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课程概述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了解观察法的类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是看,“察”是分析究。
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日常观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格的记录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一、教育观察法概1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直接)情感)重复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缺乏控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难以用数量表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样本数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需获准进、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2教育观察法的类)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
.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霍桑效应: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约亨利效应: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生成效应: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间接观察法: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法: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控制性观察非结构性观察法: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观察客体的一般性了解)系统观察法和随机观察系统观察法:是把观察客体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便是一个有一定便捷围和逐级阶梯体系的系统——并对这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随机观察法: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从观察总体单位中科学地抽取部单位进行观察研究,搜集资料并以此推断整个观察总体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法: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的活动,使该集体中的人们把他视为集体的一员,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者便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观察客体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的资料非参与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者纯粹扮演观察的角色音乐课,许多学生没带口琴。
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主动地观察并记录教育现象、行为和活动,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观察法可以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种方式。
1. 非参与观察:研究者通过站在一定距离外观察教育现象和行为,不与被观察者进行直接交互。
例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2. 参与观察:研究者与被观察者进行互动,并以参与者的身份观察教育现象。
这种观察方法通常需要研究者进入教育实践场景,例如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与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
观察法的优点包括:
- 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教育现象,获取直观、真实的数据;
- 可以观察到非言语行为和细微的变化,丰富了研究数据;
- 可以直接观察到在实际情境中发生的教育过程和现象。
观察法的缺点包括:
- 研究者可能会对被观察者的存在产生干扰,影响被观察者的
行为;
- 观察到的行为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
- 不能观察到一些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思维活动。
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观察方法还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用,例如访谈、问卷调查等。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制
定观察计划和记录表,以便系统地观察和记录相关数据,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课程概述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了解观察法的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式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日常观察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一、教育观察法概述1.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直接性2情感性3重复性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1、缺乏控制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2、难以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3、样本数小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事4、需获准进入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2.教育观察法的类型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例: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霍桑效应: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约翰.亨利效应: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生成效应: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2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间接观察法: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3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非结构性观察法: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察客体的一般性了解;4系统观察法和随机观察法系统观察法:是把观察客体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便是一个有一定便捷范围和逐级阶梯体系的系统——并对这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随机观察法: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从观察总体单位中科学地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研究,搜集资料并以此推断整个观察总体的一种方法;5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使该集体中的人们把他视为集体的一员,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察者便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观察客体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的资料;非参与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者纯粹扮演观察的角色;音乐课,许多学生没带口琴;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后,教师说:“带口琴的先走,不带口琴的留下;”教师让留下的27名学生写检查,写完检查写保证此时的规范是:不带口琴的学生要留下写检查、保证;学生们起哄、怪叫; 