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矿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庄旺煤业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及分析

庄旺煤业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及分析

收稿日期:2020-07-03作者简介:张海峰(1983-),男,山西忻州宁武人,2016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历,采矿工程师(中级),现从事综采工作面支护㊁巷道围岩管理等工作㊂庄旺煤业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及分析张海峰(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庄旺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6700)摘要:为了提高煤矿综采面的产量及工作效率,结合庄旺煤业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对综采面的矿压规律和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从而为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的产量和效率,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做出了参考,为类似矿井的矿压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㊂关键词:煤矿综采面;矿压规律;顶板管理中图分类号:T D 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20)10-0026-02引言煤矿在正常开采过程中主要包括矿压规律㊁控制技术㊁综采设备选型㊁回采巷道支护与回采工艺技术影响因素㊂在采矿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矿压问题[1-2],还需要对顶板管理加大重视度,一旦矿压不够稳定则会直接影响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㊂因此本研究以庄旺煤矿综采工作面实际情况,分析综采面抗压规律特点及顶板管理问题㊂1 回采工作面概况庄旺煤业20109回采工作面有着较大的煤层产状变化情况,对应地表地形大致为中部高,向东部㊁西部渐低最高处位于工作面中部,西部煤层变薄平均厚度为2.5m ,东部煤层平均厚度为5.12m ;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倾角6ʎ[3],2号煤层普氏系数ɲ<3㊂20109工作面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时,利用矿方现有的一套放顶煤工作面设备Z F 7200/20/32型液压支架与Z F 7200/20.5/33型过度液压支架,具体参数见表1:表1 20109工作面液压支架参数支架型式重量(k g )高度(mm )宽度(mm )中心距(mm )工作阻力(k N )支护强度(M P a)Z F 7200/20/32放顶煤液压支架220002000-32001500150072000.95-1.01Z F G 7200/20.5/33型过渡支架210002050-33001500150072001.06-1.102 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观测2.1 布设观测点本次研究重点在于对20109工作面矿压规律的观测,如图2,所布设的三个观测点分别位于工作面东(I )㊁中(I I )㊁西(I I I )方位,观测线路布设共计5个,用标号①~⑤表示㊂分别于5个支架立柱安装1台圆图压力自记仪,从而对工作面的矿压规律进行全面观测㊂除此之外还需连续观测液压支柱的支护阻力变化情况,记录参数包括支柱初撑力㊁最大阻力㊁循环时长㊁支架运转特性曲线(P-T )等数据情况,并且观察记录顶板情况㊂图1 管侧点布设图2.2 矿压规律观测结果如表2所示:工作面呈现明显周期性来压,所受两侧顺槽支撑作用影响,东西部的来压步距与强度较中部明显更大㊂在中西观测区域均为33m 的来压步距显示,东部42mm ,滞后9m ;全部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均值为36m ㊂2.3 工作面矿压特征经过本次布设观测点,发现在20109综采工作面中,东部I ㊁中部I I 两个测区分别达到了719mm62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0年第10期表2 综采工作面的基本顶来压观测情况来压类测区持续期步距(m )支架阻力P mP 1强度初次Ⅰ2424531.64110.163.19Ⅱ2334889.263505.962.59Ⅲ23344553712.93.27均值Ⅰ1.7623.65386.294698.62.46Ⅱ2.2616.74987.73799.51.43Ⅲ1.622.45380.23569.91.69与831mm 的片帮深度,最大深度1.0m ,综合增加幅度不大,较来压之前增加明显㊂在初次来压过程中,工作面的冒顶高度通常处于0.6~0.8m 范围内,中部的冒顶高度最高可达1.2m ㊂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较大的来压强度,而来压之前综采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较低,所以观测中来压期间,支架初撑力也明显较低㊂随着逐渐增快的推进速度及时控制㊂为了分析模型在工作面推进各个过程中的顶板运动状况,根据实验现场拍摄照片,结合理论,分析实验模拟结果㊂由于实际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实验室模拟只能定性的分析煤层上覆岩层运动规律,而所得的具体实验数据仅供参考,例如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等数据㊂因此,定量分析还需依现场实测数据为准㊂工作面沿切眼开采推进,第一次初次来压到来时,基本顶发生初次断裂,作面基本顶沿着煤壁正上方垮落,上覆基岩各分层之间产生裂缝,裂缝宽度较大,详见图3(A )㊂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推进距达到90m 时,基岩最顶分层的粉砂岩发生较大下沉,同时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工作面上方裂缝前移,当工作面推进距为100m 时,基岩顶部粉砂岩层断裂,其上部承载的表土层发生弯曲下沉波及地表图3(B )㊂实验室模拟可知:工作面基本顶第一次垮落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隙向上㊁向前延伸,最终贯穿地表,地表出现裂缝,可见工作面覆岩中不存在完整 三带 ,基本上为冒落带和裂隙带,顶板基岩基本沿煤壁全厚切落㊂(A )第一次垮落观测结果 (B )第二次垮落观测结果图3 垮落结果观测数据3 结语各煤矿综采面矿压规律各不相同,在实际生产中,不仅需要重视掌握工作面的矿压规律,还应注意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综采工作面可以安全高效地推进,真正从技术及管理层面,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基础㊂[参考文献][1] 史增利.关于坚硬顶板回采工作面矿压和顶板管理研究[J ].江西化工,2019.[2] 谢杰鹏.综采工作面末采及回撤矿压显现规律与顶板控制技术探析[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19,044(002):91-92.[3] 王水利.榆神矿区浅埋高强度开采综采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 ].2019.[4] 袁小春,邵小平,郑继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不同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J ].陕西煤炭,2019,038(002):35-39.[5] 崔慧斌.缓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及矿压特征分析[J ].煤矿现代化,2019,000(005):81-83.72 2020年第10期张海峰 庄旺煤业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及分析。

