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的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丙酮提纯工艺流程

丙酮提纯工艺流程

丙酮提纯工艺流程
《丙酮提纯工艺流程》
丙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丙酮,通常需要进行提纯工艺流程。

以下是丙酮提纯的一般工艺流程:
1. 初步提纯:首先,将原始丙酮通过蒸馏或萃取的方式进行初步提纯,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杂物。

这一步骤通常可以去除大部分不纯物,但丙酮的纯度还不够高。

2. 结晶提纯:接下来,将初步提纯得到的丙酮溶液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结晶,通过结晶过程可以将溶液中的杂质进一步分离,得到更纯净的丙酮晶体。

3. 过滤和洗涤:将结晶得到的丙酮晶体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溶剂和残留杂质。

然后将洗涤,以确保丙酮晶体的纯度。

4. 干燥:最后,将经过过滤和洗涤的丙酮晶体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干燥,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残留溶剂,得到最终纯度较高的丙酮制品。

这个工艺流程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丙酮提纯方法,能够获得高纯度的丙酮,适用于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加工环境,以保证丙酮的纯度和杂质控制达到要求。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

xx学院课程论文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定稿日期: 2013 年 1 月 15 日摘要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

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

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

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

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目录1前言 (1)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2.3 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3生产工艺技术 (8)3.1生产工艺简述 (8)3.2影响因素 (11)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4催化剂的应用 (16)5安全与环境 (17)5.1 安全 (17)5.2 环境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前言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

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

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

丙酮还可热解为乙烯M esityl oxide酮。

1595 年L ibavins 等第一次制得丙酮, 在工业上最早是用木材干馏得到的木焦酸为原料制取乙酸钙, 再干馏得丙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对丙酮的需求激增, 开始利用 1919 年W ezm ann 提出的发酵法生产丙酮, 碳水化合物或糖密在特定的杆菌作用下, 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

丙酮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丙酮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丙酮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丙酮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反应原料,在化工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丙酮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第一部分:丙酮的制备概述1.丙酮的化学式为(CH3)2CO,是酮类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种。

丙酮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与水、醇、醚等多种有机物混溶,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和危险性。

2.丙酮的主要用途是溶剂和反应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制造塑料、医药、化学纤维、油漆、油墨、燃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3.丙酮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乙脂法和氧化丙烯法两种。

其中氧化丙烯法是丙酮生产的主要工艺路线,推荐使用。

第二部分:氧化丙烯法丙酮生产流程1.准备工作:吸收剂预备、反应器清洗、原料预处理和装置检查等工作。

2.合成气制备:通过煤制气、天然气甲醇合成和石油重整等方式,生产出具有一定比例的H2、CO和CO2的合成气体,保证丙酮反应的原料气体供应。

3.炉内气体、催化剂料浆预热:将制备好的合成气体送入反应炉内,预先加热至500-550℃,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丙烯、丙烯醛和醋酸等副产物。

4.副产物除去:副产物丙烯、丙烯醛和醋酸等通过分离器进行分离,其中丙烯和丙烯醛可以再次利用,而醋酸则为废弃物。

5.丙酮分离提纯:经过副产物除去后,通过分离器、塔式装置等工艺,对产物液体进行蒸馏分离,取得纯度为99.8%以上的丙酮产物。

第三部分:丙酮生产的优点和不足1.优点:①氧化丙烯法是一种成熟的工艺路线,能够稳定可靠地生产高纯度的丙酮;②丙酮作为溶剂和反应中间体的应用广泛,市场潜力大;③丙酮工业化生产技术成熟,能够实现规模化、自动化生产。

2.不足:①氧化丙烯法虽然是一种成熟的工艺路线,但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能耗较大;②氧化丙烯法的反应过程会生成一定量的副产物,如丙烯和丙烯醛等,需要再次利用或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③丙酮虽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工原料,但由于其挥发性强、易燃易爆等性质,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使用。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化学式:C3H6O)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常用作溶剂和化学原料。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丙酮生产工艺:
1. 起始原料:丙烯(C3H6)和空气。

