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有感500字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有感_小学作文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有感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有感,感谢您的阅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看《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有感从1851年英国伦敦的“万国博览会”至今,世界博览会已经走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程。
这一百五十多年来,世博会汇聚展现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全世界人民相互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进一步增加民众对世博会的认知度,激发兴趣,鼓励参与。
今年,世博来到了中国,全世界人民将相聚上海世博会,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认识世博的文化和和各国民族的风情。
世博就在家门前,当然要去一览风采。
当然也少不了介绍世博的一些书籍,《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她就是一本介绍150年来世博历史的好书,再加上亲自去了世博,更是让我感触极深。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清晰明朗的带我们去了至今的150场世博,让我们体验到了150次辉煌的历史。
当然,其中最使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
各国的支持,细密的准备,仔细的安检,各个场馆的制作材料,精心绘制的地图,都一一的记录在内。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还记录一些世博小故事,让你知道了世博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告诉了我们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让我们向世界学习,向文明的国家前进,把技术、科技发展的更完善、先进。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是一本值得我们应该去认真阅读、慢慢品味的好书,是值得我们大家分享的好书,是值得我们去珍藏的好书。
它,让我们更加了解世博,关心世博,让我们去感受世博的辉煌。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北校区六(一)班:蒋啸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初一作文读后感《读《走进世博会》有感》450字(共7页PPT)

读《走进世博会》有 感
450字
第四十一届世博会是在我国
上海举行。身为一名中国人 祥物是——海宝。意为“四海之宝”。
与海宝身体大海般的颜色呼应, 也符合中国老百姓为小孩取 名的习惯。
关键词:世博会,事情,身体,颜
色,老百姓,小孩,习惯,举行,身为, 知道,呼应,取名,骄傲。
方面,形态,举办地,地域,特色,世界, 姿态,世博会,主题,体现,写照,为主, 显示,开放,包容,象征,展现出,融入, 拥抱,呼应,深厚,美好。
初一作文读后感《读《走进世博会》 有感》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
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
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
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
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再见
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
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
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
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
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
经历 办过40多届,主要
了四个发
展阶段。我爱世博会!!!
关键词:人们,集市,展览会,意
义,世博会,发源,世纪,经历,阶段, 想到,举办,相似,只展,不卖,萌芽。
初一作文读后感《读《走进世博会》 有感》
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
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
世纪 时,早在公元五
,波斯举办
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
览会。
关键词:世界,博览会,人类,聚
会,人们,产品,技艺,故乡,祖国,世 博会,感染力,心情,世纪,集市,功能, 展览会,汇聚,展示,夸耀,大成,具备, 激荡,上溯,举办,超越。
初一作文读后感《读《走进世博会》 有感》
世博感悟

科技、创新、人文的展示——观上海世博会有感近日闲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有幸参观游览了神往已久的上海世博会,目睹了这次东西方文化交融、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世博会有一种把历史、科技、文化、梦想等衔接的文明融通并延伸进现实的神奇力量。
在建筑与文化的展现中,众多场馆堆砌着种种历史的痕迹,蕴涵着不同种族的结晶,也承受着人类的奇幻之梦,越飞越远。
方楞而建的中国馆,中国红凝结着沉稳又活泼的色彩,如同亿万热血铸就着钢骨支撑,中国方阵以红色而热腾,以厚重为大气,以方叠而正气,以斗式而纳众多包容。
而看似奢华的阿联酋“沙丘”,使用的都是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这正呼应了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幸福生活,童话乐园”为主题的丹麦馆,并不注重外观设计,而是水池的中央坐落着一尊小美人鱼雕塑,表达了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队简单幸福生活的向往,期望大自然赋予的宁静和悠然。
韩国馆、尼泊尔馆、泰国馆、日本馆等众多展馆都体现了最新科技成果和节能环保的理念,并且建筑风格各异,色彩搭配大胆诙谐。
在线条流畅、包装精美、绘画随意、意境奇特中把艺术与科技张扬,把国度生活与思想表达灌注,从而有了斑驳不同的美丽展现。
走入其中,不同风格,曲折回廊里能寻找空间世界装扮大师的精美设计,不同潮流的映衬对比,流淌出科技、环境、人文、生活、心理的各异不同。
参观是一种乐趣,是提升一种意境。
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夜晚里,世博园区照射出多彩的应变灿烂,成为上海最浓艳而璀璨的繁华。
在谈笑间纵情天地,在咫尺华丽里窃窃私语、养眼舒心。
站高观远,在豁然中俯视精心设计的国度方块,有人在争相拍照中赞誉和佩服,诚然吐露出的是对中华盛世的感叹,对世界文明的由衷敬意。
上海世博会,创新与艺术比翼,科技与人文齐飞。
《走进世博150年》读后感

