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财政学(第十版)课件: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一、理解财政平衡
• 收大于支 有结余 • 支大于收 有逆差 • 收支相等
即财政顺差; 即财政赤字; 即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为最理想状态 。 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收入与支出恰好相等 的绝对平衡状态是很少见的。
一、理解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的分类 1、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按时间因素
SD=(G-tYf) CD=DEF-SD=(G-tY)-(G-tYf)=t(Yf -Y) DEF=CD+SD=(G-tYf)+t(Yf-Y)
一、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三)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政策意义
(1)采取何种财政政策,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采 取紧缩性政策,不能由主观意志决定,应当是具体情 况具体分析,主要取决于对经济形势和当前财政赤字 性质的正确判断。 (2)一般说来,财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内)既改变 结构性赤字又改变周期性赤字,财政措施在增加(减 少)结构性赤字的同时可能减少(增加)周期性赤字。
一、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区分依据:根据财政赤字和经济运行的关系,通常按
照产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 。 现实的财政赤字是由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组
成的。周期性赤字是由经济周期波动决定的,它体现经济运 行对财政平衡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 的波动而增减。
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为财政赤字 融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称之为赤字货币化。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因为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购买国债,购买当时都表现 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但财政支出后,准备 金又会恢复,准备金不变,货币供给规模也不变,财政赤字 只是以替代方式嵌入总需求,并不会增加总需求,因而赤字 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的利弊及其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的利弊及其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的利弊及其经济影响如下:
一、财政赤字的积极作用
1.扩大总需求:在经济增长低迷、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可以扩大总需求,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2.加速资本积累:财政赤字可以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财政赤字的负面影响
1.挤出效应:财政赤字会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可能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导致民间投资减少,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2.债务风险:如果财政赤字长期存在,政府债务规模可能会不断扩大,进而增加债务风险。
3.不确定性影响:财政赤字可能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经济形势产生疑虑,从而减少投资和消费。
三、经济影响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赤字的大小和产生的原因。
如果财政赤字是由于政府支出过度或税收不足导致的,那么它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这会导致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增加债务风险,同时也会挤出民间投资。
另一方面,如果财政赤字是由于经济衰退或外部冲击等短期因素导致的,那么它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短期刺激作用。
因为这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财政赤字长期存在,它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这会导致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和债务风险的增加。
总之,财政赤字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经济形势和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全文完)。
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人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财政赤字的三种重要的弥补方式,初步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财政赤字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上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一、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概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在总量上的三种对比关系之一,通常被定义为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
二、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占主体转变为市场经济占主体。
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都是国家说啥是啥,国家统一管理经济的运行,不准私人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自由经济的贯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载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也较多地受到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综合看来主要受两大重要方面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为主,改革后是市场经济为主。
改革前,一切经济运行都是国家说了算,并且有国家统筹大局,不准个人私办工厂之类的影响计划经济运行的机制,并且国家一直贯彻“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这也就使我国在改革前极少出现财政赤字。
但是经济制度转变以后就不同了,市场经济的实施使赤字成为了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从1979-2004年的25年间,我国只在1981和1985年出现了财政结余,其余各年都是财政赤字。
财政政策运用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影响我国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这个也不难理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由直接参加社会经济活动转变为通过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影响经济的运行,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相等,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国民经济处于萧条之中,这时财政应该形成赤字,以增加流通中货币量并提升社会总需求,缓解经济的萧条状态;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生通货膨胀,这时财政应该结余,降低社会需求,缓解膨胀状态。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政策效应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测算及其对经济的政策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财政支出乘数是指财政支出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的影响程度,是衡量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重要指标。
首先,测算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乘数模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等。
其中,传统的乘数模型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测算:乘数 = 1 / (1 - MPC),其中MPC(边际消费倾向)为国民收入的每一增加单位所引发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在中国,由于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MPC较高,进而导致财政支出乘数相对较大。
其次,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对经济的政策效应也具有一定特点。
一方面,财政支出乘数的增加会刺激经济的需求,推动GDP的增长。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可以通过拉动有效需求而促进经济的回升。
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例如民众对财政支出的预期、财政支出的结构与质量等。
如果财政支出的效果不如预期,民众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不佳,那么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可能会减弱。
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政策效应也与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有关。
通过提高财政支出规模,政府可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一定的经济增长效应。
此外,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也能够提高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
例如,在发展新能源、促进创新科技等领域适量增加财政支出,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未来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拉动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财政支出乘数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问题。
例如,财政过度支出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增加了财政风险。
同时,如果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可能导致债务风险的积累,给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因此,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等因素,以充分发挥财政支出乘数的积极效应,同时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害经济发展。二 是赤字无害论, 认为赤字只会促
进经济发展 , 论如何都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三 无 是适度财政赤字论 , 为赤字是否影响经济发展, 认 关键要看财政赤字 的规模 , 不能绝对地说赤字有
害或 无害。在 19 98年前 , 主导观点是赤字 有害
