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1.晏子使楚》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晏子使楚》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讲述了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的经历。

晏子以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并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2.2 生字词学习:晏、子、楚、使、机智、应对、尊重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晏子使楚》的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书写。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讨论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书写练习。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拓展与延伸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晏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每组选择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5.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范文5篇(最新)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范文5篇(最新)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以超人的智慧和雄辩理解晏子对楚国的使命,挫败了楚王的三次凌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掌握文字语言,了解晏子在楚国时的智慧和勇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在阅读中提升情感,唤起晏子智慧与勇气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字语言,了解晏子在楚国时的智慧和勇气。

难点:提升阅读的情感,唤起晏自之智慧与勇气的共鸣。

介绍评论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第一次读了课文《晏子作楚》。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

【今译】齐国派晏子到楚国去当医生。

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晏子平静地回答,巧妙地反驳。

2. 通过第一遍阅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晏子:英明勇敢的楚王:欺凌弱小,自讨苦吃)第二,思考对话,实现智慧和勇气(1)第一个故事1. 如果我们想要细细品味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就必须仔细阅读文本。

我们想读吗?(认为)好!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句子,自由地阅读和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2. 晏子的超人智慧和勇气的话语有许多优点。

谁先读?晏子看了看,对主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如果我去参观狗的故乡,我当然得在上面钻个洞。

我在这里等一会儿。

首先,你要问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说出两三个学生来读。

你从晏子的语言中学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很好!请告诉我你的经历。

学生们推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楚是狗的国度”。

楚王不想做“狗王”,就打开城门,把晏子迎了进来。

晏子的这句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哪里比较聪明?燕姿计划找一个五英尺高的洞作为“狗洞”。

有了“狗洞”理论,自然就有了“狗国”理论。

老师评价:晏子从容批驳,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入木三分!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想一下”,而用“看一下”呢?(只是看看而已,你想出来的对策,说明晏子的智慧是高超的。

)(2)第二个故事1. 分析句子句子1:“这是什么意思?”临淄,我国的首都,到处都是人。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11.晏子使楚学习目标: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解题三、揭示目标四、新课(一)、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这个故事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2、学生反馈(二)、理解课文,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1、故事起因:楚王显威风。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2、故事经过:晏子三次智斗楚王。

(1)、出示学习提示:①、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晏子怎样反驳的?②、文章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学习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斗智。

①、指名读。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③、学生反馈,老师点拨。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学习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

①、指名读。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③、学生反馈,老师点拨。

(4)、学生齐读,学习晏子和楚王的第三次斗智。

①、齐读。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③、学生反馈,老师点拨。

(5)、学习文章表达方法,了解人物形象。

老师引导,学生反馈,老师点拨。

3、故事结果:楚王只好服输。

“不敢不”:双重否定强调楚王的心情,只好甘拜下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了解文章开头、中间、结尾之间的关系。

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反驳(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结果),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五、小结六、作业分角色朗读,感悟语言艺术,体会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11.晏子使楚起因:楚王想显威风入城时:开狗洞狗国有胆有识晏子使楚经过:晏子三次智斗楚王见面后:没人才下等国能言善辩酒席上:没出息强盗国爱国结果:楚王只好服输。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第一篇:《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案1教学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略)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晏子使楚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晏子:名婴,号平仲。

使:出使(动词)。

楚:楚国。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说说每段大意。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词意:国势敝国枳安居乐业3、答疑。

三、阅读分析1、阅读思考:①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钻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②当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才,所以派晏子这样的人出使楚国时,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结果怎样?③楚王讥笑齐国人做强盗,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是怎样驳斥楚王的?结果怎样?2、讨论、汇报。

3、重点思考:晏子是怎样战胜楚王的?4、小结:晏子出使楚国,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2教学目标: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篇1一、导课1作者说自己是晏子,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给同学们讲自己出使楚国的事情,看谁最聪明?表现最好?板题《晏子使楚》。

2分析“使”的意思(1)使是什么意思?出使,派遣去。

(2)什么人可以出使别的国家?(3)出使的时候代表了什么?(4)为什么要出使?3(1)如果我到你们家去做客,你高兴吗?(2)你会怎样招待我?如果我到你家去,那可是你的荣幸!(3)二楚王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干什么?板“趁机”“侮辱”(4)过了几次招?他侮辱了我几次?(5)结果怎样?板“尊重”4穿越时光隧道,穿越到70页,看我那天的表现吧!二、授新〈一〉第一次楚王怎样侮辱我的?默读第二段。