教师:“我们上的不仅仅是音乐课,还要对你们进行教育;”学生们:“我们没带笔;”教师让其中一位女生去办公室拿笔;过了几分钟,去办公室拿笔的学生仍未回来,学生们叫道:“她自己逃走了;”并一起起哄;教师:“不要发声音;”在学生们的吵闹声中,教师边记录学生的学号,边不断说:“不要起哄;”6分钟后拿笔的学生回来,报告说办公室里面没有老师;学生们高兴地:“啊——”教师仍在记学号;学生们大吵大闹,哄笑;教师似乎不再有兴趣批评他们了;学号记录完毕,教师让没有参与吵闹的9位学生先走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但没有参加吵闹的学生可以不必受到惩罚,并质问留下的学生为什么吵个不停,学生们揭发是一个男生在说笑话;教师让其他学生都离开,只留下了这个讲笑话的男生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还参与了吵闹,但只要不是主犯,就可以离开;教师:“你讲过笑话吗”男生:“讲过的,但是他们先骂我;”教师:“难道你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三分钟后,音乐教师在学校食堂吃饭;最后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虽然参与吵闹,并且是主犯,但只要教训一下就行了.二、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1.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观察者的目的是无选择的记录行为系列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的详细、客观的描述,不加以主观推理解释和评价,犹如描绘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全景系列图; 优缺点:能够提供详尽丰富的有关儿童行为及其发生环境、背景资料;同一资料有多种用途,经济实用;对记录技术的要求高;2.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跟踪并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的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优点:方便易行,能记录详细而长期的资料,能反复利用,并可与常模参照;通过长时期的日记描述,能够了解儿童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缺点;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以做出有意义的概括;运用日记描述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3、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他不仅便于观察与记录儿童显着的新行为或语言反映,还可以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表现儿童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行为情景;取样记录法这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既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人力、物力,减少记录所需时间;取样记录可分为:时间取样、事件取样时间取样法即在统一确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预先规定好的行为分类系统将行为归类;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观察者的主观选择性和主观判断,使观察到的行为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简化观察过程与资料分析过程,可收集到有关行为频率的资料,提供定量结果;仅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仅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难以得到关于环境、背景的资料难以考察行为的相互关系和连续性;4.事件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优缺点:可做预先的计划安排与准备,获取较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行为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得到关于事件的环境与背景资料;可用于对比较广泛行为事件的调查;缺乏测量的稳定5.行为检核法:在观察研究中,行为核查表是研究者用来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出现的一种简表; 有助于观察目地的具体化,使观察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检核表编制方法:1.列出重要项目2.根据主要项目分解出具体项目3.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出行为检核表三、教育观察法的实施一观察法的实施要求1、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与要求2、准备好观察手段3、进行多次反复观察4、客观、全面、典型、有计划地进行观察5、要掌握好观察方法与技术6、及时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材料二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准备工作1、制定观察计划与提纲观察提纲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2、准备观察所用的辅助工具记录表格、记录方式、仪器设备3、确定观察途径:访谈、听课、参观、参与4、训练观察人员观察提纲尽可详尽记录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性记录;观察时要注意这样6个方面的记录:1谁:行为者和行为对象;2何地: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景、地点;3何时:日期、时间;4何事:什么行为或事件;5怎样:行为或事件的具体表现及过程;6为什么:行为或事件的原因;选择合适有效的记录方法三种方法:评等法、频数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评等法:对观察对象所表现的特征,按所属等级,在表格中画圈或其他记号;频数记录法:以符号记录对象某项行为出现的次数或数量;连续记录法:用笔记的方法在现场作连续记录,也可用录音机、摄像机等将整个过程加以记录,事后再转记到笔记本上;实地观察记录实施观察先熟悉环境,再建立和谐关系,最后正式观察要求:1灵活地执行计划2抓住观察重点3注意做到看、听、问、查、思考相结合4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四、教育观察法案例及评析案例: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计划课题名称: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研究人员:××××××协作人员:与幼儿、小学生有关的教师、家长配合;前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幼儿园跟小学的衔接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作息制度等许多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老师和家长反映,学生入学后学习负担和思想负担较重,健康状况下降,对小学学习生活不习惯的现象十分明显,儿童入学前后活动安排上的差别已成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上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拟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在24小时内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获得数量资料,为幼儿园与小学儿童活动安排的衔接问题提供依据;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在本区九所幼儿园大班幼儿中随机选择50余名幼儿,并从本区五所小学中,选择50余名去年从这九所幼儿园中毕业、现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小学生;与家长联系,排除一小部分由于其他原因使家长无法配合观察的对象;原则上定为幼儿与小学生各40—50名;研究方法:1观察内容为一天24小时内的全部活动内容;2儿童在幼儿园或小学内的活动情况由教师跟踪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在园外、校外活动情况由家长进行观察记录;记录草表附后3观察日期不统一定为哪一天,但是,对每一个儿童的观察,教师与家长,应在同一天进行;观察日子应排除星期天、幼儿园或小学组织半天以上校外活动的日子,小学还须排除周六;因为那天下午不上课4为了熟悉观察分类与要求,并形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要求观察者特别是家长在正式观察前三天之内至少应试观察一小时以上;1记录时间准确到分钟;2资料汇集后,先制成对比图表,然后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组织工作:1课题由×××同志全面负责和协调;2由幼儿园或小学班主任根据抽取的对象与家长商量,落实观察事宜;定于×月×日前全部收回观察记录资料;观察表的印制与数据的分析处理由×××落实;××年×月×日×××24小时活动观察记录表第页观察对象姓名所在小学、幼儿园。
