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doc

合集下载

胫骨骨折康复训练计划

胫骨骨折康复训练计划

胫骨骨折康复训练计划工作目标1.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制定出符合其个人需求的康复计划。

这包括康复阶段划分、康复训练项目选择和康复时间安排等,确保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阶段划分:根据骨折的愈合阶段,将康复训练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

初期以消肿止痛为主,中期侧重于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后期则着重于肌力和骨骼强度的提高。

–训练项目选择: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功能性训练项目。

如:冷热敷、电刺激治疗、肌肉按摩、关节松动、平衡训练等。

–时间安排:根据患者的恢复速度和骨折类型,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

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确保患者能在合适的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2.提供专业心理支持:由于骨折康复过程可能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康复心态,提高康复的依从性和效果。

–情绪评估:定期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

–心理干预:根据评估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心理辅导、鼓励性的话语、成功案例分享等。

–家庭与社会支持:指导家庭成员如何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并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减少孤独感,增强康复信心。

3.康复教育与指导: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其能够在家中继续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率和成功率。

–康复知识普及:通过讲座、视频、手册等形式,普及骨折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自我训练指导:教授患者如何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包括训练项目、方法和频率等。

–定期追踪与调整:安排定期复查,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训练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工作任务1.康复评估与规划:详细评估患者的骨折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

–收集病历资料:获取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骨折的类型、位置、治疗过程等。

–功能性评估:通过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等。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标准表格.docx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标准表格.docx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康复须知:1.康复从手术后就要开始,越早越好,越早训练也越容易。

其中术后3个月是最佳康复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后,再做训练,相对难度大。

2.手术固定后,会促进骨头正常的生长,但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不仅仅是骨头正常愈合,还要使身体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如果术后较长时间,伸直功能不正常,就直接导致行走腐行;如果膝关节弯曲不超过60度,走路就会受到影响,不超过90度,慢跑就有影响,不超过100度,上下楼就会有障碍,不超过120度,蹲便也不可能;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就会影响走路和跑跳跃;小腿无力导致走路发软;大腿肌力不够,就会走路障碍,更不可能跳跃和跑,更严重的是影响关节的稳定,导致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至关节功能完全伤失。

4.功能练习屮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5.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6.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7.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

如活动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8.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参见冰敷图(用冰水混合物制成,不漏水,能全覆盖膝盖即可)9.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10.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

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

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11・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12、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

胫骨平台骨折康复计划

胫骨平台骨折康复计划

胫骨平台骨折康复计划整体康复目标:关节活动度:尽早恢复正常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踝、髋关节活动度。

肌肉力量:促进及提高股四头肌、N绳肌、缝匠肌、股薄肌肌力、功能目标:达到正常步态、站立相膝关节稳定。

禁忌:患肢3个月内负重,避免骨折处移位或坍陷。

术前康复:患肢牵引抬高,踝泵,控制水肿。

上肢与健侧肢体力量训练(等张肌张训练—抗重力、theraband抗阻等)。

术后康复:阶段一:最大保护期 (1天-4或6周)禁忌:膝关节施加内外翻应力,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得:减轻疼痛,控制肿胀,恢复膝关节活动度(0°-90°),恢复患肢肌力,助行器下独立行走。

麻醉消退后即开始: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2组/小时。

(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得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术后1-2天:目得:减轻疼痛,控制肿胀,解除肌痉挛,预防深静脉性血栓及肺部并发症,恢复患者体位转移能力。

康复内容:1、患肢抬高,高于心脏。

2、踝泵训练。

3、深呼吸与咳嗽训练。

4、冰敷膝关节。

5、髋、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6、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长肌力收缩训练。

7、轻柔地踝关节无阻力等张训练。

8、正确体位摆放、9、床上坐起与站立。

10、上肢与健侧肢体力量训练。

11、功能性活动:患肢无负重下可以助行器或拐杖两点步态行走,但患腿绝对不可落地负重,必须确保安全不可摔跤,同时注意控制活动量,只鼓励去厕所等必须得生活活动,避免肢体增加肿胀程度。

12、理疗项目:膝关节骨伤治疗仪、患肢中频脉冲电治疗、双下肢静脉泵、3天—6周目得: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到90°及肌力。

