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导游词三篇

合集下载

2020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范文

2020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范文

2020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范文推荐文章长沙柏乐园导游词5篇热度:介绍湖南导游词范文5篇热度:湖南导游词范文5篇热度:关于湖南导游词范文五篇热度:湖南苏仙岭的导游词范文热度: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但后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故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

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湖北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炎帝神农故里的导游词(一)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炎帝神农故里景区的一名导游,我叫__大家可以叫我小_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神农故里,游玩中,大家有什么需要和建议可以提出来,在可能又合理的情况下,我会尽全力满足大家,同时预祝各位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炎帝神农景区是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随州城北18公里,乘3路公汽18分钟即到,是连接316国道和汉丹铁路的一条纽带,交通十分便利,区内设施齐全,我们伟大的民族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烈山石室里。

炎帝神农是中国上古时期一个强大、先进的氏族部落首领,有他开创的新石器时期的原始农业,是人类有游猎走向农业,有蒙昧走向文明。

因此,他和另一个先进的氏族部落首领皇帝轩辕氏先后创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开创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新纪元,被海内外炎黄子孙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炎帝神农牌坊,它是炎帝神农故里的大门,牌坊高8米,宽10米,四柱三间四楼式,雕梁画栋,盘龙绕凤,横匾上雕刻着“炎帝神农故里”六个金色大字。

经过横跨在龙脉河上的神农桥,就进入炎帝神农文化广场,广场由前后烈山门和四角角楼及四面文化长廊组成,广场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广场中央巍然屹立着高9米的汉白玉帝神农雕像,他左手执五谷,右手拿灵芝,傲然挺立,气宇轩昂,象一棵搏风击雨的不老松。

在广场四周的文化长廊里布展着中央领导和海内外名人名家到此参观时留下的墨宝。

炎帝陵景区讲解

炎帝陵景区讲解

炎帝陵景区讲解炎帝陵景区是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对炎帝陵景区的详细讲解:1、炎帝陵的背景和历史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据记载,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他不仅教会了人们农耕技术,还发明了医药,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纪念炎帝的伟大贡献,后人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鹿原陂建造了炎帝陵。

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

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如今,炎帝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之一。

2、炎帝陵景区的构成炎帝陵景区由祭祀区、拜谒区、缅怀区等三大功能区组成,包括炎帝陵殿、神农大殿、神农园、阙门、华夏广场、福林、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牌坊等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

其中,炎帝陵殿是景区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内供奉着炎帝神农氏的塑像,殿外则是大型祭祀广场,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拜。

此外,神农大殿和神农园也分别展示了炎帝的农业文化和草药文化,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炎帝的历史和文化。

3、炎帝陵景区的文化价值炎帝陵景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全球华人和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举行的“炎帝陵祭典”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此外,炎帝陵还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首和“新潇湘人文八景”、“湖南省最佳景区”之一,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品牌。

4、游览建议在游览炎帝陵景区时,游客可以按照景区的游览路线进行参观,了解各个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也可以参加祭祀活动和品尝当地美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炎帝陵景区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株洲炎帝陵解说词

株洲炎帝陵解说词

株洲炎帝陵解说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炎帝陵。

在这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上,您将会了解到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重要信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座炎帝陵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一、炎帝陵的历史炎帝陵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帝陵之一。

相传炎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被尊为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炎帝陵始建于秦朝时期,比兵马俑和长城还要早上数百年,是中国最早的一座现代化陵墓。

二、炎帝陵的建筑风格炎帝陵的整体布局、建筑群和装饰细节都极富特色。

整座陵墓采用了帝王陵墓常用的“五进式”和“三重套拱”的布局方式,由门楼、石雕坊、陵门、配殿、墓穴等建筑组成。

炎帝陵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壁画装饰和龙凤石雕,色彩缤纷、栩栩如生的画面与石雕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文化。

三、炎帝陵的历史意义炎帝被称为“中华文明之始”,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位文化英雄。

炎帝陵作为炎帝的陵墓,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内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象征。

炎帝陵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炎帝陵的文化价值炎帝陵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皇陵之一,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在炎帝陵中,藏着无数具有文化价值的宝藏和珍宝,这些文物以及陵墓本身都是研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文化、民族起源和风俗习惯的重要物证。

五、炎帝陵的保护和利用保护和利用是对于炎帝陵历史文化遗产最有效的传承方式。

目前,炎帝陵管理局已经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保护体系和联合保护网络。

同时,炎帝陵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向广大游客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瑰丽多彩。

在这里,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来到炎帝陵,欣赏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体味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韵味。

希望您能够在此留下美好的回忆,感受炎帝陵的无穷魅力,也期待您和您的家人、朋友能够常来株洲,重温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瑰丽。

【最新】炎帝陵导游词-易修改word版 (2页)

【最新】炎帝陵导游词-易修改word版 (2页)

【最新】炎帝陵导游词-易修改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炎帝陵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

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

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

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WWW.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

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

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

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

关于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

关于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

关于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湖南炎帝陵,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神话史上的祖先——炎帝。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零陵区烈士公园内,是中国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有关于炎帝和他与黄帝的斗争故事就不再重复了,我们今天关注的是炎帝陵本身。

炎帝陵分为内陵和外陵两部分。

内陵其实就是炎帝陵墓,它长约200米,宽约140米,高约30米。

据考古专家推测,炎帝陵建造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内陵最高处建有一座小山,山上有石阶可供游人登顶。

