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6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6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海绵 较小 较强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 ;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 B、B′; 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
试卷第 3页,总 22页
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 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 A。 (2)步骤 A 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 得出相应规律________________。 7.在图中画出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____)
步骤五 比较 A、B 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19.如图,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 r、2r 和 3r 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 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
试卷第 8页,总 22页
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七下 实验探究题精选(原题)(2021年浙教版)

七下  实验探究题精选(原题)(2021年浙教版)

第3章实验探究题精选集训第1节机械运动1.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下列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2.(2017秋•惠山区校级期末)为了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30,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刻度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1)能大致反映该纸锥下落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是图丙中的。

(2)小明进一步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影响因素。

他采用如图乙所示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请评价他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第2节力的存在1.(2019秋•海曙区期中)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的四种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以上的这种实验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作法。

2.(2020七下·仙居月考)水火箭升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

(1)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说明________;(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瓶塞塞入深度有关;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___有关(写出一点);(3)实验小组选用装有相同水量的同种可乐瓶,做了三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________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15题)试卷和答案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15题)试卷和答案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精选实验探究题(15题)试卷和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2019•佳木斯物理)某班级同学为了帮助体委解决参加学校拔河比赛的组队问题,做了如图1所示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①分析总结:实验现象表明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来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赢得比赛。

②科学决策:组队时在班级选体重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穿图2中的(填“甲”、“乙”或“丙”)种鞋。

2.(2018•沈阳)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丙图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透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

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蒙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________。

3.(2018•四川广安)小君同学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的原理,可知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小君分析甲和乙,发现F甲小于F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有关(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应比较两图。

(4)小君在本次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和转换法。

第1 页,共6 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 1、T2、T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

A.T1>T2>T3 B.T2>T1>T3 C.T1>T3>T2 D.T3>T2>T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_____的实像。

浙教版科学七下 专题5 第二章 平面镜成像及探究 单元重难点复习知识+习题巩固(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下 专题5 第二章 平面镜成像及探究 单元重难点复习知识+习题巩固(含答案)

专题培优5 平面镜成像及探究一、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跟物体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关于镜面对称。

【注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同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说明】发光点P把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又经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中,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经验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镜内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的交点P′处射来的。

如图所示。

镜面后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P′,P′也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

习题目录:一、平面镜成像定义二、成像的亮度与范围问题三、平面镜成像大小与距离四、成像的运动方向问题五、平面镜成像作图六、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一、平面镜成像定义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2.在雨过天晴的夜晚行走,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3.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4.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C.市区马路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D.以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5度,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5度,则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A.70度 B.75度 C.80度 D.60度二、成像的亮度与范围问题1.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A.只有AB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 仍有AB完整的虑像2.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探究题1.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3.“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编号纸张大小纸张材质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0°15°30°45°①18厘米×26厘米打印纸6.515.815.08.9②18厘米×13厘米打印纸6.415.815.18.8③18厘米×26厘米旧报纸5.614.213.27.6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3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3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甲)和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1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2)控制其他物理量不变,不改变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描点作图可以得到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其变化规律可以表示成 ,则k=_____。通过分析k的含义可知,接触面越粗糙,k值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13.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8.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猜想,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接触面
7.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________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________的示数。(填“C”或“D”)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探究题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被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

他采取的调节方法是______。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丙和丁所示。

他发现丁中U 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丁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你认为小明的结论可靠吗,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多次改变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

A .酒精(330.810kg/m ρ=⨯酒精) B .植物油(330.910kg/m ρ=⨯植物油) C .盐水(331.110kg/m ρ=⨯盐水)2.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快,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

