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2)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课题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及优缺点。
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总结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们所知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二、师生互动过程【合作探究】1、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⑴降水总量不大,径流量的——、——变化大,径流量小。
⑵——资源配合欠佳(地多水少)加剧了北方缺水的程度人为原因:⑴工农业——人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⑵——、——严重;⑶⑷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施;2、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条件:(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
•(2)长江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3、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原因:东线工程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投资少。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班级姓名学号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目标】1.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加深对南水北调背景的认识2.读图说出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3.学会通过分析实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重点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预习提纲】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从地域上看,多少。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与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工程位置在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
2.中线工程:工程位置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工程位置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高低,需逐级北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其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和地区的,具有巨大的效益、效益、效益。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河口盐度,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地区的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地下水位,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输水沿线工业发达,会污染水源,降低。
【问题与思考】1.“水资源”与“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2.如何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原因及措施?3.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4.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中,哪一条线路水质最差?为什么?怎样解决?5.试从路线、水源区、供水区、优点、缺点等方面比较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线调水工程。
《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教学设计

《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教学设计
三、探究活动2
1.结合教材和以上图文资料,请从工程量、工程难度、水量、水质等角度比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2. 结合教材和材料,请从生态、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以东线为例)的实施,将会对调入区、调出区以及沿线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东线工程沿线示意图和剖面图,不难发现: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地势低平,且有京杭大运河现成的水道,工程量较小;但是由于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要建扬水站提水北送,水质较差。
中线工程,沿线地形较东线有所起伏,有丹江口水库等设施,施工难度不大,且可自流供水,但路线较长。
西线工程,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很大,但水质是最好的。
经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工程优缺点的方法。
3.分析工程带来的影响,要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积极影响又
可以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假设你是调入区的居民,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你的生活和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角色代入,感受深刻,启发思考。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增加调入区生
活用水,改善卫生
条件,控制地面沉
降,使生态向良性
方向发展。
缓解调入区
用水紧张,促进
调入区经济发
展
改善调入区投
资环境,缓解争
水矛盾,利于社
会安定
长江径流减少,影响下游水
质,;易使航道淤塞;不利于
沿线水生生物生长;容易发生
土地盐碱化;污水排放,会降
低水质。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学习教案

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 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有西线工程(gōngchéng) 、中线工程(gōngchéng)、东线工程(gōngchéng)三个 方案。
第13页/共38页
第十四页,共38页。
南水北调
西线Leabharlann 北京 ★●天津(tiān jīn) 石家庄 ●
量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 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5度19尼12西亚
40000
27115 28113
29702
31220
中国 (zhō nɡ ɡuó)
印度尼西亚
美国 加拿大 (měi ɡuó)
第4页/共38页
俄罗斯 巴西
第五页,共38页。
(2)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特点:
空间分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第28页/共38页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新疆
宁 夏
陕 西
山 西
河南 安 徽
江 苏
思考(sīkǎo):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 西向东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区?
第29页/共38页
第三十页,共38页。
1、工程 (g起ō止ng点chéng) 概况:
穿越省区 穿越地形区
穿越河流
新疆(xīn jiānɡ)轮南--新上甘海宁;陕晋豫;皖苏沪
长 江中游丹江口 水库、三峡水库
从 长江上游引水 到黄河(huánɡ hé)上游
长江上游金沙 江及其支流雅 砻江、大渡河
华北平原大部 分地区
西北 地区和华北部分 地区
输水 方式
黄河以南抽水北送 ,黄河以北可自流 供水
自流供水
自流供水
第21页/共38页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北调为例学案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北调为例知识⽬标:1、以我国⽔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掌握南⽔北调的东、中、西线各⾃的优缺点。
3、以南⽔北调为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什么?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程有哪些?⼀、我国⽔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资源的总量:⽔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低于、、、、。
(2)我国⽔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
(3)南⽔北调的必要性:(4)长江成为南⽔北调⼯程⽔源区的地理条件:⼆、南⽔北调的过程⽅案三、南⽔北调的深远影响【活动2】阅读教材P66知识窗,完成下列关于西⽓东输的内容1、起⽌点⼀线⼯程:⼆线⼯程:2、影响⼀、单项选择题下图为“中国沿海省区耕地与⽔资源对⽐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总量不少,⼈均不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春夏多,秋冬少 D.年际变化⼤2.由图可知,我国沿海省区 ( )。
A.北⽅⽔⼟配合较协调 B.南⽅⽔⼟配合较协调C.⽔⼟配合总体较协调 D.⽔⼟配合总体不协调3.多年来,我国华北地区⽔资源频频告急,北⽅缺⽔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B.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少C.北⽅地区年降⽔量较少,处于半⼲旱、⼲旱地区D.北⽅地区耕地多,⽔资源少,加剧了缺⽔现象有关专家提出,南⽔北调西线⼯程可以把“调⽔”变“调电”,即把川、渝电⽹和西北电⽹相连,把川、渝电⽹丰富的电⼒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电站发电量,从⽽变“⽔从地上流”为“⽔从空中⾛”。
据此回答4~5题。
4.川、渝有丰富电⼒的主要原因是 ( )。
A.⽯油、天然⽓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能资源丰富5.若“调⽔变调电”的⽅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增加黄河流域的总⽔量河南省是南⽔北调中线⼯程⼲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计划⽤⽔量最⼤的省份。
教学设计1:4.2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一、教学目标1.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以西气东输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辩证认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2. 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期工程正式通水。
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历经15天、1432千米的行程,于12月27日抵达中线工程终端北京团城湖,并通过自来水管网进入首都的千家万户。
到2017年国庆节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达100亿立方米,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直辖市5 310万人喝上了汉江水。
【思考题】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类似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有哪些? [新课教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师: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这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你们可以分出是哪两个部分?生: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
师:是的,说的没错。
那么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也可以说是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
那么消费谁来说一说?生: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也会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
师:比如说我国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但人口、城镇、耕地分布密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
这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中的第一个方面——资源跨区域调配通过市场机制、行政指令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师:观察上面的图片,你可以看出影响的另几个方面么?生:实现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基本前提是区域之间存在互补性和可达性,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力的区域中实现。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我国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 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线路及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3. 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积极意义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读图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及特点;2、能运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分析有关资源调配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看待资源与发展的关系,树立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及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字材料“国运盛国威壮,神州处处沐朝阳,看西气东输,巨龙蜿蜒;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千秋伟业,南水北调,燕赵牧马饮长江!”设问:1、这段文字材料中有我国哪两个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2、我国还有那些资源跨区域调配?3、我国为什么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第三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为例》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示图表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图表资料,分析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
