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合集下载

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5篇)

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5篇)

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生物入侵者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生物入侵者教案篇一课型:自读执笔:审核:主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藩篱()河蚌()归咎()棕树()蒲公英()2、解释下列词语:归咎:束手无策:物竞天择:3、说明文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语言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4、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关于________的说明文,文章采用_______,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它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措施。

二、学习研讨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是什么?3、理出文章层次4、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5、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6、学习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的特点。

示例: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油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方法指导:“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揭示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周密性。

学生合作交流以下各题:①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初二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3篇

初二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3篇

初二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3篇《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指导下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关注科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近几年,出国游逐渐走近了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飞往世界各地去欣赏美景,尝了国外那些鲜嫩美味又新奇的水果,就想要带一些回国给家人朋友尝个鲜。

返回国内时才知道:我国明文规定新鲜水果不得邮寄和携带进境,水果被迫被销毁。

.。

20xx年3月壹五日,天津检验检疫人员对一批来自西班牙的20余吨水果进行销毁。

有些人对此很不理解,有必要这样小题大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这样严格是为防止以地中海实蝇为代表的毁灭性的水果害虫的入侵。

这些生物入侵者到底有多可怕,现在我们就跟着中国当代科学家、科普作家梅涛一起了解一下。

2、作者介绍:梅涛(1962-),江西南城人,中国当代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

研究领域为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特种机器人、微机电系统。

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检查预习: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词义:失衡藩篱监控归咎在劫难逃五彩斑斓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4、整体感知现在给大家3钟的时间出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每一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此时,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生物入侵者,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对文本进行挖掘,以形成对说明文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要求学生结合着介绍生物入侵者的相关语句找出“非自然途径”与“危害”各指哪些内容,再次进行关键词语的提炼,并由此总结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5、研读课文1、围绕着这一概念,作者都具体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者所带来的危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种生物入侵者,注意它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生物入侵者》;(2)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学会查找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生物入侵者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提高生态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生物入侵者》的内容;(2)掌握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物入侵者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办法;(2)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生物入侵者问题;(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入侵者的了解,激发探究欲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生物入侵者》;(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了解生物入侵者的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入侵者问题的原因;(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探讨解决生物入侵者问题的方法。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生物入侵者的特点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问题的解决办法;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原来外来入侵种已经到了我们的嘴巴前面。接下来的采访越来越令人心惊。除农业、林业、渔业中已被作为病虫害治理的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等之外,即使在我国许多繁华都市的小区、路旁、沟边、荒地、园圃、操场、草坪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也早已成为入侵杂草的天堂。婆婆纳、苘麻、蔓陀罗、反枝苋,甚至还包括令美国人闻风色变的三裂叶豚草都随处可见。
4、面对“生物入侵”这一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态度,他们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一种依据是生态平衡的原则;另一种则是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太漫长,人类社会会损失惨重。
五、拓展与延伸
1、多媒体展示一些生物入侵者的图片及介绍,丰富学生视野。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外来'这个概念不仅是以国界定义的”,国家环保局生物安全办公室的专家柏承寿提醒我。人们曾经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也成了外来种,它们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吗?原因在于,“四大家鱼”在我国很多地区是当地的土著物种,但是如果它们被引入云南、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的水域中,就成了外来种,因为这些地区属于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太湖银鱼的例子也是一样。
思考
回答
了解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现状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科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现状,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看看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3、




(1)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逻

《生物入侵者》八年级语文教案

《生物入侵者》八年级语文教案

《生物入侵者》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生物入侵吗?谁知道哪些生物是入侵者?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生物入侵的文章——《生物入侵者》。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a.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b.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危害?c.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生物入侵?三、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a.生物入侵者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

b.生物入侵者传播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c.生物入侵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治理成本。

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a.举例说明:课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b.数字说明:课文通过引用数据,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程度。

c.比较说明:课文通过对比,说明生物入侵者与当地生物的差异。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防止生物入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2.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写作训练题目:《入侵者入侵》要求:以我国常见的生物入侵者为题材,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介绍入侵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a.举例说明b.数字说明c.比较说明三、课堂分享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对同学们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导同学们如何运用说明方法。

2.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说明方法。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分享的成果,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之更加完善。

