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方案案例一、工程概述本次沉降观测的对象为某城市中心的一座高层建筑,该建筑地上 30 层,地下 2 层,总高度约 100 米。
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
该建筑用途为商业和办公,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重量、地基土的压缩性、地下水位变化、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如果沉降不均匀或沉降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包括:1、监测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为施工和设计单位提供反馈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验证地基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质量,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3、为建筑物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三、沉降观测的依据和标准本次沉降观测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进行: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该建筑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四、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布设原则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的部位,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同时,在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以及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等也应布设观测点。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根据上述布设原则,结合本建筑的结构特点,共布设了 16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位于建筑物的四角、长边中点和沉降缝两侧。
观测点的具体位置详见观测点布置图。
3、观测点的制作和保护观测点采用不锈钢制作,埋设在建筑物的外墙上,高出地面约 05 米。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摘要: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随着地基上方荷载量不断加大,利用现代测量手段周期性、有规律的对建筑物的整体垂直位移进行可量化监测,以指导高层建筑安全、有序施工,并为建筑物质量评级提供数据支撑的过程,即为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
本文以具体的工程为例,首先对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进行说明、其后重点探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高层建筑沉降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由于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可缓解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高层建筑物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备受青睐。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筑物的竖向位移会因为地面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加大,这种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安全施工,甚至不利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基于此,应用工程测量的变形监测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测,实时分析沉降指标是否正常,从而为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梳理,为今后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积累经验,以便于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展实际工作。
1沉降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1.1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某市新城区,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住用地,其中1#楼a座为地上16层,地下1层的高层住宅建筑,总高度60m。
周边地势起伏较大,且四周道路密布,车流、人流密集,对项目的监测工作的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1.2沉降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1)平面坐标系统本次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使用网络RTK技术测量,施测前与项目所在区域3个以上的原有平面控制点联测,以进行坐标参数的转换,提高测量精准度。
沉降观测点的平面位置使用全站仪配合RTK测得,其测量方法和精度不做过多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2024

引言概述: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是对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准确的沉降观测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指导维修和加固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包括观测设备、观测方法、观测频率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观测设备1.1观测设备的类型和选择1.2传感器的安装和校准1.3数据采集系统的选择和配置1.4安全措施和设备维护二、观测方法2.1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2.2观测点的标记和测量2.3观测时间的确定2.4观测过程中的环境控制2.5观测数据的记录和保存三、观测频率3.1初始观测3.2周期观测3.3事件观测3.4特殊情况下的观测频率调整3.5观测频率的变化原因和处理方法四、数据处理4.1原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4.2数据的质量控制4.3沉降曲线的绘制和解读4.4沉降速率的计算和分析4.5沉降监测结论的汇报和分析五、质量控制措施5.1观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2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3结果的质量控制和验证5.4质量控制措施的改进和优化5.5监管和审核机制的建立总结: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观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观测方法的确定、观测频率的把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的采取等方面,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只有科学严谨地进行观测和处理,才能获得准确的沉降数据,为建筑物的维修和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据,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因此,建筑行业应加强对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的观测水平和质量,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摘要】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是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为了解工程实例中新建大楼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沉降情况,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大楼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大楼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测量技术【abstract 】high-rise build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n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is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therefore, completes high buildings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n of the work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of the new bui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 period of time inside of the settlement, optimize design, ensure safety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urpo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must have a main body structure building subsidence observation work.【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ettlement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 measuring technique一、沉降观测的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水准基点使用时首先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沉降观测对于确保建筑物施工、运营安全非常重要。
