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合集下载

关于南海问题的看法

关于南海问题的看法

关于南海问题的看法南海问题主要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

其主要包括:一,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二,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其中两个问题中南沙群岛的归属是南海问题的核心。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尤其是近段时间来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干预亚洲地方事务,使得南海问题形势发展非常不乐观,南海周边局势也变得日趋复杂紧张化。

如何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成为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南海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一,经济因素。

南海的大量海底石油及天然气与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同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升了南海的价值,使某些东南亚国家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

二,自身因素。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海洋意识的淡薄和自身力量的制约使中国忽略了对南海的关注、经营。

三,战略因素。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是东亚通往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的重要航道和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海峡的关键所在。

因此各国都想要为维护自己国家利益而进行争夺。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向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因为我国目前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社会经济,但是近年来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频繁地在南海问题上于我国发生纠纷和冲突,致使我国在南海问题上越来越被动化。

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直以来与我国在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合作南海问题频发使得我国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关系恶化,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发展。

另一方面南海主权争端加剧,影响我国的海洋主权安全和国防安全。

2011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盟各国领袖在纽约就加强美国和东盟关系举行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的主权争议,强调南海的航行自由很重要。

2012年4月10日在中国与菲律宾再次发生南海问题争端后,美国与菲律宾举行“肩并肩”联合军演。

说说你南海问题的看法

说说你南海问题的看法

说说你南海问题的看法南海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区争议,涉及多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拥有南海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领土。

然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声称对南海部分地区拥有主权。

这些争议存在已久,并导致了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

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各方通过对话、对抗和谈判达成共识。

国际法应该作为解决争端和纠纷的基础和指导原则。

中国提出通过双边和三边对话来寻求和平解决办法,与其他国家保持直接对话,避免第三方干预。

南海是一个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海上贸易要道,具有重大战略地位。

国际社会应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共同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通过合作,各方可以共同开发南海地区资源,维护航行自由和海洋安全。

应该注意南海问题不应被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所操控。

各方应本着公平、公正和平等原则行事,并避免采取单方面行动,以免加剧紧张局势和破坏地区稳定。

国际社会应呼吁相关各方克制和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

南海地区应遵守国际法的规定,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议,反对通过冲突和武力来解决问题。

双方应通过直接对话和和平谈判找到可接受的解决方式,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为加强南海地区的信任和合作,各方应积极推动建立和平机制和海洋合作框架。

国际社会可以发挥重要的调解和协调作用,帮助各方尽早解决争议。

南海问题的解决应符合国际法原则和精神,坚持和平、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各相关方应减少紧张和冲突,为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以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来进行对话和协商。

通过对话和协商,各方可以达成共识,并为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创造良好的氛围。

各国应尊重各自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并遵守国际法规定的义务。

南海问题不仅对当事国家重要,也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影响。

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和协商,有助于解决南海问题。

各方要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避免使用武力或恶化紧张局势。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根据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在劣势大于优势、挑战大于机遇的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就是战略退守。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迅速崛起的情况下,如果中央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退守对策,必然要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一个艰巨的国家战略难题!
2、中央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战略选择
不仅仅是菲律宾,事实上,实际军事占领或者口头宣称拥有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还包括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哪些岛礁被侵占了,哪些海域中国依然坚守?军事准备、外交博弈,中国如何才能协调出击?共同开发,强硬对抗,解决南海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四国五方”军事占领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标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从事海洋工作的人都把它称为“九段线”。
在远离祖国大陆1500公里之外的南沙海域,南沙岛屿狭小,难以大量驻军,后勤保障困难,不利于长期固守。多年来,由于中国海军远程投放能力不足,只能守卫7个面积狭小的礁盘。
为了守卫这些岛礁,中国海军建立了“南沙巡防区”,以定期轮换方式驻守。台湾海岸巡防署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指挥部,总兵力约110人。
在南中国海,越南占领的岛礁已形成230海里的岛链,菲律宾在所占岛礁上进驻了1000名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马来西亚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机跑道。
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各方不采取单方面行动后,菲律宾近日再次通过法案,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入“领海基线”。
一位军事专家说,“和平不是靠千万次发誓与协议来实现的”。
二、南海问题是一个“双重两难”的战略难题
1、国家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
目前,南海的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没有实质性进展。而且,国家面临着双重压力:外部的挑战大于外部的机遇、内部的劣势大于内部的优势,这给中央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浅谈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

