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西方史学》教学大纲——古代犹太史学

《西方史学》教学大纲——古代犹太史学

古代犹太史学
一、古代犹太史学的范畴与特征
1、范畴
古代犹太史学的五个阶段:口头传说阶段、早期书面实录阶段、申命派史家修史阶段、祭司派史家修史阶段、希腊化后期至罗马统治阶段。

希伯来圣经作者(theYahWiSt)、申命派史家(theDeuteronomist)
2、特征:充满神意的历史
救赎的历史:即是关于全人类的普世史,又是宣扬上帝在历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历史。

历史的神话化(mythologizationofhistory):把一切历史事件都视作神以某种“奇迹”的方式对人类事务的参与和指引。

神话的历史化(historicizationofmyth):把对神话的理解视作为在人类事务中神圣活动的表现。

约瑟福斯:“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看到上帝是如何惩恶奖善的J
二、第一位引起非犹太世界注意的古代犹太史家:约瑟福斯
约瑟福斯(JOSePhUSBenMattias):《犹太战争史》、《犹太上古史》、《一生》、《反阿皮翁》
一个犹太的变节者还是罗马人与犹太人之间的调解人?或一个罗马的门客?
一位披着犹太外衣的希腊人还是一个披着希腊外衣的犹太人?
为生活在罗马帝国里的犹太人而写
反犹语境中的反击。

大学西方史学史教案

大学西方史学史教案

大学西方史学史教案大学西方史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理解不同历史学派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西方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提升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史学的起源和发展:1.1 古代史学1.2 中世纪史学1.3 文艺复兴时期史学1.4 近代史学1.5 当代史学2.史学派别及其主要代表人物:2.1 法国安南学派2.2 德国历史学派2.3 英国历史学派2.4 美国历史学派2.5 国际史学派3.史学的基本理论:3.1 唯物史观3.2 唯心史观3.3 文化史观3.4 结构史观3.5 社会史观4.史学的研究方法:4.1 文献研究法4.2 现场考察法4.3 比较研究法4.4 人物生平法4.5 统计分析法5.史学研究的具体案例:5.1 西方城市化的历史研究5.2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研究5.3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历史研究5.4 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史研究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实证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四、考核方式学生将进行课堂讨论、论文撰写等评估方式,通过评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史学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师将结合教学需要,使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学术资源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研究资源。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并掌握西方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提高其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做出更好的历史研究成果。

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历史教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数 36学分数 2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西方史学史》作为一门系统的史学理论课程,以历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探寻历史学科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并力图揭示其未来发展方向。

作为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一般适用于第二学年下学期和第三学年上学期使用。

《西方史学史》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的必修课程。

通过对自古典史学(古代希腊、罗马史学)、中世纪史学、近代史学、现当代新史学乃至“后现代史学”的学术性探讨,结合以往学过的专业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地理解西方史学史的一些主要方面,包括历史学家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主要史学家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流派,特别是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史学思潮及其特点和走向;以及史学大师们所采取的创造性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自己的史学史知识结构,推动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及其与国际史学的对话和交流。

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西方史学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

特别是对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本课程是为他们攀登更高的学科颠峰而搭建的一个坚固的知识平台。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西方史学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尤其是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西方史学史提供指导,特制定本大纲。

本课程从追溯神话与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到20世纪末,覆盖大约三千年的西方史学历程,点线结合,既有对历史学家及其思想和治史方法的介绍,又有背景知识和过程的叙述,更有理性的分析探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根据《西方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一个学期的教与学,使学生对西方史学发展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在熟悉历史学一般知识的同时,把握历史时代的精髓,即历史学家对本时代及前代的认识,明晰世界史学的发展趋势,为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服务。

西方文明史 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 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西方文明史,学生能够:1.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2.熟悉西方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3.理解西方文明对全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影响;4.培养批判性思维、文化意识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长:1.古希腊文明:12小时1.1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和政治制度1.2 古希腊哲学的兴起及其对西方思想的影响1.3 古希腊艺术与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2.古罗马文明:12小时2.1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2.2 罗马法律体系及其对现代法律的影响2.3 古罗马建筑与工程的成就及其影响3.中世纪欧洲:16小时3.1 罗马帝国的瓦解与中世纪的开始3.2 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形成3.3 基督教的传播与中世纪宗教改革3.4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6小时4.1 文艺复兴思潮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4.2 宗教改革运动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3 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学的兴盛5.启蒙时代与科学革命:12小时5.1 启蒙思想的兴起与推动力量5.2 科学革命的发展与重要科学家的贡献5.3 启蒙运动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6.工业革命与殖民主义:12小时6.1 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6.2 科技创新与工业化进程6.3 殖民主义的原因与后果7.现代西方文明:12小时7.1 二战后的西方社会变革与文化多元性7.2 西方民主制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挑战7.3 当代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兴起及其全球影响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演讲:通过讲述和演讲介绍文明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西方文明对全球社会和文化的影响;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互动和批判性思维;4.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5.阅读与写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和写作,提高综合素养。

