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园林史复习要点

园林史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

古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有,古称园、园亭、园野、池馆、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设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5.行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

6.离宫御苑:建设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幽美处,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7.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禽鸟的场所。

有藩篱。

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8.灵囿:周文王绕灵台修建的苑囿名。

泛指帝王豢养动物的园林9.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可观天象,通神明,也可登高远眺,欣赏风景。

10.曲水流觞:魏晋名士常于3月3,因流设席,激水推杯,席前而饮,赋诗欢会。

11.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著,记述作者亲历的比较名重于当时的园林19处,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重要文献。

12.一池三山:太液池中筑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人工山。

太液池象征大海,三山象征神山,这种仙界的做法是古典皇家园林常用的方式。

13.无心画(尺幅窗):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作用。

14.计成(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

造园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步随景异。

15.壶中天地:16.须弥芥子:简答1.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兴起,寺观园林开始兴盛,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为中国式园林大发展奠定了基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3.诗画的情趣。

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

4.意境的涵蕴:将主观理念感情和客观生活景物结合于创作中。

3.园林发展四个阶段:1.人类社会原始时期,萌芽状态。

2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百花争艳群星灿烂。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

园林史(自己整理及课堂笔记)

园林史一、中国古典园林史1.广义园林:在一定X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配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世界园林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以生产为目的的果木蔬圃农业文明阶段——统治阶级的乐园,XX及神话的物化场所工业文明阶段——公共、开放、专业化,城市园林化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以基址选择划分&以隶属关系划分)(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建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X围之内。

(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局部进行改造或完全将天然山水苑围作为建园基址(1)皇家园林:隶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古籍称:苑、苑囿、宫苑、御园、御苑。

(2)私家园林:民间的官僚、贵族、缙绅所私有。

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

其他园林:衙署、祠堂、书院、会馆、公共。

4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美与建筑美融糅;诗画情趣;意境的蕴涵。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一、起源:1园林雏形(1)囿——狩猎、栽培、圈养(2)台——通神、望天。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中主要建筑物。

(3)园圃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2风景式的发展方向的确立天宫崇拜山岳灵石灵水灵物崇拜天人合一思想君子必得思想意识形态因素(对自然的尊敬与喜爱)神仙思想二、主要园林实例1、殷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前身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2、东周:台囿结合,以台为重(1)楚国章花台a又名“章华宫”主体建筑章华台,四台相连,俗称“三休台”b宫苑“高台榭”的典型c山环水抱:人工开凿大型水体(2)吴国姑苏台:a位于阖阊(今苏州)一带b因山成台,联台为宫c 内有“海灵馆”、“馆娃阁”、“春宵宫”、“天池”等宫观池馆d观赏太湖e夫差、勾践、西施——响廊裥。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总述1、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国外: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促进城市自然化,创造游憩境地,在享受绿色环境上人人平等(19世纪工业初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和天然山水园(承德避暑山庄)两大类型;按园林的权属关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如:故宫内的御花园)、“行宫御苑”(如:圆明园)和“离宫御苑”(如: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寺观园林(如:杭州灵隐寺)。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

(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

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答: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

囿的定义: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祭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知识点:
1. 起源: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囿”,最初是供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的场所。

2. 发展阶段: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 主要类型: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

4. 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以小见大等理念,注重景观的意境和韵味。

5. 造园手法:运用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手法,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6. 园林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其中山水是园林的主体。

7. 典型代表: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寺庙园林有灵隐寺、普陀寺、寒山寺等。

8.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对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

园林历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园林历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园林历史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园林的发展1. 古代园林的起源园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夏代时期。

在古代,园林主要是供君王贵族们休憩和游玩的场所,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2. 古代园林的风格古代园林的风格主要有汉代的汉园风格、唐代的唐园风格、宋代的宋园风格等。

每个时期的园林风格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汉园强调山水景色,唐园则注重花木树艺,宋园则更加注重景物的神韵和意境。

3. 古代园林的代表作古代园林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瘦西湖等。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二、近现代园林的发展1. 近现代园林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园林艺术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近现代的园林注重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近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近现代园林设计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强调园林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同时,近现代园林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

3. 近现代园林的代表作近现代园林的代表作有着很多,比如上海的静安雕塑公园、杭州的西湖景区、北京的颐和园等。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新典范。

三、园林的文化内涵1. 园林的文化内涵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仅是自然风景的展示场所,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风貌和风俗习惯,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2. 园林的意境与艺术价值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建筑、栽培等手段营造出优美的景观。

在这些景观中,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艺术价值,是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

3. 园林的社会功能园林不仅仅是供人游览的场所,更是社会文化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进行休闲娱乐、聚会交往、文化展演等各种活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园林的发展与未来趋势1. 园林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园林史重点