浅谈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

浅谈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张宗云南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南海第一是交通问题。

第二是主权问题,第三是石油资源问题。

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就好比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利益一样。

一、南海的地理和历史情况1、南沙群岛海鸟群集,盛产鸟粪,两栖生物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我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渔场,共有1500多种鱼类,全世界独有的鱼类300多种。

如果合理利用,每年能捕2000万--3000万吨鱼。

2、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铁、铜、锰、磷等多种。

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地质储量约为35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3、南沙群岛风光秀丽、地貌惊险。

南沙群岛地貌复杂多样,象个蚂蜂窝。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其中包括了南沙群岛。

而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利用南沙群岛,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国际社会也对此长期承认。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20世纪50年代,“东亚和东南亚沿岸和近海地学计划委员会(CCOP)”在南沙海域进行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南海问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南海问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南海问题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南海问题的讲座,通过专家的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我对南海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南海问题的背景和现状1. 南海问题的历史渊源南海问题源于我国古代对南海的领土主张。

自古以来,我国就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然而,在近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南海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争端。

2. 南海问题的现状目前,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东盟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

南海问题主要包括岛礁主权争议、海洋划界、渔业资源争端等方面。

二、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1. 我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我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对南海进行了有效管辖。

在历史上,我国历代王朝都对南海进行了明确的领土主张和实际控制。

2.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共同开发资源”的原则。

我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谈判等方式解决南海争端,坚决维护我国的主权权益。

3.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我国主张“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和有关争议的最终解决由本地区国家共同维护。

三、南海问题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背景1. 国际法对南海问题的制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解决南海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坚决维护公约的权威和效力。

2. 国际关系对南海问题的影响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关系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四、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应对策略1. 加强海上维权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通过加强海上维权力量,提高海上执法能力,确保我国在南海的权益不受侵犯。

关于南海问题的个人看法

关于南海问题的个人看法

关于南海问题的个人看法关于南海问题的个人看法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也岛屿所包围。

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驶主权管辖。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价值连城的可燃冰,引起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对南海的强行占领,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而二战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直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是由于岛屿面积比较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军事基地,远洋海军不够强大,导致南海群岛很难长期坚守。

对于南海问题,我的看法是先要提升本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只有自身的实力提升了,周边小国才不敢轻易冒犯中国的领土,对于祖国领土主权的掌握才会更加牢固。

其次是国家应该改变一下对临边小国的对外政策。

和平固然重要,但是对于一些冥顽不化的小国,适当的武力手段是很必须的。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一味的只讲究和平相处共同进步,并不能够使周边小国主动并自愿的归还并承认中国领土,适当的武力或许来的更加直接。

有时候战争并不一定真的要进行,做做样子并在真的没有商量余地的时候进行军事上的压迫也是必须的。

最重要的,国家应该加强对祖国领土的控制力度,如果能够控制管理好自己的领土,其他国家就算眼馋领土肥沃的资源,也不会轻易冒犯。

对于侵犯祖国领土并态度嚣张恶劣的小国,国家应适当派遣军队,对入侵小国进行军事镇压,而不是单单通过和平谈判。

有时候谈判倒不如武力来的简单粗暴,能够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给其他有侵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敲响一个警钟。

南海问题心得体会

南海问题心得体会

南海问题心得体会南海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外交中的重要议题。

我在学习和了解南海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对南海争议的历史背景、相关国家的主张及其影响、中国的立场和应对措施等方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南海争议涉及到多个国家之间的领土主权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历史背景复杂,根源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重构和殖民地解放运动。

在南海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岛屿、海域和海洋资源争议。

对于南海地区的历史和地理,各国都有不同的解读和主张。

了解南海争议的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各国的立场和行动。

其次,南海争议不仅仅是地缘政治问题,还涉及到海洋资源和航运安全等方面的利益。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对能源、渔业等资源需求的增加,南海地区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价值日益凸显。

