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实用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概要

合集下载

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课件鲁科版必修1

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课件鲁科版必修1

B. N2O3 C. NH4+ D. NO2
三、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Fe的还原性: 与活C泼l2的、化O2学、性H质+ 、。Cu2+、Fe3+ 等反应,表现了铁较
2.Fe3+的氧化性: 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Fe 、 Cu 、 Zn 、KI 等氧化,而本身被还原为Fe2+.
3.Fe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①氧化性:Fe2+可以被Zn还原。 等②氧还化原。性:Fe2+可以被Cl2 、 O2 、 KMnO4 、 HNO3
[小结] “铁三角”
0
H+ Cu2+ Fe3+
+2
Fe
Fe
Zn H2 CO
+3
Fe
练 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B.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 失电子多的还原剂,还原性就强
D. 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此元 2F素e3可++F能e=被3F氧e2+化,也可能被还原
[分析]
①“或”、“和”、“化合物”、“都”…… ②导电的前提是电离,酸、碱、盐、水能电离,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C、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D、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否正确:
①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阴离子只具有还原性。
( ×)
②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只具有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知识整合 鲁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知识整合 鲁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章末知识整合鲁科版必修1知识网络构建热点专题聚焦专题一离子共存问题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

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但这类题的区分度都比较高。

也就是说,题不难,但考生在这类题上得分差异较大。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考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没有将众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并进行有序的存储,因而在提取、再现、辨认时,或出现错误,或发生障碍,或不完整。

也有知识掌握不完整,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不清晰,在解决问题时缺乏信心等因素。

1.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2-3、HCO-3、S2-、HS-、SO2-3、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发生CO2-3+2H+===CO2↑+H2O、HS-+H+===H2S↑等。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2-4、CO2-3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2-3===BaCO3↓,Ca 2++SO2-4===CaSO4↓(微溶);Mg2+、Al3+、Cu2+、Fe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SiO2-3、[Al(OH)4]-等不能与H+大量共存是因为SiO2-3+2H +===H2SiO3↓,[Al(OH)4]-+H+===Al(OH)3↓+H2O。

(3)有难电离物质(或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lO-、CH3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等;一些酸式弱酸根及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2-3+H2O,NH+4+OH-===NH3·H2O等。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知识点梳理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CO2、SO3等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例:1.酸性氧化物也叫酸酐,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硝酸的酸酐的是( )A.N2O3B.N2O4C.NO2D.N2O52.CO2、NO、H2O三者同属于下列的( )A.酸性物质B.碱性物质C.氧化物D.非金属元素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生石灰与水反应(4)用盐酸除铁锈(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例:用七种方法制取MgCl2Ⅰ.Mg + Cl2 ==== MgCl2①Ⅱ.MgO + HCl ==== MgCl2 + H2O ②Ⅲ.Mg(OH)2 +2HCl ==== MgCl2 +2H2O ④Ⅳ.MgCO3+2HCl === MgCl2 +H2O+CO2↑⑥Ⅴ.MgSO4 + BaCl2 === MgCl2 + BaSO4↓⑦Ⅵ.Mg + CuCl2 ==== MgCl2 + Cu ⑧Ⅶ.Mg + 2HCl ==== MgCl2 + H2↑⑨例:试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知识点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分散系.一种(或者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粒子直径<1nm1~100nm>100nm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Fe(OH)3胶体泥浆水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时,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卤水点豆腐、长江珠江三角洲的形成都是由于胶体的聚沉。

电泳,见教材P28科学视野关于Fe(OH)3胶体,静电除尘就是胶体电泳的应用。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4)胶体的净化:渗析法,净化血液利用的就是渗析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注意事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笔记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笔记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笔记在化学这门学科里,必修一的第二章可是让人又爱又恨的。

你看,里面有很多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轻松聊聊这些知识,绝对不会让你觉得枯燥无味。

元素周期表,哎哟,这可是化学的“家谱”啊,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位置,有点像是大家族聚会,每个成员都在自己的小圈圈里闪闪发光。

你有没有注意到,元素们就像是每个家庭的独特性格,有的活泼,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则特别“黏人”。

说到元素,咱们不得不提到周期律。

周期律就像是元素们的一种神秘魔法,让它们在不同的周期中展现出不同的性格。

比方说,第一周期的氢和氦,两个小家伙儿,一个喜欢自由自在,一个则是安静的观察者。

它们在一起时,似乎还挺和谐的,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看。

再往下走,第二周期的锂、铍、硼、碳……哇,真的是五光十色啊,大家各自展现着不同的魅力,犹如一场精彩的才艺表演。

锂爱发光,铍则是个“硬汉”,而碳呢,它可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老朋友,碳的化合物就像是化学界的“万金油”,无论你遇到什么问题,找碳总是没错的。

