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参考范围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史图集

中国园林史图集

一生成期——商周秦汉1秦·大咸阳规划推测遗址范围图2西汉·建章宫鸟瞰图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1 曹魏·邺城平面图2 北齐·邺城平面图3 北魏·洛阳平面图4北魏·洛阳华林园平面设想图5 南朝·建康(南京) 六朝建康平面图6南朝·建康(南京) 台城平面图三全盛期——隋唐1 唐·长安城平面图2 唐·长安近郊平面图3 隋唐·洛阳平面图4 唐·长安大明宫平面图及含元殿复原图5 唐·长安兴庆宫平面设想图6 唐·长安禁苑平面示意图7唐·长安西内苑平面示意图8 唐·周至县(今) 仙游宫环境示意图9唐·临潼县(今) 华清宫平面设想图10 唐·麟游县(今) 唐九成宫遗址位置图11 唐·洛阳洛阳宫城平面设想图12隋唐·洛阳洛阳平面图13唐·成都杜甫草堂14唐代绛守居园池平面示意图 (衙署园林)15 唐·长安曲江位置图四成熟期(一)——两宋1 北宋·东京(今洛阳) 东京城平面图2 北宋·东京艮岳平面设想图3 北宋·东京金明池平面设想图4 南宋·临安临安平面图5北宋·洛阳富郑公园平面图6 北宋·平江(今苏州) 沧浪亭平面图7南宋·临安(今杭州) 西湖十景平面图8 南宋·浙江温州(今) 苍坡村平面图9 北宋·太原(今) 晋祠平面图(现代格局)10辽·南京城(今北京外城之西) 辽南京城平面示意图11 金·中都金中都城平面示意图12 辽大宁宫位置图五成熟期(二)——元明清初1 元·大都(今北京) 元大都及西北郊平面图2 明清·北京城北京城平面图3 元·大都大都皇城平面示意图4 元·大都万岁山及圆坻平面图5 明·北京西苑及其她大内御苑分布图6 明清·北京御花园平面图7 明清·北京慈宁宫花园平面图8 清·北京康熙时期北京西北郊主要园林分布图9 清·北京畅春园平面图10清·北京雍正时期圆明园平面图11 明·扬州影园平面示意图12 清初·北京什刹海平面图13 明·浙江楠溪江岩头村及其公共园林平面示意图六成熟后期——清中叶及清末1 清中叶·北京乾隆时期西苑平面图2 清中叶·北京琼华岛平面图3 清中叶·北京建福宫花园平面图。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园林历史与理论》考试复习大纲(参考书籍:《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园林史》)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史》P18—19)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P26—34)(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1)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2)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3)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4)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正如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1)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2)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使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三)诗画的情趣1)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通常所谓“诗情画意”。

2)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中国园林史纲要

中国园林史纲要
① 北方 · 张伦宅园 ② 南方 · 南齐文惠太子的“玄圃”(建康) · 梁湘东王萧绎的“湘东苑”(江陵)
6
4.6.1.2. 郊野别墅园 (别业·山居) ① 北方 · 西晋石崇的“金谷园” ② 南方 · 东晋谢灵运的庄园——《山居赋》
4.6.1.3. 私家园林特征 4.6.2. 皇家园林
① 邺城 · 三国 铜雀园 · 后赵 华林园(北齐 仙都苑) · 后燕 龙腾苑 ② 洛阳 · 曹魏 芳林园(西晋 华林园) · 北魏 洛阳城市建设 ③ 建康 · 东晋至陈 华林园 · 宋乐游园 · 玄武湖 ④ 皇家园林特征
萌芽(生成)——形成(转折)——繁荣(全盛)——成熟——总结—— 终结 ① 商周囿 ② 春秋战国苑 ③ 秦汉宫苑 ④ 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⑤ 隋唐写意山水画 ⑥ 宋元苑园 ⑦ 明清园林 中国园林特征 ① 自然 ② 诗情画意 ③ 建筑美 ④ 意境
3. 园林的萌芽期(商周——秦汉)
概念
囿、苑、圃、园、庭院
19
·香山行宫 ·避暑山庄 7.2.3.2 私家园林 ① 特征 ② 江南
杭州 扬州 ③ 北京 · 纪盷的阅徽草屋 · 李渔的芥子园、半亩园 7.2.3.3 寺观园林
7.3 明至清初文人园的发展
7.3.1 背景 7.3.2 特征 ① 求雅 ② 效雅 ③ 模式化 ④ 影响其它类园林
7.4 名师名著
7.4.1 背景 7.4.2 计成的《园冶》 7.4.2.1 计成 7.4.2.2 内容与观点 ① 第一卷
9
宫城、皇城、大城 坊里制 行道树、水利工程 · 禁苑(三苑)(大内):禁苑、西内苑、东内苑 · 大明宫(大内)——南宫北苑 · 兴庆宫(大内)——北宫南苑 · 华清宫(离宫)——宫廷区、苑林区 · 九成宫(行宫) ③ 洛阳园林 ·洛阳城