矿压分析结果汇报

矿压分析结果汇报

矿压观测报告一、概述矿山压力的观测与分析是实现矿山生产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多年来一直为广大采矿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矿山压力显现及其控制方法研究是正确进行采矿设计、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及支架类型、加强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

二、观测目的为研究巷道矿压显现特征,能有效地指导矿井开采,为掌握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改善合理支护方式,确定合理护巷参数,改进巷道支护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巷道支护效果。

同时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我煤矿安全而高效的生产,特此作矿压月度报告。

三、观测区域地质及围岩性质1503工作面为一采区第二个工作面,西北走向布置,工作面北翼为F2逆断层,东北翼为1501首采工作面,西南方向为1505备采工作面,东南方向为+920集中运输巷。

观测区域是1053回风道。

该面煤层为煤5,含炭质泥岩夹矸1~2层,夹矸平均厚度0.2m,煤层色泽为黑色,条痕为深棕色油脂光泽,呈参差状断口,节理面充填方解石脉,含黄铁矿。

直接顶:砂质泥岩3.26m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为泥质结构,波状层理发育,易垮落。

老顶:细粒砂岩5.90m 灰白~灰色粉、细粒砂岩,砂质胶结,以石英为主、长石风化,斜层理发育。

四、支护技术参数1503回风道:巷道净高3.2米,宽5米。

锚杆采用Φ20mm×2600mm,间排距800mm×800mm,每排布置13根,巷道拱部采用长7300mm锚索加强支护,间排距1600mm×1600mm,从巷道中心线向两帮依次按“333”型布置。

五、观测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巷道内每隔50m设立一个顶板离层和巷帮离层观测站,顶板离层分为四个点基点1、2、3和4分别是从深到浅排列的,新设立的观测站,连续观测,每天记录一次观测数据并加以整理,如果所观测巷道没有明显的矿压显现,就改为三天一观测,依次直到矿压完全稳定。

