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三峡同步练习【部编语文 八年级上册精品资源池】

合集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0课《三峡》 同步训练(含解析)

《三峡》同步训练二、选择题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引凄异引:延长(郦道元《三峡》)B.晓雾将歇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C.互相轩邈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D.相与步于中庭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冲上、漫上B.顺流而下C.断D.飞奔的马6.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有/高猿长啸B.每/至晴初霜旦C.至于/夏水襄陵D.绝￿/多生怪柏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属引(zhǔ)绝￿(yǎn)阙处(quē)素湍绿潭(tuān)B.沿溯(sù)略无(lüè)凄异(qī)重岩叠嶂(zhàng)C.悬泉(xuán)飞漱(sù)曦月(xī)哀转久绝(zhuàn)D.御风(yù)襄陵(xiāng)长啸(xiào)隐天蔽日(bì)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多生怪柏猿则百叫无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隐天蔽日有时见日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B.其间/千二百里C.绝/多生怪柏D.巴东三峡/巫峡长11.下列对《三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与《汾水》中的“水流潭涨,波襄转泛”都写出了水势之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三峡同步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阙_______ 湍_______ 涧_______ 曦_______巘_______ 啸_______ 溯_______ 漱_______嶂_______ 襄_______ 奔_______ 属_______答案:quē | t uān| j iàn | xī | yǎn | xiào | sù| shù | z hàng |xiāng | bēn | zhǔ解析:属,应该读为“zhǔ”;漱,应该读为“shù”,溯,应该读为“sù”。

2.填空a《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b《三峡》的作者是,字,(朝代)学家。

答案:⑴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 ⑵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解析: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熟记。

课下重要注释要熟识。

3.默写a《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b故渔者歌曰:“,。

”答案:a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b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解析:注意阙、嶂、蔽、曦的写法。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答案: D解析:“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答案: A解析:“隐”是“遮蔽”的意思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B.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C.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C解析: A.则素.湍绿潭(白色的),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同步习题一、过基础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曦月(xī)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B.襄陵(xiāng)隐天蔽日(bì)沿溯阻绝(shuò)C.属引(shǔ)林寒涧肃(jiàn)飞漱其间(shù)D.绝巘(yǎn)素湍绿潭(duān)朝发白帝(zhāo)答案:A解析:B项,“溯”应读“sù”。

C项,“属”应读“zhǔ”。

D项,“揣”应读“tuān”。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微没有)绝巘多生怪柏(山峰)B.至于夏水襄陵(升到高处)不以疾也(疾病)C.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属引凄异(连接)D.飞漱其间(冲荡)或王命急宣(或者)答案:C解析:A项,“略无”为“完全没有”的意思。

B项,“疾”为“快”的意思。

D项,“或”为“有时”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夫君子之行C.又数刀毙之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B “春冬之时”中的“之”为助词,的。

B项,“之”,助词,的。

A项,“之”,代词,代指陈元方。

C项,“之”,代词,代指狼。

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绝巘/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D.自/非亭午夜分答案:D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自非/亭午/夜分。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2)良多趣味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答案:(1)正亭子(2)甚,很好(3)古人的下衣衣服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线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1)《三峡》一文中用“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三峡》中以他物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

(3)间接描写三峡两岸山高的句子:,。

(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使我们想到李白的诗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缕晨曦,悄然向广袤的大地走来。

不远处的高山挺直了脊梁,隐忍着心中的激动,准备拥抱那份期待已久的温暖;一条小溪,像一位仙人自阆苑瑶台中款步而来,不染一丝尘埃;无湍急的水流,无交横的藻荇,朔流而上,山高林密,一道瀑布飞漱其间……朦胧的晓雾正不遗余力地打扮着这人间仙境。

当淡然的恬静充溢心头,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1)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2)“不遗余力”的“遗”意思是()A.丢失B.漏掉C.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D.余,留(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所追求的豁达与悠闲不就降临了吗?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襄陵()沿溯()素湍()属引()沾裳()4.解释下列加点词。

(1)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亭午夜分:(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6)素湍绿潭:(7)飞漱其间:(8)良多趣味:(9)属引凄异: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朝发白帝晴初霜旦6.用“/”标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示一处)(1)或王命急宣(2)其间千二百里(3)每至晴初霜旦二、课内阅读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9三峡》同步练习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9三峡》同步练习