1请生概括2师譬喻:如果你现在要进教室了,我把门一关,让你从墙上开的一个小洞里钻进来,你的心情如何?此刻我跟你们一样生气。

楚王的做法体现了什么?侮辱不尊重3我用什么话来反击?请生有感情读。

4他这句话说白了是什么意思?(如果楚国是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

)5结果怎样?尊重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迎接6处王此时的心情从哪个词语反映出来的?(只好吩咐)7这件事反映出晏子的什么?板聪明才智8表演过渡语楚王并不甘心,又挑起第二次侮辱〈二〉分角色读:划神态词、动作词1“冷笑”是什么态度?2听到这话晏子的神情怎样?“严肃”说明什么?3晏子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是什么句式?(排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4“既然你........你来呢?”哪个词说明楚王的态度?(打发)我们一般都会打发什么人?这又体现了什么?(侮辱)5串词: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读他说的话.6他为什么要故意笑?(嘲笑)7楚王为什么只好陪着笑?8结果?(赢得尊重)9再次反映了什么?(聪明才智、口才好、思维敏捷、爱国)〈三〉楚王仍不甘心,又可以安排酒席来侮辱晏子,(表演读)1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有五是压着齐国的盗贼从他们面前走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说明了什么?2从楚王的表情看他的心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

启发思维。同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内涵。
THANKS
呈现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3 检查自读情况
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读音和 断句错误。
练习环节:深入探究,理解内涵
01
02
0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如晏子的 性格特点、楚王的形象等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
$number
楚》教案
{01}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评价与反馈机制 • 作业布置及拓展延伸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内容概述
本课选自《史记·管晏列传》,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巧妙应对楚王的侮辱,维护了个人和国家 的尊严的故事。课文内容情节紧凑,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是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02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0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课文。
教学目标与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公开课教学设计_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公开课教学设计_6

《晏子使楚》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规矩、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验晏子语言的艺术性。

3、理解课文晏子反驳的语言,体会通过人物来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介绍晏子;2、深入研读,理解课文;3、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懂得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学会推理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突破: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课时:3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有一种鸟,它的尾巴像剪刀,这是什么鸟?(生:燕子)对了,燕子活泼机灵,非常可爱。

可老师今天讲的晏子是人而不是鸟。

(师板书副板书燕子和晏子)你们想知道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出示课件)可以说晏子就是一个著名的齐国外交家,齐王要派他去访问哪个国家呢?(楚国)好,我们今天就去扮演一下晏子的助手一起去访问楚国吧。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课文,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几次侮辱晏子?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故事的结果又是如何呢?按什么顺序写的?(出示课件)二、新课教学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速读一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课文的中心句)。

(教师提示学生怎样勾画,怎样作批注。

)(交流,引导:)生:课文主要讲述了在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的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篇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篇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一、导入过渡为了显示自己国家了不起,楚王连续三次刁难晏子,而晏子却用他善辩的口才每次都把楚王反驳得哑口无言,只得赔笑。

他是怎样反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魅力。

二、合作探究,第一次交锋:课件出示: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冷静地怒发冲冲地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门进去。

出示PPT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小结: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的打开城门,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这就是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

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第二次交锋还没有见到晏子,楚王就开始刁难他了,那么第一次失败之后,他肯定不会死心,那么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是怎么应答的呢?课件出示1,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人多晏子的话里,藏着三个成语把这三个成语写在书上对应的句子旁边。

体会一下他这样说,妙在何处?生自读,运用夸张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齐国人多。

晏子说话的确极具艺术性。

2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了吗?逻辑引导: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所以楚国是()板书:下等国。

他的这番话又妙在何处呢?晏子没有明说,却来个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你楚王说我不中用,我就承认不中用,先自贬身份,再以退为进。

反正我国的规矩是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既然我最不中用,派到你楚国来,你楚国自然就是!真是旷世奇才,谁再读一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晏子说的话。

请两位同学来把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读一读?我们其他同学来读旁白部分。

3.第三次交锋刚才咱们看了楚王与晏子的第二次交锋,楚王又吃了个哑巴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11.晏子使楚》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授新课(一)导入课文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都读过很多童话故事吧?比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其中令我们深刻的故事有很多。

如:《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那么今天呀,我们将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再次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二)初读课文(1)找人逐句读诗。

(2)纠正字音。

(三)内容讲解题解(1)《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他曾对齐灵公、庄公、景公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2)故事背景:齐国的国君齐景公与吴国的上层当权者交恶,致使吴国对齐国做出军事威胁的动作,想要教训齐国,但是齐国不服软,于是就想到联合楚国一起攻打吴国。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士大夫的晏子代表齐国被派遣到楚国了。

第一部分(第1段):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

1.词语春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这就是春秋的来历。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2.分析(1)这篇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楚王想侮辱晏子,大显威风。

第二部分(第2-4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

1.词语临淄:齐国的故城。

在山东省淄博市。

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

城内文化遗存丰富。

秋战国时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敝国:我国。

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得意扬扬:也作得意洋洋。

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

扬扬:得意的样子。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柑橘:柑橘类果树的总称。

常绿乔木或灌木。

如甜橙、宽皮橘、柚、酸橙、柠檬、佛手、金橘等。

是中国南方重要果树。

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枳:即枳树结得果实,通称枸橘(gōujú),是芸香科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此植物主要用于果园、工厂、池塘、农庄的防盗植物或作庭园绿篱。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盗贼:强盗和小偷的总称。