再聊聊金属和非金属吧,金属们就像是健壮的运动员,走路都是一副霸气侧漏的样子,尤其是那些碱金属,啊呀,真的是活泼得不行,水一碰就炸开,简直是“火山爆发”现场。

不过呢,别小看那些非金属,它们可是有一套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像氧和氮,它们虽然低调,但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缺了它们可就麻烦了。

如果你觉得元素周期表太复杂,那我们可以用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来理解。

就像你在超市买东西,元素们就是货架上的商品,每个商品都有自己的特价和优惠,买得好,能搭配出美味的化学反应。

比如说,氧气和氢气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水,哇,这水可重要了,咱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真是太神奇了!再看看碳,跟氧结合,形成了二氧化碳,这可是植物的“食物”,没了它,植物可就不活啦,生命的循环真是妙不可言。

在学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咱们还得留意它们的化学性质。

有些元素特别活泼,像小孩子一样,一碰就炸;而有些则特别稳重,像个老头儿,安安静静地待着,偶尔才露个脸。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本质看,元素是物质的根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洁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洁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洁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假设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那么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假设按在化学反响中的表现,那么分为氧化剂和复原剂。

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2〕金属的化学通性: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③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④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3〕氧化物的化学通性:①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④碱性氧化物+水→碱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说明:1.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当然也一定是纯洁物〕。

其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种假设为金属元素,那么称为金属氧化物;假设另一种不为金属元素,那么称之为非金属氧化物2.能跟酸反响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响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2.能与酸反响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SiO2可以与HF〔氢氟酸〕反响,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应要注意,SiO2可以与HF反响是SiO2的特性,与它是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无关〕;3.酸性氧化物中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中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4.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水是特殊的氧化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归纳拓展
1.单质、氧化物、 酸、碱和盐之间的 转化关系图 注意物质的特性。 如:酸与金属反应可 以生成氢气和盐,这 是一般规律,但并不 是所有的酸都能与 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2.具体转化示例 (1)金属的化学通性。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氧化物
(3)酸的化学通性。 酸
(4)碱的化学通性。 碱 (5)盐的化学通性。 盐
方法点拨 根据物质类别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 首先判断陌生物质的物质类别,根据该类别物质的一般性质及相关反应规 律预测陌生物质可能会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择可能与该物 质反应的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推断可能发生的具体反应和反应产物。
2.在如下一系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C )
C CO2 H2CO3
NaHCO3 Na2CO3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D )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解析 题中涉及反应依次为C+2CuO 2Cu+CO2↑(置换反应)、 CO2+H2O══H2CO3(化合反应)、H2CO3+NaOH══NaHCO3+H2O(复分 解反应)、2NaHCO3 Na2CO3+CO2↑+H2O(分解反应)。
探究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问题探究
(1)在物质的分类中,镁属于哪类物质? 提示 镁属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单质。
(2)在上图表示的一组实验中,镁与哪些物质的反应有明显现象? 提示 镁与稀盐酸反应会有气泡产生,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在镁片表面析 出红色的金属。
(3)通过这组实验总结这类金属的通性。 提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等反应 生成氢气,能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Na等金属除外)。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一化學必修1第二章復習提綱及試題第二章化學物質及變化班別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第一節物質の分類1、物質の分類方法有多種,常見の有:樹狀分類法、交叉分類法等等。

用樹狀分類法將物質分類一般分為:混合物:溶液、濁液、膠體金屬單質:Na、Fe、Cu等物質單質非金屬單質:Cl2、H2、、O2、O3、C60等純淨物酸:HCl、H2CO3等無機化合物堿:NaOH、Ba(OH)2、NH3·H2O等化合物鹽:Na2CO3、NaHSO4、Cu(OH)2(CO3)2氧化物:CO、CO2、CuO等有機化合物:CH3COOH、CH4、C2H6、CH3CH2OH等[練習2、膠體の概念和性質①概念——分散質微粒の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の分散系稱做“膠體”。

根據分散劑狀態,可將膠體分為液溶膠,如氫氧化鐵膠體、澱粉溶液;氣溶膠,如雲、霧、煙;固溶膠,如有色玻璃、煙水晶。

②膠體有如下の性質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の結果。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質點在各個方向所受の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の無規則の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