论, 但随着改革 的推进 , 国家以实现宏观调控 目 标, 采取积极财政政策配合稳健 的货币政策 , 有效
文章编号 :07—18 ( 0 6 0 —09 0 10 3 5 20 ) 1 0 2— 3
我 国财政赤字 的经济增长效应 实证分析
周 丽琦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系 , 辽宁 沈阳 10 3 ) 10 4
摘
要: 理论研究表明 , 财政赤字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 要 取决于客观 经济状 况 , 我 国 目前现实 国 在
中图分类号 :82 F 1 文献标识码 : A
1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
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是非好坏 ,
西方经济学家大致有三种观点: 观点之一是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对未来财政政策的措施与取向的争论。这两个 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一致的 , 它们都涉及 到我 国 目
前 的财政赤字是 否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 如
2 实证分 析
为验证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增长效应 , 拟采
用最新发展的经济时序分析方法 , 建立经济计量 模 型, 从动态角度得出二者关系的相应结论。
格兰杰( r gr 因果检 验方法是确定经济 Ga e) n
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的一种计量经 济方法 , 而协整检验则有 助于考察在水平数据上 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长期 均衡关 系, 目前这 两种方法被西方经济学家广泛应用 。在对财政赤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导致产出增加,产出增加促使货币需求量上升。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三、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三)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分析 所谓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 而挤出了民间支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为了分析财政赤字 的挤出效应,观察图11-1应关注几个均衡点,并将这几个均衡 点进行对比。① 当债务化融资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均衡
(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 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 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 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 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不过是总 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3)公式中消费、储蓄、投资 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 济行为,或者说是属于市场行为, 也就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 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 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并进行 宏观调控的手段。
大体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
(1)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有结余,资源净流出。政府既动用了国外资源,也动用了
国内结余资金。
(2)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这个部门既不占用其他部门的资源,也
不为其他部门提供结余资源。
(3)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投资账户也出现赤字,需要筹资弥补。由于政府
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三、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四)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分析 1.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意义
为了分析长期中的IS-LM 模型,我们需要引入潜在
产出水平(或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这一概念,即在价格 水平没有上升或下降趋势时的产出水平。当产出水平高于 潜在产出水平时,高涨的经济将导致价格上涨;当产出水 平低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经济的衰退将导致价格下降。
财政赤字会导致什么后果

财政赤字会导致什么后果财政赤字会导致什么后果①挤出效应。
一国可供使用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当政府与民间部门竞争有限的资金时,必然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民间投资。
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启动,归根结底要转变为全社会的市场启动,富有活力的民间投资的萎缩,必然导致经济的停滞局面。
②国债利息支出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国债作为政府可供支配的一种资金,它的使用并不是免费的,必须支付利息费用,有时候利率还相当高。
长期巨额赤字,依靠借新债来偿还旧债,国债发行额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地膨胀,最后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爆发债务危机。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
第二,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
财政赤字可以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
第三,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是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途径。
财政赤字的危害是什么1、债务累积: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借款或发行国债等方式进行弥补,这将使政府债务累积。
如果债务水平长期过高,可能会增加还款压力并影响国家信誉。
2、财政不稳定:持续的财政赤字会导致财政状况不稳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等经济问题。
这可能损害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3、资源分配困难:财政赤字限制了政府的可用资金,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足或不合理。
某些领域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可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4、增加负债负担: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和本金,这会增加未来纳税人的负担。
长期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给后代留下沉重的债务负担。
5、经济不平衡:当财政赤字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而非增加生产力的投资时,可能导致经济不平衡。
这可能削弱国家的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财政赤字为什么能扩大需求财政赤字说明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财政政策,会刺激国内需求,扩大消费或投资,从而扩大内需。
政府赤字必然是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社会保障系统上,直接受益人就是国民,总需求就被放大了。
浅谈中国财政赤字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中国财政赤字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利与弊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把财政平衡,没有赤字,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条指标。
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国家所做的就是努力的消灭赤字。
但改革开放以后,财政赤字却又成了我国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本文就针对中国的财政赤字对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利弊做出简要的分析。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1)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2)财政赤字的不同口径不同口径的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着不同的涵义,也会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产生不同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计算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有两种不同的口径:口径一: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这种口径,政府的债务收入不列入政府的正常财政收入,相应的债务支出也不列为政府的正常财政支出。
这种口径下,财政赤字或结余仅表现为政府经常性收入与经常性支出之间的差额,这种口径的赤字成为“软赤字”。
口径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 - (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这种口径下,政府债务收入计入当年的财政收入,而债务的还本支出也计入政府当年的正常财政支出。
由此计算出来的赤字称为“硬赤字”。
二、我国财政政策产生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占主体转变为市场经济占主体。
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都是国家说啥是啥,国家统一管理经济的运行,不准私人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自由经济的贯彻,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载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财政赤字也较多地受到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综合看来主要受两大重要方面的影响: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为主,改革后是市场经济为主。
改革前,一切经济运行都是国家说了算,并且有国家统筹大局,不准个人私办工厂之类的影响计划经济运行的机制,并且国家一直贯彻“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这也就使我国在改革前极少出现财政赤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商学院班级:2010级市营一班姓名:李谭学号:201042350115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课程名称:金融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学生:李谭(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1042350115)摘要:财政赤字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的一系列分析,主要是发现财政赤字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上起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济效应;引言: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和产生原因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
