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

合集下载

植物生态学的教学

植物生态学的教学

植物生态学的定义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包括植物与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研究植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演替 探讨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工程建设中 的应用
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植物生态学研究植 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持 生态平衡。
促进可持续发展:植物生态学为可 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如合理利 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有助 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
提高生活质量:植物生态学在园林 绿化、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植物生态学的教学内容
第二章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植物生态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植物生态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掌握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 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生态平衡、生态适应等 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对生态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植物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创新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种群生态学
植物种群的生殖策略和遗传 多样性

植物生态学重点

植物生态学重点

植物生态学重点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植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受到物理和生物环境梯度的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以下是植物生态学的重点内容:1、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植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动态和遗传特征。

了解种群生态学有助于理解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如何应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

2、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

理解群落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如何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预测和管理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学有深远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家正在努力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繁殖和分布,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轻其影响。

5、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专注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保护濒危物种、生态系统,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6、环境修复:环境修复是植物生态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包括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和大气修复等。

通过使用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7、入侵生物学:入侵生物学研究入侵物种的生态学和进化过程,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入侵生物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管理和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以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8、土壤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研究土壤中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和水的关系等。

了解土壤生态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土壤的健康和生产力,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土壤生态系统。

9、水体生态学:水体生态学研究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体污染等。

了解水体生态学有助于我们了解水体的健康和生产力,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水生生态系统。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1、主导因子: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中,常常会有一个因子为主导作用,2、限制因子:指在众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植物的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因子。

3、生态幅:各种植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而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4、生境:某一植物或群落生长具体地段的综合环境因子称为5、生态系统:一定时间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有机整体。

6、上行效应:较低营养级生物密度、生物量决定了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规模和发展,由较低营养级对较高营养级生物在资源上的控制现象,称为下行效应:高对低在捕食上的制约现象。

8、生态平衡:一定时间范围空间尺度单元内,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对外来的干扰具一定缓冲能力。

9、多度:指某一植物种在群落中的数目。

10、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

D=N/S.11、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地面积叫12、显著度:某一树种的胸高断面积与样地内全部树木总断面积之比。

13、频度:植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

14、优势度:表示某些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15、优势种:优势度大的种即为群落的优势种,它们在于其居住地环境及与其它种类的关系中达到了生态上的高度成功。

16、确限度:表示一个种局限于某一植物群从的程度。

17、建群种: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18、重要值:即根据密度、频度和显著度来确定森林群落中每一树种相对重要值。

19、负反馈: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导致的变化。

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20、群落的周期性和季相:随气候季节变化,群落中各种植物生长发育也相应地有规律地进行,即为群落的周期性。

其中,主要层植物季节性变化,使得群落表现为的季节性外貌,称为群落的季相。

21、群落的演替:指在同一地段上,一个群落替换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22、初级生产力:指单位面积和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能量、生产有机质的数量。

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态适应、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与动态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植物生态学中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适应、生态位、种间关系、种内变异和群落演替等。

这些基本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可以辅助我们增强农作物的适应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农地生态环境。

一、生态适应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态适应是指生物在环境中适应和生存的能力,是其生存、发展和繁殖的前提和保障。

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适应能力,能够适应气候、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变化和波动。

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试验地点的调查与研究,找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种类,以提高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不同地区苹果栽培所使用的苹果品种因受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而各异,选用适宜的品种,能够提高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

二、生态位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开拓和利用生存空间的能力和方式。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生态位理论,可以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时间、生长空间和数量,避免植物之间因为空间和食物的竞争而导致生长受阻。

通过合理地利用土地、恰当地安排植物栽培,可以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压力,改善土地资源的利用效果。

多品种轮作与混作栽培改善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减轻单一作物栽培的土地生态环境压力。

三、种间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种间关系是指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种间关系可以促进作物之间的合作和耕作效果的提高。

在旱灾情况下,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的相互配合可使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并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通过生物复作,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四、种内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种内变异是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遗传变异。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筛选和改良,可以选育出更加适应环境要求的新品种。

例如旱作品种的选育,可使作物更好地适应旱涝变化及水分利用率更高,从而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植物生态学》课件

