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中物理第专题复习:必修1第1章 第3课时
最新-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章-第3单元课件 必修1 精品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 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 少? [思路点拨] 分析运动过程,运用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列方程,并 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分析时要注意B车的加速度为零后,B车做 匀速直线运动.
[听课记录] s-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甲、乙两物体均做匀 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故选项A错;
初始时刻,两物体在不同位置,同时出发,t0时刻两物体在同一 位置,即相遇,故选项B对;
0~t0时间内,两物体的末位置相同,初位置不同,故位移不同, 且s甲<s乙,故选项C错;
甲、乙两条s-t图线的斜率不变,故t0时刻前后,甲、乙始终做 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故选项D错.
对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 时间内能否达到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图 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 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 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 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 比实际的大
[答案] B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1章 第3讲

3.(2016· 安徽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铜陵一中联考)A 物体从 离地面高 10m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1s 后 B 物体从离地面高 15m 处做自由落体运 动,下面物理图象中对 A、B 的运动状态描述合理的是 导学号 51342066 ( A )
• [解析] 两者都做自 由落体运动,速度在 增大,C错误;根据 公式可得位移是关于 时间t的二次函数,D 错误;因为A先下落, 所以当B开始运动时, A已有了一定的速度, 故A正确。
• (3)两种特殊的x-t图象
静止 • ①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说明物体处于_________状态。(如图甲所 匀速直线 示) • ②若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 体在做_________运动。(如图乙所示)
• 2.直线运动的v-t图象 速度 时间 •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 _________随_________变化的规律。 加速度 •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加速度 •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_________的大小。 •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_________的方向。
精准高 考
物 理
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3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1
2
3 4 5
知识梳理自 测 核心考点突 破 阶段培优微 专 题 2年高考模 拟 课后限时训 练
知识梳理自测
•运动图象
• 1.直线运动的x-t图象 时间 位移 • (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 _________随_________变化的规律。 大小 •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 方向 • ①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_________。 •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_________。
2018年秋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 ①有质量 ②大小、形状 ③作为参考 ④地面 ⑤位置变化 ⑥点 ⑦线段 ⑧位置变化 ⑨初位置 ⑩运动轨迹 ⑪位移 ⑫v =Δx Δt ⑬物体运动 ⑭运动快慢 ⑮瞬时速度⑯变化量⑰a=ΔvΔt⑱m/s2⑲速度变化快慢⑳相同○21相反○22方向○23方向○24速度○25性质○26方向○27大小○28交流○29计时主题1三组概念的比较1.位移和路程的比较.项目路程位移区别运动轨迹的长度,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表示位置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大小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矢量,方向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联系一般地说,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在一个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不大于相应的路程,只有质点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2.速度与速率的比较.比较项目速度速率区别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决定因素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在Δt→0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常称作速率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在某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都是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大小相等3.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比较.(1)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量是指速度改变的多少,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2)速度的变化量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3)加速度与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大、很小,也可以为零;速度的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4)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典例1】阿祥学习有关直线运动的物理概念后,找到小明、小强、小梅和小雪来到校园开展了“讨论与交流”活动,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移为零,则其运动速率也一定为零D.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瞬时速率解析:加速度的定义是: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一致的,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速度变化得多不表示加速度大,所以A 错,B 对.如物体做圆周运动,当其回到出发点后其位移为零,但在其运动时间内速率和速度都不为零,则C 错.瞬时速率和瞬时速度大小相等,但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速率是标量无方向,则D 错.答案:B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 =15 m 的位置,在t =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 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 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 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 处位置,再经过1.5 s 到达地面.求:(1)前1.5 s 内平均速度是多少.(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解析:(1)由题图可知:前1.5 s 小球的位移为:x =H -h ′=5 m -1.25 m =3.75 m所以前1.5 s 内平均速度v =x t =3.751.5m/s =2.5 m/s (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s =5 m +5 m +15 m =25 m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s t =253m/s ≈8.3 m/s 答案:(1)2.5 m/s (2)8.3 m/s主题2 v-t 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图象的含义.v-t图象描述的是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甲图中a、b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乙图中c、d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不均匀.2.图象的应用.(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甲图中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2)根据图象的纵坐标确定物体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纵坐标的绝对值为瞬时速度的大小,正负号表示瞬时速度的方向.(3)根据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确定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若v-t 图象为曲线,则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此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乙中物体d的运动图象所示.[典例❷]在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A、B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沿一条直线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B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 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t=2 s前后,B质点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C.A、B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D.在t=4 s时,A、B速度相等解析: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速度的正、负发生变化,显然在t =2 s时,B质点改变运动方向,但加速度方向并没发生变化,故A、B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A、B两质点v=0,此后2 s内v A>0,v B<0,则C正确.t=4 s时,两者速度相等,故D正确.答案:CD针对训练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B.甲、乙两物体做曲线运动C.甲物体先加速后减速,乙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D.