6周X片显示骨折点愈合良好进入下一阶段。

康复内容:1、保持踝泵、2、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训练、辅助-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使用CPM机,从无或微痛角度开始,缓慢进行(5次往复/分钟),半小时/次,1-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20-30分,2周达到90°,如果未达到目标,增加锻炼得强度与频率。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康复须知:1、康复从手术后就要开始,越早越好,越早训练也越容易。

其中术后3个月是最佳康复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后,再做训练,相对难度大。

2、手术固定后,会促进骨头正常的生长,但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不仅仅是骨头正常愈合,还要使身体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如果术后较长时间,伸直功能不正常,就直接导致行走瘸行;如果膝关节弯曲不超过60度,走路就会受到影响,不超过90度,慢跑就有影响,不超过100度,上下楼就会有障碍,不超过120度,蹲便也不可能;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就会影响走路和跑跳跃;小腿无力导致走路发软;大腿肌力不够,就会走路障碍,更不可能跳跃和跑,更严重的是影响关节的稳定,导致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至关节功能完全伤失。

4.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5.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6.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7.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

如活动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8.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参见冰敷图(用冰水混合物制成,不漏水,能全覆盖膝盖即可)9. 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10. 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

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计划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计划一、引言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然而,术后康复对于患者的恢复同样重要。

本文将介绍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恢复。

二、康复计划1.早期康复(术后1-2周)目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防止肌肉萎缩。

活动范围: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进行脚趾的主动活动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

肌肉锻炼:进行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肌肉萎缩。

2.中期康复(术后3-6周)目标: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促进骨折愈合。

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进行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后)目标:进一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恢复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

活动范围:加强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蹲起练习和步态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上下楼梯、捡拾物品等。

三、注意事项1.遵循医生的建议: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遵循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避免剧烈运动:在康复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免加重下肢负担。

3.定期复查:在康复过程中,应定期回医院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如有不适或问题,应及时就医。

4.坚持康复训练: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便尽快康复。

5.注意安全: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注意安全。

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

在进行训练时,应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6.心理调适:骨折术后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疼痛、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以便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1)术后第3天。

开始趾关节活动。

各脚趾轻微活动,会有一些不灵便和神经麻的感觉。

每天3-4次,每次50下。

(2)术后第5天。

开始踝关节活动。

脚背用力往后拉,为今后下蹲练习打基础,参照健康的脚的角度,一般80-90度就可以了。

每天3-4次,每次100下,要用力。

(3)术后第7天。

开始膝关节活动。

这个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锻炼,非常必要、无法偷懒、耗时长、有时候练起来还有点吃亏。

一开始会碰到膝盖弯曲时听到里面的筋咔咔直响,很不顺趟。

膝盖弯曲,从180度—90度是第一个阶段,从90度—45度是第二个阶段,从180度—45度是第三个阶段,从45度—15度左右是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每天4-6次,每次10下,正常情况下10天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4)术后第10天。

开始抬腿练习。

练习大腿和小腿的力量恢复,特别是大腿的力量恢复,很重要,避免大腿肌肉萎缩。

(5)术后第12天。

开始组合练习——抬腿、屈膝(第一阶段)、弯脚背、动脚趾。

每天至少4-6次,每次20-50下。

特别的,屈膝练习要忍住酸胀的疼痛用力下压,弯脚背也是要忍住酸麻硬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可强来。