(读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原因?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降水少,地表径流少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解决措施是进行跨流域调水,即南水北调。
(思维拓展):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1、跨流域调水2、修建水库海水淡化4、节约用水5、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工业6、保护生态环境7、加强水资源宏观调控8、提高水价(探究思考):假入你是南水北调工程总设计师,你会选择哪个流域作为水源地?(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和我国主要河流流域分布图分析回答)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径流量大,流量稳定,调水距离近(过渡)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黄河等北方流域,下面我们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4.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练习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案例、实时数据等,引导学生关注南水北调工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注重知识衔接:梳理学生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使新旧知识有机结合。
3.培养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为例,紧密结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短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短文:请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以南水北调工程为背景,撰写一篇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3.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2)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南水北调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2、了解南水北调对山东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3、了解西气东输及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积极意义和带来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1、南水北调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2、西气东输及西电东送工程的线路及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上课:同学们好。
组织教学(点名)限时3分钟答题---利用实物投影抽样展示点评(生先评,师后评)---同桌互评得分评价已做学案(全批全改)---点名表扬或婉转批评切换到电脑屏幕---导入新课: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给我们身边又带来什么影响呢?(板书课题---)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以东线工程为例投影展示学习目标---1.积极意义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某组:(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上溯,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又某组:(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另某组:(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承转: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在山东境内呈“T”字形,根据以上所学,这给我们身边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现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投影出题目后,切换到实物展台展示老师画的“南水北调山东段线路图”。
知识迁移应用【合作探究】南水北调对山东、对淄博、对我们高青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在同学们自由展示回答----师:简要点评后归纳总结:对山东:山东省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影响:①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
②增加生产生活用水,缓解城乡、地区、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③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④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控制地面下沉。
⑤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对淄博、高青:淄博市为鲁中重工业城市,需水量大。
长期以来,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大问题的困扰。
高青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影响: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承转: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发展带来的影响。
(板书)◇西气东输工程——以一线工程为例(东西双赢)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1)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日益显著。
(2)师: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确定将开发利用天然气作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能源地域分布的一项重要举措。
◇西气东输工程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区?属于中西部地带的省区是哪几个?展示电脑投影: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省级行政区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现在小组讨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发展带来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③缓解交通压力。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⑤促进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承转:对“西电东送”工程,我们做一下了解即可。
◇西电东送工程(了解)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又一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塘等电力紧缺地区。
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地区。
*西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塘地区。
板书提纲:一、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二、南水北调对山东地区的积极影响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课后反思]1、本节课备课充分,注重了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使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教学环节上衔接较为流畅,能适时调控、点拨,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及时评价和鼓励。
4、注重了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讲的,我做到了尽量少讲和不讲。
5、学生的课前预习比较充分,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较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6、但部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显得被动和反应迟缓,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7、我的普通话还不好,有些课堂语言显得罗嗦,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教研组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鲜明,学生讨论热烈、思考积极、思维活跃,目标达成度高。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运用熟练,导学过程中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点拨到位。
徒手画图、实物展示,说明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
课前组织教学、课中实时监控、课后小结善始善终,并有当堂检测查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环节完整。
在案例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板书简明扼要,并能体现本节的教学重点。
课堂语言还需要进一步锤炼,使其变得更加简洁并幽默风趣。
普通话还不够标准。
当堂检测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该工程选择东线先行。
据此完成1~2题。
1.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②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⑤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⑥因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①⑤⑥2.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2004年8月3日,新疆轮南至陕北靖边的最后两节管道在玉门焊接完毕。
标志着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
据此回答3.我国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依据是( )①我国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②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日益增长③可利用原有的中部和东部输气管道④近几年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较快,它将成为我国未来的重要能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读“我国南水北凋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km(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
图示输水干线为工程的主体;a河是,c地位于流域。
(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该输水干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少的原因是此输水路线中可以自流输水的河段是河段。
答案:1.C 2.B 3.B 4.(1)东线长江海河(2)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植树种草、防治水污染、海水淡化等(3)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输水,减小工程量 b-c课后作业1.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用水紧张,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水资源总量不足 B.降水地区分布不均C.气候变暖,蒸发加强,江河径流量减少 D.人口剧增,且大部分分布在干旱地区2.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措施为()A.跨流域调水B.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 D.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4.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②东线工程难度小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④东线工程受水区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A.①② B.①③ C.③⑤ D.②④5.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态 D.人口分布6.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西向东沿途的热量带为北温带、亚热带②自西向东年降水量分布为多-少-多③自西向东沿途植被类型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④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巳全面启动,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7~8题。
7.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8.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 B.CD C.DE D.AE答案:1.B 2.C 3.D 4.D 5.B 6.D 7.C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