从山上俯瞰下去,可以看到整个陵区的布局,同时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外陵是指围绕内陵的石头堆筑。

外陵的规模更大,长约440米,宽约320米,围墙高约8米,周长约1100米。

外陵的大门为半圆形,门上嵌有铜铃,启闭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进入外陵后,可以看到祭坛以及石雕,这些石雕被认为是中国远古文化艺术的珍品之一。

炎帝陵内有多座墓穴,其中以M1为最为有名。

M1墓穴位于陵内最高的小山的中心,被认为是炎帝的真正墓穴。

M1墓穴全长36米,高13米,宽15米,墓葬结构宏大,同样值得一观。

在陵区内还有炎帝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炎帝时代的文物。

博物馆包括文化经济馆、名人展览馆、武器展览馆、文物管见馆和宗教艺术馆。

这里,游客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炎帝的故事,以及对中国神话史的深度探索。

除了炎帝陵本身,景区周围的自然风景也非常优美,小江河风景区就位于炎帝陵附近,为游客提供了二次旅行的机会。

步行约30分钟即可到达。

总而言之,炎帝陵的历史悠久,文物珍贵,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遗址之一。

各位游客不要错过这个绝佳的旅游目的地,感受中国神话史的魅力!。

关于炎帝陵导游词

关于炎帝陵导游词

关于炎帝陵导游词关于炎帝陵导游词1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因区域的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而称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而简称湘。

湖南地处东经108°47’一114°15’,北纬24°39-30°8。

毗邻七个省市:东邻江西,西连重庆、四川、贵州,南按广东、广西,北界湖北。

全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其中耕地面积4900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水画20__万亩,幅员在全国居第11位。

全省辖14个地市州,136个县市区,2350个乡镇,6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8%。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

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罗霄山脉,南有南岭,西有武陵、雪峰山脉;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为丘陵、盆地。

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为西南东三面向中部北部倾斜、朝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

全省地貌以山池、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1.25%,丘陵盆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格局。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具有气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富足、冬寒期短、无霉期长等气候特征。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6一18摄氏度之间,年较差大;全年无霜期261一313天,日照1300一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38.5一48.8万焦耳/平方厘米,10摄氏度以上活动积温5000一5800摄氏寅,持续238一256天,能满足作物生长耐热量的需求。

湖南是我国多雨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在1200一1700毫米,雨水集中,其降水分布呈明显阶段性。

由于光、热、水基本同季,对农、林业空产极为有利。

湖南水利资源蕴藏量大。

全省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756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倍。

湖南是一个河流比较稠密的省区,水系主要力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全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本省流域面积占92%左右。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

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范文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的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开端——炎帝陵,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遗址,也是我们湖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神话人物,他统一百家姓,创立了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炎帝陵坐落在湖南省雨花区炎帝山下,距离长沙市区仅10公里,占地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建筑群体分为南北两个陵—炎帝南陵和炎帝北陵。

首先,我们先来到炎帝南陵,这里是炎帝陵的主体建筑,是全陵的核心。

南陵规模宏伟,占地面积将近4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大殿、太极顶、中殿、后殿、钟楼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古典传统的气息,又融合了现代的艺术元素,格调高雅,显得非常华丽壮观。

从大殿的门口进入,我们可以看到大殿正中间有一座狮子,状如下蹲,威武凛然,非常震撼人心,这是祭祀用的神兽,代表着尊贵和威严。

大殿中央有一口大锅,被称为炎帝锅,它是炎帝陵的瑰宝之一,传说中是炎帝的神物,也是祭祀仪式中主角之一。

在大殿旁边有一座纪念碑,上面横行着“炎帝归天”四个大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到炎帝北陵,北陵是炎帝陵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祭奠炎帝的妻子和子嗣而建。

北陵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大型祭坛,它呈东西向布局,共有三层,仿古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祭坛前有一口铜钟,钟声悠扬,回荡在山谷之间,令人慨叹神奇。

祭坛后有一座玉帝庙,供奉着玉皇大帝,是祈愿家庭幸福、平安吉祥的地方。

最后,我们来到炎帝陵博物馆,这里是炎帝陵遗址的展览中心,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炎帝陵的历史、文化、传说等内容,让人感觉到它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

展览馆旁是一座炎帝纪念园,园内种满了各种植物和花卉,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非常宜人。

通过今天的游览,相信大家都了解了炎帝陵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炎帝陵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重要历史遗产之一。

关于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5篇

关于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5篇

关于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5篇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

它坐落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

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湖南省最佳景区。

炎帝陵祭典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根亲文化盛事。

主要建筑有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

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湖南炎帝陵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

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

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

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

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

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

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

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帝陵导游词三篇
炎帝陵导游词(一)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

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

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

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

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

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
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

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

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

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炎帝陵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

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

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
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

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各位游客,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第一大功绩:“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这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为市,首辟市场”,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
和生产需要。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农具,并教大家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 的大事;“遍尝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绩“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最后一大功绩是“建屋造房,台榭而居”,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

从这八大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好了,我们现在的看到的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是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的这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9月4日为炎帝陵题的词。

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是行礼亭。

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的。

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主殿。

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这两根大石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这幅对联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的门额上还悬挂着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

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

你们看,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着的是他亲手采回的药草。

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我们到了第四进——墓碑亭。

在这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

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耒耜是一种原始农具,他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

这块碑是当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

这后面是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

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

好了,今天我们的参观就
到这儿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