2. 直接氧化法:将丙烯与空气在高温下反应,通常使用钼酸钠作为催化剂。

反应生成的丙烯酮进一步经过分离、净化和脱色处理。

3. 酸催化法:将丙烯与空气在高温下反应,通常使用硫酸、磷酸等作为酸催化剂。

反应生成的丙酮经过脱水、脱色等处理。

4. 合成乙醛法:将丙烯与氢气在高压下反应生成乙醛,乙醛再通过脱氢反应转化成丙酮。

反应中可能使用钴酸、醋酸等作为催化剂。

5. 生物发酵法:利用某些微生物,如酵母菌等,通过发酵将糖类底物转化为丙酮。

该方法环保且能够利用可再生资源。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丙酮生产工艺,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成本、原材料的可获得性、环境因素等因素的考量。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xx学院课程论文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定稿日期: 2013 年 1 月 15 日摘要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

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

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

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

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目录1前言……………………………………………………………………………………1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2.3 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3生产工艺技术 (8)3.1生产工艺简述 (8)3.2影响因素 (11)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4催化剂的应用………………………………………………………………………165安全与环境…………………………………………………………………………175.1 安全 (17)5.2 环境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前言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

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

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

xx学院课程论文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定稿日期:2013 年1月15日摘要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

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

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

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

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目录1前言 (1)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2.3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3生产工艺技术 (8)3.1生产工艺简述 (8)3.2影响因素 (11)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4催化剂的应用 (16)5安全与环境 (17)5.1安全 (17)5.2环境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前言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

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

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

丙酮还可热解为乙烯M esityl oxide酮。

1595 年L ibavins 等第一次制得丙酮, 在工业上最早是用木材干馏得到的木焦酸为原料制取乙酸钙, 再干馏得丙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对丙酮的需求激增, 开始利用 1919 年W ezm ann 提出的发酵法生产丙酮, 碳水化合物或糖密在特定的杆菌作用下, 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

xx学院课程论文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定稿日期:2013 年1月15日摘要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

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

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

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

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目录1前言 (1)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2.3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3生产工艺技术 (8)3.1生产工艺简述 (8)3.2影响因素 (11)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4催化剂的应用 (16)5安全与环境 (17)5.1安全 (17)5.2环境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前言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

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

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

丙酮还可热解为乙烯M esityl oxide酮。

1595 年L ibavins 等第一次制得丙酮, 在工业上最早是用木材干馏得到的木焦酸为原料制取乙酸钙, 再干馏得丙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对丙酮的需求激增, 开始利用 1919 年W ezm ann 提出的发酵法生产丙酮, 碳水化合物或糖密在特定的杆菌作用下, 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

丙酮的生产工艺(苯酚联产丙酮)讲解学习

丙酮的生产工艺(苯酚联产丙酮)讲解学习

2、危险性概述
•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 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 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 和酮症。
•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 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 接触可致皮炎。
•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3、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 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 盐水冲洗。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 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CHP分解

3、产品精制
1、物理性质
• 丙酮结构式 •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
极易挥发。 • 熔点(℃):-94.6 • 相对密度(水=1):0.80 • 沸点(℃):56.5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 分子式:C3H6O • 分子量:58.08 •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 燃烧热(kJ/mol):1788.7 • 临界温度(℃):235.5 • 临界压力(MPa):4.72 •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 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 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 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 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 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院课程论文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定稿日期:2013 年1月15日摘要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

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

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

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

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目录1前言 (1)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2.3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3生产工艺技术 (8)3.1生产工艺简述 (8)3.2影响因素 (11)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4催化剂的应用 (16)5安全与环境 (17)5.1安全 (17)5.2环境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1前言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

