的压力传播产生影响。
3. 矿压与开采进度关系:观测数据显示,矿区的矿压与开采进度密切相关。
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地表沉降和矿压均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矿井开采过程中煤岩体的变形和破裂,致使地层失稳,从而引起了矿压的增加。
四、观测结论:根据观测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 XX矿区的矿压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对矿区的安全生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 矿压在矿区内存在着空间异质性,为矿压控制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3. 矿压与开采进度密切相关,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控制矿压的增加,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五、建议和措施: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对矿压控制的建议和措施如下:1. 加强矿压观测:继续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及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为矿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广现代化采矿技术:引入现代化采矿技术,利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控制手段,尽量减少煤岩体的破坏和变形,以降低矿压的增加。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1031)精品文档8页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区队:采一区编写人:梁朝信李龙庆张永付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1工作面概况1.2支护1.2.1正常支护(1)选用ZY6400-16/3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
工作面内切眼长227m,实选149架支架支护,可支护长度223.5m。
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1.2.2特殊支护工作面在过断层、顶板破碎、片帮、冒顶等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支护方式。
1.2.3巷道布置切眼尺寸及支护方式:7.2*2.2(锚网支护)运输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回风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以上在顶板管理正常情况下使用,若现场遇断层,地质构造时,施工单位另制定针对性措施。
以上材料均放在材料道料场,码放整齐,挂牌管理。
2 矿压观测计划2.2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1、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在1031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包括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等)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
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创造作必要的技术准备。
3、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4、掌握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合理的围岩松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
5、研究掌握采动影响和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其任务包括确定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的维护范围,确定工作面的端头支护的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等。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记录表

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9101运输顺槽超前支护单体压力记录表汇总:科室负责人:总工程师:2015年月份9101运输顺槽超前支护单体压力记录表超前支护抽检初撑力(单位:Mpa )观测日期班次顺槽距离(m)距工作面(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观测人记录人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说明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靠近工作面布置3个单体液压支柱测力计,每隔3排进行布置一个。
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9101回风顺槽超前支护单体压力记录表汇总:科室负责人:总工程师:2015年月份9101回风顺槽超前支护单体压力记录表超前支护抽检初撑力(单位:Mpa )观测日期班次顺槽距离(m)距工作面(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观测人记录人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一班二班三班分组平均值说明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靠近工作面布置3个单体液压支柱测力计,每隔3排进行布置一个。
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9101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观测记录表汇总:科室负责人:总工程师:2015年月份9101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观测记录表单位:MPa分组编号观测时间班次推进位置(m )分类12345678910111213观测人记录人最高值最低值一班分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二班分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三班分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一班分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二班分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三班分组平均值说 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区队:__________________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目录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 1 -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 - 1 -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 ............................................................. - 3 -1.1.2地质 ........................................................................................................ - 3 - 1.2支护 .............................................................................................................. - 3 -1.2.1正常支护 ................................................................................................ - 3 -1.2.2特殊支护 ................................................................................................ - 4 -1.2.3确定支护强度 ........................................................................................ - 4 -1.2.4巷道布置 ................................................................................................ - 4 -2 矿压观测计划.................................................................................................... - 5 - 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 5 - 2.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 5 - 2.3观测方案 ...................................................................................................... - 6 -2.3.1观测工具 ................................................................................................ - 6 -2.3.2测线布置 ................................................................................................ - 6 -2.3.3研究方法 ................................................................................................ - 6 - 2.4矿压观测内容 .............................................................................................. - 7 -2.4.1顶板动态: ............................................................................................ - 7 -2.4.2支护质量 ................................................................................................ - 7 -2.4.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 - 7 -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 - 7 -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 ............................................................ - 7 -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 - 7 -3 矿压规律分析.................................................................................................... - 8 -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 - 8 -3.1.1 强制放顶方案及效果............................................................................ - 8 -3.1.2 初次来压规律........................................................................................ - 8 - 3.2 周期来压期间的压力分析 ........................................................................ - 11 -3.3末采期间的周期来压规律 ......................................................................... - 13 -4 矿压规律总结.................................................................................................. - 14 - 4.1矿压规律总结 ............................................................................................ - 14 - 4.2矿压规律存在问题及建议 ......................................................................... - 15 -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本面直接顶为砂岩,厚度10.70m,细粒,含黑色条纹,层理发育,下部致密,f=4。
老顶为互层,厚度1.98m,页岩与微波状薄层互岩,以页岩为主,f=3。
直接底为页岩,厚度1.98m,灰黑色,致密,富含科达木等植物化石,f=3。
老底为砂岩,厚度8.27m,细粒,以长石石英为主,富含棕褐色菱质及炭纹,f=4。
1.1.2地质煤层总厚是上分层和下分层的煤厚统计,该面上分层厚度1.0-2.3m,局部煤厚达到2.65m,平均1.8m;工作面夹矸发育,厚度不稳定,绝大部分范围夹矸厚度0.20~0.7m,局部夹矸厚度0.8m~0.9m,夹矸平均厚0.6m;下分层煤厚相对稳定0.5~1.3m,平均煤厚0.9m。
由于局部采厚过高,根据实际计算,采厚2.1m-3.4m,平均采厚3.2m [1.8(0.6)0.8]。
该面构造相对简单,对回采应较大的断层主要是:f1号断层。
该面中下部存在一条向斜轴,预计小构造比较发育,顶板较为破碎,表中影响程度是指该断层在工作面内的影响程度。
1.2支护1.2.1正常支护(1)选用WS ZY3200-17/3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
工作面内切眼长210m,实选141架支架支护,可支护长度211.5m。
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2)正常情况下,一律采用立即支护的支护方式,其工艺流程为:割煤→移架→推溜工序关系:移架在采煤机后滚筒4~6架外立即移架支撑先暴露的顶板,推溜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10m~15m。
支架操作方式:本架操作正常情况下,一律采用立即支护的支护方式,其工艺流程为:割煤→移架→推溜工序关系:移架在采煤机后滚筒4~6架外立即移架支撑先暴露的顶板,推溜应滞后采煤机后滚筒20~30m。
支架操作方式:本架操作1.2.2特殊支护工作面在过断层、顶板破碎、片帮、冒顶等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支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