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加减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冶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减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冶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慢性疾病和急性疾病也越来越多。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而在临床上,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中医的针灸和药膳疗法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加减通窍活血汤和针灸治疗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1 加减通窍活血汤的作用原理加减通窍活血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姜、甘草、红芍等药物组成。
根据中医理论,加减通窍活血汤具有活血通络、祛瘀解毒、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脑部血液供应;生姜、甘草、红芍等药物能够调理脏腑,舒肝解郁、祛瘀止痛,整体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加减通窍活血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基础。
1.2 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原理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可以通过对特定的穴位施加针刺,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改善病情。
针刺合谷、四白、风池、百会等穴位,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病情。
针灸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3 联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加减通窍活血汤和针灸治疗都是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两者结合可以相互增效,提高治疗效果。
加减通窍活血汤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瘀血状况,针灸治疗则能够直接作用于脑部,改善神经功能。
联合使用加减通窍活血汤和针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1 对象选择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了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和症状询问,详细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病情和病程,严格保密患者的隐私信息。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半身麻木50例临床观察

学会制订的“ 各类 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 …, 全 部经 c T确 诊, 中医诊 断标 准符合 1 9 9 6年 国家 中 医药管理 局制 订 的 “ 中风病诊 断与疗 效评 定标 准 ” 。 中风 病 主症 : 半 身不
遂, 口 舌歪 斜 ; 除 中风 主症 外 , 兼肢体麻木 , 口唇 晦 黯 , 舌 质 淡, 苔白, 脉弦细或滑 。
2组 疗效 比较 见 表 1 。 表1 2组 疗 效 比较
治疗组 5 0 l 4 ( 2 8 . 0 ) 3 2 ( 6 4 . 0 ) 2( 4 . 0 ) 2( 4 . 0 )
例( %)
9 6 . 0
1 . 1 诊断标准
均符合 中华神 经科 学会 、 中华 神经 外科
对照组 4 5 6 ( I 3 . 3 ) 1 4 ( 3 1 . 1 )2 1 ( 4 6 . 7 ) 4 ( 8 . 9 ) 与对照组比较 , P< 0 . 0 5
9 1 . 1
由表 1可见 , 2组 总有 效 率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P< 0 . 0 5 ) , 治疗组疗效优 于对照组。
1 . 3 . 1 对 照组
予常 规西 医治疗 。 即降 颅压 、 抗 血小 板
聚集 、 稳定斑块 , 脑保 护 、 神经细胞 营养 剂和对症处理。 1 . 3 . 2 治疗 组 在 对 照组 治疗 基 础上 加 身痛 逐瘀 汤 加 减 。药物组 成 : 秦艽 4 g , 当归 1 5 g , 地龙 8 g , 川芎 9 g , 桃
脑梗死后根据病灶部ຫໍສະໝຸດ 的不 同 , 有一部分 患者会 出现
2 结 果
半身麻木 。2 0 0 8— 0 5 —2 0 1 1 —1 2 , 我们 在常 规西 医治疗基
血府逐瘀汤治脑梗的案例

血府逐瘀汤治脑梗的案例
血府逐瘀汤是传统中医方剂,被广泛用于治疗脑梗的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一个血府逐瘀汤治疗脑梗的实际案例:
患者:一位60岁的女性,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头晕、头痛等症状,被送入急诊。
诊断:经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如CT、MRI)确认患者为右侧大脑半球内动脉栓塞引起的脑梗。
治疗方案: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决定采用中医药治疗血府逐瘀汤。
方剂的配伍包括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丹参、莪术、当归等。
治疗过程:患者每天服用血府逐瘀汤三次,持续一个疗程(通常为1周)。
疗效评估: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左侧肢体无力明显改善,言语清晰度提高,头晕头痛减轻。
随访:患者继续服用血府逐瘀汤进行长期治疗,并定期复查。
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大脑半球内动脉栓塞的病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总结:血府逐瘀汤可作为一种中医辅助治疗脑梗的方剂,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促进病灶的恢复。
然而,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血府逐淤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汤剂,其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介绍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一、血府逐淤汤的临床应用血府逐淤汤是一种由桃仁、红花、川芎、全香附等中药组成的复方汤剂。
其主要功效是疏通经络、活血化淤。
在现代临床中,血府逐淤汤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1. 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减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并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血府逐淤汤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黏稠度,对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关节炎血府逐淤汤在关节炎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等作用,缓解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关节的康复。
临床观察研究显示,血府逐淤汤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比,疗效相当,但副作用较小,适用于长期服用。
3. 痛经对于痛经患者来说,血府逐淤汤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痛经是由于子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症状,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活血化淤、调理月经等方式,减轻痛经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在治疗痛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不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二、血府逐淤汤的实验研究进展除了临床应用外,血府逐淤汤也受到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关注。
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1. 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多种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血府逐淤汤可以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血府逐淤汤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缓解关节炎等疾病的症状。
2. 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血府逐淤汤的具体作用机制。
针药并用在脑梗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的临床运用

