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磁铁能吸引什么

合集下载

磁铁吸引原理

磁铁吸引原理

磁铁吸引原理
磁铁吸引力的原理是基于磁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磁铁由两个磁极组成,一个是北极,另一个是南极。

根据磁场的规律,相同极性的磁极会互相排斥,而不同极性的磁极则会互相吸引。

当一个磁铁靠近另一个磁铁时,它们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它们之间的磁力产生。

由于磁力是相对的,这意味着两个磁铁之间的磁力大小是相等的,但方向相反。

当我们将一个磁铁靠近金属物体时,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磁力的影响。

磁场会对电子施加一个力,使得它们在金属内部移动。

这些移动的电子会在金属表面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同样会对磁铁施加一个力。

由于磁铁和金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金属最终会被磁铁吸引住。

因此,当一个磁铁靠近金属物体时,磁铁的磁场和金属中的电场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吸引力,使得磁铁能够吸引住金属物体。

这就是磁铁吸引的原理。

1.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案

1.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磁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磁铁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磁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将一块磁铁的南极与另一块磁铁的北极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
1. 相同极的磁铁相互靠近时,会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
2. 不同极的磁铁相互靠近时,会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
题型三:应用题
题目:请举例说明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
1. 磁铁用于制作冰箱门密封条,确保冰箱门紧密关闭。
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一:简答题
题目:请描述磁铁的吸引特性,并举例说明。
答案: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特性。例如,磁铁可以吸引铁钉、回形针等物体。
题型二:实验题
题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磁铁两极的相斥和相吸现象。
答案: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块相同大小的磁铁。
2. 将两块磁铁的相同极(南极或北极)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2.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在实验操作环节,增加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 课后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优化课堂管理:注重课堂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教学中创

在《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教学中创

案例设计ANLI SHEJI在小学科学活动中,如果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比作盐,那么真实问题情境就是我们煲的汤,只有盐溶于汤才能形成真正的美味,科学探究只有融入情境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进而消化吸收,形成科学素养。

在引导二年级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的探究中,我着力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进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教学分析学生在上《磁铁能吸引什么》一课之前,多数都接触过磁铁,因为现在磁铁比较常见,很多玩具里都能发现磁铁的踪影。

对于磁铁,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

”“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以了解学生对磁铁吸引物体现象的认识情况。

前测题是:你玩过会吸东西的玩具吗?它能吸什么?它为什么会吸东西?参与调查的二(1)班48名学生中:没玩过磁铁玩具的有3人;不知道磁铁名字的有12人;能正确作答的有4人(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到这4名学生是看了一些电视节目,知道答案,但不是十分确定,因为没有亲自探究);37人关于磁铁吸引物体的解释很混乱,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引金属”。

通过前测发现:学生的回答都提到磁铁能吸引一些东西,但对于所吸引东西的种类不确定。

磁铁主要吸引金属里的铁,但从来没有人引导学生分辨铁和金属的区别,所以,学生形成了“磁铁能吸引金属”的错误认识。

同时,一些合金的出现,也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判断。

另外,铅笔芯也是学生出现疑惑的物品之一,因为铅笔是“金”字旁。

面对学生的疑惑,我决定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实有效的科学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过程及策略(一)初创情境,引发探究问题情境离学生的生活越近,越逼真,越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1.创设本节课开始,我首先出示一盒做了“手脚”的大头针(只要手指轻触一下盒底,整盒大头针就会全部撒到地上),说:“今天这节课,我带着你们认识一样生活用品,它叫大头针。

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小结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小结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小
结知识点归纳
一、磁铁能吸哪些物品?
磁铁只能吸铁制品,如铁钉、铁片等。

而一些金属制品,如铜、铝、合金等,并不能被磁铁吸附。

二、磁铁的两极
磁铁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两极之间有磁力线相互连接。

三、相同极和相异极
相同极之间会互相排斥,而相异极则会互相吸引。

四、磁铁的磁力有多强?
磁铁的磁力强度与磁铁大小和材质有关。

一般而言,磁铁越大、材质越好,其磁力也就越强。

五、如何制作磁铁?
制作磁铁需要用到铁、钴、镍等磁性较强的物质,再通过加热、急冷等一系列工艺处理,便可使其成为一枚磁铁。

六、如何使用磁铁?
使用磁铁时,应该注意避免磁铁与磁卡、计算机、手机等电子
设备靠近,以免对其造成影响。

七、磁铁可以用来做什么?
磁铁可以用来制作吸铁石、电铃、万能吸等,也可以用于科学
实验和工业生产等众多领域。

以上就是本单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反思

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反思

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反思【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1课。