(6)术后第20天。

屈膝(第二阶段)练习。

这个阶段有时会遭受到医生给你施加的外力,因为90度是个坎,有些人难以突破(俺就是),医生乘我不注意突然一用力,把我压的哇哇直叫,但后来,我就这样突破这一关了。

同时趾踝和大腿组合练习继续。

(7)术后第28天。

屈膝(第三阶段)练习。

这个其实是对前面练习的整理和巩固提高。

(8)术后第30天。

健腿下地练习力量。

这个有早有晚,因人而异。

但是下地之前一定要适应2天,因为长期卧床,健康的腿突然下地也会感觉力量不足,膝盖打弯,往地下只跪的,搞不好还会伤及伤腿。

(9)术后第32天。

伤腿血液循环训练。

就是人还在床上,但让伤腿开始垂立,不着地,不承力。

伤腿会明显变色,先变红,再变黑,再变成紫红发花,脚也开始肿,有胀的感觉。

胫骨手术后康复训练

胫骨手术后康复训练

胫骨手术后康复训练胫骨手术后康复训练是恢复运动功能的关键步骤。

手术后,患者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以便重新获得稳定步态和正常活动能力。

下面是一份关于胫骨手术后康复训练的详细指导。

一、术后初期康复训练术后初期,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

这些练习主要包括肌肉力量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恢复。

患者可以通过进行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并逐渐增加运动范围。

此外,进行简单的肌肉锻炼,如提踵和蹲起等动作,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和加强。

二、中期康复训练在手术后的中期,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复杂性。

这包括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步行和慢跑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身体的耐力。

此外,进行一些平衡性练习,如单腿站立和单腿踮脚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能力。

同时,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腿部肌肉的屈伸运动,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三、术后后期康复训练术后后期,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复杂性。

这包括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运动,如慢跑、跳跃和踢球等,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爆发力。

此外,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爬楼梯和下蹲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能力。

同时,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肌肉训练,如腿部肌肉的负重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四、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胫骨手术后的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训练。

2.避免过度运动和过度负荷,以免引起伤害和恶化。

3.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动作技巧,以避免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4.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复杂性,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

5.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胫骨手术后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患者才能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在康复训练期间,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同时与医生和康复师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康复的目标。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修订版)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修订版)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康复须知:1、康复从手术后就要开始,越早越好,越早训练也越容易。

其中术后3个月是最佳康复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后,再做训练,相对难度大。

2、手术固定后,会促进骨头正常的生长,但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不仅仅是骨头正常愈合,还要使身体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如果术后较长时间,伸直功能不正常,就直接导致行走瘸行;如果膝关节弯曲不超过60度,走路就会受到影响,不超过90度,慢跑就有影响,不超过100度,上下楼就会有障碍,不超过120度,蹲便也不可能;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就会影响走路和跑跳跃;小腿无力导致走路发软;大腿肌力不够,就会走路障碍,更不可能跳跃和跑,更严重的是影响关节的稳定,导致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至关节功能完全伤失。

4.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5.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6.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7.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

如活动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8.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参见冰敷图(用冰水混合物制成,不漏水,能全覆盖膝盖即可)9. 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10. 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

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请仔细阅读本计划后再进行练习,开始新一阶段练习最好在复查后并经医生许可后再予进行)※注意事项: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5.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 1-2 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

如活动度长时间( >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 20 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 2- 3 次。

7.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

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

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9.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 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

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麻醉消退后即开始:踝泵:(见附录1-图 1)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 5 分/组, 1-2 组/小时。

(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

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大于 500- 1000 次 /每日)术后第一天至 1 周:如疼痛不明显可开始直抬腿练习以避免腿部肌肉过快萎缩,疼痛明显则可推迟数天。

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 ㎝处,保持至力竭。

(方法见附录1—图 4)。

侧抬腿练习,(方法见附录1—图 5、 6。

) 10 次 /组, 10-15 秒保持/次,每次间隔 5 秒, 4-6 组/日。

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 5 厘米为 1 次, 30 次 /组, 4-6 组连续,组间休息30 秒, 4-6 次练习/日。

术后 2天可以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但患腿绝对不可落地负重!必须确保安全不可摔跤!同时注意控制活动量,只鼓励去厕所等必须的生活活动,过多行走将增加肿胀程度。

根据手术医生意见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如采用器械练习,使用CPM ,则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使用,从无或微痛角度开始,缓慢进行( 5 次往复 / 分钟), 1-2 小时 /次, 1- 2 次 /日,练习后即刻冰敷20-30 分。

如采用手法治疗或自行练习,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或指导方法确信练习方法无误方可。

屈曲的辅助练习: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

每方向20 次, 2— 3 次 /日。

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 0- 95°范围)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

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持 10 分钟。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仰卧垂腿:(屈曲角度大于90°后开始)见附录 1—图 9。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

要求同上。

坐位抱腿:见附录 1—图 11。

坐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

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逐渐使距离缩短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

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以上练习顺序进行,每次角度稍有进步即可,一般术后 3 个月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与健腿完全相同即可,进度过快将影响骨骼的愈合生长。