针药并用在脑梗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的临床运用发布时间:2021-10-19T01:46:21.51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9期作者:曾繁富陈国成李建强梁志乐[导读] 研究针药并用在脑梗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的临床运用效果。
曾繁富陈国成李建强梁志乐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广东广州 510030摘要:目的:研究针药并用在脑梗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的临床运用效果。
方法:以我院2021.05月--2021.0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子益气祛瘀涤痰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脂指标变化、神经缺损情况变化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结果:实验组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针药模式干预脑梗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脂指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梗塞疾病隶属常见脑血管病之一,该疾病病发相对比较突然,在患病后患者经常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并发症。
若是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脑疝疾病、脑梗死疾病出现。
在患病三周左右之后,患者的神经症状趋于稳定,可以被称作是康复期,对该期间患者治疗一般会运用阿托伐他汀药物亦或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干预模式,对斑块进行稳定,但是治疗效果有待提升【1-2】。
有学者表明,将中医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基于此,本文将研究针药并用在脑梗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的临床运用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21.05月--2021.0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痰浊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1.2方法1.2.1对照组接受益气祛瘀涤痰法治疗,其中益气祛瘀涤痰法主要为补阳还五汤加石菖蒲、枳实、半夏、茯苓、陈皮,其中黄芪50g,当归15g,川芎15g,地龙15g,三七10g,郁金10g,赤芍10g,石菖蒲10g, 枳实10g,半夏10g,茯苓20g,陈皮10g,甘草10g,患者接受四周的药物治疗。
伸筋祛瘀汤治疗高血压性眩晕40例

两组 疗效 比较 : 治疗组 4 O例 , 治愈 2 7例 , 好转 1 0
E 8张岳剑. 外 伤性 前房 出血 4 3例 诊 治 分 析 E J ] . 全 科 医 学 临 床 与教育 , 2 0 1 1 , 9 ( 1 ) : 8 5 . E 2 ] 赵 家 良. 眼科 疾 病 临 床 诊 疗 规 范 教 程 E M] . 北京 : 北 京 大 学 医
方 药 应 用 中国民间疗法
CH』 NA S N AT UR OP A TH  ̄ N o r 2 0 1 4 .V ol 2 2 N o 3
仙 草化 血 汤药物 关键 在 于养 阴清 热 , 化 血行 瘀 。方 中知 母 、 女贞 子 、 当归 、 生地 黄 清热 、 滋阴、 养血、 凉血 ; 仙 鹤草 、 旱 莲草 止血 ; 丹参 、 赤芍凉血 、 活血 、 化瘀 ; 郁 金 行 气活 血 ; 桃仁 、 泽 兰活 血化瘀 行 水 。方 中加利 水之 品 , 可
袁 静
( 山东 省 邹 城 市 中 医 院 , 2 7 3 5 0 0 )
脑髓 不 充 , 清 窍失 养 而 发 为 眩 晕l 3 ] 。我 们 本 着 “ 急 则 治
其标 , 缓 则治其 本 ” 的原则 , 以滋 阴熄 风 、 补 肾祛 瘀 之 伸 筋祛 瘀 汤 治 疗 。方 中制何 首 乌 、 伸 筋 草 补益 肝 肾 、 祛 风通 络 为君 ; 白芍敛 阴柔 肝 , 山药 健 脾 和 胃、 养 阴补 肾 ,
通络 共为佐 药 ; 炙甘 草 健 脾 益 气 , 缓全蝎 、 蜈蚣、 水 蛭 药
疗 高血 压性 眩晕 4 O例 , 取 得 满意疗 效 , 报道 如 下 。
升解通瘀汤(史载祥方)