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
了解会计常识的人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用红字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
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
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
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
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二、财政赤字的重要性和作用1.重要性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因为: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
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财政赤字。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
公债并不是直接卖给公众或厂商,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公众与厂商的消费和投资。
使赤字财政政策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
当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后,就可以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偿还政府债务。
2.积极作用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
在短期内,经济若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功不可没。
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3.消极作用1.赤字财政政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刺激投资,就是扩大生产能力。
实行扩张性政策,有可能是用进一步加深未来的生产过剩的办法来暂时减轻当前的生产过剩。
因此,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暴发。
2.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
财政风险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的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时,轻者导致财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
财政赤字规模存在着一个具有客观性质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规模过大,会引发国家信用危机。
对财政赤字风险性的评价,国际上通常用四个指标:一是财政赤字率,即赤字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3%为警戒线;二是债务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60%为警戒线;三是财政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当年到期国债还本付息),一般以不超过30%为警戒线;四是国债偿还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当年财政支出,一般以不超过10%为警戒线3.赤字财政政策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
从某种程度上说,赤字财政与价格水平的膨胀性上升有着固定的关系。
其原因并不难寻。
在一个社会里,赤字财政导致货币需求总量增加,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却没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这必然要使经济产生一种通货膨胀缺口,引起价格水平提高。
在财政赤字不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情况下,赤字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三、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1.财政赤字支持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我国的财政赤字极大地支持了经济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改革,二是价格改革。
首先,财政赤字支持了企业改革。
一方面,减税让利。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从微观经营机制的改造人手,实行了“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为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支”政策,到1983年开始的“利改税”,再到1994年的全面税制改革,政府对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比例,从100%下降到55%,再降到33%。
这些改革措施,在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巨大财力支持的同时,也相应地减少了政府的财力。
而在有关支出并没有同步缩小的情况下,财政赤字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企业亏损补贴。
为了使关系到国计民生企业的生存,为了减轻失业压力,政府对国有企业亏损特别是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其次,财政赤字支持了价格改革。
我国在“利用双轨、走出双轨”,逐渐从计划价格走向市场价格的改革进程中,为了保证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价格改革的关键10年(1981—1990年),财政的价格补贴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高达13.1%。
2.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在短期内,经济若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功不可没。
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
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
如果超过启动力量的定位,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产生挤出效应。
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本是应对大危机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却不自觉的使之长期化,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足以作为人们的前车之鉴。
3.短期符合当前形势的赤字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当前运用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加快基本设施建设,只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暂时性的财政政策。
从中长期看,仍然要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因为财政存在大量的赤字,无论对财政本身的运作,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赤字长期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从长期来看,赤字财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钱。
在国民经济中,储蓄由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组成。
财政赤字是负储蓄,会减少储蓄。
长期经济增长要依靠投资,投资来自储蓄。
今天的赤字支出减少了明天的储蓄,从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还应该注意的是,赤字筹资的钱一定要用于有利于长期增长的项目。
如果把这些钱用于错误的投资,财政支出就会成为浪费,结果是付出了代价又无所收益。
在社会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兴建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是适当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长期供给。
但从长期看,也不能持续不断地采取兴建大型工程的办法,特别是不宜把建设周期过长的公共工程作为稳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应或乘数作用会呈现递减趋势,待公共工程一旦饱和时,则只有刺激需求效应,而增加供给的效应即将消失。
二是当需要转入紧缩时,公共工程要么继续,则发挥不了收缩作用;要么停工,则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和损失。
因此,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必须审时度势,十分谨慎,要为将来的政策调整留下空间和余地。
在政策导向上不应再鼓励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扩大投资、多上项目;同时,要选择好政府投资的项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
如果政府投资项目选择不当,虽然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会增加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对投资品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对于今后的继续发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物。
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适当减少“需求乘数”较高的政府投资,增加在公共卫生、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与此同时必须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财政支出项目上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减少目前很多项目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投资的现象;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挪用、贪污财政资金现象;正确处理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适当转变政府财政投资方向,在坚持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型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加快国有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明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延续今年基调,有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由于今年国家的赤字水平不高,再加上为实现稳增长而批复的一些建设规划需要加快实施,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随着结构性减税的推进,国家财政补贴投入将加大,赤字规模随之扩大,财政的宽松力度将加强。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2》指出,明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将优于今年,预计明年GDP增速为 8.5%,CPI涨幅为2.4%。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也面临一些积极因素,从而有助于经济复苏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