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D卷

合集下载

昆明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D卷

昆明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D卷

昆明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名著导读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名著导读 (共30题;共244分)1. (10分) (2017高二下·湖南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

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

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

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

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

他的前程断送了。

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以上文字节选自巴金的长篇小说《________》(书名),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人物名)。

联系原著,请写出两个最能体现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的四字短语________、________。

2. (15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完成下列题目。

(1)《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提到了女娲娘娘,第五回又出现了警幻仙姑等女神,接下来又写到了一系列女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陵十二钗”,其中正册里的十二个女子指是:(请补写出另外六个女子的姓名)①薛宝钗②林黛玉③贾元春④贾探春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贾迎春⑧贾惜春⑨________⑩________⑪________⑫________(2)下面这段判词指的是其中的________。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结合小说情节,说说她作为一个女子都有哪些了不起的“才”,举一点即可。

(3)根据小说中对这些女神以及女子形象的描写,你读出了曹雪芹什么样的一种女性观?用一句话表述,不超过20字。

3. (10分) (2019高三上·如皋开学考)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这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4. (7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角(jiǎo)落木圭 (guī) 混 (hùn) 沌一丘之貉 (hé) B. 豆豉 (chǐ) 应届 (yīng) 应届考生既往不咎 (jiū) C. 洗马蓦 (mù)然遏(jié)制暴虎冯 (píng)河 D. 肄 (yì)业筵 (yán)席言简意赅 (g āi) 戛 (jiá)然而止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教育体系已经走出传统模式,但是仍然受到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B. 这次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8次飞行。

C.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对于如何快速、有效地破解病毒这一难题,也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D. 通过查找、筛选、分类、整理,使我们建立起可信可靠的中华辞赋数据库,这是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福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父亲季怀属马,母亲王氏属羊,在旧时婚配习俗中,他们理所当然的被街坊四邻认为是“绊马索”和“大羊小羊”。

B. 我们看过很多网络小说,听过很多创业传奇,但这一段不期而遇的创业历程,却是让人始料未及的一番遭遇。

C. 突然间,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红楼梦》里贾母提到的“千红一窟”吗?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就在我们一张张小小的课桌上。

D. 从《乌兰牧骑的孩子》里我们感受到了那些灵魂闪光的时刻,也找到了编造弥天大谎时的良苦用心,而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则更让人啼笑皆非。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卢象昇,字建斗,宜兴人。

天启二年进士,崇祯七年迁御史。

八年巡按浙江,不久遭母丧归。

象昇虽文士,而廉知民间疾苦。

九年遭父丧归。

云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云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

云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科技文阅读专题云南省昆明市08-09学年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语文)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科学家合成染色体,人造生命即将诞生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汶特近日表示,他目前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形态即将正式诞生。

这表明人类目前不仅可以“读懂”自己的基因组,而且还可以成功地通过人工手段进行复制。

克雷格·汶特说,整个研究小组共由20名基因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组成,新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由381个基因片断和58万对基因密码组成,实验观测表明,新的人造染色体已经具备了自我复制的能力,这标志着实验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得到一种细菌细胞的染色体组,将其植入到一种近亲细菌中,随后被植入的染色体组开始复制生长,最终长成一个新的细菌。

执行首次“染色体移植”项目的科学小组成员成功地制造出一个人造的染色体组,并仍在进行类似的试验,以便实现科研史上零的突破。

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希望能制造出新的细菌种类,充当绿色能源以替代石油和煤,并能分解有毒废物,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大气中其他温室气体。

美国科学家表示,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着质的区别,克隆是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而人造生命则是利用合成染色体作为基本要素创造新生命。

克雷格·汶特说:“我们所说的是一项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世界的技术。

制造人造生命还有许多关键要素,如细胞膜,它将允许人造生命细胞筛选出对生命成长有用的分子,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

此外还需要一个基因体系,以控制细胞的功能,使细胞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繁殖或变异。

最后,人造生命还需要一个新陈代谢系统,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并将营养转化为能量。

人造生命将会在未来解决一系列目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几百万年来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

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

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

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

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

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

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

昆明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II)卷

昆明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II)卷

昆明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21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不同时代的熨斗尽管造型多样,用途迥异,但无一例外的黝黑、沉实,仿佛被它熨平的,不光是峨冠博带,还有隐藏在时间缝隙里的各种褶绉。

B . 可自从他调进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行政机关以后,原来那股子温良恭俭让荡然无存,一股子冲天豪情油然沛然,无论到哪儿都是一股子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C . 针对多地出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决定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艰战,奏响“五水共治”三部曲。

