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考纲展示]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情分析]

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案例为依据,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1.综合思维:通过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

2.地理实践力:通过国家环保局就环境问题约谈地方行政负责人这一现象,分析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0页

考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

(2)主要原因

(3)影响

2.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作用: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

现状:地球的臭氧层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原因: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4)影响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3.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①污染源: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环境问题,如酸雨。

(2)酸雨

①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

②成因:酸性氧化物气体与水汽结合。

③危害:对生态环境危害很大,毁坏森林,使河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

④主要分布: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素养盘点]

简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综合思维)

提示:区别: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主要环

境问题

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

二氧化碳;②大面积毁

坏森林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

海低地、岛屿,加剧风

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

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

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

化;②使世界各地降水

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

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

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放;②提高能源利用

率,采用新能源;③加

强国际合作;④保护环

境、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

烃化合物;②太阳活动

影响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

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

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

和农、林、牧业造成破

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

长与繁殖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

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

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

剂;②参与国际保护臭

氧层的合作

酸雨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

料,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不断增加①使河湖水、土壤酸

化,影响鱼类、森林、

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

筑物、文物古迹;③危

害人体健康

①减少人为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

本途径;②研究煤炭中

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

用,发展清洁燃煤技术

是有效措施

2.其他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

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

生态破

水土流失、土地

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

国荒漠化、沙尘暴加剧,

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或过度捕猎等

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环境污

大气污染、水污

染、土壤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于人

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

任意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排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噪声——“无形杀手”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

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考法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解析:第1题,10时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城市上升气流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而城市上升气流增强,与10时以后交通繁忙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热岛效应”加强密切相关。第2题,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排放出的SO2多,大气污染较重;华东地区煤炭分布较少,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比重较大,且近年来核电比重上升较快,因此排放出的SO2相对较少。

答案:1.C 2.A

3.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❶。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命题点睛:

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高考命题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措施。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思维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