观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掘进后围岩中的矿山压力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搞清顶板活动规律、掘动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佛寺矿区采煤工作面矿压规律监测分析

大佛寺矿区采煤工作面矿压规律监测分析

文 章结 合实际情况 , 分析了矿区采 煤工作 面矿压 规律 方面 的监测 情况 , 针对 一些 现状提 出相 应 的解 决方
案。
关键词 : 采煤工作面 ; 矿压规律 ; 监测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T D 3 2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5 — 2 7 9 8 ( 2 0 1 7 ) 0 5 — 0 0 6 8 — 0 2
451 . 7 m。
煤 工作 面 的安全 , 一 般 会 用 监 测 系 统对 矿 区工 作 面 的矿压 规律 进行 监测 。针 对我 国厚 煤层 资 源较 多 的
情况 , 一般 采用 综 放 开 采 的方 式 。综 放 开 采方 法 能
够保证矿区的安全 , 为采煤工人 的工作提供一个 良 好 的空间 。 随着 科 技 的 进 步 , 在 监 测 矿 压 规 律方 面 的技术 不 断提 高 , 出现 了旺采 。本 文 就实 际情 况 , 分 析 这两 种采 煤方 式 的监 测能力 。
2 . 2 采用 人 工监测 手 段
首 先让 监 测技 术丰 富 的人员 对 大佛 寺 矿 区工作 面 的矿 压规 律 进 行 监测 。监 测 的 内容 包 括 顶 底 板 、
活柱 下缩 量和 支柱 载荷 三个 方 面 。监测 人 员可 以采
1 监 测矿压规律 的方法
矿 区工作 面矿 压 规 律 的监 测 方 法 有很 多 , 其 中
时, 监测 人员 可 以通 过 监 测 系统 分 析 顶 板 来 压 的初
2 以实例分析矿 压监测规律
2 . 1 工 程 概 况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2 0 - 6
次支 撑 力 、 后 期 顶板 受 压 时顶 板 承 受 的压 力 以及 发 生 的形 变 , 对工 作 面两 旁 立 柱 的缩 量 进 行 监 测 并 分

桃园煤矿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

桃园煤矿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
2 . 4 巷 道 表 面位 移
7 4
4 围岩 变 形 测试 结 果 4 . 1 表 面位 移
为掌握 8 : 4 6工 作 面 超 前 影 响 范 围 及 巷 道 围 岩变形破坏状况 , 以 便 合 理 确 定 工 作 面 两 巷 加 强 支 护 的形 式 及 距 离 , 在 风 巷 进 行 巷 道 围 岩 变 形 测
第 1 期
2 0 1 3年 3月
水 力采煤 与 管道运输
HYDRAUL I C C0AL I NI NG & PI P EL I NE T RANS P ORT AT I ON
No.1 Ma r . 2Ol 3
桃 园煤 矿 大倾 角综 采 工 作 面矿 压 观 测 分析
8 4 6工 作 面 支 架 压 力 观 测 采 用 U R O I C A 公 司( YH Y一6 0) 型 矿 用 液 压 支架 测 力 仪 , 获 取 该 工 作 面 矿 压 实 时 变化 数 据 , 用 来 研 究 工 作 面 来 压 状
况。
沿工作面 自上而下 布置 3个 测压 区 , 且 上部 测 区位 于 7 8 、 7 7号支 架 , 中部测 区位 于 3 9 、 4 0 、
3 工 作 面 矿压 显 现 规 律
1 工 作 面概 况
桃园煤矿 8 4 6工 作 面 位 于 北 四 采 区 轨 道 上
山北 翼三 阶段 , 南起 轨 道上 山 , 北到火 成岩 侵入
区 。工 作 面 8 : 煤 层 属 二 叠 系 下 石 盒 子组 。煤 层 厚度 为 0 . 5 —3 . 5 m, 平均 2 . 1 m。 局 部 含 夹 矸 0 . 4 m。 煤 层倾 角 2 6~ 5 3 。 , 平均 为 3 2 。 。煤 层 顶 板为细砂岩或砂泥互层 , 底 板 为 泥 岩 。切 眼 上 部 遇 见 火成 岩 , 厚度 1 . 6 m。风 、 机 巷 里 段 部 分 煤 蚀 变成天然焦 , 厚度在 0 . 2— 0 . 7 m。8 2 4 6 2 1 2 作 面走 向长 度 5 4 1 m, 倾 斜长度 1 2 0 m, 安装 Z Y 6 8 0 0— 1 4 / 2 8型支 架 8 0架 。