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④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可将教育观察分为参与观察 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又叫“局内观察”,是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 中,作为活动的一员充当相应的角色,与被观察者建立较密切的关 系,在相互接触与体验中倾听和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行,获得有价值 的研究资料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又叫“局外观察”,是指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 动,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观察获得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在非参与 观察中,观察者由于与被观察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能保证 观察者活动的自然性,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从而获得比 较客观、公正的研究资料。
• 研究对象:本区九所幼儿园大班随机选择 50余名幼儿,以及本区五所小学中50余名 上一年从这九所幼儿园毕业、现在小学一 年级的小学生。原则上幼儿与小学生各50 名以上。
1.指导思想正确
• 秉持客观性原则以及科学的研究态度: • 观察前,明确研究对象、确定观察内容。 • 观察时,不应掺杂个人情感,应实事求是对活动
研究的方法
一种方法。
细记录的一种观察
方法。
② 取样记录法
取样记录法兴起于20世 纪20年代,由美国儿童 心理学家沃尔森提出, 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 记录方法,较上一个描 述观察法更具有客观性、 可控性和有效性。它即 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 又能节省人力、物力, 节约时间。
取样记录法的分类:
时间取样
目录
01
02
03
04
05
含义 特点 分类
优缺点 常用方法 实施步骤 注意事项
01
含 义 特点 分类
含义
教育观察法的含义
所谓观察法,是指人们有 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 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 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 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 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调研方法之观察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除访谈法外的又一调研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通过情景观察、场景观察、人物表述时的状态观察等方法来获取相关信息。
观察法的优点有:一是获得的信息更直观、真实可靠。
访谈的过程也辅以观察来收集资料,有时候,访谈加上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更加可靠,比如一个访谈对象在回答问题时,他是否理解了问题才回答,是否答非所问,是否诚恳回答等,这些方面需要观察访谈对象的表情、态度等方面才能得知。
二是便于收集存在物质的相关资料。
观察法主要用于看得见的物质存在和基础设施的调查,这方面的调查就需要观察和拍照记录作为资料。
三是更好的判断调查对象的心理状况。
观察法也用于调查对象的心理表现的调查,通过观察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时的表情、态度和语气等方面可以得知调查对象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状态下的现场调查。 观察法的调查手段主要靠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
恩格斯在了解英国社会阶级状况时运用了观察法;
器官以及它们的延伸物,如照相机、摄影机录音 机等仪器。 观察法观察到的主要是被调查对象的外显行为。
二、观察法的类型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外部事物, 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观察者直接运用自己的眼、耳、 鼻、手、舌等感知器官,通过感知认识活动, 直接感知要观察的外部事物。 ★间接观察:观察者不直接运用自己的感知 器官直接感知要观察的外部事物,而是通过 观察同被观察事物有关的事物,和被观察事 物的行为后果,观察要观察的外部事物。 直接观察带有一定的真情实感;认识事物的 能力有别;主观见解。
三、观察法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因为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到真实可信
的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 的结论。 虚假、伪造的观察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危害社 会。 客观性原则要求如实地记录所观察到的情况,不 能按着长官意志和自己的好恶任意增减或歪曲事 实,也不能只记载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而不记载与 自己不利的事实,更不能为了充实自己的研究题 目凭主观去臆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关于有结构观察:
有一定控制的观察。 观察者在对所要观察的对象有相当了解之后,根
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观察的对象和项目、观 察的过程、步骤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计划;并按规 定和计划进行观察。 有结构观察可获得比较翔实的观察材料,并可对 观察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关于无结构观察: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不太了解,
没有明确的理论框架;实施观察时方法也较为 灵活,通常只确定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及观察 的主要对象;对于观察的步骤只作初略的设想; 一般在自然场所进行。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

• 事件取样观察: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
整过程而进行的研究方法。
四、观察法的意义
• 1.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 • 2.观察是提供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 • 3.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 4.观察是深入理解幼儿的手段
五、观察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简便易行、适用的研究问题范围广获得的资料客观、真实、可靠 • 弥补学前儿童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局限,能观测到许多其他方法无法测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观察法
一. 观察法概述