升解通瘀汤(史载祥方)【组成】黄芪15g,知母10g,桔梗5g,升麻5g,柴胡5g,党参12g,山茱萸15g,三棱10g,益母草15g,每日1剂,水煎取200ml,每次100ml,分早晚2次服。
【方解】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为“疮家圣药”能扶正托毒,为主药;张锡纯言:“大气者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原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故以党参健脾补后天大气之本,山茱萸补肾充先天大气之源,共为臣药;升麻、柴胡、知母、桔梗4味既能升举清阳,又能理气解毒,且防补益药物之温燥,三棱、益母草2药通脉化瘀利水,以上6药共为佐使。
【加减】瘀血重可加莪术12g;血压升高、失眠可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适当减少柴胡用量;气阴两虚加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五加皮2g;痰湿偏盛加半夏10g,全瓜蒌30g,薤白20g。
【主治】升陷解毒、活血利水。
主治难治性心绞痛。
大气下陷、血瘀络阻,症见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或兼下肢水肿,舌淡暗质嫩或舌紫,脉沉弱、左寸尤甚。
【验案】徐某,男,75岁。
患冠心病心绞痛14年,2003年7月23日在某医院冠脉造影见:左前降支(LAD)全程可见斑块,左回旋支(LCX)狭窄80%~95%,右冠脉(RCA)狭窄50%~90%,行RCAPTCA加STENT,回旋支远端钝圆支PTCA术。
术后仍有心绞痛。
2004年7月26日在某医院行冠脉旁路移植术(AOSV-OM3、AO-SV-OM4),现术后3个月,心绞痛复发1个月。
患糖尿病14年,常规服用格列齐特(达美康)、阿卡波糖(拜糖平)。
目前心绞痛每日发作2~3次,乏力,大便畅,舌嫩红、苔白润,左寸脉弱。
中医诊断:胸痹(气虚血瘀),治疗: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以升解通瘀汤加味。
2004年11月11日:升解通瘀汤加西洋参10g,五味子10g,麦冬10g,莪术10g,赤芍30g,全瓜蒌30g,薤白10g,枳实10g,半夏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针刺加血府逐瘀汤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30 例

编辑:董然 编 号:E A. 1 3 0 7 0 4 5 2( 修 回:2 0 1 4 . 0 1 . 0 7 )
针 刺 加 血 府 逐 瘀 汤 治 疗 症 状 , 陡脑 血 管 痉 挛 3 0例
T r e a t i n g 3 0 c a s e s o f s y mp t o ma t i c c e r e b r a l v a s o s p a s m wi t h a c u p u n c t u r e p l u s t h e Xu e f u Z h u y u d e c o c t i o n
【 摘
要1 目 的 :观察针 灸配合 中药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6 0 例确诊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
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 例 ,两组 患者 皆采用脱水 、 止血 、 腰椎 穿刺、预防消化 道 出 血 等综合 治疗措施 , 然后治疗组采用针刺
配合血府逐瘀 汤+静脉 泵入尼莫地平 ( 2  ̄4 ml / h) ,1 4 d后改为 口服尼莫地平 ,对照组采用静脉 泵入尼莫地平 ( 2  ̄4 m l / h) ,1 4 d后
膝 关节 骨性关节 炎治疗的 目的在于减轻 关节 疼痛 、促进其
功 能恢 复,增强其肌 力、提高膝 关节稳 定性和灵活性。 目前, 对本病 的早 期治疗 多采用 针灸 、推拿 、理疗、中医中药 、外敷、 局 部封 闭和 口服 菲甾体类 消炎镇痛 药等 治疗 为主,部分病人可 获得一 定疗 效,而且 ,近、远期效果不稳定 。后期膝关节增生、 关节 间隙变 窄,关节左右 间隙不对称 ,关节畸形严重 ,上 、下 楼 梯及下 蹲等 功能活动 受限严 重 ,则以人工 关节置换 手术 为 主 。针灸 、推拿 、理疗、中医 中药、外敷、局部封 闭和 口服 菲 甾体类 消炎镇痛 药物 部分病人仅能缓解症状,而不 能阻止疾病 的发展 ,且长期服用 菲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 胃肠道等 多种不 良反应 ;而人工关节置换术 由于假体使用时 限、适用年龄 、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年 第 1 0期
伸 筋 祛 瘀 汤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塞 临床 研 究
李 伟 钟 同华 张 现 兰 刘 敏 魏 光 玉 韩 忠 新 王 爱 方 王 吉峰 ( 山东省济 南市长清 区中医医院 山东 济南 2 5 0 3 0 0 )
【 中图分 类号】 R 7 2 2 . 1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 1 0— 0 2 4 2 —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