《植物生态学》课件

植物生态学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植物生长周期、分布范围和种群动态的改变,对植 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机制
植物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具有 重要影响,深入理解这一机制有助于揭示植物生态适应的机制。
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物生 态学研究将更加深入,涉及全 球变化对植物种群、群落和生 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机制。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植物生态学将更加关注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包括碳汇 、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方面 ,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 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在植物生态学中 的应用
生态系统生态学
研究生态系统层面的能量 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以及生态系统对全球 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02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01
植物通过各种形态、生理和行为 上的适应性特征,来应对环境中 的变化和挑战,如耐寒、耐旱、 耐盐等特性。
02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使其能够在不 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增加了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植物群落的结构
植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 结构。空间结构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 的分层现象,时间结构则指群落在不 同生长阶段的演替过程。
植物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概念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
VS
演替的机制
演替的机制包括竞争排斥、环境变化和物 种入侵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着群 落的演替。
《植物生态学》ppt课件
contents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它们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农学以及土木工程等多学科知识。

它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种群的结构和变化,以及基于生物的调控机制对群落的影响。

它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学科,既涉及理论又涉及实践,在实际环境问题处理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植物种类的分类、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的多样性、系统发育和演变,其目的是理解植物的多样性以及让人们对植物的归类有全面的了解。

生态学研究个体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它通过重点研究个体植物的行为、生长特征和种群特征,探究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

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中植物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征。

它探索不同植物种类形成群落的原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以及个体植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并研究群落如何响应环境改变。

植物生态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在这些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非常重要。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构建生态系统的蓝图和可持续利用的规划提供有用信息。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和动物群落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如采伐和梯级种植对群落的影响,进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提出相应的措施。

此外,植物生态学方法还可以用于实际的应用,比如,监测植物种类的消失和出现,研究物种受到威胁的机制,开展土壤植物生态调查,评估植物的营养特性和土壤质量,以及开发和改进抑制病害病毒的防护技术等。

通过植物生态学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植物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多学科知识,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分类学、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在这些系统中的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用信息,并且可以用于实际的应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 1898Schimper《以生理学为 基础的植物地理学》。 动物生态学: Jennings(英)——动物行为; Adams and Shelford( 美 )——动物生态演替; Davenport( 美 )—— 动 物群落生态(昆虫生态) 1930年前后 : 英美学派 以北美冰川地貌为研究对象 动态生态学 法瑞学派 阿尔卑斯山脉为研究对象 静态生态学 北欧学派 北欧森林为研究对象 分布规律 俄国学派 生物地理群落为研究对象
§1-2 农业生态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过程
二、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 三、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五、农业生态学的任务
主菜单 主目录 退出
§1-2-1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过程
一、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过程
农业生态学: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农业生态系统)利
(四)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1935 Tansley 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 , 生态平衡
1941 R.L.Lindeman“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 1952 E. P. Odum 《生态学基础》
H.T.Odum , Hutchinson 按研究对象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 按组织水平分: 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种群
§1-1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
一、生态学的定义
二、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
主菜单 主目录 退出
§1-1-1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 Ecology)是生物学的分支,是一门宏观
生物学。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与植物的生态学有关的科学的研究领域。

植物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的互动,植物周围环境特征,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植物的生态学原理和模式。

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包括植物的生态学分配、植物的种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过程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态学不仅研究一般野外植物,还可以涉及森林、农田以及其它人造植被和植物群落。

植物生态学有助于理解植物群落的发生,维持和消亡以及植物群落如何受环境影响以及如何介入环境变化。

植物生态学是全球生态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了解全球变化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植物的生态学有助于理解群落功能、生态过程以及响应环境变化的潜力。

植物生态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研究有助于研究不同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植物社会如何和受改变的环境相适应。

因此,植物生态学主要利用生态学的理论,如种群和种群间的竞争、生态位理论等,来研究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种群结构。

它还涉及研究植物的物候、生理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

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中,生态学家和生态学家会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大量计算机模型来评估植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数据库技术来测量各种参数,如植物的枝条数、嫩叶面积、生长率和植物群落结构等。

此外,生态学家也会采用计算机模型来研究群落结构和植物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互动。

