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的原因分析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

南海问题形成的原因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五点一、复杂的历史变迁◆在汉代中国人便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中均有记载。
元代,明代,清代,中国可能对南沙群岛行使了行政管辖,但是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上均显示了可能是南沙群岛的地区.这一系列的历史材料证明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将南海归入广东省管辖。
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在南海行使主权的表示,当时南海周边的其他国家并没有提出过异议。
◆1951年,美国在主持草拟、制定、召集《旧金山对日和约》的过程中,都涉及到了西沙和南沙群岛问题,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但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浅析中越领土之争及应对措施

浅析中越南海之争及应对措施【前言】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领土纠纷一直是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来西方大国的染指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何正确处理两国的领土争端尤其是近年来的南海之争,成为中越关系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本文旨在阐明当前中越南海争端现状、分析其中深层次原因,并从国际视角分析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现状原因措施一、中越南海之争的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我国大陆南面,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这些岛礁都位于被称作“九段线”的中国国界线内。
中国与越南在南海的争端位于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
1993年,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4个,守军600人;到2002年,越南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2020人;如今被越强占的南沙岛屿已达29个,南海海上航道要冲南威岛被设为越南在南海油气作业的海上据点。
1与此同时,越南对南沙的军事守卫也不断加强。
2004年、2005年越南在南沙的南威岛机场、长沙岛机场相继完工,大批人员装备和弹药物资源源不断运抵南沙。
据越南媒体报道,2009年初开始,越南又开始向南沙群岛增派海军陆战队。
法新社2011年6月9日报道称,越南官方媒体《青年报》9日报道说,越南总理阮晋勇对外表态,越南对“黄沙群岛”(即中国的西沙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即中国的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争端的原因分析1、经济利益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
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
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
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海拥有广阔的海域。
然而,南海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1、主张领土主权的历史纷争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曾通过各种方式对南海进行控制,例如航行、贸易和领土统治等。
但是,在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的崛起和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破坏。
去殖民化和抗战时期,日本曾单方面宣称对南海的主权。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九段线图》,宣布对南海拥有主权。
2、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在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是所有沿海国家的主权线。
领海宽度在12海里以内,海洋渔业和石油勘探等资源属于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
领海以外的200海里内,是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这意味着,沿海国家至少在12海里范围内对该海域拥有绝对管辖权和权利。
3、国际市场清晰性南海拥有丰富的能源、渔业和其他自然资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
沿海国家都主张自己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认为,南海是其领土,并进行了海洋勘探和开发。
而中国也主张自己对南海有主权要求。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洋争端始于20世纪90年代。
越南主张其在南海的主权,反对中国把海洋领土划为“九段线”。
2009年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域出现了严重摩擦,中国公开发表了有关南海问题的白皮书,认为该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越南则认为中国的主张是违反国际法和标准的。
自此,在南海的海域,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逐渐恶化。
2、中菲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海洋争端源于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的争议。
2012年,菲律宾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申请,要求判定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和经济权。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这项申请,并坚持其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南海争端是指围绕着南海诸岛、南海海域以及相关水域资源的争议,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领土、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和航行自由等方面。
针对南海争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
首先,南海争端的根源主要是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
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纷,各国对领土归属的立场存在分歧。
此外,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各国对这些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
地缘政治因素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敏感性,国际大国在南海地区展开的战略竞争对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南海争端应以和平解决为主导。
各国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尤其是直接当事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应避免使用武力、威胁和恶化形势,避免激化争端,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其三,建议设立南海争端的多边机制。
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关于南海的规则与机制。