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分析

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分析
作者 简 介 :
刘坤 ( 9 7一) , 16 女 选煤 工程 师 , 现从 事选煤技术 管理 工作 。
收 稿 日期 :o 8一O 2o 8—0 7
台装 置 机功 率 为 2 0 W 的真 空泵 , 电效 果 5k 节 显著。

() 4 多回收一部分浮选 中煤将其掺入混 煤销 售, 大大降低混煤 水分 。筛 网沉 降离心机 试运行
用 D Z一1 0型 外 注 式 单 体 液 压 支 拄 和 HD一10 00
① 顶板下沉量 的测 量方法 为 : 尖锤在 顶板 用
上 凿 一 小 窝 , 漆 做 好 标 记 ,垂 直 底 板 确 定 一 固 用
定点作 为底点 ,每 次用钢 卷尺量得第二 、 三控 第 顶排的采 高与第一控顶排 采高之差值 , 即为该 点 的 顶 板 下 沉 量
板下 沉量 、 活柱方 法 ..
庞庄煤矿 7 0 工作 面走 向长 度 3 0 倾 斜 61 5 m, 长度 10 煤层厚度平均 19 m, 2 m, .2 煤层倾角 2 。 O, 该 面上侧为 7 0 6 3工作面采空 区 , 侧为 7 0 下 6 5工 作 面, 左侧 为村庄保 护煤柱 , 侧 为采空 区。该 右 面采用走 向长蹙全部垮 落法进行 回采 , 工作 面使
( 州 矿 务 集 团有 限 公 司 庞 庄 缣 矿 江 苏 徐 州 2 1 4 ) 徐 2 1 1
摘要 : 庞庄煤矿 7 0 工作 面是 一 5 6l 8 0水平七层煤 的第一个分层 开采 的工作 面。 了摸 清该 面 为
的 矿 压 显 现 规 律 , 理 选择 支 护 密 度 , 取 合 理 、 当的 支护 形 式 , 定对 该 工 作 面 进 行 矿 压 合 采 适 确
观测工作。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21907工作面矿压监测数据分析报告1、初次来压分析报告:(1)21907工作面39m初次来压(2)初次来压表现为:上出口10m范围内巷道底鼓严重,37-40号支架处煤壁片帮,30-39号支架底板有瓦斯涌出现象,支架压力增大。

(3)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时超前移架,严格检查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发现自缩单体和损坏的π钢梁及时更换,底鼓地段进行拉底,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垮落。

2、周期来压分析报告(1)第一次周期来压步距30.7m(2)周期来压表现为:上出口10m范围内巷道顶板破碎且底鼓严重,12-20号局部支架处煤壁片帮,29-39号支架底板有瓦斯涌出现象,支架压力增大。

(3)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时超前移架,严格检查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发现自缩单体和损坏的π钢梁及时更换,底鼓地段进行拉底,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垮落。

3、2016年1月周期来压分析报告(1)本月4次周期来压,来压步距分别30.7m、30.1m、32m、32.1m(2)周期来压表现为:局部支架处煤壁片帮,局部支架处底板有瓦斯涌出现象,上下出口附近有底鼓现象,(3)周期来压采取措施:加强顶板管理,及时超前移架,严格检查上下两巷超前支护,发现自缩单体和损坏的π钢梁及时更换,底鼓地段进行拉底,保证泵站出口压力不低于31.5MPa,配合通风部门进行瓦斯治理,尽量缩小工作面控顶距,做到及时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充分垮落。