教科书从冰箱贴引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发现磁铁虽然形状各异,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可以吸铁。

同时,学生很快发现,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能找到磁铁的踪影。

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磁铁,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第二部分——探索,包括“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各样的物体”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两个活动,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思维辨析,充分发表关于“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在材料上的共同特点”的观点,并在习得概念后进行迁移应用(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让科学概念的建构更完整。

第四部分——拓展,了解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殊”金属镍和钴,进一步完善科学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对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穷尽更多的材料,而我们的课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作为《磁铁》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的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大多有玩过磁铁的经验,对磁铁也很感兴趣。

学生大多能够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并不清楚,以及“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还仅是铁”会存在较大争议。

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磁铁能吸铁,磁铁能吸铁一类物质的特点叫磁性,磁铁有磁性”,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2.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做出猜想和预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实验获得证据,从而检验自己的猜测,会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1-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1-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

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材简析】本课是《磁铁》单元的起始课,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生活经验引入,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发现磁铁虽形状各异但都可以吸在一定的物体上,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猜测。

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从猜测到用实验的方法多次检测验证,并概括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第三部分利用磁铁辨认含铁的物质,通过分离木屑和回形针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最后进行拓展,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发现磁铁能吸引金属镍和钴,让学生认识到“对某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测试更多的材料、探索更多的方面,而我们的课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本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探究磁铁,根据经验提出猜测,并培养学生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收集相关证据,提高证据意识,进一步认识磁铁的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更多的角度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有接触过磁铁或玩过磁铁的经验,也了解“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会吸在一起,也可能相互推开”,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的意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会存在“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的错误前概念。

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猜测、归纳论证、推理反证得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结论。

经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推理论证、充分研讨,让学生的动手有了科学思维发展的支撑,让学生的发展更丰富、更有效。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磁铁吸引不同物体的实验,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具有磁性。

科学思维: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并通过猜测、归纳、推理等方法判断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态度责任:在生活中能够对磁铁产生研究兴趣,能够在探索实践中获取证据,如实讲述事实;愿意倾听他人想法,也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

1《磁铁能吸引什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1《磁铁能吸引什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pptx

(一)硬币辨一辨 1、过渡: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硬币,你们见过吗? 2、出示“硬币资料卡” 猜测:它们中谁能被磁铁吸引? 追问:你猜测的理由是什么? 3、演示: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猜对了。 用磁铁分别测试1-5号物品。 评价:这一次大家都猜对了。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磁铁的奥秘,它能吸引一一铁。 4、讲解:其实一元硬币中还含有一种金属一一锲也能被磁铁吸引。科学家们还发现钻这种金属也能被磁铁吸引 。(板书:银、钻) 5、小结:科学家们在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物品,他们发现磁铁不但可以吸铁,还能吸引银和钻。 (二)教室寻宝游戏 1、过渡:现在我们就用磁铁的神奇的奥秘来玩一个“寻宝小游戏”,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2、规则:限时2分钟,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倒计时结束后请回座位坐好。 温馨提示:不能用磁铁靠近插座、手机、电脑等物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了解磁铁有条形、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
2.认识磁铁的基本特性一一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具有磁性。科学思维目标:
.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态度责任目标: 1.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磁铁对多种材质的物体进行检测,认识到磁铁具有磁性。 教学难点:磁铁并不是能吸引所有金属,而是吸引铁一类物体。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我是谁? 预设:魔术师
2.学生学习能力水平:
由于仍处于低学段,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稍弱,因此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 教师要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教会学生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本课希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磁铁能吸铁”,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 1 磁铁能吸引什么》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 1 磁铁能吸引什么》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磁铁能吸引什么》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一课。