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

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

丙酮还可热解为乙烯M esityl oxide酮。

1595 年L ibavins 等第一次制得丙酮, 在工业上最早是用木材干馏得到的木焦酸为原料制取乙酸钙, 再干馏得丙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对丙酮的需求激增, 开始利用 1919 年W ezm ann 提出的发酵法生产丙酮, 碳水化合物或糖密在特定的杆菌作用下, 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

此法首先在英国建成投产。

后来虽然出现了从乙醇或乙炔制取乙酸, 再经乙酸钙干馏制取丙酮的几种方法, 但均不能与发酵法相竞争, 无工业化生产。

三十年代末石油工业开始发展, 由于发酵法生产丙酮消耗大量粮食, 此法逐渐被以石油为原料的方法所代替; 首先发展的是异丙醇脱氢法, 50 年代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问世, 丙酮工业生产又转向此法。

并成为目前世界上生产丙酮的主要方法。

此外, 三十年代美国曾由液化石油气生产丙酮, 但由于产品是复杂混合物, 分离困难, 导致流程复杂, 现已停产。

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 工业上称W acker 法, 是在乙烯直接氧化生产乙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日本建有三个工厂, 总生产能力 10^5t/a左右, 由于设备腐蚀问题, 未获得大规模发展。

目前世界上丙酮生产方法主要是异丙苯法、异丙醇脱氢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 发酵法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一定比重。

2 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2.1 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度在25℃时比重0.788熔点:-94℃沸点:56.48℃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折光率1.3588闪点:-17.78℃(闭杯)极限参数:自燃点:465℃爆炸极限:2.6%~12.8%最大爆炸压力:87.3牛/平方厘米最易引燃浓度:4.5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浓度:6.3%最小引燃能量:1.15毫焦(当4.97%浓度时)燃烧热值:1792千焦/摩尔(液体,25℃)蒸气压:53.33千帕(39.5℃)性质: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分子中羰基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甲基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分子式:CH3COCH3,分子量:58.08易燃、易挥发、有毒,化学性质较活泼,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

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

用碱性高锰酸钾或铬酸钾等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水。

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

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

用碱性高锰酸钾或铬酸钾等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水。

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不能用塑料瓶因为相似相溶有机溶剂会让塑料溶解,应避光保存因为易挥发2.2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中文名称:异丙苯[1]中文别名:异丙基苯;枯烯英文名称:Cumene英文别名:isopropylbenzene; methyl ethyl benzeneCAS:98-82-8EINECS:202-704-5分子式:C9H12分子量:120.19用途: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及提高发动机燃料辛烷值的添加剂下游产品:丙酮、苯酚、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氢异丙苯应,生成2,4-二硝基异丙苯。

与浓硫酸作用时主要在对位发生磺化反应。

在紫外线照射下,85℃通入氧气或在90~130℃、0.1~1MPa下,通人氧气氧化生成过氧化氧异丙苯。

在硫酸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为苯酚和丙酮。

异丙苯在硅酸铝催化下,400~500℃时分解成苯与丙烯。

2.3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1 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CAS号: 108-95-2 [2]熔点(℃):40.6相对密度(水=1):1.07沸点(℃):181.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4折射率1.5418闪点79.5℃分子式:C6H6O化学式:C6H5OH,PhOH分子量:94.11饱和蒸气压(kPa):0.13(40.1℃)燃烧热(kJ/mol):3050.6临界温度(℃):419.2临界压力(MPa):6.13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6闪点(℃):79爆炸上限%(V/V):8.6引燃温度(℃):715爆炸下限%(V/V):1.7溶解性: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强碱水溶液。

室温时稍溶于水,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65℃以上能与水混溶,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毒性:有特殊的气味,有强腐蚀性。

有毒,LD50 530mg/kg,结构苯酚结构中含有一个苯环,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

苯酚中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

从化学环境中看,苯酚中有4种氢,分别是酚羟基中的氢,以及苯环中酚羟基的邻、间、对位的3个氢。

苯酚的1H NMR(核磁共振氢谱),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中共有四个峰,代表了四种氢的存在。

化学性质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

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

腐蚀性极强。

化学反应能力强。

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

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能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还原,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