计算机模型可以模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从而评估环境变化的潜在影响。

此外,生态学家还会研究和分析植物的迁移、植物的种群演化以及植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移是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迁移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同样,植物的种群演化是研究植物的生态学原理的重要部分,植物的种群数量则反映了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态学是一门极其复杂且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科学,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学机制,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性知识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空间变化 • a.纬度:纬度每增高1度,年平均气温约下 降0.5—0.9℃ • b.海拔:海拔每增高1000米,年平均气温 约下降5.5℃。 • c.坡向:南坡、北坡
二、 植物 分布
• 1.纬度 • 我国根据积温(大于等于10℃的持续期温度总和) 和低温为主要指标分为5个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暖温 带、中温带、寒温带,每个热量带的气温条件及典型的 森林植被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 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 梨、苹果、桃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橡胶、椰子、可可 不能在北方地区栽种; • 2.海拔 • 长江流域地区马尾松分布在 1000-1200米以下, 1200米以上分布黄山松. • 植被的垂直变化
第二节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 一、 光合作用 • 叶片吸收的太阳光能只有1%-2%用于光合作用。
• 光照强度和光合强度的关系。 • * 光补偿点(CP):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 作用较弱,当植物合成的产品恰好等于呼吸消耗 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 * 光饱和点(SP):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逐渐减缓,最后达到一 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强度而增加,这时的光照强 度称为
三、 生态因子及类别
• 1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 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 • • • • 2.生态因子类别: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
四、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 • • • • •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 3.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 4.阶段性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6. 限制因子
三、学科分类
• 按研究对象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人口生态学 • 分布环境分: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 与其它学科渗透,产生交叉边缘学科:数 学生态学、能量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 态地理学、经济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
四、研究内容
• • • • 个体(individual) 生态学 种群(population)生态学 群落(community)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学
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 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 子。
第三章
光因子
第一节
光的性质与变化
• 一、太阳辐射的光谱组成及对植物的作用
• 太阳辐射光0.15-4.0 um:长波光、可见光、短波 光 • 1. 生理辐射光: 0.4-0.76um,又称为可见光。 0.6-0.7 微米的橙红光、0.4-0.47 微米的蓝紫光 生理活性最大。对绿光0.5-0.6微米几乎不吸收 • 红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对植物开花、茎的 伸长和种子萌发有影响 • 蓝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 2. 紫外线: 抑制茎的延伸,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灭生性辐射光波长小于0.29微米,被臭氧层吸收 • 3. 红外光: 波长大于0.7微米,几乎不吸收,增
五、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 1、萌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欧洲文 艺复兴) • 公元前1200年,我国《尔雅》 • 2000年前,《管子》―地员篇”、《齐民要术》、 《本草纲目》、《南方草木状》、《淮南子》 • 《齐民要术》(贾思勰)(唐)“顺天时,量地 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 中国道教“无为即有为”、“师法自然 ”、 • 中国古典园林
三、林内光照的主要特点
• 1.强度减弱: • 太阳光约70%被枝叶吸收,20%反射,透射进入的 光只有10%。树种组成不同,光照也不同。季节不 同,也不同。不同的树种对光的反射、吸收不同, 是遥感测定的基础。 • 2. 光质改变: • 以红外光、绿光为主,橙红、蓝光吸收率 80-95%。 叶片表皮细胞吸收大量紫外线。 • 3. 分布不均(光片、光斑) • 4. 日照时间缩短 • 由高到低越阴暗,树种耐阴性越强
二、季节变温
• • • • • •
3.坡向: 南坡 北坡 光照强 光照较差 气温高 气温较低 干燥 较潮湿 阳性喜暖耐旱植物 耐阴耐寒喜湿植物
• 兰州市南北两山
三、森林群落内温度的主要特点
• 昼夜、季节温差较小,自林冠层到地表层温差越 来越小; • 最高温度低于林外空旷地,最低温度只略高或稍 低于林外空旷地,两个温度极值均出现在林冠层 表面。 • 原因:枝叶遮挡太阳辐射;蒸腾作用消耗热量 • 对周围地区的气温影响:降低气温;减小温差 •
二、意义