园林史整理

园林史整理

一、名词解释1.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地域。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2、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以内,紧邻皇居,便于日常临幸,西苑和慈宁宫花园和大明宫。

3、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静宜园和静明园和南苑。

4、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畅春园和避暑山庄和圆明园和颐和园。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5、文人园6、囿:人们对一定的地域用篱笆或墙加以范围,让天然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也可在其中空池筑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

二、填空1、园林四要素:山、水、建筑、植物。

2、“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

一池三山,其为创作池山的一种传统模式。

3、北京“三山五园”:1】玉泉山,静明园2】香山,静宜园3】畅春园4】圆明园5】万寿山,清漪园。

4、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5、岭南四大园林: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6、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元),沧浪亭(宋内山外水)。

江南四大名园: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

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留园拙政园避暑山庄。

中国四大名园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

中国园林史_基本知识概述

中国园林史_基本知识概述
园林意境
梅/瑶华境界 竹/翠玲珑 木犀/清香馆

园林的成熟期(1)——宋
宋代私家园林 2 沧浪亭 园林立意
园林意境
梅/瑶华境界 竹/翠玲珑 木犀/清香馆
(2)、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一、历史背景 1、时局不稳,战乱频繁 2、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消极悲观 3、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成为社会时尚——魏晋风流
二、思想文化艺术概况
1、对自然审美的趋向 a、从前期的“君子比德”——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 对之亲诉真感情 b、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 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 c、标志: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d、代表人物: 宗炳:南朝著名画家 谢灵运:东晋文人 登山木屐、游江南群山万水 陶渊明:东晋山水诗人 王羲之:兰亭序(修契),我当以乐死
3、建筑艺术的发展
a、木构架的梁架、斗拱一趋完备 b、屋顶形式较多,屋顶的举折和起翘增加 了建筑的轻盈感,丰富了建筑的形象。 c、夯土台榭被木构建筑所取代,建筑层数 不尽有一层,还有多层的楼阁,并出现大 量的木塔 D 、石工技术精致
4、植物的欣赏与栽植技术
王羲之 ——不可一日无此君——竹 嵇 含——《南方草木状》(晋) 贾思勰——《齐民要术》 (北魏)
——建筑与山、水、植物彼此协调,互相补充 相对的实例:法国规整式园林与英国的风景式 园林 手法:化整为零、内外空间流动
江苏南京瞻园曲廊
何园月亭
沧浪亭
网师园\半亭\竹外一枝轩
(3)、诗画的情趣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造园如作文章”——前奏、起始、主题、 高潮、转折、结尾
狮子林\探幽洞门
怡园\白墙为底的山水画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园林的含义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园林的含义“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西晋张翰《杂诗》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

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建筑学家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