园林史重点

园林史(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重点:名词解释:1、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可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为了补偿人满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2、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4、园圃:是人工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地,有生产经济功能。

5、台:即用土堆筑成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或登高望远,观赏风景。

6、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7、榭:一般指有平台跳出水面观览风景的园林建筑。

8、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9、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10、阁与楼:园林中供登高远望、游息赏景的高层建筑,一般认为重层的的屋为楼,有墙和窗的重亭为阁。

11、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家避暑,游憩居住的皇家园林。

12、行宫御苑: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13、大内御苑:建造在皇城或宫城之内,紧贴着宫殿,在皇家园林中相当于私家园林的“总园”。

14、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开始,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15、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绪论一、园林的定义:1、建筑学家童寯《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2、造园学家陈植《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大百科全书》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隶属关系分1)皇家园林:苑、宫苑、苑囿、御苑等2)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3)寺观园林:佛寺、道观非主流园林: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园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2、按地方风格: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4、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①生成期:殷、周、秦、汉;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③全盛期:隋、唐;④成熟前期:两宋;⑤成熟期:元明清。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园林生成期1、“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台”: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囿+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的殷末周初);“园圃”: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2、“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狩猎所获禽兽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史
绪论
1、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
天开”的审美旨趣。

2、园林的涵义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建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和文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赏,祭、祀,息、戏,书、绘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园林史:园林的起源、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各历史时期的园林经典和特色。

3、中国的园林是画家、造园家、诗人、书法家和工匠等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4、F.L.奥姆斯特德(1822-1903年),开创了自然保护地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并提出政府应对一些原生生物区和特殊的景区进行永久保留,禁止开发,作为“国家公园”。

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他致力于人才培养,是造园职业化的倡导者,在哈佛大学创办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提出“城市实现园林化”。

奥姆斯特德的思想渐成共识,于是,“公园”,“公共园林”,行道和广场绿化,住宅区绿化,随之出现了。

五、世界园林形式的划分(重点)
依据园林题材配合的方式和题材相互间的关系,可以把园林划分为三类。

(一)规则式园林
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形体的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呈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台群多采用几何形体;植物配置等多采用对称式,其株距相等,外形多修剪成一定的形式。

这种表现人为控制下的人工图案美的园林形式,称为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

凡尔赛宫苑
(二)自然式园林
指一切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

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广场、水池等形体多成自然性;树木的配合,株距不等,但基本配合多用自然丛植方式。

这种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地显示纯自然之美的园林,这种顺乎大自然的规律,把大自然浓缩和模拟下来的园林形式,就称自然式或自由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

拙政园(三)混合式园林
一些园林学者认为规则式园林有些“矫揉造作,过于人为,显得呆板”。

而自然式园林又有些过于朴素,过于自然。

如能二者兼容并用,即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如在园林入口处及其附近、建筑物附近采用规则式,而在远处采用自然式,这种园林方式,就称为混合式园林。

六、我国古典园林的类型(重点)
按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和风格,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自然风景苑囿
这是我国最早期的园林形式。

是指以围定的自然景区为主体,并配以少量人为景观的一种园林,其内有自然的山、林、池、沼、河、动物、植物及少量人为开凿的河、沼和人为建筑(土台、房屋、宫室)及人为种植的草、木和畜养的珍禽异兽。

这类园林始建于我国的殷商周时代,一般面积比较大,外用篱笆或土墙围定,专供帝王或诸侯们游猎之用。

如古籍中记载的夏桀的池囿、商汤的桑林和桐宫、殷纣王的沙丘苑与鹿台、周文王的灵囿等。

(二)宫廷建筑园林
是指以宫廷建筑为主体,结合人工山水,辅以动物和植物的一种园林,也称皇家园林。

如古籍中记载的“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姑苏台,“战国”末期秦始皇的阿房宫、咸阳宫,汉代的建章宫,曹魏的铜雀园,隋炀帝的西苑,唐代的三苑、禁苑、曲江池、北京的大内后苑,明代的北京宫城(今故宫)及西苑,清代的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等。

(三)陵寺庙观园林
这些园林的选址都是在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之处,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故也是园林总体的一个分支。

现今都是风景区的一部分。

1·陵园
指帝王的墓地,多呈墓群。

从古至清代的帝王都建有自己或其家室的万年吉地--墓地,如陕西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浙江绍兴的禹陵,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陕西乾县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和西陵,沈阳清东陵和北陵等。