这样的多边机制可以帮助各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在南海问题上找到最广泛而公正的共识。
这样的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使各国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争端。
其四,加强南海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应该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海洋灾害等共同挑战,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观察机制,加强对南海地区局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和发展援助等方式,提供各方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解决为主导,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南海问题是指围绕南海地区的领土争端及相关海上权益的争议。
南海地区包括中国的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以及中国的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以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
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之一。
因此,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与权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南海问题的核心争议南海问题主要涉及到领土主权争议、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和海上安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
1. 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的岛屿及其周边海域的领土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声称对南海的领土拥有主权。
中国主张对南海拥有绝对领土主权,并称其基于历史依据。
2. 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划分争议主要涉及到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可以划定自己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但是,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的划界存在争议。
3. 海上安全争议南海地区的海上安全问题也是南海问题的主要争议之一。
南海地区经常发生渔船冲突、海上巡逻舰艇相遇、军事演习等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到各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和领土主权争议,容易导致紧张局势的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三、各方立场和解决途径1. 中国立场中国坚决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愿通过国际仲裁解决。
中国提出通过友好协商划定海洋权益的方案,主张各方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2. 越南立场越南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与中国的主张存在冲突。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和国际仲裁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南海问题。
3. 菲律宾立场菲律宾也声称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将南海争议提交到国际法庭仲裁。
菲律宾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他们的诉求。
4. 解决途径针对南海问题,可以通过双边对话、多边谈判和国际仲裁等方式来解决。
同时,各方应充分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
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

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姓名:任登宝学号:2102100403班级:桥四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南海争端成因一、历史方面原因。
1、百年积弱受欺凌。
南海诸岛虽属中国,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百年积弱,外国列强任意欺凌中国,致使中国政府未能有效保护所有岛礁不受侵犯。
如上世纪30年代起,西沙、南沙群岛一度被法国和日本非法侵占。
二战胜利后,已随1946年《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实施,由中国海军的接管而解决;可是,法国对西沙、南沙的侵占却被后来南越当局所“继承”,1975年4月越南统一,北越政府又以“接管”南越资产为名,成为当今中国南海主权被侵的一个历史因素。
2、未能与越南划定海洋边界。
1945年9月,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改名越南劳动党)领导人胡志明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在整个50、60年代,中、越两国一直保持着“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
1956年和1958年,当外交上两次涉及中、越海洋边疆的问题时,越南政府均明确表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
”可惜,在这有关两国海洋边疆安宁的大事面前,当时国家领导人未能及时地就此与越南进行谈判、签约,正式划定两国的海洋边疆,错过了一个历史机遇。
二、客观方面原因。
1、不利的地理因素。
南海诸岛虽为我国领土,但确实离当今的本土较远,近则以百公里计,远则如三沙市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距离大陆本土约2000公里!加之极大多数岛礁均不适宜居住,历来的主权宣示,除了政府声明、抗议外,多为渔民的捕鱼作业,缺乏常态的军事存在。
2、南海资源价值的凸现1968至1969年间,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发表了有关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海上油气资源远景的报告。
丰富油气资源的美好诱人前景,极大地刺激了南沙周围邻国的觊觎之心,1973年9月,南越率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
在丰富油气资源的诱惑下,70年代起继越南后,先后又有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对南海有关岛礁提出主权要求,有的还采取了侵占行动。
南海争端的历史渊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争端的历史渊源与现状分析南海是一个经济、文化和地理中心,其重要地位已被历史所证明。
然而,由于主权和领土争议的存在,南海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许多国家在南海拥有领土声索,使南海成为世界上一些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水域之一。
本文将分析南海争端的历史渊源、现状及规划,以及国际社会面对南海争端所采取的措施。
一、历史渊源自20世纪初以来,南海争端一直存在。
在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宣布对南海的主权要求,包括派遣军队占领南海的群岛和岛屿。
这一主权要求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但也遭到亚洲邻国,如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批判。
在这些年里,中国和越南之间发生了许多海上对抗和领土争端。
30年的崛起后,南海争端的可见性和紧张局势都在增加。