以某居民小区沉降观测为例,介绍了工程概况和执行的规范,分析了沉降观测方案和要求,并进行了数据处理。
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科学合理,可以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标签:沉降观测;数据分析;高层建筑1 引言随着城区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空间,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然而,在施工运营过程中,受到载荷增加、基础变形、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质构造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会产生沉降。
若建筑物沉降超限或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必须加强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工作。
本文通过对某小区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实例,探讨如何做好沉降观测工作。
2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2.1 工程概况某居民小区,共计建设8座高层建筑,层高16-20层不等,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使用阶段的安全,受甲方委托,开展沉降监测工作。
2.2 执行的规范本次沉降观测工作主要执行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JB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CJJ8-2011《城市测量规范》、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等规范规程,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经过甲方审议的技术设计书进行观测。
2.3 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2.3.1 建筑变形测量等级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该项目适用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外业观测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2.3.2 检测仪器设备工作状况该项目沉降观测中水准仪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铟瓦条尺,电子水准仪及水准尺均经过计量机构鉴定,同时对水准仪的i角进行了检测,满足规范的要求。
2.3.3 水准控制网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本项目共计布设三个基准点,基准点布设在项目区范围以外无变形、点位稳固的区域,基准点之间采用一等水准方法联测,检验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布设三个工作基点,布设工作基点时充分考虑沉降观测的需要、点位稳定性。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 的比例日益上升。
2008 年房地产(建筑产业)占年房地产(建筑产业)占 GDP 约为 5 %。
而且,比例上升的趋势应有空间。
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兴建,改变了区域内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打破了建筑物的基础基面层平衡。
这就必然会引起基础基面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勘察、设计、施工资料的准确、完整,相应的沉降观测参数,数据。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国家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超、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准确、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从而避免因沉降(上浮)原因而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前在建筑施工中,对沉降观测的认识,一般都不够重视,主1/ 22要存在一下问题:一是施工单位承包、转包、挂靠等现象严重。
技术负责人名不副实。
技术人员鱼目混珠,缺乏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技术力量薄弱。
二是建设方管理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政府技术部门、地勘、设计、施工之间的协调、配合。
审核、图纸设计、技术交底敷衍了事,流于形式,把控不严,造成技术遗漏和欠缺。
如:建筑设计部门在设计图纸上没有沉降观测方面的要求或明确的图示标注等等;三是由于管理松散、技术力量薄弱,造成观测点的设置不符合规定,漫不经心,导致原始数据偏差;四是观测的时间不按规范规定、设计要求;五是沉降观测记录弄虚作假或凭空填报;六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规定要求继续进行必要的沉降观测。
下面就如何保证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准确。
在技术上做一下几方面简单阐述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1)国内现行应用观测设备仪器主要有:压力计系列:孔隙水压力计渗压计水位计土压力计量水堰;位移计系列:测斜仪横剖仪沉降计测缝计收敛计;应力应变计系列: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多向应变计组表面应变计无应力计反力计等;测试仪系列:便携式工程测试仪(普通型及智能型)多通道工程测试仪;网络化数据系统:沉降观测分析软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在这里要重点阐述的沉降观测设备仪器与的精度:选择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根据沉降观测要求精度高的特点及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关键信息项:1、观测目的2、观测范围3、观测周期4、观测精度要求5、观测方法与设备6、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7、成果报告内容与形式8、质量控制措施9、责任与义务10、费用及支付方式11 观测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异常沉降情况,为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11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111 验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112 监测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保障施工安全。
1113 评估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稳定性,为维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2 观测范围121 本次沉降观测的范围包括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基础以及与主体结构相连的附属结构。
122 观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13 观测周期131 施工期间的观测周期应根据施工进度和荷载增加情况确定。
1311 一般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
1312 若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加载速率过快、暴雨等,应增加观测次数。
132 建筑物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在第一年不少于 3 5 次,第二年不少于 2 次,以后每年 1 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1321 沉降稳定的标准为最后 100 天的沉降速率小于 001 004mm/d。
14 观测精度要求141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地基条件和沉降速率等因素确定。
1411 一般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观测精度不低于±05mm。
1412 对于重要的高层建筑或特殊要求的工程,可采用一等水准测量方法,观测精度不低于±01mm。
15 观测方法与设备151 沉降观测应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152 使用的观测设备应经过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数据处理

随着城市 建设 的发展 , 本来 有 限 的土 地资 源 变得 更加 的紧 3 沉 降观测 实践 张 , 了获取更多 的居住空 间, 为 缓解 日益 严重的用地 紧张状况 , 人 本 文的重点是结合 常德某 集 团公 司综合 楼 的观测 实践来论 们往往选择建设高层 建筑 物 , 虽然 高层 建筑 物具 有节 省用 地 , 美 述 沉降观测的施工过程与方法 。 化城市建筑景观等优 点 , 但是 高层 建 筑物往 往采 用 了桩基 基础 , 并且荷载较大 , 对高层建筑物本身 和相 对位置 具有较 高的精度 要 求, 同时其施 工也将对高层建筑物本 身及周边 建筑群体 带来 复杂 的形变影响 。因此为 了保 障施工及 运营 的安全 , 必须对 高层建筑 物进行沉降观测 。
第3 4卷 第 3 3期 2008年 11月 ,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F URE
Vl . 4 No. 3 0 3 1 3
N v 20 o . 08
・39 ・ 4
・
测 量 ・
文章编号 :096 2 (0 8 3 .3 90 10 .8 5 2 0 )30 4 .2
3 3 沉 降观 测的原 则 .