*電泳——在外加電場の作用下,膠體の微粒在分散劑裏向陰極(或陽極)做定向移動の現象。

注意:電泳只是膠粒定向地向電極運動,並沒有凝聚而沉澱。

凝聚——膠體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の現象稱為“凝聚”。

能促使溶膠凝聚の物理或化學因素有加電解質(酸、堿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帶相反電荷の膠體等。

[練習2].下列關於膠體和溶液の說法中,不正確の是 ()A、膠體粒子直徑為1-100nm,比較穩定,無色透明B、往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會產生沉澱而後沉澱逐漸溶解C、江河入海口三角洲の形成通常與膠體の性質有關D、濁液、溶液、膠體の本質特徵在於分散質粒子大小不同第二節離子反應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①電解質:在水溶液裏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の化合物,如酸、堿、鹽、水、金屬氧化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世界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相同的几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和CO2、H2O和H2O2等。

2、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如金属铁中的铁元素。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如Fe2O3中的铁元素。

3、元素的化合价(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金属元素只有0价和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有0价、正价或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Cl2、He、Ar)H2CO3、H3PO4)、NH3.H2O)3物质2、SO3、CO22O、CaO、BeOCO、NO3胶体、淀粉溶液、有机玻璃、烟水晶等)【相关定义】(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酸性氧化物时,看面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2)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碱性氧化物时,也看面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3)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氧化物。

(只需要记住Al2O3这个例子)(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只需要记住CO、NO、NO2这几个例子)(5)过氧化物:含有过氧根O22-的化合物。

(只需要记住H2O2、Na2O2这两个例子)(6)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全部为酸根离子的盐。

(7)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为金属离子(或NH4+)的盐。

(8)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只有酸根离子的盐。

注意:本部分,做题技巧为记反例。

如:(1)碱性氧化物全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酸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Na2O2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不成盐氧化物,NO2属于成盐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1)金属单质通性金属+非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金属的活动性要在H之前)3条1+盐1=金属2+盐2(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活动性在金属2之前)(2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3)酸通性酸+碱=盐+H2O (中和反应)酸+碱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酸酸+活泼金属=盐+H2↑(置换反应)5酸1+盐1=酸2+盐2 (复分解反应)+指示剂会变色(如: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4)碱通性碱+酸=盐+H2O (中和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4碱1+盐1=碱2+盐2(复分解反应)碱+指示剂会变色(如: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5)盐通性盐1+酸1=盐2+酸2 (复分解反应)盐1+碱1=盐2+碱2 (复分解反应)4盐1+盐2=盐3+盐4(复分解反应)盐1+ 金属1 =盐2+金属2 (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的活动性比金属2强)(6)酸性氧化物通性碱酸性氧化物+碱=盐+H2O(复分解反应)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化合反应)3条H2O酸性氧化物+H2O=酸(化合反应)(7酸碱性氧化物+酸=盐+H2O(复分解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化合反应)3条H2O碱性氧化物+H2O=碱(化合反应)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者本质区别为:分散之微粒直径大小)1、胶体分类(1)按分散剂状态分气溶胶(如:烟、云、雾、清晨或傍晚的光束)固溶胶(如:有色玻璃、烟水晶等)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硅酸胶体等)(2)按分散质的构成微粒分粒子胶体: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分子胶体:一个大分子的直径就在1nm~100nm之间(如:淀粉溶液、2、胶体的性质蛋白质溶液)(1)丁达尔现象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通路。

产生原因:胶粒对可见光发生光的散射。

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清晨的光束或傍晚的霞光也属于丁达尔现象。

(2)聚沉(仅用于液溶胶)定义:使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方法:①加入可溶性酸、碱、盐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应用:向豆浆中加入CaSO4,使蛋白质聚沉,制得豆腐。

(3)电泳定义: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中的微粒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应用:高压除尘,电泳电镀等。

【注意】不是所有的胶体都能发生电泳,如淀粉胶体中的胶粒不带点,不能发生电泳(4)渗析定义:用半透膜把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分离除去的方法叫渗析。

原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应用:膜分离,提纯、精制胶体(5)介稳性(即胶体比较稳定)3、制备原理:Fe + 3H2O =加热= Fe(OH)3(胶体) + 3HCl制备方法: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 mol·L-1 FeCl3溶液,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注意】不能搅拌;加热时间不能过长,当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