四、考核与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解和记忆;3.学术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或重要事件撰写学术报告;4.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西方文明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史学史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西方史学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西方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脉络,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史学在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现代的发展情况,对史学名家和名著予以介绍。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学术名著。

二、本文第一章古典史学(1)教学要点:神话与史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修辞学派。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古希腊史学。

第一节、城邦及希腊历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城邦及其文明;希腊历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神话与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工作与时日》;爱奥尼亚。

第二节、西方史学的创立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的史观。

第三节、政治史:一种传统史学范型的确立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该史学传统的影响。

第四节、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时的史学色诺芬;《长征记》;《希腊史》;《师门回忆录》;《苏格拉底的辩护》;《拉西第梦的政制》;《阿格西劳传》;《居鲁士的教育》;《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修辞学派。

考核要点:神话与史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修辞学派。

第二章古典史学(2)教学要点:撒路斯提乌斯;恺撒;李维;塔西陀;波里比阿;普鲁塔克;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古罗马史学。

第一节、从模仿到奠立从城邦到帝国;罗马文化的特点;费边·匹克托及《罗马史》;老伽图及《罗马历史源流》;撒路斯提乌斯及《喀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恺撒及《高卢战记》和《内战记》。

第二节、李维与塔西陀李维;《建城以来史》;塔西陀;《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阿古利可拉传》;《历史》;《编年史》。

第三节、光辉的延伸波里比阿;普鲁塔克及《希腊罗马名人传》;阿里安及《亚历山大远征记》;阿庇安及《罗马史》。

西方史学史纲要

西方史学史纲要

西方史学史纲要古代希腊罗马的史学西方史学导源于古希腊。

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

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盲诗人荷马把民间流传的希腊人战胜特罗亚人的事迹编删为两部史诗:一为《伊里亚特》,一为《奥德赛》。

这两部史诗大约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才用文字写下来。

荷马史诗充满着神话和文学的渲染,然而从中可以想见公元前12~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概况。

希腊人在爱琴海东岸、小亚细亚西部所建立的殖民地伊奥尼亚是希腊文化的摇篮。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伊奥尼亚出现了许多用散文来写作的纪事家,如赫卡泰厄斯、狄奥尼修斯和查隆等。

纪事家所写的题材范围很广,他们或是把口舌相传的故事记载下来,或是用古人的事迹来进行道德教育,或是把自己在异邦绝域的见闻写成游记,或是根据口碑和文献资料来编写历史。

他们有闻必录,力求使自己的记载与事实相符。

后来,这种求真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希腊史学中最宝贵的传统。

古希腊史学的开山之作是希罗多德所著之《历史》。

此书以描述希波战争为中心内容,亦称《希波战争史》。

希罗多德著书的目的,如他本人所说“是为了保存人类所达成的那些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

[希罗多德《历史》中译本封面]历史》中译本封面" class=image onload="return imgzoom(this,55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style="cursor: pointer;"/>希罗多德所著之《历史》最初约在公元前430年问世,比中国孔子所著的《春秋》要迟四五十年,但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历史著作,所以后来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称希罗多德为“史学之父”,以后这个美名一直在西方沿用下来。

西方史学史课程设计

西方史学史课程设计

西方史学史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史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西方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深入理解西方史学史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西方史学史的起源与发展本章将从史学史的概念和范畴着手,探讨西方史学史的起源和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1.史学史的概念和基本范畴;2.史学史的起源和发展;3.史学史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2 西方史学史的基本理论本章将重点探讨西方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史学的本质和功能;2.史学方法论;3.史学认识论。

2.3 西方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观点本章将介绍西方史学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观点,包括以下内容:1.传统主义流派;2.科学主义流派;3.社会历史学派;4.应用历史学派。