1960s-1970s五大生态危机
• • • • •
人口爆炸; 资源短缺; 能源危机; 粮食不足; 环境污染
1960s-1970s五大生态危机
• • • • • 人口爆炸; 资源短缺; 能源危机; 粮食不足; 环境污染
• (恩格斯)“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 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 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 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 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 复了我们” • 古巴比伦的灭亡,中国黄土高原的历史变 迁、甘肃民勤的沙漠化
• 热量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 活条件。不仅影响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与 生长发育,同时也决定着每一种植物的地 理分布。太阳辐射是地面主要的热量来源。
第一节 温度变化和植物 分布
• 一、 温度的时空变化 • 1.时间变化 • a.年变化 • 温度的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 度的差值。北半球7月—1月 • b.日变化 • 温度的日较差:午后2时—日出之前
2、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
• • • • 1798年,Malthus《人口论》 1840年,Liebig提出最小因子定律 1859年,C.Darwin《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1866 年 , 由 德 国 欧 内 斯 特 . 海 克 尔 Ernest haeckel 提出生态学概念 • 1895年瑞典的尤金.瓦尔明 Eug.Warming 《植 物生态学》 • 1898年德国辛柏尔 Schimper 《以生理学为基础 的植物地理分布》标志植物生态学的建立
第一章
绪 论
• 一、定义 • *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之间及其与周围环 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 1866年由德国动物学家欧内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 提出概念 • 起源于希腊文oikos,意思是“住所”“栖息地”; • Economics同一词源,称为”自然经济学” •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及其与环 境相互关系的规律的学科。
3.巩固时期(公元20世纪初—20世 纪50年代)
• 二十世纪30年代,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 学派: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 原苏联学派
• 1935年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 • 1941年Lindeman • 1950s, E.P.Odum《生态学基础》
4、现代生态学发展时期(20世纪60 年代至今)
二、 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 • • • • • • 1. 种子萌发: 需光如桦木;不需光如蓖麻 2. 茎的生长和分化: 对胚轴生长有抑制作用,促进维管组织分化 3. 苗木根系:促进 4. 叶片形态结构 * 叶子的适光变态:由于叶片所在生境的光强 度不同,其形态结构上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 • 阳生叶、阴生叶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外 形、角质层、叶肉组织、叶脉、叶绿素、气孔 的区别
二、太 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的削弱
• 1. 吸收(红外光、紫外光):H2O、C02、02、 03 • 2. 散射(可见光、短波光):空气分子、尘 埃、云雾 • 3. 反射:空气分子、水、尘埃、云层 •
三、 光照变化
• 太阳辐射强度、光谱成分、日照长度随 着纬度、海拔高度、坡向而变化及其时 间变化。
• 5. 树冠:光照强度不均匀的生境,树木偏冠、 旗形冠 • 6. 花芽分化 果树修剪 • 7. 果实品质:含糖量、着色、耐储性,高海 拔、菠菜、油 菜 • 短日照植物:牵牛、菊芋、玉米、烟草、 棉花 • 日中性植物:蒲公英、番茄、黄瓜、四季 豆
• (4) 叶片分化及颜色:阳性树种全阳生叶;叶 绿素含量较低,淡绿色 阴性树种阳 生叶、阴生叶;深绿色 • (5) 生长发育过程:阳性树种生长快,成熟早, 寿命短 • 阴性树种生长慢,成熟晚,寿命长 • 我国常见的阳性树种:落叶松、马尾松、樟子 松、白桦等 • 阴性树种:云杉、冷杉
第四章
温度因子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1. 温 度 对 种 子 萌 发 ( 最 低 0—5℃ , 最 适 25—30℃,最高35-40℃)、 • 2.温度影响植物生长的原因:在0-35℃范 围内,温度上升,细胞膜透性增大,植物 对生长所需的养料吸收增多;酶的活性增 强,光合作用提高;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加快,植物生长量增加;温度降低,生长 减慢。
• 最小因子定律: (德) Liebig(1840) • 植物的生长往往取决于最小量矿质营养元素的供应状 况. • 耐性定律: 美V.E.Shelford(1913) • 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 量的界限,为耐性范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 度的法则. • 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综合适应范围的大小
第三节 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 节律性变温:温度随昼夜和季节而发生有 规律的变化。(除了低、高纬度地区,大 部分地区均明显有)
一、昼夜变温
• 1.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节律所 做出的反应。 • 2.昼夜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低温层积处理 • 对树木生长有促进作用(火炬松苗高生长、 云杉林木蓄积量高) • 对开花结实(水稻、果树果实大小色泽等) • 对产品品质 (小麦蛋白含量=12.9A+2.1)
第二节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 影响
一、温度对生理活动的影响
1.机理:由于热量可使分子的运动力加强, 温度愈高则化学反应速度愈快;温度升高, 使酶的活性增大,更有助于催化生物化学 反应,因而生理活动加快。 • 2.植物对温度要求的三个基点温度:最低 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不同地理起源的 植物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