各国都希望通过南海获取更多的资源和经济利益,这也导致了南海争议的加剧。

强调理性、公正和合作的态度,有助于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

再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应对措施也是我思考的重要方面。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直主张通过双边谈判或多边机制来解决争端,坚持沿用国际法和国际实践,强调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加强了南海地区的海上防御能力,但也提出了发展合作和共同开发的倡议,希望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了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应对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的角色和作为。

最后,解决南海争议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中立公正的国际社会的支持。

各国应该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或采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行动。

同时,各方也需要保持克制和相互尊重,在对话和磋商中平等协商,并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国际社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各方通过和平合作来解决南海争议,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南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需要我们以客观的态度去认知和理解。

通过了解南海争议的历史背景、各方的主张和中国的立场,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知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南海争端是指围绕着南海诸岛、南海海域以及相关水域资源的争议,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领土、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和航行自由等方面。

针对南海争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

首先,南海争端的根源主要是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

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纷,各国对领土归属的立场存在分歧。

此外,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各国对这些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

地缘政治因素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敏感性,国际大国在南海地区展开的战略竞争对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南海争端应以和平解决为主导。

各国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尤其是直接当事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应避免使用武力、威胁和恶化形势,避免激化争端,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其三,建议设立南海争端的多边机制。

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关于南海的规则与机制。

这样的多边机制可以帮助各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在南海问题上找到最广泛而公正的共识。

这样的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使各国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争端。

其四,加强南海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应该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海洋灾害等共同挑战,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观察机制,加强对南海地区局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和发展援助等方式,提供各方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解决为主导,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中越南海争端看法
(1) 有关南海问题总括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而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南海争端问题起因相关看法
首先,造成南海争端的最主要原因是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其次,南海争端有着相关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再者,我认为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最后就是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

到目前为止, 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

(三)面对激烈的南海争端,中国该如何去做?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

在目前形势下,中国应该把重点放在巩固已经控制的岛上,采取守势,并尽可能在实际控制区开展国内旅游线路和度假区,让南海不再遥远,并让国内普通民众对这个地方的认识更深,更强,而不是只强调石油资源这些普通人没法联系到的东西。

另外,平民一旦介入,将进一步阻止其他国家试图控制这些中国已经实际控制了的岛屿的野心,任何试图抢占这些岛屿的企图,面临的将不再是军事的抵抗,同样还有平民伤亡的问题,这在争取国际舆论同情上极其重要。

而且必须要看到,一旦现在中国主动采取军事行动,将产生以大欺小的印象,国际舆论会非常不利于中国。

中国贯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受到挑衅和考验。

长期以来中国针对南海问题奉行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但中国当前面对南海,却越来越稳不住南海的局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所以中国需要更加强硬的对待南海问题,态度不要玩暧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只能够稳住一时的局面,却不能够稳住一世的局面,这样的口号只会使南海诸国的胃口越来越大,中国需重新提出一个更加强硬的口号,让世界都知道,中国主权不容侵犯!南海问题是政治的问题,更是能源的问题、领土主权问题,南亚的几个国家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都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特别是美国早就想重回南亚。

中国力求和平协作,共同发展,达到与南亚国家共赢的策略正受到胁迫,军方力量也不利于远达南沙的现实,使战争成为最后的选择,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选择的。

睦邻之道在于自强,解决南海问题关键看实力,且与对手谈判也需要砝码。

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通过军事、经济、法律、行政和外交等手段加强在南海的存在和实控能力,抓住一切机会扭转南海问题向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对对方的蚕食侵权行为进
行坚决反击,不能一味忍让或息事宁人。

我们要以自己的决心和强势给对方以压力,这样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才能掌握主动,邻国才可能知难而退,才可能与我进行认真和实质性的谈判,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些对外主张,如共同开发等才可能得以实现。

继续深化双边关系和区域合作。

领土争端,并非是国家对外关系的全部,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间也并非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

从我与东盟国家发展合作状况来看,我与邻国的双边关系不会完全受南海问题的左右。

我应求同存异,进一步加强在经贸、科技、文化等方面互利互惠合作,加强外交软实力。

即便在海洋问题上,除去难以达成一致的主权争端外,其它方面,如资源共享、航行安全、环保、科研和非传统安全等领域仍有许多可以合作的空间。

国家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可为双方解决领土争端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

此外,还应:
1、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

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

2、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

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

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

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

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

3、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

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

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

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4、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

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
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

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

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

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