2.4 西方史学史与当代史学研究本章将介绍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主要内容包括:1.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2.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理论启示。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讲授来介绍西方史学史的基本概念、学派和理论;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研究的方法、理论等问题展开讨论,增加互动和参与度;3.作业:通过个人或小组作业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学研究问题的理解和掌握;4.学术论文: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的方式探讨相关问题,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3.2 评估体系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四个方面:1.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历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掌握情况;3.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考察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学术论文:通过学生提交的学术论文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一、引言西方文明史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了解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西方文明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点,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概念;2. 理解西方文明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阶段,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 分析和评价西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西方古希腊文明1. 古希腊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思想- 古希腊科学、哲学和艺术的繁荣2. 古希腊战争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第二章罗马文明1.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与军事- 罗马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军队的组织与扩张2. 罗马帝国的兴衰- 帝国的统治与行政制度-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迫害-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东罗马帝国的传承第三章中世纪欧洲文明1. 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力- 封建制度与领主-农民关系- 教会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2. 十字军东征与欧洲文艺复兴- 十字军东征的目的与影响- 文艺复兴思潮的兴起与传播第四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 杰出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作品- 科学革命的开端与变革2. 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 马丁·路德的行动与教义- 新教对欧洲的影响和分裂第五章近现代西方文明1. 经济和科技的革新-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2. 民主与人权的进步-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时代- 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与互动:通过讲解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分组研讨: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西方史学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西方史学史》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脉络,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西方史学在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现代的发展情况,对史学名家和名著予以介绍。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学术名著。

二、本文第一章古典史学(1)教学要点:神话与史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修辞学派。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古希腊史学。

第一节、城邦及希腊历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城邦及其文明;希腊历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神话与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工作与时日》;爱奥尼亚。

第二节、西方史学的创立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的史观。

第三节、政治史:一种传统史学范型的确立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该史学传统的影响。

第四节、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时的史学色诺芬;《长征记》;《希腊史》;《师门回忆录》;《苏格拉底的辩护》;《拉西第梦的政制》;《阿格西劳传》;《居鲁士的教育》;《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修辞学派。

考核要点:神话与史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修辞学派。

第二章古典史学(2)教学要点:撒路斯提乌斯;恺撒;李维;塔西陀;波里比阿;普鲁塔克;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古罗马史学。

第一节、从模仿到奠立从城邦到帝国;罗马文化的特点;费边·匹克托及《罗马史》;老伽图及《罗马历史源流》;撒路斯提乌斯及《喀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恺撒及《高卢战记》和《内战记》。

第二节、李维与塔西陀李维;《建城以来史》;塔西陀;《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阿古利可拉传》;《历史》;《编年史》。

第三节、光辉的延伸波里比阿;普鲁塔克及《希腊罗马名人传》;阿里安及《亚历山大远征记》;阿庇安及《罗马史》。

第四节、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求真探索精神;人文主义观念;宽宏的历史眼光;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

考核要点:撒路斯提乌斯;恺撒;李维;塔西陀;波里比阿;普鲁塔克;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第三章中世纪史学教学要点:奥古斯丁;格雷戈里;艾因哈德;编年史与年代纪;比德;鄂图;《马可·波罗游记》;普洛科匹厄斯;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中世纪史学。

第一节、早期教会史学的兴起“黑暗时代”;教会史学的兴起;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第二节、欧洲各国史学法国史学:格雷戈里及《法兰克人史》;艾因哈德及《查理大帝传》;编年史与年代纪;基伯特。

英国史学:比德及《英吉利教会史》;安瑟伦。

德国史学:威都坎;提特马;兰伯;鄂图及《编年史》。

意大利史学:城市史学;《马可·波罗游记》。

第三节、拜占庭史学与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拜占庭史学:普洛科匹厄斯及《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和《秘史》。

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考核要点:奥古斯丁;格雷戈里;艾因哈德;编年史与年代纪;比德;鄂图;《马可·波罗游记》;普洛科匹厄斯;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近代史学(1)教学要点:布鲁尼;瓦拉;马基雅维里;让·波丹及《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佛拉西阿斯等编《马格德堡世纪》;巴洛尼阿斯等编《教会编年史》;托马斯·莫尔;弗朗西斯·培根;博学时代:玻兰达斯派;圣摩尔派。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14到18世纪的史学。

第一节、意大利史学近代早期;布鲁尼;瓦拉;瓦萨里;维兰尼;马基雅维里;圭恰迪尼。

第二节、法国史学和德国史学法国史学:科曼及《回忆录》;让·波丹及《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

德国史学:佛拉西阿斯等编《马格德堡世纪》;巴洛尼阿斯等编《教会编年史》。

第三节、英国、尼德兰诸国的史学及博学时代英国史学:托马斯·莫尔;弗朗西斯·培根。

尼德兰等国史学。

博学时代:玻兰达斯派;圣摩尔派。

考核要点:布鲁尼;瓦拉;马基雅维里;让·波丹及《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佛拉西阿斯等编《马格德堡世纪》;巴洛尼阿斯等编《教会编年史》;托马斯·莫尔;弗朗西斯·培根;博学时代:玻兰达斯派;圣摩尔派。