沉 降观测 自始至终要 遵循 “ 五定 ” 则 : 原 所谓 “ 五定 ” 即通常 , 所说 的沉 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 、 工作基点 和被 观测物上 的沉降观 沉降观测周期 的确定 , 据多 年 的实践 经验 , 根 高层 建筑 物 的 测点 点位要 稳定 ; 所用 仪器 、 设备 要稳定 ; 观测 人员要 稳定 ; 观测 施工 出了地面后 , 即到了零高度后 , 每增长两 层要观测一 次 , 至 直 时 的环境条件基 本一致 ; 路线 、 位 、 序和方法要 固定 。以 观测 镜 程 封顶 。施工过程 中如暂 时停 工 , 在停 工及重新 开工时应 各观测一 上措施 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 的不定性 , 使所测 的结果具有 次。停工期间 , 可每隔 2个 月 ~3个 月观 测一 次。封顶 后 的第一 统 一的趋向性 , 保证各 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 的结果 可 比性更一 年观测 3 ~4次 , 二年观测 2次 ~3次 , 次 第 第三 年开始 每年 观测 致, 使所观测 的沉 降量更 真实。 ( 下转 第 38页) 6 1 , 次 直至稳定停止。如果发生沉降异常 , 应酌情增加观测次数 _ 。 1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6 n0 5 Q 仇O 4 O
nO0 B nO0
( ) 假 设 检 验 来 判 别 拟 合 曲线 方 程 的 可 2用 靠 性 , 例 证 明是 一 种 可 行 的 方法 、 实 () 3 由于 假 设 观 颡误 差服 从正 态分 布 , I 因此 只有在变 形点 重复观 测次 数足够 多的情况 下, 拟 合 曲 线 才 越 逼 近 实 际 变 形 规 律 . 设 检 验 的 假
0E= 0T一 0R=5. 6×1 0一
F = n= 1 2 =s . s
查 表 F 51 l ) .5 F值 远大 于 7 8 , l 与 X 的 线 性 回 归 显 著 , 建 立 的 函 数 关 系有 ( ,0 =7 8 , 、5 故 r 所
效 .
如 图 1所 示 . 测 点 A 在 0 2 5 观 - 4 d时 间段 内 随 时 间 的下 沉 速 度 曲线 反 映 了观 测 点 高 程 的 变化规律是 时间的函数 .