中国园林史 第1章 先秦及秦汉时期园林

中国园林史 第1章 先秦及秦汉时期园林
(2) 君子比德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 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用大自然山林川泽美比喻人的 高尚品德。引导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以 “善”作为“美”的前提条件,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
3
(3) 神仙思想 产生于战国末,盛行于秦、汉。产生主要原因:一是 战国末期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人们产生的苦闷感,想要 逃避不满的现实。神仙思想是原始宗教中鬼神崇拜、山岳崇拜 与老庄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秦汉之际,民间广为流传的神仙 和神仙境界的传说,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神奇,流传最广,成 为中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猎转化为一种娱乐活动,同时还兼有征战演习、军事训练的 意义。 《诗经》中有:“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域养需要 有更为坚固的藩篱以防野兽逃逸,故《说文》解释囿为“苑 有垣也”。 2. 商、周时畜牧业发达。 周王室设置专用的“牧地”由“囿 人”专门管理。 3. 囿除了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 的野味之外,还兼有“游”的功能。
实例 1 宜春苑
秦宜春苑修建于今西安东南的曲江池地区。有巍峨壮丽的宫殿, 有茂密的山林竹木,有曲江水景,山水俱佳,景色秀丽,地形优势,是理想 的苑囿之地。据《三辅黄图》记载:“宜春宫,本秦之离宫,在长安城东南 杜县东,近下杜。”《括地志》也曾记载:“秦宜春宫在雍州万年县西南 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
4. 园林里面人工开凿水体,既满足了交通或供水的需要,同时 也提供了水上游乐的场所,创设了因水成景的条件。
这两座著名的贵族园林代表着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是过渡到生成期后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14
此外, 宫苑也被竞相效法。而具体的形象表现于某些战国 铜器的装饰纹样。 例如,河南辉县出土的赵固墓中一个铜鉴纹样 图案所描绘的贵族游园情况(图1. 5)

中国园林史考点梳理

中国园林史考点梳理

园林史复习中国园林史部分考点梳理第一章绪论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园林基址:(一)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二)天然山水园: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二、按园林的隶属关系:(一)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1、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2、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3、离宫御苑: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向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同样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

1、宅园;2、游憩园;3、别墅园;4、别业;5、草堂(三)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总说)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该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突破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

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

形成儒、道、释互补共尊,但儒家仍居正统地位。

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

帝国复归统一。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E-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

2.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3.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和沃克斯合作完成的。

4.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5.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6.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7.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8.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9.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清漪园(颐和园)。

10.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11.秦汗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太液池、方丈、蓬莱、瀛洲。

12.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离宫御园类型。

13.《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4.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5.明代慈宁宫花园是以后历朝历代皇太后、皇太妃、嫔妃们的居所。

16.文人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17.宋代文人园林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主流,历史上文人化最深刻的皇家园林是宋代艮岳。

18.中国传统园林创作宗旨: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明代造园家计成《园冶》)19.天人合一思想宋儒提出、起源于周代、丰富于春秋战国。

君子比德流行于春秋战国,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

20.中国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狩猎和通神。

21.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22.颐和园又叫清漪园,园中主体建筑物佛香阁,是全园的构图中心。

23.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24.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影园。

25.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26.明代叠代名师张南垣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27.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唐(公元589—960)时期。

28.我国第一位文人造园家是白居易,他的《太湖石记》是最早见于文字的对”太湖石”的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阐发。

29.北宋李明仲的著名建筑工程典籍《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历代的建筑成果,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史上最详尽,最科学,最系统的建筑学著作。

30.古典园林中,岭南四大名园是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余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31.苏州四大园林是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

32.中国古典山水类型分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

33.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可分为大内御园、行宫御园、离宫御园。

34.艮岳是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35.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36.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分别是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

37.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避暑山庄。

38.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

39.明代影园由计成设计施工,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

40.清初的寄畅园是江南地区惟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

41.香山寺是著名的古刹,也是静宜园内最宏大的一座寺院。

42.圆明园长春园的西洋楼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也是欧洲与中国两个建筑体系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次创造性的尝试。

43.中国四大名园有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44.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一书中提出了园林造园规划的两个原则,一是景到随机,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5.《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其作者是著名的造园家李渔。

46.提出了”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意,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叠山理水原理的为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