都是防止聚沉。

三种混合物的区别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1nm 1nm ~ 100nm >100nm分散质粒子结构分子、离子大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粒大量分子聚集成的液体小液滴特点均一、透明多数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透明、久置沉淀不均一、不透明久置分层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淀粉溶液泥水、石灰乳油漆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5种主要类别:酸、碱、盐、金属氧化物、H2O(2)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3种主要类别:大部分的有机物(例外如:醋酸属于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NH32、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实质: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2)电离定义:溶于水或受热熔融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3)酸、碱、盐定义及电离条件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只有溶于水时发生电离(即能导电),晶体或熔融态时都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导电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强碱在溶于水或熔融时均能发生电离(即能导电),固体状态虽然以离子形态存在,但由于静电作用,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在溶于水或熔融时均能发生电离(即能导电),固体状态虽然以离子形态存在,但由于静电作用,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4)电离方程式定义:表示电解质发生电离的方程式(注意:强电解质中间用“=”,弱电解质中间用“”)硫酸:H2SO4=2H++SO42-醋酸:CH3COOH CH3COO-+ H+碳酸:H2CO 3H++HCO3- HCO3-H++CO32-氢氧化钾:KOH=K++OH-氢氧化钙:Ca(OH)2=Ca2++2OH-氢氧化钡:Ba(OH)2=Ba2++2OH-氢氧化铝:Al(OH)3Al3++3OH-一水合氨:NH3.H2O NH4++OH-氯化钡:BaCl2=Ba2++2Cl-硫酸铁:Fe2(SO4)3=2Fe3++3SO42-碳酸氢钙:Ca(HCO3)2=Ca2++2HCO3-硫酸氢钾:KHSO4=K++H++SO42-水:H2O H++OH-(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4种主要类别:强酸(6大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强碱(4大强碱:KOH、Ca(OH)2、NaOH、Ba(OH)2)、大部分盐(除了(CH3COO)2Pb、HgCl2等属于弱电解质)、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等)②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3种主要类别:弱酸(如:CH3COOH、H2CO3、H2SO3等)、弱碱(如:NH3.H2O、Al(OH)3、Fe(OH)3等)、H2O【跟踪训练】下列物质中(1)NaCl晶体(2)BaSO4 (3)熔融K2SO4(4)Na2CO3溶液(5)CH3COONH4 (6)CH3COOH (7)液态氯化氢(8)盐酸(9)硫酸(10)NaOH溶液(11) NH3 . H2O (12)Al(OH)3 (13)Ca(OH)2 (14) 酒精(15)蔗糖(16)CO2 (17)CaO (18) 铁(19)石墨(20)汞(Hg)(21) 水(22)Cl2请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处其中能导电的物质有:(3) (4) (8) (10) (18) (19) (20)(21)属于电解质的是:(1) (2) (3) (5) (6) (7) (9) (11) (12) (13) (17) (21)属于非电解质的是:(14) (15) (16)属于强电解质的是:(1) (2) (3) (5) (7) (9) (13) (17)属于弱电解质的是:(6) (11) (12) (21)【习题小结】导电的物质有2类:1、金属单质和石墨2、溶于水或熔融态的电解质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做题步骤:1、排除单质和混合物2、看分类电解质5类:酸、碱、盐、某些金属氧化物、H2O非电解质3类:大部分有机物(醋酸属于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NH3强电解质4类:强酸(H2SO4、HNO3、HCl、HClO4、HBr、HI)、强碱(KOH、Ca(OH)2、NaOH、Ba(OH)2)大部分的盐((CH3COO)2Pb、HgCl2等除外)、某些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3类:弱酸(如:CH3COOH、H2CO3等)弱碱(如:Al(OH)3、NH3.H2O等)、H2O 【拓展延伸】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1、离子浓度(如:同T、P下,100mol/LHCl比1mol/LHCl导电能力强)2、离子所带电荷数(如同T、P下,1mol/LH2SO4比1mol/LHCl导电能力强)注:导电能力强弱与是否为强电解质没有直接关系(如:同T、P下,100mol/LCH3COOH可能比0.01mol/LHCl导电能力强)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离子反应定义: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注意:固体+固体,固体+气体,气体+气体,浓H2SO4+固体或气体、浓H3PO4+固体或气体等都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常见类型:水溶液中的1)复分解反应2)置换反应3)某些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即沉淀)如:BaSO4、CaCO3、AgCl等(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H2、CO2等(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如:CH3COOH、NH3.H2O、H2O等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低2、离子方程式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反应前后无变化的离子不写入其中)书写步骤:一写——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方程式的配平问题二拆——将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可溶性强电解质:即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三删——删去不参与反应的离子和能约去的系数;四查——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