《走进世博150年》读后感《走进世博150年》读后感百年回眸,一个半世纪前问世于欧洲的世博会,已被视为是展示经济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
今天,逐渐富强起来的中国已成为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的梦想实现了。
1997年春天,解放日报、新民晚报记者联袂出访比利时,在首都布鲁塞尔市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塔前拍照留念,这个模型塔是1958年在此举行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在按动快门的一刹那,来自黄浦江畔的中国记者脑海里不禁闪现问号:世博会何时能在中国举行,由上海承办?这一问号一直萦绕在上海记者的心头。
因为举办世博会,既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象征,又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体现。
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将申办世博会视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引擎”。
中国不仅有能力申办世博会,而且有条件使世博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杠杆之一。
历史走到了一个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时刻。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开始,每一届无论是那种形式的,何种规模的都对举办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和传递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各个城市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定位,实施恰当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城市现有的积极力量,发展区位竞争优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下,城市形象成为城市的一个活的名片,直接刺激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居民和外来人口、企业的大脑。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着各国对中国的评价,影响着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放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经济地位,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上海乃至中国所拥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并不多见,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一个崭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更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世博会观后感500字世博观后感500字

世博会观后感500字世博观后感500字打好文化道德基础就是为“世博”做最大的贡献,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效益与声誉,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坎,我沉思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缺少绿色的家园就缺少了宁静、安详,充满活力……绿色,上海一直不断在进步,这样的城市才会更加美好。
我全身恍如灌注了奔腾的力量般热血起来,对!。
我很期待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带给我们无限收获与惊喜。
房地产投资方面有数据显示绿地最直接的收益者就是房地产开发商。
我能想象在上海,将绿化带从滨江地区延伸到城市腹地,犹如现代城市与大自然连接的纽带;在满目绿意的衬托下,一条长四五百米、专供游人徜徉观光的花桥将横跨浦江两岸,上海的房价将会有所增长,所以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素质,是人类永恒的理念绿色,文化,经济,比如:南京路步行街上走能遇到“沿街乞讨”的“美丽风景”,如何用心“装点”我眼中这份珍贵的礼物,已成为我人生中最惊天动地的愿望,那么,还有残疾人通道总是不能正常使用等设施问题。
我想这些都不是要在“世博”上所展现的吧!所以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却是最值得重视和解决的,有着繁忙的商业区。
南京路步行街,也许这对上海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可也融入了我对世博的祝福与期盼呀!这样一想,我又得到了点欣慰。
说干就干,我来到家门口前的田野边,说为田野,不如称之为“荒野”更为妥当些,杂草稀落,到处尘埃飞舞,散落着一堆堆的垃圾,还有几个塑料袋在地面上漂移……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就这样的环境?连居民区周遭都如此惨不人睹,我们还怎么去挺起胸膛迎接世博?不行,我一定要改变它!我咬咬牙,行动了起来。
捋起袖管弯下腰一棵一棵地拔除杂草,一个一个地捡起塑料袋,一点一点地清理令人讨厌的垃圾。
心中有股怎样的力量支持我做出如此疯狂举动?支撑我愈发酸痛的臂膀,愈发沉重的脚步?突然,我的一群玩伴站在对面好奇、疑惑地望着我有些狼狈的身影。
我指了指褪色的水泥墙上挂着的横幅:“迎接世博,从我做起。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篇一:走进世博会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博览会起源于欧洲早期的集市。
从15世纪起,欧洲诸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大型博览会。
18世纪中后期,伴随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博览会。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博览会,以此推动本国工业生产技术,宣传新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博览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
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22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Exposition),简称BIE,总部设在巴黎。
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
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54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22年7月1日)。
一、人类文明的盛会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
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
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识。
1.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后来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进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观念。
世博会观后感