• 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
地对各种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描述、记录、收集和 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的特点
• 目的性 • 重复性:观察过程和结果,可以重复验证。 • 自然性:自然状态下,获取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 系统性:观察过程连续,有计划 • 计划性:
观察到的现象作描述性的记录,然后对记录
• 的素材进行分析。 • 控制观察又称条件观察:指在研究者人为控制条件的情 • 况下,对教育情境进行观察。
2.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 直接观察:指不借助仪器,靠自身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 间接观察: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来进行观察。
3.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 参与性观察:是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观察; • 非参与性观察:是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处于旁观。
三、观察法的分类
• 根据环境是自然状态还是人为控制状态分为自然观察法 • 与控制观察法; • 根据观察者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为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 • 察法; •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去分为参与式观察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尤其适用儿童行为研究
儿童的认知行为 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儿童情感表现
三、观察法的特点
(一)观察法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
01 幼儿语言发展不成熟,
观察法能弥补幼儿理解 能力和反应方面的局限。
幼儿注意力及行为目 的性差,观察法可直 接真实记录其行为。
02
幼儿受观察者的影响 较小,保证观察结果 真实性。
03
三、观察法的特点
依据:按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特点:明确目标、问题和 范围,有观察提纲。 适用:详细了解研究对象。
特点:无明确规划,无观 察提纲。 适用:探索性观察,或对 观察对象不了解情况。
五、观察法的类型(四)
自然观察法
含义:在自然情境下,对观察 对象不加控制和干预。
特点:真实反映,但效率低。
思维的知觉
观察法:是指研究这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感官或辅助工具, 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现象或行为进行感知、记录、分析,从而 获得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范围广:任何自然状态下的 无法对研究对象加以控制 控制条件下,可能会有所影响 社会道德要求,无法加以控制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或跟踪研究
控制观察法
含义:在人为控制和干预的条件下 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构性观察) 特点:主动控制,效率高。有失真 实性。
五、观察法的类型(五)
依据:按观察连续性及记录方式
叙述性观察法
1.含义:详细记录与描述 2.分为:日记描述法、轶 事纪录法、实况详录法 3.适合儿童发展与教育
观察评定法
1.含义:在观察的基础上 评定。 2.分为:等级评定量表法 和频率计数法。
01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概述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了解观察法的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式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
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日常观察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
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1.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直接性(2)情感性(3)重复性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
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
1 、缺乏控制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2、难以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样本数小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
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事4、需获准进入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2. 教育观察法的类型(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
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例: 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霍桑效应:被试因知道自己参加实验而引起的积极性提高。
约翰. 亨利效应:对比组师生对实验组实验措施的暗中模仿或“较劲” 。
生成效应:由于教育实验过程较长被试身心成熟产生的效应。
(2)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直接通过感官考察研究的方法。
间接观察法:人的感官通过仪器观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3)结构性观察法与非结构性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以及有系统的一种可控制性观察。
非结构性观察法:大多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观察目的也只限于对观察客体的一般性了解。
(4)系统观察法和随机观察法系统观察法:是把观察客体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便是一个有一定便捷范围和逐级阶梯体系的系统——并对这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
随机观察法: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从观察总体单位中科学地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研究,搜集资料并以此推断整个观察总体的一种方法。
(5)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观察者深入到观察的客体中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参加其中的活动,使该集体中的人们把他视为集体的一员,以相应的态度对待他,观察者便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观察客体的深层结构及其关系,了解有价值的资料。
非参与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者纯粹扮演观察的角色。
音乐课,许多学生没带口琴。
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
下课后,教师说:“带口琴的先走,不带口琴的留下。
”教师让留下的27 名学生写检查,写完检查写保证(此时的规范是:不带口琴的学生要留下写检查、保证)。
学生们起哄、怪叫。
教师:“我们上的不仅仅是音乐课,还要对你们进行教育。
”学生们:“我们没带笔。
” 教师让其中一位女生去办公室拿笔。
过了几分钟,去办公室拿笔的学生仍未回来,学生们叫道:“她自己逃走了。
”并一起起哄。
教师:“不要发声音。
”在学生们的吵闹声中,教师边记录学生的学号,边不断说:“不要起哄。
”6 分钟后拿笔的学生回来,报告说办公室里面没有老师。
学生们高兴地:“啊——”教师仍在记学号。
学生们大吵大闹,哄笑。
教师似乎不再有兴趣批评他们了。
学号记录完毕,教师让没有参与吵闹的9位学生先走(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但没有参加吵闹的学生可以不必受到惩罚),并质问留下的学生为什么吵个不停,学生们揭发是一个男生在说笑话。