第五章近代史学(2)教学要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吉本;哥丁根学派;维柯;孔多塞;康德;赫尔德。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18世纪史学。

第一节、法国史学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

第二节、英国史学和德国史学英国史学:休谟;罗伯逊;吉本及《罗马帝国衰亡史》。

德国史学:莫泽尔;哥丁根学派。

第三节、历史哲学的发展理性主义史学;历史哲学的发展:维柯及《新科学》;孔多塞及《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康德及《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赫尔德及《人类历史哲学观念》考核要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吉本;哥丁根学派;维柯;孔多塞;康德;赫尔德。

第六章近代史学(3)教学要点:兰克;蒙森;鲁士政治史学派;基佐;米涅;梯也尔;托克维尔;辉格派与托利派历史学家;卡莱尔;格罗特;班克罗夫特;希尔德烈斯;特纳。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西方19世纪史学国别篇。

第一节、德国史学柏林大学;兰克;蒙森;洪堡;《德意志史料集成》;鲁士政治史学派。

第二节、法国史学、英国史学和美国史学法国史学:浪漫主义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也尔;托克维尔。

英国史学:辉格派与托利派历史学家;卡莱尔;牛津学派;格罗特美国史学:班克罗夫特;希尔德烈斯;特纳。

考核要点:兰克;蒙森;鲁士政治史学派;基佐;米涅;梯也尔;托克维尔;辉格派与托利派历史学家;卡莱尔;格罗特;班克罗夫特;希尔德烈斯;特纳。

第七章近代史学(4)教学要点: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史学;西方学者对古代东方文明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19世纪史学。

第一节、浪漫主义史学和客观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普遍特征;思想内涵;浪漫主义史学家及其影响。

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发展及影响。

第二节、实证主义史学实证主义思想的起源;史学的仿效及其成果;实证主义史学的困境。

第三节、历史主义史学及西方学者对古代东方文明的研究历史主义史学:历史主义的起源与特征;德国历史主义史学;历史主义史学的普遍性。

西方学者对古代东方文明的研究:埃及学与亚述学;宗教与宗教学;汉学。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考核要点: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史学;西方学者对古代东方文明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

第八章现代史学(1)教学要点:美国新史学;年鉴学派的崛起;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说;斯宾格勒与文化形态学派;历史主义传统的终结;意大利史学。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20世纪前期的史学。

第一节、史学新变革世纪初的争论;“特洛伊木马”;美国新史学。

第二节、美国史学和法国史学美国史学:史学新潮流;实用、多元与国际化。

法国史学:年鉴学派的崛起;在主流之外。

第三节、英国史学学派纷争;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说。

第四节、德国、意大利等国史学德国史学:传统的坚韧与延续;斯宾格勒与文化形态学派;历史主义传统的终结。

意大利史学;比利时史学;荷兰史学。

考核要点:美国新史学;年鉴学派的崛起;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说;斯宾格勒与文化形态学派;历史主义传统的终结;意大利史学。

第九章现代史学(2)教学要点:战后西方史学的重新定向;年鉴学派的演进;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社会科学新史学派;历史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世界史重构的新潮流;历史哲学发展的新走向。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二战后的西方史学。

第一节、战后西方史学的重新定向、年鉴学派的演进战后西方史学的重新定向;年鉴学派的演进。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从对抗到对话;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第三节、社会科学新史学派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新经济史学;新政治史学;新社会史学。

历史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

第五节、世界史重构的新潮流、历史哲学发展的新走向“全球史观”;《当代史导论》;世界体系史的创新;从思辨走向批判;分析的历史哲学;存在主义历史哲学;结构主义历史哲学;叙述主义历史哲学。

考核要点:战后西方史学的重新定向;年鉴学派的演进;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社会科学新史学派;历史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世界史重构的新潮流;历史哲学发展的新走向。

第十章现代史学(3)教学要点:“叙事史复兴”;微观史;新文化史。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当代西方史学。

第一节、新史学的新变化“叙事史复兴”;人类学。

第二节、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史学、20世纪的中外史学交流7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微观史;新文化史。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史学;20世纪的中外史学交流。

考核要点:“叙事史复兴”;微观史;新文化史。

三、参考书目1、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郭小凌编著:《西方史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3、J.W.汤普森著,谢德风译,李活校:《历史著作史》(上卷全两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4、J.W.汤普森著,孙秉莹、谢德风译,李活校:《历史著作史》(下卷全两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