2.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六、课后延伸1.请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发现生物入侵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4篇生物入侵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能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按照顺序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教学方法: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归纳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讨论归纳主题,共同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战争”一词,让学生说出看到后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可以小组竞争,说出不同的词语)(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由次你会联想到那些战争?(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生呢?领土、尊严受到侵犯时战争就爆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是发生在人与生物之间的,板书课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

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展示目标(生认真识记)三、实施目标(一)小组长带领组员自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说明文的三大要点:说明对象根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文和。

本文属于说明文,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2、给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劫掠藩篱厄运归咎斑斓物竞天择(二)根据目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自己读课文情况完成以下问题。

1、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的知识?2、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4、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什么?5、针对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三)小组对抗,释疑问难(小组为单位,组长纪录,然后提出,让小组解决,教师点拨)小组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交流。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 8 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生物入侵者》教案【优秀 8 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

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多媒体1 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 ( 一)据光明日报 (20xx 年 6 月 12 日) 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

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

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设计 (二)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

《生物入侵者》语文学设计教案

《生物入侵者》语文学设计教案

《生物入侵者》语文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生物入侵者的相关知识。

(2)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学词汇,如“入侵者”、“生态系统”等。

(3)能够分析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学会如何防范和控制生物入侵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和特点。

2. 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防范和控制生物入侵者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和特点。

(2)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防范和控制生物入侵者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防范和控制生物入侵者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特点、影响以及防范和控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入侵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防范和控制生物入侵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入侵者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生物入侵者吗?它们是什么?”2. 讲解:(1)讲解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特点。

(2)讲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讲解防范和控制生物入侵者的方法。

3. 案例分析:(1)分析具体生物入侵案例,如美国白蛾、福寿螺等。

(2)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防范和控制生物入侵者。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注生态环境,防范生物入侵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的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的复习资料,
请同学们装订保管,教学案发给学生后,请通过研读课本资料并在同学或老师帮
助下完成,并达到能讲的水平。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学习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

一篇科技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科学知识信息等显性信息,需要抓住关键性语句;也有写作技巧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1课时
助学资料:(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梅涛,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198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担任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于1999年6月起担任常务副所长。

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

怎样读懂科普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阅读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时,注意:
1、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学会筛选信息。

2、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3、要掌握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科普说明文通常采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向读者介绍。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劫掠()栖息()藩篱()
归咎()斑斓()厄运() 2、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五彩斑斓:
物竞天择:
二、课堂学习·研讨
1、导入。

2、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3、整体感知。

本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以引起人们对的重视。

*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

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段)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二部分(第至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

第三部分(第至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和。

第四部分(第至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

第五部分(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

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

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本文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哪个词语用得不对?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2、这一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3、“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中的“到目
前为止”可否删掉?为什么?
4、“偷渡者”、“占领”、“入侵者”为什么加引号?
A、表示引用
B、表示反语
C、特定称谓
D、有特殊意义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垃圾,学名“固体垃圾”,主要有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两类。

目前,世界各国抛弃的垃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处理。

据估计,全球新增的垃圾大约有10 0亿吨,人均2吨,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上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

美国每年产生的垃圾在22亿吨以上。

中国的垃圾问题也比较严重。

据《中国城市报》报道,全国414个城市的垃圾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猛增。

目前全国城市每年的生活垃圾已多达6000万吨,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

全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5%,大量难以处理的垃圾露天堆积在城郊。

人类垃圾数量的剧增,不仅有碍观瞻,更重要的是侵占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不少有识之士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一道解决这个必然遗患后代的全球性问题。

1、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2、文章运用的最主要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3、“中国的垃圾问题也比较严重”,严重性表现在哪里?(回答不超过10个字)
六、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或见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如果有,说说它们有没有给人类带来危害
看下列例子
1、“黄花开后百花杀”
加拿大一支黄花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并且快速繁殖,若侵入农田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如果不加以控制,“一枝黄花”极容易形成单一群落。

2、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1979年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

随后这位不速之客
相继在山东、陕西、河北、上海等地出现。

近20年来,美国白蛾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被称为无烟的火灾。

3、非洲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的东风螺、菜螺、花
螺、法国螺。

非洲大蜗牛是一种繁殖很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危害农作物、蔬菜,危害生态系统,而且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4、食人鱼,原产于亚马逊河,外表妖艳,性情残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
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吃掉。

2002年左右一些人引进到我国供人观赏,结果流入了江河鱼塘,大量地“屠杀”水中其他的鱼类,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七、大家都来说:
我学了;
我学会了;还需要加强。

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