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的现状之越南与中国的争议
中越南海争端现状及对策

2016/5/31
150108254张冰洁
15
6国7方: 南沙群岛中有 43 个岛礁被其他周 边多国非法占领, 其中越南占领 29 个,菲律宾9个, 马来西亚5个。 中国仅实际控制 9个岛礁(红 点),台湾控制 太平岛。
2016/5/31 150108254张冰洁 16
三、越南的侵占状况与野心
2016/5/31
2016/5/31
150108254张冰洁
5
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9年中先后七次下西洋, 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在郑和最后一次航 行回到国内(1435年),之后80年,葡萄牙人来到 了澳门,原来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 郑和率领的明朝海军在舰队规模、航海技术和组织 协调水平诸方面都是当时的最高水平。这是史学界 公认的事实。 问题: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为什么以巨大的热情拥 抱海洋的国家最后却退缩起来而错失了一个新的文 明时代 这就是因为中国那时的海权意识不够
2016/5/31
150108254张冰洁
14
现状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本着和平友好、照顾大局的 原则,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期望通过和平谈判、共同开发的方式,与有关国家解决南 海争端。 •但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 •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省高雄市管辖,由台湾军队驻守。 •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在我管辖之下。 •而南沙群岛及其海域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 ------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
• 5月2日。中方作业开始以来,越南方面即出动包括武装船只在内 的大批船只,非法强力干扰中方作业,冲撞在现场执行护航安全 保卫任务的中国政府公务船,还向该海域派出“蛙人”等水下特 工,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危害航行安全的大型物体。 • 截至6月14日中午12点,越方在现场仍有51条船,对中国作业区 的冲撞次数达到1547次。 • 越方上述行为严重侵犯了中方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严重 危及中方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严重违反包括《联合国 宪章》、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8年《制止危及海上 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和《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 行为议定书》在内的相关国际法,破坏了该海域的航行自由与安 全,有损于地区和平稳定。
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

论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摘要:南海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升温的趋势,引发各方关注。
南海问题并非自古就有,该问题的出现和升温背景复杂。
南海争端涵盖了岛礁主权、资源开发、海上航行等多个层面,又因美国、东盟及区域内外其他大国的积极介入而具有复杂性和体系性。
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一贯的,也为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做出了不懈努力。
【关键词】:南海;危机;背景;述评今年以来南海局势风云变幻,5月底到6月初,越南、菲律宾等国再次高调挑战我南海主权,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南海事态更为复杂,南海局势成为全球瞩目焦点,未来发展牵动各方神经。
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到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3方面的争议,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六国七方"。
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为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这为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提供了确凿的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包括南沙群岛。
一南海问题的升温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并不存在南沙争端问题,70 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出兵占领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南海争端开始凸显。
南海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四国对中国南沙海域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利益驱动下,片面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漏洞,对中国领海岛礁进行蚕食、侵占,并不断谋求既得利益的长期化、合法化和扩大化二是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自身需要,没有形成足够能力对南海实施有效管辖,客观上给外围国家染指南海造成了可乘之机。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及中国的对策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及中国的对策一、中国与邻国南海争端的起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南海争端的实质南海问题实为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解决了,南海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否则南海问题会愈演愈烈,不仅会趋于多边化,国际化,而且会导致冲突,进而使中国卷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之中,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因此被打乱,事实上,这是美国幕后操纵南海问题的真实用意。
那么中美关系的问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讲中美关系问题就是中国崛起了,而美国衰退了,所以美国想压制中国,所以美国在中国周边制造些麻烦。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和国际体系的主导者,所以它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是维持其世界的领导地位,任何崛起的大国或者小国,都是美国可能的威胁,所以美国必须加以遏制。
冷战结束,随着前苏联的瓦解,美国首先遏制的是其盟友日本,日本第一,让美国神经紧张,于是在美国的压制下,日本很快陷入了经济低迷的十年;接着是普京执政时的俄罗斯,美国加速北约扩建,把它压制在欧洲的顶端;然后美国打击的是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朝鲜,即所谓的邪恶轴心国;接着是走向一体化的欧盟,希腊债务危机使欧洲一蹶不振。
在搞乱了中东,欧洲之后,繁荣的亚洲和崛起的中国自然就成了美国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目前亚洲是整个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亚洲的繁荣,一体化进程以及去西方化,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显然是美国不能容忍的,于是美国还未等阿富汗事情解决,就匆匆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锁定中国。
首先,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制造舆论,引起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其次,宣称美国在亚洲太平洋的利益,其三,拼凑联盟,大搞价值观外交,其四,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区域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化,藉此将中国推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中。
第五讲 中越无法回避的南海问题汇总

第五讲中越无法回避的南海问题一、2014年中越南海争端越南反华并非孤立事件,与有争端的岛屿有关,结合中国与菲律宾就黄岩岛等岛屿的主权争议、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国同一时间要处理3个海上领土纷争,而且都有潜在军事冲突风险,加上美国的幕前摆弄、幕后操控,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生态极其严峻和险恶。
一直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都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形成之后,双方贸易发展迅速,相互联系紧密。
但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间一直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南海问题。
最近两年,在美国战略调整的大背景下,日、印、澳等区域外大国趁机介入我国南海事务,菲律宾与越南等南海“声索国”极力渲染“中国威胁”,强化所谓“主权归属现状”,不断制造矛盾,妄图联合对抗中国,导致南海问题持续升温,中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与合理主张遭受挑衅。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濒海国家。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同14个国家陆上接壤,与8个国家海上相邻。