9三峡同步练习一.解释下列实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3.、.重岩叠嶂.4、自.非亭午..夜分5、不见曦.月6.、.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阻绝.8、或.王命急宣9、虽.乘奔御..风10不以疾..也11素湍..绿潭12回.清倒影13绝巘..多生怪柏14飞漱.其间15..清荣峻茂....16良.多趣味17睛初霜旦.18林寒涧肃.19属引..凄异20空谷传响.21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二.解释下列虚词:1、春冬之.时2、飞漱其.间3、其.间千二百里4、其.实味不同5.其.如土石何6.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以.故东徙8.以.至于斯,9.以.待饥者而食之10.以.君之力11吾欲辱之,何.以也1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三.在译句后面,用“√”、“Ⅹ”判断下列翻译的对错。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的航路被阻绝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译: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持续不断,格外凄凉。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声音,悲哀婉转到了极点。

四.用“√”、“Ⅹ”判断下列文意理解的对错。

1.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2.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3. 文章第三段着重写春冬时三峡之趣,从俯视、仰视多个视角表现景物特点,描写景物注意了动静结合。

4.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是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5.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6.本文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可贵的科学求实与探索精神。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同步习题(含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1.解释文中加线的字。

(1)重岩叠嶂嶂:()(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曦:()(3)或王命急宣或:()(4)飞漱其间漱:()(5)虽乘奔御风奔:()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相同字。

(1)①沿溯阻绝()②绝巘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韦编三绝()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3)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君有疾在腠理()(4)①至于夏水襄陵()②每至晴初霜旦()(5)①属引凄异()②神情与苏、黄不属()3.回答下列问题。

(1)“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 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4.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B.至于/夏水襄陵C.其间/千二百里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_______,_______”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7.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的山势之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赏析文中关于春冬之时水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给下列字注音。

阙( ) 湍( ) 涧( ) 曦( ) 啸( ) 溯( )漱( ) 嶂( ) 襄( ) 奔( ) 属( )2.填空题。

(1)《三峡》选自《》,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 ),字( ),( )学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题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属.引凄异()泪沾裳.()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3)不以.疾也/以.钱覆其口()()(4)沿.溯阻绝/沿.河求之()()(5)良.多趣味/家富良.马()()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

(去掉“一点”)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

(将“优化”和“保障”对调)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

(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5.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这是一条多情的河水,那低缓的清波,像一首深情的紫竹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9课 三峡》同步练习卷(3)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9课 三峡》同步练习卷(3)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同步练习卷(3)一、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属.引凄异泪沾裳.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3)不以.疾也/以.钱覆其口(4)沿.溯阻绝/沿.河求之(5)良.多趣味/家富良.马3.根据课文《三峡》内容填空。

(1)用奔马、疾风来突出水流速度快的句子是,。

(2)与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

(去掉“一点”)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

(将“优化”和“保障”对调)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

(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5.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这是一条多情的河水,那低缓的清波,像一首深情的紫竹调;,;,。

6.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朝代)地理学家。

本文选自《》,这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一、课内精读7.阅读课文《三峡》回答下面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乘奔.御风④属.引凄异(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结合第二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水的。

(4)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的“良多趣味”,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5)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大笔点染,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等字,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等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三峡同步练习
一.解释下列实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
...处
3.、.重岩叠嶂.
4、自.非亭午
..夜分
5、不见曦.月
6.、.至于夏水襄陵
..
7.、.沿溯
..阻绝.
8、或.王命急宣
9、虽.乘奔御
..风
10不以疾
..也
11素湍
..绿潭
12回.清倒影
13绝巘
..多生怪柏
14飞漱.其间
15..清荣峻茂
....
16良.多趣味
17睛初霜旦.
18林寒涧肃.
19属引
..凄异
20空谷传响.
21哀转久绝.
22故.渔者歌曰
二.解释下列虚词:
1、春冬之.时
2、飞漱其.间
1
3、其.间千二百里
4、其.实味不同
5.其.如土石何
6.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以.故东徙
8.以.至于斯,
9.以.待饥者而食之
10.以.君之力
11吾欲辱之,何.以也
1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三.在译句后面,用“√”、“Ⅹ”判断下列翻译的对错。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的航路被阻绝了。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啼,声音持续不断,格外凄凉。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声音,悲哀婉转到了极点。

四.用“√”、“Ⅹ”判断下列文意理解的对错。

1. 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2.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3. 文章第三段着重写春冬时三峡之趣,从俯视、仰视多个视角表现景物特点,描写景物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