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1 2 3 4 小球质量/g 2 5 45 40 小球半径/cm 0.5 0.5 1.5 2 小球收尾速度/(m/s)16404020(1)4号小球在收尾速度时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_____N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规律可推断:当半径为1cm、质量为10g的小球下落时,其收尾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2 3 4 5 6 /N 甲弹簧的长度/cm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表二: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
0123 4 5 6 /N 乙弹簧的长度/cm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 A、B 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 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A” 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
试卷第 5页,总 19页
(1)求小汽车在 A、B 间行驶的速度。__________ (2)若汽车和人总质量为 1 600 千克,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重力的 0.15 倍。此时汽车的牵引力多大?________________ (g 取 10 牛/千克) 11.某同学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现该车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通过计算说明,该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否超过规定? 2.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 A,砝码 B,弹簧 测力计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 然后通过木块 A 上增加砝码 B 以改变 A 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 A 受到 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 A 的速度大小关 系为 v1=v3>v2.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和(b)两图可知:___; (2)比较(a)和(c)两图可知:___. (3)c 图中砝码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N.
试卷第 1页,总 19页
3.在图中,A 是平面镜,B 是镜前人眼位置,C 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 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 C 对应的物点 D。 (2)完成眼睛看到 C 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_____________)
试卷第 3页,总 19页
(1)同学们是根据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如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得到的 结论是:________。 8.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科学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 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
试卷第 4页,总 19页
高的是________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 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 度与弹簧原长有关________ 。 9.如图所示,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等).小车自斜面顶 端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测得如表所示结果: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5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探究题
1.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 700kpa 以内,但有些司机,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顾国家利益,肆意超载,有一辆自重为 2t 的 6 轮汽车,核准载 货量为 4t,实际装货 8t,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02 平方米(g=10N/Kg)求: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 u/cm 相同
物高 h1/cm 相同 像距 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
像高 h2/cm 2.0 4.1 6.0 8.0 9.9 12.0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名同学在做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 (3)为了在 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 简
试卷第 8页,总 19页
要说出操作方法)。 19.设计实验,探究用四种方法储藏牛肉,并比较哪种方法最佳。 (1)写出储藏牛肉的四种方法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写出牛肉储藏前后使用的器材,应做的工作,得出的结果及记录结果的方法。___ (另建立表格) (3)设计记录结果的表格。_______ 20.小乐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
次数
入射角折射角Fra bibliotek110°
15.1°
2
20°
30.9°
3
30°
48.6°
4
40°
74.6°
(1)分析实验数据得知,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折射角跟入射角之间 的关系是_________. (2)请你推测这位同学做实验时,入射光线是从___________选填“玻璃射向空气”或 “空气射向玻璃”). 1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试卷第 2页,总 19页
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 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 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 不变。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 写一条即可)。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学生课桌质量为 9kg,桌子与地面有四个接触面,每个接触面的面积为 4×10-4m2; 某同学将底面积为 2.5×10-3m2, 装有质量为 1kg 水的塑料水杯放在课桌的桌面上。(不 计水杯的质量,取 g=10N/kg)求:
(1)课桌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__________。 (2)课桌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在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木块放在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想两端的小盘里加 砝码,当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时,木块静止。 (2)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 F1、F2 不在同一直线上, 观察到木块发生________.当木块重新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拉力 F1、F2 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 (3)由上述实验可得: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方向相反,作用 在________ 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 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表面状 况
摩擦力的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

s/cm
毛巾
较大
15
棉布
较小
25
木板
很小
50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向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 (2)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平面越光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________, 速度减少得越________。 (4)猜想: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阻力时,它将________。 10.有人驾着一辆小汽车在合宁(合肥至南京)高速公路上行驶,在车到如图所示的 A 处 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上午 8 时整;当车到 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 是上午 8 时 48 分。
(1)该实验是通过_____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 越_____; (3)由_____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 _____。 (4)该同学在实验时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则在乙、 丁两种情况中小桌产生的压强 p 乙_____p 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向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的钉帽面积为 1cm2,针尖的面积为 0.5mm2,手指作用在 钉帽上的压力为 20N。 求:
试卷第 7页,总 19页
(1)手指对钉帽的压强__________ (2)针尖对墙壁的压强。_________ 17.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根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 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拉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两个拉力方向_____。 实验中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_____。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的理由是_____。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瞬间小卡片_____(平衡/不 平衡)。此步骤是为了探究_____。 (3)保持右侧滑轮的位置不变,降低左侧滑轮的高度,如图乙所示,在两细线上各挂 一只钩码时,小卡片_____(能/不能)平衡。 (4)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明下 一步的操作是_____。 18.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 800 粒,培养皿(直径 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 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 6 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 A、B、C、D、E、F;将脱脂 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 600 粒种子并随机分成 6 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 8 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 到 6 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 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