第 4期
车茹 仁等 : 尼建筑物 沉 降 观测 及数 据处 理 高
在埋 设 基 准 点 时 , 标 定 的 位 置 上 挖 一个 直 径 0.-0 5m, 度 不 小 于 0 6m 的 坑 , 混 在 3 . 深 . 用 凝 土 灌 注 , 间 用 1 -2 的铁 杆 作标 志 , 志 的 顶 部 加 工 成 球 形 , 钻 一 个 深 3~5n , 中 6 0mm 标 并 m 直 径 小 于 2n 的孔 , 为 测 点 标 志 中心 . 冻 土 地 区标 志 浇 灌 深 度 应 在冻 土线 以 下 0 5m 左 m 作 在 . 右 , 志 周 围 填 紧 土 石 , 冻 土 隔 离 , 防测 点受 冻结 的影 响 . 标 和 以 在建 筑 物 的 建 筑 过 程 中 , 期 地 、 复 地 测 定 观 测 线 上 各 测 点 在 不 同时 期 内 空 间 的变 化 . 定 重 根据 ( 阳 市 地 表 沉 降 观 测 规 范 ) 地 表 沉 降 稳 定 的 标 志 是 : 筑 物 的 下 沉 速 度 不 超 过 沈 , 建
√
;
李茹仁 刘 玉梅 周秀珍
—
摘
要
对 高层 建筑 沉降观 测 方案 、 观测 点 的建 立 及 其 稳 定性 判断进 行 阐述 、 并 结 台具 体工 程观测 数据 对变 形 曲线 方 程的 可靠 性进 行研 究
关 键词 直 韭 星 盟; 婴型; 壁些 堕 塑立堡; 堡 ± 堕
( 转 第 3 6页 ) 下 3
沈
阳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第 l 5卷
Appl ato fgr n s i in o ou d pou ed c c t em en w d n gr tpo eri oun teat e t d r m n s
Ya gJn i ( n k uArh D s na dReerhI s. Yig o hn ) n ixa Yig o n c . ei n g s ac n t , n k uC ia JaL a g a g S e y n c .n 2 . n nt ,h y n , 1 0 5 i in u n ( h n a gA h a d(v E g I s.s a a g 1 0 1 ) r i n
成 “ 态 的” “ 终 的 ” 静 或 最 .
建 筑 物 的 建 立 , 其 地 下 岩 体 产 生 的 影 响 一般 是 由建 筑 物 传 到 岩 层 , 地 表 产 生沉 降 的变 对 使 形 地 表 的沉 降是 一个 极 其 复 杂 的 时 间一 空 间现 象 , 现 形 式 十分 复 杂 , 是 , 量 的 实测 资料 表 但 大 表 明 , 表 点 的 移 动轨 迹 与 地表 点 在 时 间 一 空 间上 与建 筑过 程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为 了解 沉 降引 地 起 的 变 形 大 小 与 规 律 , 沉 降观 测是 必 须 的 . 则
Y=, =4 +n n +…+n =∑ n ( ) o 1 2 +
由表 1得
互z 言 罩 一 、6 一 善 。 00 7
s 互 吉善 ) 5 z一 ( 87 、
s
。
喜 ( __ 1 一 7 × 言 30
=7. 3×1 一 0
0T=
= S y S =6 7 !x / . 4×1 0
4 结
论
nO 叮
( ) 文 是 无 先 验 信 息 的 高 层 建 筑 沉 降 观 1本 测 , 用 点 位 高 程 变 化 量 和 点 位 高 程 中误 差 的 利 分 析 确 定 点 位 的 稳 定 性 . 符 合 测 量 误 差 理 论 即
的要 求 , 合 实 际 , 易 于 理 解 . 符 又
Re e v d 0c 1 1 c ie t. 0 998 Ab t a t W ih t s r c t he P e tofas a l ie a xa pl, he a tc l nt o uc s t e c r c e nd c t b e lr s a e m e t ri a e i r d e h ha a t ra n a lc i n o o pp iato fgr und s o e c me w d r n d pr e ha tpr v d s rla l a i p ut d e nt p o e ,a ov t t i o i e ei b e b ss s
结果才会更加准确可靠 .