47.中国传统园林的思想基础有神仙合一、天人合一、君子比德。

48.宋代文人园的风格大体归纳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49.扬州画舫录记述了苏、杭州、扬州园林特点。

杭州以湖水取胜,苏州以市肆取胜,扬州以名园取胜。

50.清皇家园林“三海”中北海面积最大,以琼华岛为中心布置景观。

51.中世纪庭园按历史发展分为寺院庭园,城堡庭园。

52.法国寓言长诗《玫瑰传奇》中描述了城堡庭园。

53.法国17世纪古典园林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勒诺特尔,其代表作是凡尔赛宫、丹枫白露宫、尚蒂伊府邸花园、索园、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

(两处即可)54.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别墅庄园有洛朗丹别墅庄园、托斯卡那庄园55.按构园方式,园林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园林56.世界园林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三大园林体系5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巴洛克式园林三种类型58.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动物园是摄政动物园59.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是黄石国家公园60.江南四大名石:苏州留园冠云峰、杭州西湖绉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苏州瑞云峰。

61.清代时期,中国私家园林已经形成三大主流风格,依次是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

62.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一池三山”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的模本。

63.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及畅春园、圆明园。

64.清初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畅春园、避暑山庄和颐和园。

65.中国私家园林的萌芽在西汉末年时期66.墓碑由碑身、碑首和碑座三部分级成。

67.西夏王陵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68.帝王的墓葬区称为陵,名人墓葬地称为墓,69.清代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园中园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它是以江南寄畅园为蓝本。

70.在英国邱园园内建有中国式塔,是由威廉钱伯斯(人名)引进的71.法国17世纪古典园林最由影响的人物是勒诺特尔,其代表作是丹枫白露宫、凡尔赛宫、丢勒里花园。

72.上林苑中宫十二,其中扶荔宫中以植物景观为主。

73.魏晋时有三座皇家园林都称为华林园,这三座城市分别是邺城,建康,洛阳74.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白居易写了池上篇,以竹子植物为主。

75.中国古典园林中土石结合的假山构造从西汉(兔园)朝代开始出现76.唐长安三大内指的是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77.唐长安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是大明宫。

78.唐长安东内三大殿指的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79.大明宫内的绿化以梧桐和柳树为主。

80.唐代最誉为离宫之冠的是九成宫。

81.艮岳的格局是左山右水。

82.北宋诸皇家园林中宜春苑以培育花卉闻名,含芳园以培育竹林而出名,玉津园被称为青城。

83.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里面84.宋代的“东京四苑”是琼林苑(以植物为主)、玉津苑(以动物为主) 、金明池(以大水池为主)、宜春苑(以花圃为主) 。

85.中国四大名园是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86.影响中国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是神仙思想、君子比德思想、天人合一。

87.中国古典园林主流园林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88.江南四大名园是拙政园、留园、寄畅园、豫园。

89.法国规则式园林设计的代表人物是勒诺特尔。

90.宋、元、明、清时苏州四大名园依次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二、名词解释1.囿2.台3.皇家园林4.私家园林5.寺观园林6.大内御苑7.行宫御苑8.离宫御苑9.张南垣10.张然11.张南阳12.计成13.《园冶》14.《一家言》15.《长物志》16.三山五园17.一池三山18.曲水流觞19.辋川别业20.《洛阳名园记》21.风景式园林22.勒诺特23.意大利台地园24.摩尔式园林25.柱廊园三、简答题1.世界园林发展有哪四个阶段?四大园林出现在哪个阶段?2.试论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

3.园林四个要素及其与园林风格的关系4.分析上林苑的总体布局及主要特点5.西汉代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6.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7.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总体特征8.分析大明宫总体布局和主要特点9.隋唐时期私家园林的总体特征10.宋代文人园风格特点11.分析明代西苑总体布局及主要特点12.明代和清初造园理论著作有哪三部,简述各自特点13.元明清时期园林的总体特征14.简述园明三园景观特点,以圆明园为例分析其规划布局特点15.分别分析避暑山庄宫廷区和苑林区景观特点16.绘制拙政园平面图并分析拙政园布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