【学情分析】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

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在本课直接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并利用含铁的调羹和未含铁的调羹,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最后利用纸屑中找回形针、水中找钥匙,激发探究磁铁的兴趣。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认识多种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等)●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镍和钴。

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2.教学难点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组:回形针,铁钉,调羹,弹珠、长尾夹、小木块、卡纸、铜导线、布、橡皮筋、铝片、塑料杯、橡皮、陶瓷、石头,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魔术导入:实物出示一本科学书和一枚1元硬币,让同学们说出它的名称。

2、让学生猜测一元硬币是否能挂在科学书上,并实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

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

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板书设计】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教学反思】第2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科学教学目标】1、通过探讨使小车用运动起来的方法,复习拉力、推力的知识,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铁有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并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玩一玩“蝴蝶飞”游戏。

3、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磁力作用及磁铁隔空隔物吸铁的特性。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知道磁铁能隔空、隔物吸铁。

【器材准备】小车、各种形状的磁铁、实验记录单、纸片、布片、餐巾纸、剪刀、回形针、细线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2、教师引导:正如大家刚才说的,磁铁能吸引铁和镍,那么同学们知道磁铁是怎样吸引铁和镍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第二课。

3、揭示课题: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二、探究如何让小车动起来1、教师出示一辆简易的小车,小车由四个轮子和铁片组成。

引导:同学们,这是一辆小车,你们能让这辆小车动起来吗?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使这辆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预设:可以拉。

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用手拉动小车,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要使这辆小车动起来,我们可以借助拉力或推力,用手拉动小车或推动小车,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不过,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下面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再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管不管用。

4、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想出了哪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并展示学生们想出来的方法,看看这些方法效果怎样。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大家想了各种办法,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大家想的办法有的效果不是太好,如用嘴吹,利用风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有的效果比较好,如只用一块磁铁就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验一下,如何用磁铁使小车运动起来。

三、实验探究:不接触小车,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1、实验材料:一辆小车、一块条形磁铁。

2、实验方法:把小车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块条形磁铁,把条形磁铁的一端,对着小车慢慢靠近,利用磁力使小车移动。

然后再换磁铁的另一端试试。

3、实验要领:在实验中要把握好条形磁铁靠近小车的位置和手拿磁铁移动的速度,不要忽快忽慢。

这个实验可以多做几次,效果会更好。

4、学生实验之后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接触小车,也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5、教师再次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拿的是条形磁铁做实验,那么其它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选一种形状的磁铁,再来做一做实验,看看效果怎么样?6、学生做完实验之后,交流试验情况,教师引导:看来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磁铁,都能不用靠近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

实验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磁铁不用靠近小车,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作出小结: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使小车运动起来,利用的是磁力。

因为磁铁有磁力,磁力可以吸引铁,小车就是用铁片制作而成的,所以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8、教师引导:下面我们继续来试一试,在小车和磁铁中间隔着一些物体,磁铁还能让小车动起来吗?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纸张、塑料片、布片、餐巾纸等较薄的物品。

9、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边实验边观察实验的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加以提示。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隔着这些物品,为什么还能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10、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说到了磁铁有磁力,只要在磁力的范围之内,磁铁都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

虽然小车和磁铁之间隔着其他东西,但是并不影响磁铁磁力的作用。

四、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吸引物体靠的是磁力,磁铁还能够隔空、隔物吸铁。

了解了磁铁的这一特性,下面我们来玩一玩“蝴蝶飞”的游戏。

2、出示材料:剪刀、纸片、回形针、细线、磁铁。

3、介绍制作方法:先把纸片剪成蝴蝶形状,再在中间夹上回形针,然后用细线系上,一个漂亮的小纸蝴蝶就完成了。

4、玩法:同桌合作玩这个小游戏,一人抓住细线,另一人拿着磁铁去吸引纸蝴蝶,并不停的移动小磁铁,这只蝴蝶就会飞起来了。

五、板书设计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铁利用磁力吸引物体【教学反思】第3课磁铁的两极【科学教学目标】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4、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教学重难点】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器材准备】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

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

(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8、小结。

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

(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三、磁极两极的研究: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引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他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4、我们能准确的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相互排斥?5、学生讨论交流,老师适时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