我国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岛屿海岸线有1.4万多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海洋权益正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还有一些海域纠纷,尤其是同越南之间的争议海域范围最大。
目前,越南占领了南沙的29个岛礁,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是在我南沙实际占据岛屿最多的国家。
近两年来,本已相对平静的南海问题掀起风波,并有进一步朝复杂化、激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海上纷争再度升级。
二、越南侵占我国南海岛礁和资源,中越南海争端出现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亦称南中国海。
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中,分布着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一般统称为南海诸岛,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最南端。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开发了南海岛屿礁滩,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和管辖权。
浅谈中国南海争端问题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一、南海的历史与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柬埔寨。
南海诸岛分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目前西沙群岛归中国大陆管辖,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管辖,中沙群岛基本处于海平面以下,最大岛屿黄岩岛由菲律宾控制。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
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西邻越南东濒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向北是西沙、中沙群岛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传统海疆的最南端。
从历史上看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就已经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汉朝中期中国人已经发现了经南沙群岛到印度洋的航线。
此后,历代政府不间断地对南沙群岛行使实际管辖。
唐朝时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到清朝时中国人民在南沙海域捕鱼并居住,清政府将南沙群岛划入中国版图。
从最早发现到拥有主权,再到开发和利用,中国都远远早于其它国家,对此我们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就包括南沙群岛。
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它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法、美、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于中国。
目前南海诸岛的现状是,被越南强占的岛屿有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有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据了5个。
还有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分别抢占了2个和1个。
实际上,被中国控制的岛礁只有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导读: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越南、菲律宾将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举措,加剧了南海的不稳定性。
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南海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二是坚持和平解决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国际化,区域外势力的介入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一、新时期南海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南海问题的现状之越南与中国的争议

三、中国南海问题的前景及解决手段
1、切实加强经济建设
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 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 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同时, 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 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 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 家的制约能力。 当然,也要通过经济发展来稳固提高我国对 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 制,并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4、南海岛礁现状
如今在南海,出现了“六国七方”的占领格局。即中国、 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各 自占有岛礁。中国只控制9个岛礁,其中南沙诸岛中的最大 岛——太平岛由台湾派军驻守;越南占领9个岛礁,已形成 230海里的岛链,驻扎了一个营约600人的军队,并在南威岛 设立指挥部;菲律宾占领10个岛礁,进驻了1000名海军陆战 队士兵,拥有一条长1300米的简易飞机跑道;马来西亚占领 3个,在所占岛礁上驻军100人,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 机跑道;而文莱虽然未派兵进占,但对掠夺南沙油气资源也 不甘人后,目前文莱已经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印度尼西 亚则宣布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为其“主权”。可以 说问题不容乐观。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3、南海问题的由来
首先在此声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 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 《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 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 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 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对于这一段历史,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战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 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不少国家政 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但是1970年代以后, 随着国家海洋意识的增强,随着对南海的认识加深,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 竭,南中国海沿岸国家纷纷对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1970年代以后,菲 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开始占岛。1980年代,印度尼西亚、文莱也趁火 打劫,混水摸鱼,向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利用东盟组织联合起来 向我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南沙群岛国际化,使我国南海及南沙群岛问题 back 的解决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被动。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越南、菲律宾在南海频频找事儿,挑起争端,最近越南又大搞军演,无视中国领土主权。
越南等早与美英等国家企业公司合作在此开采资源,中国政府在处理此问题上,应该是有一个底线的,软硬兼施,彰显大国风范。
学生对此热点问题比较关注,大部分同学的意见是南海摩擦不可避免,不能一忍再忍,但能不打就不打。
1、可以采取经济制裁,要做到让他们认可中国老大哥的协作和帮助。
其实他们都是看到中国不愿意打。
小国的背后肯定有大国在支持,如果引起争端和战争,就会把美俄引到南亚的争端之中,从而引发危及全球,更是危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
现在的国际环境与79年已经完全不同,而且中国一旦和越南打起来了,面对的将不止一个越南,而是所有和中国在南海有领海争议的国家,还有日本,印度以及美国在不同程度上的介入,可以肯定的说,这次美国绝对会站在越南,菲利宾一边,中国将在外交上变得极其孤立和被动。
虽然在军事上中国打败越南不成问题,但军事行动是为政治服务的,而在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这个军事行动无论结果如何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政治后果,和非常有限的政治利益2、东盟一体化因素。
自东盟一体化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的一个鼻孔出气的态势,导致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面对的力量从一个个小国变成了一个集团。