世博会观后感世博会观后感(精选5篇)世博会观后感(精选篇1)多彩的光束、彩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喷泉、变幻的音乐和绚烂的焰火……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_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
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
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
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
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
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
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
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
“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
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
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
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
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
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
“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
参观世博会心得体会

参观世博会心得体会参观世博会心得体会(3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世博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参观世博会心得体会1前几天单位组织我们去上海参观世博会,期待着百年世博的举行,从申办世博到成功,一路走来,中国付出了辛酸的汗水,无数的努力,终于上海成为了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带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憧憬,世博园区一日游各国展馆全体验时我如期的参观了世博园。
有着“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无疑是园区内最亮眼的展馆,无论你站在哪个位置,你都能看见它矗立园区,显得雄伟而大气,香港、澳门馆紧紧依偎。
首先我们来到石油馆,观看了4D影视让你感到画面里的一切你伸手就可以触摸,从石油的有来和人类没有石油后的后果。
转瞬来到了尼泊尔馆,馆前门庭若市,游览的人群正争相照相,不亦乐乎!午后的阳光晒得人懒懒的,没有力气,不愿随大流涌进去,其实园区内几乎是到处都是参观的人群,排队等候进入中国馆的人不计其数,顶着烈阳等了三个半小时才得以进入馆内,此次的中国馆以红色屹立于园区,博得了不少游客的.青睐,同样怀着好奇心大家都默然等待着,馆内的中国文化无不体现着我国人民的伟大,中国的各种文化迅速发展。
亲临现场观看了青海玉树地震后我国人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抗震救灾的奋力抢救人员和物品,深深地体会了他们对祖国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能完成,随后我们有来到各省市的场馆观看了新疆的木卡姆的歌舞表演,其它有甘肃、陕西、贵州、云南等各个场馆里面体现我国各省市人民群众对祖国的热爱。
最后我们结束了世博园的参观来到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后滩一眼就看到了东方明珠塔它的雄伟壮观,和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铜像,特别是听着黄浦江的轮船的汽笛声,就像是用美妙的乐章欢迎着观光的各国的游客。
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地方的确引来了各国游客的停驻观看,也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有感500字“世博是一个世界的盛会,在这里,有150余年的文化历程。
”
从1851年英国伦敦豪华的“水晶宫”,到xx年我国现代化的各种场馆,世博会犹如一个纽带,把各国串联起来——这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开这本《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我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世博会对于世界的贡献,让我们能够从方方正正的文字中得到丰富多彩的知识,从建筑、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中获悉一个世界的发展,实属不易。
世博会,没有奥运的恢宏,没有世界杯的喝彩。
可些朴实的一张画,一件小物件,或是神奇的科技产品,却能让我们获得无法比拟的东西。
世博会,小小的地方却融汇了一个大大的世界。
各国儿女在这里,互相平等、尊重,沟通、交流。
谁能想到,从古至今一直难以平息的“战争”——国家间的战争,种族间的战争……仅仅因为一个展会,反而促进了多国间的和平呢?
一篇篇章节间,尽是那些世博会我们所不知道的逸事,读起来趣味无穷。
“现在电脑的‘祖师爷’”、“世博会娱乐园的延续发展”、“为葡萄酒‘论资排辈’”……这些或有趣、或令人啼笑皆非的世博趣事,竟让我们获得了久违的快乐。
这是世博的魅力,书便是最好的“广告”,当我们步世博的大门,融入世间百态,会不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呢?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