二、南海争端的现状南海争端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各方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也有所转变。
在2002年,中国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承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海争端。
但是这份文件对于南海的主权问题只是以极其模糊和暧昧的形式提出,导致南海各问题的实际解决仍然面临巨大难度。
此外,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加强了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并与美国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美国在南海争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声称自己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海的领土要求,主张南海应当是一个开放、自由和法制化的国际水域,并向南海地区派遣了大量的军事力量。
除了国家之间的差异,南海的自然环境和人口问题也使得南海争端的情况更加复杂。
各方的海洋权益要求与资源争夺引发了不少矛盾,例如红树林开发、捕鱼和海洋石油等。
同时,南海附近还涉及到大量的移民和非正规移民问题。
三、规划与措施但是,应该注意到,南海争端的解决取决于各方的政治意愿和双方的谈判能力。
为什么会说这样一个论点呢?原因有二:(1)南海争端牵扯到各方的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并涉及到资源利益分配问题,因此,解决南海争端的难度将非常大;(2)由于双方的草根性问题,例如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等深层次的问题,也使得解决南海争端的难度更大。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篇1南海问题分析: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三)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不稳定局势加剧南海问题国家化、多边化是新时期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试图依托“东盟”,实现对南海主权的声索,进而形成“东盟一体化”,对中国实行牵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对南沙群岛有着无可辩驳的主权。
二战结束后长时间内是不存在南海问题的。
从70年代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并且提出主权要求。
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越南召开南海问题国际会议,使得南海问题再次升温。
南沙群岛的主权为何会成为各个国家所争夺的目标。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南海问题;原因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占领了南沙群岛。
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Et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也就包含了南沙群岛。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
美国也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二战后。
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从70年代开始,越南、菲律宾、马来西哑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越发的严重。
菲律宾国会在2009年2月17日通过《领海基线法案》。
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
越南召开以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为核心的南海问题国际会议,用柔性手段抢夺南海问题的主动权。
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也纷纷对南海的领土主权提出要求。
我国周边邻国都想把南海划分为自己国家的领土范围是因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随着各国的海洋意识不断加强,海洋已成为各国争夺利益的新“战场”。
第一,海洋拥有大量的资源、能源。
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陆地上的资源和能源也出现了紧缺的现象,尤其是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而海洋还是没有被挖掘的净土。
海洋占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0%。
其隐藏的能源和经济潜能是巨大的。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海洋将成为人类一个新的生存空间。
由于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陆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得人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而占70%的海洋世界却没有人类居住,这就PoliticsStudies论坛·政治学研究给人类提供了“移民”的最佳去处。
“海洋是国土和公土。
海洋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海洋是资源宝库,海洋是全球通道,海洋是国家安全防卫前沿。
”此外,南沙群岛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也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要道。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
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
更重要的是南沙群岛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这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
品质优良,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美国亨特号探测船,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
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
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
形成地层封闭。
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
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成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j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
而石油能源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各个国家都会对其运输问题都非常关注和重视。
也正因为。
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围担心中国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也介入到南海问题。
这也是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原因之一。
南沙群岛作为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拥有丰富资源,还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处于非常重要的经济和国防战略地位。
面对菲律宾等国的挑衅。
我国要积极、及时应对,而不要因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友好解决方式而错失了发展的先机。