有人在教学中采取下面的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毫升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

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振荡,这时可观察到钠在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这一实验的原理是苯酚溶解在乙醚中,使苯酚与钠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可以用氯化铁溶液检验苯酚,加入氯化铁后可观察到溶液变成紫色。

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共轭效应:苯酚酚羟基氧上的带孤对电子的p轨道可以与苯环大π键共轭,共8个π电子用途: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它可制取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五氯酚、2,4-D、己二酸、酚酞n-乙酰乙氧基苯胺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得。

1855~1856年M.贝特洛用氢氧化钠与一氧化碳直接制得甲酸钠,T.戈德-施密特最先用水解的方法从甲酸钠制得甲酸。

此法于1896年在欧洲开始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小批量生产仍用此法。

1980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伯利恒钢铁公司和利奥纳德公司开发成功甲醇羰基化生产甲酸的方法,并已有年产甲酸20kt的工厂投产。

此外,甲酸也可由轻质油氧化制醋酸的副产物中回收获得。

3苯乙酮的物理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低熔点、低挥发性、有水果香味的油状液体。

熔点(℃):19.7相对密度(水=1):1.03(20℃)沸点(℃):202.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4分子式:C8H8O分子量:120.14饱和蒸气压(kPa):0.133(15℃)闪点(℃):82引燃温度(℃):57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甘油。

遇明火、高热可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生产工艺技术3.1生产工艺简述过氧化氢异丙苯的生成1.主、副反应主反应:由于过氧化氢异丙苯的热稳定性较差,受热后能自行分解,所以在氧化条件下,还有许多副反应发生。

副反应:这些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氧化液的组成复杂,而且某些副产物还对氧化反应起抑制作用。

例如,微量的酚会严重抑制氧化反应的进行,生成的含羧基、羟基的物质不仅阻滞氧化反应,还能促使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分解。

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分解1.主、副反应主反应:在发生主反应的同时将伴有副反应发生,而生成的副产物具有相互作用的能力,从而使催化分解过程的产物非常复杂,其主要的副反应如下:这些副反应不仅降低了苯酚、丙酮的收率,而且使产品的分离变得困难。

苯酚、丙酮的生产工艺过程是由异丙苯氧化,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两部分组成。

1、异丙苯氧化异丙苯氧化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空气加压至0.45MPa(表)并被过热后由氧化塔(1)底部送入塔内。

用碱配制成pH为8.5~10.5的精异丙苯,从贮槽(4)送出加热后由氧化塔顶进入塔内与空气逆流接触。

氧化塔为板式塔,氧化温度为110~120℃。

氧化塔顶部排出含有少量氧的气体混合物,经冷凝器(5)将异丙苯冷凝后送入气液分离器(6)。

液相为异丙苯,回收使用,不凝气放空。

由氧化塔底部排出的反应物料送入降膜蒸发器(7)增浓后进入第一提浓塔(2),将大部分未转化的异丙苯蒸出。

塔釜得到浓度为70~80%的过氧化氢异丙苯,经冷凝后进入第二提浓塔(3)。

其塔釜得到浓度为88%过氧化氢异丙苯,塔顶的凝液与第一蒸发塔的凝液混合后加入8~12%(w)的NaOH中和沉降,分出的碱液循环使用,异丙苯循环回氧化系统。

氧化过程工艺流程图1-氧化塔;2、3-第一、第二提浓塔;4-贮槽;5-冷凝器;6-气液分离器;7-降膜蒸发器(二)过氧化氢异丙苯的分解及分解液的分离分解精制过程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分解精制过程工艺流程图1-分解塔;2-中和水洗塔;3-沉降槽;4-粗丙酮塔;5-精丙酮塔;6-割焦塔;7-第一脱烃塔;8-第二脱烃塔;9-精酚塔;10-缓冲罐来自氧化系统的氧化液进入分解塔(1)的底部与酸性循环氧混合,并在分解塔中发生分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