D . 因长期形单形只,再加上一直生活在由偏执、暴戾的师父和“长舌如剑”的师姐构成的双重精神枷锁环境下,周芷若形成了隐忍妥胁的生存能力。

2. (4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乙)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丙)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失,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志康墓铭(宋)苏过熙宁初,先君通守钱塘,孙君介夫使其子志康贽所业以见,愿留授经于门下,时年未弱冠也。

先君嘉之,使与余长兄游。

既卒业归,自是走四方,为文章士。

以宣和二年九月十二日卒终于淮宁之私第。

其子虬泣血以告曰:“虬先人寡所合,仕才至尚书郎,自少至老,受国士知者莫如东坡公,不得公铭其墓,得公子铭之,亦庶几矣。

敢以外祖黄才叔所状行事来请。

”过惟志康父子于余家为世契,自龆龀辱与之游,曩又同宦于并门,知之最详,其敢以辞力不能为解?乃为泣而书之。

公讳勰,志康其字也,世为虔州感化人。

曾大父长孺,故任太子中舍,知浔州,祖父师房,故不仕;父立节即介夫也,终于桂州节度判官,赠朝散郎。

公赐进士第,授奉宁军节度推官,历冀州幕、郓州州学教授,用荐者改宣德郎,知舒州太和县;八宝恩及,累迁至朝散郎,赐五品服。

自湖外官满,从辟高阳、太原两路安抚司机宜文字,除知岳州,请宫祠,除提点崇福宫,归于陈。

公有田在陈,遂为终焉计。

明年乞骸骨,又明年乃以疾不起,享年七十。

公以文章名世,而循循然加不出诸口,未尝恃己以陵物。

贤愚少长,待之如一,称其善而掩其过。

在边之久,虽武夫悍卒,皆心服其诚而为之尽最。

后守岳阳,政亦可观。

岳阳尝经火灾,谯门两砚鞠为灰烬。

公至之数月,登城叹曰:“昔岳阳楼观以伟丽闻天下,今乃没于丘墟草棘间,不能复前人之迹,守臣罪也。

”父老闻之,欣然有请曰:“岳人怀此久矣,非我贤守,谁当任之?有无惟所命。

”公得朝廷所赐度牒,与虞人所献山林巨植,聚集工匠而鼎新之,不逾年,壮峙如昔。

州人扶老携幼来观,有自数百里至者,皆叹曰:“孙公不扰吾民,不鞭一人而所立如斯,召父之甘棠不在是耶?”故去郡之日,人挽留之不得出郊,又维其舟,使不得去者累日。

平生无嗜好,老不废书,如饥渴然。

善作古篆,秦汉而下不取也。

娶黄氏。

公晚得痹疾,黄夫人躬治药石,相其饮食卧起,经纪家事,不以毫发累其胸中者二年。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历年试卷真题及答案

【真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意境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观察、感受、体验、提炼,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而创造出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境界。

意境作为审美形态,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特色。

【乙】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境,通常包含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

物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它要求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其特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情境则是在物境的基础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意境则是诗歌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思想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境界。

【小题1】下列对“意境”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意境是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观察、感受、体验、提炼而创造出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境界。

B. 意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艺术特色。

C. 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层次,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思想融为一体。

D.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它要求诗人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观察,捕捉其特点。

【小题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意境”层次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小题3】下列关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基础。

B. 意境要求诗人超越物境和情境。

C. 意境具有超越现实、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境界。

D. 意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审美理想。

【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A【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意境”一词的理解。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十年寒窗标记的生活刻度难以磨灭,伏案苦读也没法用一句“俱往矣”概括,高考注定将是莘莘学子生活之书里浓墨重彩的章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真题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 主角/角斗隽永/隽秀度量/忖度粮囤/囤积B . 朝晖/朝觐纰缪/绸缪茎叶/径庭菱角/棱角C . 针灸/韭菜脸颊/要挟蝉蜕/蟾宫侵略/亲家D . 烘焙/蓓蕾针砭/贬谪椽笔/舛误怆然/疮痍2. (6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我站在宣城陵阳山谢公楼的遗址上,面对着晚秋的江城画色,“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谪仙名句,(忽然/油然)浮荡在耳际。

而当驻足采石矶头,__________,“惊波一起三山动”,“涛似连山喷雪来”的隽永,又使我同诗人一样跃动着猛撞心扉的惊喜,获得一种甘美无比的艺术享受。

碧山,座落在皖南黟县的西北面,它北连盂山,南对霭峰,风景十分幽美。

《徽州府志》记载,此地有十里桃花,春时与绿树交映,秀色宜人。

(虽然/即使)我来时已是黄叶飘飞,秋色照眼,但从李白《山中问答》诗中仍能(领会/领略)它的浓春逸趣。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人眼中的碧山,充满了清幽、纯净之美,__________。