赔:赔礼认错。

2.分析(1)理解句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五尺高的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他的话妙在哪儿呢,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

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所以只好打开城门。

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2)理解句子: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

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

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3)理解句子: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这里的“淮”,指的是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江苏,经洪泽湖分流注入长江、黄海。

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齐国的人到楚国当窃贼,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

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呢?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他没有直接说“是两国水土不同”,而是说“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第三部分(第5段):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1.分析(1)文中楚王三次笑的含义?①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

②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③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

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

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总结(1)中心思想: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三、教授生字1.辱[rǔ]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耻辱(声誉上所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

)辱骂(污辱谩骂。

)2.敝[bì]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凋敝((生活)困苦;(事业)衰败。

)3.囚[qiú]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死囚(已经判处死刑而尚未执行的囚犯。

)囚衣(供囚犯穿的特制衣服。

)4.淮[ huái ]淮河(水名,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桐柏山,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

中国大河之一。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省,在江苏省分别注入黄海和长江。

长约1,000千米。

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南北分界线。

)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淮剧(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清代江苏省盐城市和阜宁县,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

)5.柑[ gān]柑橘(柑橘类果树的总称。

常绿乔木或灌木。

如甜橙、宽皮橘、柚、酸橙、柠檬、佛手、金橘等。

是中国南方重要果树。

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沙柑(柑的一种。

果实小而甜。

)朱柑(柑橘品种之一。

果皮朱红色。

)6.枳[ zhǐ]枳椇([ zhǐjǔ]也叫拐枣、万寿果。

落叶乔木,果实熟透可生吃,果肉多浆,无果核,种子裸露在果肉之外,味浆甜略有甘涩,亦可做汤,汤味独特醇香。

)我今天吃了很多枳椇。

枳树(通称枸橘(gōujú),是芸香科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此植物主要用于果园、工厂、池塘、农庄的防盗植物或作庭园绿篱。

)我在道路边看到几棵枳树。

枳花(枳,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红。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多栽培于荒地、路旁,或作庭园绿篱。

枳树开的花。

)7.贼[zéi ]盗贼(强盗和小偷的总称。

)乌贼(俗称墨鱼或墨斗鱼,软体动物,身体椭圆形而扁平,苍白色,有浓淡不均的黑斑,头部有一对大眼,口的四周有十只腕足,腕足内侧有吸盘,体内有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放出,以掩护自己逃跑。

)奸贼(奸险的人。

)他就是个卖国奸贼。

8.赔[ péi ]赔偿(因自己的行动使他人或集体受到损失而给予补偿。

)赔礼(向人施礼认错。

)我错怪了人,应该向人赔礼。

赔款(损坏、遗失别人或集体的东西用钱来补偿。

)9.侮[wǔ]欺侮(欺负。

)在老师厉声追问下,他道出了欺侮小同学的事实。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凌侮(欺侮;侮辱。

)他清楚的记得那被人百般凌侮的童年。

10.谎[huǎng]撒谎(说谎。

)谎言(谎话。

)说谎(有意说不真实的话。

)11.矩[ jǔ]规矩(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矩形(对边相等(通常邻边不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也叫长方形。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

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他很老实,一向循规蹈矩,没有乱说乱动的行迹。

12.嘻[xī]嘻嘻(象声词。

笑声。

)他嘻嘻的笑道:“我来找这本书,总找不着。

”笑嘻嘻(状态词。

形容微笑的样子。

)嘻哈(文化形式之一,嘻哈是一种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的一种文化形式,一般的说法认为它诞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

说唱、DJ、街舞、涂鸦是嘻哈的四大元素。

嘻哈首先在纽约市北部布朗克斯市区的非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间兴起,继而发展壮大,并席卷全球。

2018年1月,广电总局发布了最严的禁令,明确规定节目中纹身艺人、嘻哈艺人、亚文化(非主流文化)、喊麦、丧文化(颓废文化)不得请用。

)13.臣[chén]大臣(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李鸿章是晚清的洋务派大臣。

臣服(屈服称臣,接受统治。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人要么臣服它,要么超越它。

功臣(有功劳的臣子,泛指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方面的功臣。

14.橘[ jú]橘子(橘子树,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叶子长卵圆形,果实球形稍扁,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酸甜。

果皮、种子、叶子等都可入药。

)橘红(像红色橘子皮那样的颜色。

)金橘(又称金桔,为芸香科金橘属常绿灌木。

树可供观赏,果实可供食用和药用。

中国南方各地栽种,以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栽种的较多。

金橘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金橘甙等成分,对维护心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