这在政治上造成不利于中国的态势。
虽然说美国南海政策是在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为代表的地区外大国在南海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更为南海争端添加了不安定因素。
3、在目前形势下,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已经控制的岛上,采取守势,并尽可能在实际控制区开展国内旅游线路和度假区,让南海不再遥远,并让国内普通民众对这个地方的认识更深,更强,而不是只强调石油资源这些普通人没法联系到的东西。
另外,平民一旦介入,将进一步阻止其他国家试图控制这些中国已经实际控制了的岛屿的野心,任何试图抢占这些岛屿的企图,面临的将不再是军事的抵抗,同样还有平民伤亡的问题,这在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上极其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2、南海问题的实质
南海问题指的是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 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 从而非法占据岛礁并大肆掠夺资源。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 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在 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并没有如此显著,但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后,拥有丰 富油气资源、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开始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南海 蕴藏的石油储量在350亿吨以上,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 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为了石油资源,越南、菲 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开始疯狂抢占南海岛礁。 第二个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 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这也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和长期性。因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 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 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 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 要是因为担心一旦承认中国一直强调的南海地区的主权,中国就会完全控制南海, 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 总是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摩擦、对抗。
back
二、中国与越南的争议
2011年5月27日 越南政府表示,“三艘中国巡逻艇在南海骚扰 一艘越南探油船,不但破坏探油船上的设备,还警告它侵犯了中国 海域。”另外,越南要求中方“自我克制,不要一再做出侵犯越南 主权的行为,并要求赔偿越南探油船的损失”。
5月28日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中国在南海进行海洋执法监察一事 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反对越南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油气作业活动。 越方在中国管辖海域开展油气作业活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权益 和管辖权,违背了两国在南海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中方对此表示反 对。中方主管部门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在中方管辖海域进行的正常 海洋执法监察活动。
back
一、南海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
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开罗宣言》和
《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
向我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南沙群岛国际化,使我国南海及南沙群岛问题
的解决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被动。
back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4、南海岛礁现状
如今在南海,出现了“六国七方”的占领格局。即中国、 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各 自占有岛礁。中国只控制9个岛礁,其中南沙诸岛中的最大 岛——太平岛由台湾派军驻守;越南占领9个岛礁,已形成 230海里的岛链,驻扎了一个营约600人的军队,并在南威岛 设立指挥部;菲律宾占领10个岛礁,进驻了1000名海军陆战 队士兵,拥有一条长1300米的简易飞机跑道;马来西亚占领 3个,在所占岛礁上驻军100人,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 机跑道;而文莱虽然未派兵进占,但对掠夺南沙油气资源也 不甘人后,目前文莱已经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印度尼西 亚则宣布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为其“主权”。可以 说问题不容乐观。
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但是1970年代以后,
随着国家海洋意识的增强,随着对南海的认识加深,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
竭,南中国海沿岸国家纷纷对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1970年代以后,菲 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开始占岛。1980年代,印度尼西亚、文莱也趁火
打劫,混水摸鱼,向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利用东盟组织联合起来
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
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
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对于这一段历史,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战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
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不少国家政
6月9日 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渔船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正常作业 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并导致其中一艘渔船的渔网与在现 场非法作业的越南油气勘探船的电缆缠绕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顾中国渔 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在中国渔船主动剪 断渔网后,双方才脱离接触。越方船只的做法严重威胁了中国渔民的生 命安全。中方要求越方停止一切侵权活动,不再采取危及中国渔民人身 和财产安全的行动,不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中方希望 越方为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做出应有的努力。
6月5日 数百名越南民众在中国驻越大使馆门前集会,以抗议所 谓的中国船只在南海争议水域“侵犯越南领土”行为。对此,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 主权。中越双方就妥善处理海上问题,维护南海稳定多次达成重要 共识。希望越方为落实有关共识做出切实努力。
二、中国与越南的争议
1、背景资料
2、南海问题的实质
3、南海问题的由来
4、南海岛礁现状
back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1、背景资料
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海域。 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分布其中,前三个群岛 都在我国政府的管辖下,而南沙群岛主权虽属我国, 但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东南亚诸国都对南沙部分岛 屿甚至全部岛屿提出主权要求。其中,越南是侵占我 国领海最多的国家。 南沙群岛东西宽900多公里,南 北长1800多公里,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共有露出水 的岛礁230多个。南沙群岛海水水产资源,石油、天 然气资源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相当富有。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索
二、中国与越南的争 议
引 三、中国南海问题的 前景及解决手段
一、南海问题的现状
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的南海问题日趋严峻, 南海争端持续升级。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 莱等国不断发出声明,并通过不断的军事演习来证 明本国对南海所拥有的无可争辩的主权。可以说南 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社会关注 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