2·墓园
指帝王下属的大臣及历史名人的墓地。

如山东曲阜孔子墓(为当今最大古墓),也称曲阜孔林或至圣林。

孔子墓地很大,起初占地不足一亩,经历代不断增扩至清代,现今占地200公顷,其林墙周长达7公里之多,有古树2万余株,石碑林立,亭殿无数。

3·寺园
指为佛教、道教、山川神灵及历史名人而在名山秀水之地修建的纪念性的、以建筑为主体的一种园林。

这类园林中的建筑类似于宫殿中的殿堂,其格局多为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廊院。

为方便宗教、祭祖等活动,房间较大。

殿堂内多在台座上供奉神灵偶像,墙内有壁画、浮雕等绘画艺术。

其外有较长的香道,似同人世通向净土、极乐、仙界的阶梯。

这类园多选在名山胜地,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又能进行宗教活动的独特园林景观。

如古籍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僧人慧远在江西庐山建的东林寺,创山林圣景建寺之先。

还有河南登封县的少林寺,北京的潭柘寺,南京的栖霞寺,杭州的灵隐寺,浙江的普陀寺等。

这些寺园均为我国寺园中的精品。

4·庙园
为我国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园林建筑,规模有大有小。

因为它也多与园林结合,树木以松柏为主,故也是园林总体的一个分支。

祭祀华夏祖先的庙有黄帝庙(轩辕庙)、神农庙、尧庙等;奉祀帝王的称宗庙或称太庙;皇帝祭祀天、地、日、月、社棱、先农的称坛庙,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等;世家建的庙称家庙;奉祀圣贤的庙,如孔庙、关帝庙、武侯庙、岳王庙、孟姜女庙等;祭祖山川神灵的庙,如五岳神庙、玉皇庙、龙王庙、土地庙、财神庙、妈祖庙等。

5·观园
是道教的庙宇,似如宅院。

规模较小,也多修建在风景名胜之地,内植有名贵花木、松柏,配以小桥流水,点缀一些亭榭小品,环境幽雅,也是文人志士来此读书养性的好地方。

(四)自然山水园林
自然山水园林是以自然景观(山、水)为主体的,配以建筑、古代文化、文物等的一种园林。

这种园林一般面积较大,现多开发成凤景名胜区,成为旅游景点。

但其类别也不一,各有其特点。

有以山为主体的,如山东泰山、陕西华山、福建武夷山、江西庐山和井冈山、安徽黄山;有以水为主体的,如杭州西湖、洞庭湖、太湖、长白山的天池、昆明的滇池、乌鲁木齐的天池、广西桂林的漓江等。

(五)写意山水园
这是指具有诗情画意,审美境界达到最高层次的一种园林,也可称为文人园林。

所属不一,有帝王的、有大臣的、有私人的;规模不一,少则几亩,大则几十亩、几千亩。

小型园多为个人所有,又多与住宅相结合,所以也称宅园或庭园。

这些园不论大小,其共同点特点是立意新颖、取法自然、设计精巧、布局奇妙、结构精细、诗情画意。

著名的有宋代宋徽宗在河南开封建的寿山艮岳(又称万寿山、华阳宫);宋代文人苏舜
钦在苏州建的沧浪亭。

苏州王献臣的拙政园;清代帝王在北京建的圆明园、避暑山庄、颐和园,还有个园、留园、网师园等等。

七、我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一)夏商周时期
开创了我国园林最初形式--囿。

囿以自然园林状态为主,场地广阔,辅以少量建筑(房屋和台等),动植物多为自然生成,野趣浓,以游猎、骑射、观看等为主要娱乐活动形式。

(二)秦汉时期
在囿和苑囿的基础上,宫苑建筑得到大发展。

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以宫室建筑为主体,配以山、水、植物和动物。

对宫室建筑的选址、建筑的式样、数量、规模等都非常重视,真可谓“离宫别馆相望连属,宏伟壮观威严非凡”,规模宏大。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长时间的战乱,文人和画家们厌烦社会,纷纷走入山区、农村,欣赏大自然,歌颂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真可谓“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

此时期,在文学、美术上崇尚自然和田园生活,进而兴起了自然山水园林。

所以,此时的园林从选址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更,从城市转向城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特点。

(四)隋唐宋时期
此时期,由于“山水画”和诗的大发展,不仅直接反映自然山水本身的壮美多娇,而且加大了人为艺术的手法,用诗情画意来美化它、歌颂它,使它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所以,此期的园林特点是诗情画意的园林,也称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园林进入全盛时期。

(五)辽夏金元时期
本时期的园林发展,除西夏在宁夏银川有所发展外,多限于燕京地区的山水宫苑,创意较少,但对前代的园林进行了保护。

(六)明清时期
此期的园林不仅继承了前代园林艺术,而且加大了园林技巧,使我国的自然山水园林传统风格逐步巩固和成熟,并在质量上、艺术上、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