寥寥数语,寓沉重于闲适,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的万千感慨。

明代诗人李东阳说它“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其旨趣“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1)文中划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隽永落彩虹B . 心扉寥寥数语C . 座落栖碧山D . 记载愤世嫉俗(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油然虽然领略B . 油然即使领会C . 忽然虽然领略D . 忽然即使领会(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B . 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沉浸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C .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是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所无可比拟的D . 沉浸在横江雪浪的壮观里名利场、是非窝的“人间”无法与之比拟3. (2分) (2017高一上·枣强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韩国乐天集团自签署供地协议后,中国游客抵制韩国的声音就此起彼伏,鉴于目前的情势,不少旅行社下架了赴韩国的旅游产品。

B . 改善就业率不是简单的追市场、设置热门专业,更不是让学生“被就业”,而应该更新高校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 . 朗读不仅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

央视《朗读者》以其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好评如潮。

D . 2017年高考加分政策在 2014年和2015年连续瘦身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瘦身,这使得自主招生成为高考录取前获得加分的最珍稀的途径。

4. (3分) (2017高三上·沈阳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大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①________。

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而②________。

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③________,城市几乎是人在一统天下。

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

5. (5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不少于700字。

(注意:写作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的方框涂黑。

)题目一: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反对离开活生生的现实人生去思考死后的问题。

我们也不妨说“未知苦,焉知乐?”离开“苦”的经历也无从解悟“乐”的真谛。

请以“苦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题目二:请以“打捞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6. (15分) (2016高三上·如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徐梓在中国古代社会,学者有追求博学的传统。

博学之所以重要,诚如王充在《论衡·别通篇》中所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古人认为,一个学者只有博学多识,才能学有本源,根深基厚,才能胸次自高,气象自大,才能文章有根据,下笔知取舍,这也就是所谓的“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

追求博学的传统,由孔子开创。

孔子不仅号召人们“博学于文”,主张和学问广博、见识丰富的人做朋友,而且身体力行,给世人树立了榜样。

于学,他学而不厌,老而弥笃,单是一部《易》,就被他读得“韦编三绝”。

他谦称有德性比他好的人,自信没有比他更乐学好学的人。

他不以“生而知之”自居,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一以贯之地“每事问”,随时随地周咨博访,不耻下问,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增益自己的知识。

正是因为这样,他不仅通晓并有能力整理《诗》《书》《礼》《乐》《易》等文化典籍,而且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为此,汉代的扬雄在《法言》中说:“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从此以后,很多人把对博学的追求,进一步凝练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这样高度精练的语句。

刘知几在《史通》中说:“‘一物不知,君子所耻。

’是则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籍多闻以成博识。

”对于学者来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不只是一个口号,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引领,一种激励。

明代学者徐光启和利玛窦熟识之后,他因为《几何原本》“未译,则他书俱不可得论”,于是向利玛窦提议合作翻译此书。

利玛窦则因为翻译此书颇有难度,劝他搁置此事。

徐光启回答说:“吾先正有言,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毅然以“吾避难,难自长大;吾迎难,难自消微,必成之”的气概,迎难而上,开始了这部著作的翻译工作。

清朝学者阎若璩,幼年体弱多病,资质鲁钝,兼有口吃,读书至千百遍,往往还不了解书文的大意。

但他立志博览群书,曾将“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题于柱上,以此来鞭策自己勤学不怠。

水滴石穿,积思自悟,终于在1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他因为“读书有所碍,愤悱不肯寐”,沉思良久,“心忽开朗,自是颖悟异常”。

他继承了清初学者博学多通的学风,只要“一意未析”,就会“反复穷思”,甚至是“饥不食,渴不饮,寒不衣,热不扇,必得其解而后止”。

每论一事,每立一说,都要穷原竟委,力求精核,“大抵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

他的《尚书古文疏证》,用120多个证据,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祛千古之大疑”,成为一代名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现代社会,各种资讯海量增加,一个人再勤勉,也不可能遍索尽读、周知万物。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善取,而且要善弃,博观约取。

但无论如何,传统士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精神追求不能轻易抛弃,仍然要继承吸收、转化创新,实现“博通”和“专长”的有机统一。

节选自(2016年11月30日《光明日报》)(1)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文章引用清朝学者阎若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渊博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7. (21分) (2017高一下·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①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②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③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④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

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⑤“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

“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⑥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

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⑦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⑧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

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

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

“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真的!”⑨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

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⑩“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

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

……“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

”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

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⑪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

”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⑫我困惑地摇了摇头。

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⑬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⑭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⑮“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

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⑯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⑰“没错,是空的。

”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

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