教师让其他学生都离开,只留下了这个讲笑话的男生(此时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还参与了吵闹,但只要不是主犯,就可以离开)。
教师:“你讲过笑话吗?” 男生:“讲过的,但是他们先骂我。
” 教师:“难道你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三分钟后,音乐教师(在学校食堂吃饭。
(最后的规范是:虽然不带口琴,虽然参与吵闹,并且是主犯,但只要教训一下就行了).二、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1. 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
观察者的目的是无选择的记录行为系列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的详细、客观的描述,不加以主观推理解释和评价,犹如描绘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全景系列图。
优缺点:能够提供详尽丰富的有关儿童行为及其发生环境、背景资料。
同一资料有多种用途,经济实用。
对记录技术的要求高。
2. 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跟踪并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的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
优点:方便易行,能记录详细而长期的资料,能反复利用,并可与常模参照。
通过长时期的日记描述,能够了解儿童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缺点;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以做出有意义的概括;运用日记描述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3、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他不仅便于观察与记录儿童显著的新行为或语言反映,还可以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任何可表现儿童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行为情景。
取样记录法这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
既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人力、物力,减少记录所需时间。
取样记录可分为:时间取样、事件取样时间取样法即在统一确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预先规定好的行为分类系统将行为归类。
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观察者的主观选择性和主观判断,使观察到的行为具有客观性和代表性。
简化观察过程与资料分析过程,可收集到有关行为频率的资料,提供定量结果。
仅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仅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难以得到关于环境、背景的资料难以考察行为的相互关系和连续性。
吋冋耳又杆法4. 事件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
优缺点:可做预先的计划安排与准备,获取较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行为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得到关于事件的环境与背景资料。
可用于对比较广泛行为事件的调查。
缺乏测量的稳定在观察研究中,行为核查表是研究者用来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出现的一种简表。
有助于观察目地的具体化,使观察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检核表编制方法:1. 列出重要项目2. 根据主要项目分解出具体项目3. 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出行为检核表三、教育观察法的实施(一)观察法的实施要求1、明确观察的具体目标与要求2、准备好观察手段3、进行多次反复观察4、客观、全面、典型、有计划地进行观察5、要掌握好观察方法与技术6、及时分析、处理观察所得的材料(二)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准备工作1、制定观察计划与提纲观察提纲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如何、为什么(who, what, when,where, how, why)2、准备观察所用的辅助工具记录表格、记录方式、仪器设备3、确定观察途径:访谈、听课、参观、参与4、训练观察人员观察提纲尽可详尽记录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性记录。
观察时要注意这样 6 个方面的记录:(1)谁:行为者和行为对象;(2)何地: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景、地点;(3)何时:日期、时间;(4)何事:什么行为或事件;(5)怎样:行为或事件的具体表现及过程;(6)为什么:行为或事件的原因。
选择合适有效的记录方法三种方法:评等法、频数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评等法:对观察对象所表现的特征,按所属等级,在表格中画圈或其他记号。
频数记录法:以符号记录对象某项行为出现的次数或数量。
连续记录法:用笔记的方法在现场作连续记录,也可用录音机、摄像机等将整个过程加以记录,事后再转记到笔记本上。
实施观察先熟悉环境,再建立和谐关系,最后正式观察要求:(1)灵活地执行计划(2)抓住观察重点(3)注意做到看、听、问、查、思考相结合(4)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四、教育观察法案例及评析案例: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计划)*课题名称:大班幼儿与一年级小学生24小时活动观察比较研究研究人员:XXX XXX协作人员:与幼儿、小学生有关的教师、家长配合。
前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跟小学的衔接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作息制度等许多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老师和家长反映,学生入学后学习负担和思想负担较重,健康状况下降,对小学学习生活不习惯的现象十分明显,儿童入学前后活动安排上的差别已成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上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们拟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在24小时内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获得数量资料,为幼儿园与小学儿童活动安排的衔接问题提供依据。
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在本区九所幼儿园大班幼儿中随机选择50余名幼儿,并从本区五所小学中,选择50余名去年从这九所幼儿园中毕业、现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小学生。
与家长联系,排除一小部分由于其他原因使家长无法配合观察的对象。
原则上定为幼儿与小学生各40—50名。
研究方法:(1)观察内容为一天24小时内的全部活动内容。
(2)儿童在幼儿园或小学内的活动情况由教师跟踪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在园外、校外活动情况由家长进行观察记录。
(记录草表附后)(3)观察日期不统一定为哪一天,但是,对每一个儿童的观察,教师与家长,应在同一天进行。
观察日子应排除星期天、幼儿园或小学组织半天以上校外活动的日子,小学还须排除周六。
(因为那天下午不上课)(4)为了熟悉观察分类与要求,并形成及时记录的习惯,要求观察者特别是家长在正式观察前三天之内至少应试观察一小时以上。
儿童活动名称及归类标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记录时间准确到分钟。
(2)资料汇集后,先制成对比图表,然后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组织工作:(1)课题由XXX 同志全面负责和协调。
(2)由幼儿园或小学班主任根据抽取的对象与家长商量,落实观察事宜定于X月X日前全部收回观察记录资料。
观察表的印制与数据的分析处理由XXX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