【参考文献l[1]背景资料:南海问题的由来[EB/OL].http://news.QQ.com.[2]菲律宾南海挑衅中国除交涉外需走三步棋[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3]马志荣.海洋强国——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6.[4]浅谈南海f"]J逸[EB/OL].http://zhidao.baidu.com.<大江周刊·论坛>2009年12月57万方数据南海争端的原因分析作者:肖梅作者单位:南昌犬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刊名:大江周刊(论坛)英文刊名:DAJIANG WEEKLY年,卷(期):2009,""(12)被引用次数:0次1.背景资料:南海问题的由来2.菲律宾南海挑衅中国除交涉外需走三步棋3.马志荣海洋强国--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4(6)4.浅谈南海问题1.学位论文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2006本文以地缘政治为研究视角,从理论、形势、对策等几个方面对南海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分析和思考,构成了以理论研究为基点、形势分析为依据、法律探讨为框架、对策思考为归宿的逻辑结构和体系。
本文共分八章,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言,说明文章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的学术回顾,叙述文章的基本构想,介绍研究方法。
第二章地缘政治辨析,是理论部分,解析地缘政治的基本内涵,概述地缘政治的理论框架,阐述地缘政治的独特思维和视角,研究地缘政治的主要内容。
这为以后各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南海地缘政治环境,根据地缘政治环境的有关原理,分析南海地缘政治环境的内容,探讨其影响和作用,透析左右南海问题发展的地缘政治因素。
第四章南海地缘政治格局,分析格局形成的原因,叙述格局的变迁过程及中国对南海权益的捍卫,介绍周边国家对我国南海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侵夺与所形成的格局,探讨其地缘战略思维,评析美日南海地缘政策的内容、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对南海格局的影响。
第五章南海地缘政治秩序,分析南海地缘政治秩序形成的原因,叙述其变迁过程,阐述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的国内法及其对南海权益的维护,描述周边各国所制定或通过的国内法或政令等有关内容,评析各国单方面海域划界行为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中国南海地缘战略思考,是对策部分,探讨我国处理南海问题的地缘战略,即睦邻政策,着重分析我国南海睦邻政策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解决南海问题时所应坚持的主要原则和采取的对策及其现实意义。
最后一章是对南海问题的未来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会议论文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把前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
该条约的最大漏洞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
这一祸根成为后来一些国家提出无理主权要求、侵占南沙岛礁的借口,本文介绍了南海问题的由来及原因,从国际法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南海问题,提出了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案。
3.学位论文何念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2006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过程、方式等方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导论阐述了研究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意义,介绍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正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南海争端出现的原因以及现状。
认为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使之下有关各国不顾国际法的规定,悍然侵占我南沙诸岛,并疯狂掠夺自然资源。
正文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过程和原因,认为美国对待南海问题的政策以及所采取的行动不是一以贯之的,而是随着美国的亚太战略而进行调整的,是服从于美国的整体国家利益的。
第三部分则着重分析了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以后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认为美国的介入虽然使得南海问题更为复杂,但是美国与争端各国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而且美国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可以利用这些因素使自己在南海争端中取得主动。
结束语部分则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总结。
4.学位论文何海榕南海困局的法律研究2006南海问题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出对解决南海问题有现实意义的建议,笔者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
这些论著注重分析形成南海困局的外因,较少分析内因;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强调依据国际条约法,很少提到国际习惯法,更少关注历史性因素。
本文从法律层面,着重分析南海困局的内因,指出南海问题的特殊性,针对一些学术分歧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出解决南海困局的方案。
全文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南海困局的表现,简要介绍了南海“困”在何处。
第二章南海困局的内因,指出中国落后的海洋意识和国际意识是形成南海困局的内因。
还进一步分析导致落后意识的原因是千年封建传统和近、现代国家实践。
第三章南海困局的特殊性,主要指出南海水域问题与其他争议水域问题的区别。
南海水域是特殊的海域。
在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与海域划界争端交织在一起,还存在历史性权利的问题。
“U形线”是主张历史性权利的依据。
它是一条“历史权利线”。
解决南海问题应强调依据国际习惯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前提是“陆地控制海洋”。
在南海岛屿主权确定的前提下,《公约》是解决南海海域划界争端的依据之一。
第四章对突破南海困局的建议,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地进行理论创新,取得与中国相称的国际地位。
在南海争端未解决前,中国应在“U形线”内有所作为。
解决南海争端时,应灵活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手段,不应回避法律手段,这样才能推进南海共同开发的实现。
最后对实现南海共同开发的具体模式提出了构想,指出应分层次实现。
5.学位论文华磊中国南海政策的政治学分析2006南沙群岛及其海域对中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因其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南沙群岛及其海域逐步受到周边邻国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并被邻国抢占和瓜分,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
其实,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占有和开发南海诸岛,中国历代政府对其实行连续的管辖,都表明中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早已确定,并且不容置疑。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也得到邻近国家的承认和支持。
但是,随着南海海域发现油气资源,以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南海地缘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