(4)1、加强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严格按《 Bm2016-05号采煤作业规程》中规定进行施工,工作面煤壁应采齐采直,及时进行超前移架,缩短架前空顶时间和空顶距离,严禁在空顶、空帮及支护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作业。

2089下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

2089下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

2089下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摘要:煤矿矿山压力对煤矿危害很大。

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压观测的目的及内容,然后介绍了开滦(集团)东欢坨矿2089下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矿压观测分析开滦(集团)东欢坨矿2089下回采工作面位于中央采区南翼8煤层中,北至中央采区煤8辅助斜巷,同煤层斜上方为2089下采面(已回采完毕),上、下煤层无采掘工程。

该工作面到5月25日可采走向长347 m,平均倾斜长84 m,地面标高+16.84。

工作面标高-276.3~-313.1。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该煤层稳定,结构简单。

2089下工作面煤厚在2.7~3.4 m,平均3.1 m,煤层倾角19°~23°,平均21°。

煤层可采指数1.0,变异系数3.4%,煤层稳定,结构简单,有时有0.1 m的夹矸。

1 矿压观测的目的及内容矿压观测是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和掌握其现场的实际规律,以便指导安全生产,达到预测预报效果。

观测内容包括:围岩变化及周期来压工作面风运道使用十字测点进行观测,两帮移近量及底臌量。

采煤工作面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初次来压后(由于安装在线监测设备KJ327时间晚,未能见能监测道初次来压),随工作面向前推进,直接顶和老顶形成的悬臂梁愈来愈大,当其超过强度极限时,就会开始折断垮落;这种随工作面推进,直接顶和老顶悬臂梁周期性折断时出现的压力变化叫作周期来压。

周期来压规律与矿方的推进速度(即每天工作面的割煤速度)、回采巷道的地质条件(是否有断层、夹矸的厚度等)、液压支架初撑力大小、平均工作阻力等有关,下面仅是参考KJ327型矿山压力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工作面液压支架各个支柱的平均工作阻力来分析寻找压力变换规律。

通过以上步骤寻找平均工作阻力曲线中比较明显的大的波峰,大的波峰的到来就可能是工作面老顶或者是直接顶(老顶)压力(周期来压)“来到了”,此时煤壁可能片帮严重、工作面有掉渣、震动、声响以及气浪等现象。

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3月

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3月

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3月一、引言本报告是关于3月份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分析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回采工作面矿压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矿山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二、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根据我们的观测数据,3月份回采工作面的矿压变化情况如下:1.压力变化趋势矿压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观测数据来看,整个3月份,回采工作面的矿压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表明矿山内部的应力受到了明显的增大。

2.矿压异常情况在3月份的观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矿压异常情况的发生。

具体来说,工作面西侧的矿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压力变化幅度较大。

该异常情况可能与工作面附近岩层的变化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3.矿压与地质条件关系回采工作面的矿压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我们的观测和历史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矿压与矿体的岩性、构造、倾角等地质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

在3月份的观测中,矿压的明显增加可能与工作面附近岩层的特点有关,需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研究和分析。

4.矿压与采矿方式关系矿压的变化还与采矿方式密切相关。

回采工作面的采矿方式不同,其矿压变化也存在差异。

根据观测数据,我们发现不同采矿方式下工作面矿压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采矿方案时,需要考虑工作面的矿压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压力。