屈曲练习中的疼痛属正常现象,练习结束后30 分疼痛消退至练习前的程度即不会对组织造成影响,必须克服,畏痛不前 2 周角度无进展即可能造成关节粘连。

因此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大屈曲角度。

俯卧牵伸:(坐位抱腿时感觉角度进展困难时开始练习)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

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膝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休息时关节无明显疼痛时,可在被动屈曲后开始此练习,以提高膝关节灵活性):坐位,足不离开床面。

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后缓慢伸直。

20- 100 次 /组, 1— 2 组 /日。

见附录1—图 13。

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同时骨骼愈合良好强度足够时,可以开始保护下全蹲:手扶物体保护下全蹲,身体正直,足跟不离开地面,尽可能使臀部接触足跟。

3-5 分 / 次, 1-2 次 /日。

膝关节伸展练习: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囊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无明显疼痛,并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 分钟有明显牵拉感为宜。

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坐位伸膝:见附录1—图 14。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

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 分钟。

30 分/次, 1— 2 次 /日。

肌力练习肌力练习的原则及重量的选择:肌力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故以静力练习为主(即负重保持某一姿势直至疲劳的练习方法),10 次 /组, 10-15 秒保持/次,每次间隔 5 秒,4-6 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 秒,1- 2 次练习 /日。

或选用轻负荷(完成30 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 秒, 4-6 组连续练习, 1- 2 次练习 /日。

肌力练习中期以耐力-力量的练习为主。

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 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组间休息 45 秒, 4-6 组连续练习, 1- 2 次练习 / 日。

肌力练习后期以提高绝对力量为目的,选用大负荷(完成12 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组间休息 90 秒, 4-6 组连续练习,1- 2 次练习 /日。

□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俯卧位“勾腿练习” , 10 次 /组, 10-15 秒保持/次,每次间隔 5 秒, 4-6 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 秒。

(方法如附录1—图 18,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立位“勾腿”练习。

(方法见附录 1—图 17、 18、 19), 30 次 /组, 4-6 组连续,组间休息 30 秒, 4-6 次练习/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抗阻强化腿部力量练习,见附录1—图 18、 19;附 2—图 4、 5、 10、 11。

20 次 /组,组间休息45 秒, 4-6 组连续练习, 2-4 次练习 /日。

与负重有关的练习:负重练习见副页,一般为术后 6 周开始 1/4 至 1/3 负重,术后8 周 1/3,10 周 1/2 负重, 12 周接近全量负重。

但必须根据医生复查结果决定!□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见附录 1—图 7), 5 分/次, 2 次 /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见附录 1—图 22), 5 分 /次, 2 次 /日。

□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前后、侧向跨步练习。

(见附录 1—图 21、 23)20 次 /组,组间休息45 秒, 4-6 组连续练习, 2-4 次练习 /日。

□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提踵练习:即用脚尖站立,包括双足分立与肩同宽,足尖正向前;“外八字”站立;“内八字” 站立三种姿势,以练习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

2 分/次,休息 5 秒, 10 次 /组, 2-3 组 /日。

□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静蹲练习。

(见附录2—图 1、2)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 2 分 /次,间隔 5 秒, 5-10 连续 /组。

2-3 组 /日。

□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患侧单腿 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

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

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20-30 次 /组,组间间隔30秒, 2-4 次/日。

□即刻练习□天后练习□周后练习□月后练习“台阶前向下”练习:面向地面,背向台阶站立于一层台阶上,上体正直,患腿单腿站立,健腿向前伸出。

患腿缓慢下蹲至健腿足跟着地,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

20 次 /组,组间间隔30 秒, 2-4 组连续, 2-3 次 /日。

患腿单腿站立,健腿伸直,足尖支撑于台阶上,身体重心前倾,完全落于患腿上,0-30°范围,缓慢下蹲至屈曲30°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

20 次/组,组间间隔30 秒, 2-4 组连续, 2-3 次 /日。

辅助治疗1.□即刻□天后□周后□月后活动度等关节有活动的练习后即刻冰敷20 分左右,如平时(站立、行走后)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3-5 次 /日。

2.□即刻□天后□周后□月后热疗(中药熏洗、蜡疗、红外线等);中低频电疗;超声波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