仉o 1 o
0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0 l 2
图 1 A 观测 点 随时 间 下 沉速 度 曲线 图
参
考
文
献
1 邹 自力, 步权 曲线拟 合在 沉 降监测 预报 中 的可 靠性 检验 . 绘通 报 , 9 s s :2 3 甘 测  ̄9 ( ) 3 ~3 2 李庆 海 , 本藻 . 率统 计原 理和 在测 量 中的 应用 北 京 : 绘 出版社 , 9 2 陶 概 测 18
冻 土 线 0 5i 下 , 设 牢 固 . . n以 埋 内部 观 测 点 , 置 于 建 筑 物 壁 上 , 设 于 地 表 . 设 布
收 稿 日期 1 9 —33 9 90 — 0
第 一作 者 :3岁 . 讲师 , 阳建筑 工程 学 院土木 系, 阳 . 1 0 5 3 男, 沈 沈 1 0 1
经开始沉降 , 在建 筑 物 的 建 筑 过 程 中 , 埋 设 的 观 测 点 每 隔 一 定 时 间进 行 一 次 水 准 测 量 , 果 对 如
发 现 1点 有 下 沉 的 趋 势 , 删 即说 明地 表 已 经 开 始 下 沉 在 下 沉 的过 程 中 , 要进 行 E 常测 量 工 作 , t 即
准 测量。 测按三等 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 , 平差后求得 各测点的高程 . 施 经
3 2 数 据 处 理 .
在对 某 高 层建 筑 进 行 沉 降观 测 中 , A, C D, F G 为 建 立 的 观 测 点 . 三 等 水准 测 量 设 B, , E, , 按 的精 度 要 求 进 行 了观 测 及 平 差 求 得 了 各 观 测 点 的高 程 , 观 测 中 各 观 测 点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下 沉 在
199 9年 1 0月
沈
阳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Oc t
1 9 99
第 l 第 4期 5卷
J una 0 hny n c a d C E g I s . o r t fS e a gArh.n v n n t
vo . 5. No 1 1 4
高 层 建 筑 物 沉 降观 测 及数 据处 理
中图法分 类号 P2 8 5
建 筑 物 的 沉 降 观 .即 对 设 置 在 建 筑 物 上 的 观 测 点 进 行 定 期 重 复 观 测 , 到 大 量 的 野 外 观 咧 得 测 数 据 , 这 些 原 始 数 据 进 行 整 理分 析 , 后 得 出 建 筑 物 的 沉 降 规 律 . 对 最 引起 建 筑物 沉 降 的 因 素 很 多 , 与 建 设 场 地 的 地 形 、 貌 、 基 岩 性 特 征 以 及 建 筑 物 本 身 它 地 地 有 关 . 践 表 明 , 过 沉 降 观 测 , 以 了解 其 沉 降 速 度 , 提 出预 报 , 实 通 可 并 以便 采取 相 应 的措 施 , 少 减 固非 预 计 沉 降带 来 的损 失 .
1 沉 降 观测 的必然 性
未 经 重 压 的岩 体 , 地 壳 内受 到 各个 方 向 力 的 约 束 , 于 自然 力 的 平 衡 状 态 , 旦 上 覆 建 在 处 一 筑物就破坏了原平衡状态 .
建 筑 物 的 建 立 , 其 地 下 的 影 响 力 是 动 态 的 ,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降 逐 渐 趋 于 稳 定 , 降变 对 随 沉 沉
( ) 1 } I m , 3 若 > 2 {则认 为 & 是 不 稳 定 的 , 沉 量 为 d . 下
3 观 测 成果 分 析
3 1 日常观 测工 作 .
日常观 测工 作 指 首 次 和 末 次 全 面 观 测 之 间适 当 增 加 的 水 准 测 量 工 作 . 判 定 地 表 是 否 已 为
重复 进行 水 准 测 量 , 复 水 准 测 量 的 时 间 间隔 , 地 表 下 沉 的速 度 而 定 , 般 是 每 隔 一 个 月 观 重 视 一 测一次或楼层每升高 1 ~2层 观 测 一 次 . 下 沉 的 活 跃 阶 段 , 增 加 水 准 观 测 次 数 . 在 应 在 确 定 观 测 点 未 遭 碰 动 , 高 程 值 没 有变 化 的 前 提 下 , 直接 从 观 测 站 控 制 点 开始 进 行 no h re gn ei g g o e t . o p l ig t e meh d o t n i e rn r jc s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