5.安全生产建议根据以上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生产建议:(1)加强矿压观测: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观测频次,加强对回采工作面矿压的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强化地质条件分析:加强对回采工作面附近地质条件的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其与矿压变化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采矿方案和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优化采矿方式:根据回采工作面矿压的变化情况,优化采矿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压力,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营。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15010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调度室
2018年2月1日
150102工作面矿压分析报告
一、150102工作面基本情况
1、150102工作面位于+680水平,工作面标高为+620—+670m,该工作面可长度为790m,工作面长度为180m,面积为142200㎡,平均煤厚3.61米,倾角5—10度,平均7.5°。

150102工作面位于井田的中部。

其周围均为未开采区域。

2、地质情况
3、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
工艺流程:割煤——装运煤——移架——推溜——清煤——下一循环
4、工作面设备
采煤机:MG300/700—WD型
工作溜:SGZ-764/500型前部输送机
转载机:SZZ-764/160(自移式转载机)
皮带机: DSJ—1000/2×75
液压支架:ZY6400/17/31的两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5、液压支架及乳化液泵站性能参数
(1)、液压支架(ZZ5200/19/42支撑掩护式):
支护宽度为1.43—1.60m,支架中心距:1.5m,
放顶步距0.6m。

最大控顶距离:4.8m,
最小控顶距离:4.2m。

最大高度:4.2m
最小高度:1.9m 支架数量:共124架。

初撑力:4364KN 工作阻力:5200kN
系统供液压力:30Mpa 支护强度:0.95Mpa
支架重量:18.9t
(2)、乳化液泵站(BRW400/31.5型)
额定供业液压力:31.5Mpa;供液流量:315L/min
液箱容积:1600L 乳化液浓度:3%—5%
乳化泵数量:2台。

二、矿压观测方案
1、观测目的
(1)、通过对150102工作面进行现场矿压观测和掌握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支架工作状况,分析工作面围岩(煤层)超前支撑压力分布状况。

(2)、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阻力观测,支护阻力包括初撑力、最大阻力,确定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的初次垮落和周期垮落步距。

(3)、统计观测,统计综采工作面支架受载损坏情况、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移动和悬顶程度,架前冒顶情况、煤壁片帮、安全阀开启率等。

(4)、为我矿开采15#煤层的事故预测和动力信息基础研究提供必要数据,
最终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2、观测内容与方法
观测内容:工作面综采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观测。

观测方法: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实时观测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实时观测。

采用山东科技大学中天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YHY—60型矿用液压支架测力仪,安装在所需观测的支架上,获取支架立柱工作阻力变化的数据。

通过观测支架的工作阻力变化情况,用以研究工作面顶板(上覆岩层)的运动状态和支架的工作状况,测定支架有关工作参数,分析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评价支架对工作面顶板条件的适应性,为以后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依据。

150102工作面采长180米,安装支架124架,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测站布置的要求,设置上、中、下三个测站,观测支架10架,,每个测力仪分别记录支架立柱压力,具体位置和编号如下:
三、有关矿压参数的分析
截止5月18日,150102综采工作面推进680米。

在观测期间,工作面上、中、下测站液压支架的压力数据经整理结果如表所示。

150102工作面观测期间各次来压时间、区段
从表中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4.8米—23.2米,平均14米左右。

结论分析:
1、从观测的数据分析可知,150102工作面顶板各次周期来压由于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受到煤层厚度变化、地质构造及推进速度等各种复杂条件的影响,导致周期来压表现出的主要特征为:工作面上、中、下部各个部位周期来压时间不一致,来压步距也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测区,每次周期来压步距也有差异。

2、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支架不接顶,导致所测数据不完整。

队组必须加强支架的利用,确保初撑力。

3、进风巷道变形严重,网包、顶板离层现象突出。

4、周期来压前煤壁片帮较大,空顶距离最大0.8m,应及时支设临时支护,避免顶板出现台阶下沉。

5、现场支架使用情况基本不影响正常生产,偶尔会出现部分支架千斤串液,因此要求机电部门及队组加强对乳化液浓度监测,防止支架立柱、千斤等配件腐蚀损坏。

调度室
2018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