甲、乙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甲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乙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解析:v-t图象只表示两个方向即正方向和负方向,所以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B错;图象上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A 错;由图象知甲、乙两物体速度都增加,故C错;v-t图象中图线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为该点的瞬时加速度,甲物体的曲线上每点的切线的斜率一直减小,所以甲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D对.答案:D统揽考情本章知识基础概念较多,在高考中几乎不会单独命题,都是和其他章节兼顾考查.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热点,就是加速度、速度概念的理解和v-t 图象的理解应用.若有考试题,基本上都是选择题,分值6分以内.真题例析(2015·浙江卷)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 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Δx Δt表示的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 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Δt 越小,Δx Δt越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选项A 正确.答案:A针对训练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6t -2t 3 (m),它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6t 2 (m/s),则该质点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A .-18 m/s 、-2 m/s 、2 m/sB .-18 m/s 、-2 m/s ,6 m/sC .-2 m/s 、- 2 m/s 、-18 m/sD .-18 m/s 、6 m/s ,6 m/s解析:该质点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v 2=6-6×22=-18 (m/s);t =0时,x 0=0 m ,t =2 s 时,x 2=-4 m ,故2 s 内的位移为Δx =x 2-x 0=-4 m ,2 s 内的平均速度v =Δx t 2=-2 m/s ;当v =0时,由v =6-6t 2 (m/s),得t =1 s ,此时x 1=4 m ,在前1 s 内质点通过的路程s 1=x 1=4 m ,在后1 s 内通过的路程为s 2=|x 2-x 1|=8 m ,则平均速率v 速率=s 1+s 2t 2=6 m/s ,选B. 答案:B1.物体沿直线A 到B ,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 1匀速运动,接着的后一半位移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v 1+v 22B.v 1v 2C.v 1v 2v 1+v 2D.2(v 1v 2)(v 1+v 2)解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前半程的运动时间与后半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设一半位移为x ,则对于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 1=x v 1,对于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 2=x v 2,故全程平均速度为v =x +x t 1+t 2=2x x v 1+x v 2=2(v 1v 2)(v 1+v 2),D 正确.答案:D2.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A 、B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 .0~6 s 内A 比B 物体运动得快C .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解析:两物体的速度都为正值,所以运动方向相同,A 错误;0~4 s ,B 的速度大,B 运动得快,4~6 s ,A 的速度大,A 运动得快,B 错误;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都为5 m/s ,所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 正确;从图象上可以看出,B 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所以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D 错误.答案:C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v-t 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解析: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是T ~2T 时间内的加速度与0~T 2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对应时间内v-t 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斜率正负不同,从而排除选项A 、B 、C ,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4.(多选)某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96 s 末开始调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 s ~116 s 的加速度为a =-0.75 m/s 2解析:在0~66 s 内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故海盗快艇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A 错误;海盗快艇在96 s 末,速度由正变负,即改变运动的方向,开始掉头逃跑,此时海盗快艇离商船最近,B 正确,C错误;根据a =Δv Δt 可得,a =Δv Δt =-15-0116-96m/s 2=-0.75 m/s 2,所以D 正确.答案:BD5.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 、b 、c ……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 、c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纸带①和②上c 、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 -①______v -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1)因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 mm ,读数要估读到0.1 mm.选①纸带读出b 、c 两点间的距离为6.00 cm -3.90 cm =2.10 cm.选②纸带读出b 、c 两点间的距离为6.50 cm -4.10 cm =2.40 cm.(2)选①纸带读出c 、e 两点间的距离为4.50 cm ,相对应的平均速度v -①=4.50 cm≈1.13 m/s.选②纸带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 cm,相对应的0.04 s=1.25 m/s.所以平均速度v-①小于v-②.平均速度v-②=5.00 cm0.04 s答案:(1)2.10 cm(或2.40 cm)(2)1.13 m/s(或1.25 m/s)小于。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3 课时1 速度 学案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1 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联系。
3.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体会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等效的思想方法。
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ΔxΔt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1 m/s=3.6 km/h。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Δx。
Δt(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大小: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
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思考判断(1)由公式v=Δx知,运动物体的位移Δx越大,速度越大。
( ×) Δt(2)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3)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指瞬时速度。
( √)(4)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以改变。
( ×) 2.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Δx,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Δt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解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定值,与Δx和Δt无关,A错误,B正确;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速度正负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故v2>v1,D错误。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识
精 瞬时速度大的物体,其平均速度不一定大.
要
(2)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是不同的,速度的平均值并不
课 时
作
一定等于平均速度.
业
核 心 突 破
第18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知 识 精
要(
(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段时间内每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在这段
比值,是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课 时
作
业
核 心 突 破
第32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跟踪训练 2]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 4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
知 间为 4 s,又以 3 m/s 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时间为 4 s,求在这 8 s
识
精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第 一
运动的描述
章
第1页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知 识 精 要
第3节
核 心 突 破
课标版·物理·必修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 时 作
业
第2页
第一章 第3节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课标版·物理·必修1
[情景导入]
知 识
我们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但是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
精
要 子却输了,也就是兔子比乌龟运动慢.到底它们谁运动得快?要说
课
清楚运动的快慢,必须研究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速度.
时 作
业
核 心 突 破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专题一 图象与追及问题

率为零,所以 a 运动的速率大于 b 运动的速率;1~2 s 时
间内,b 的斜率大于 a 的斜率,所以 b 运动的速率大于 a 运
动的速率;2~3 s 时间内,b 的位移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
直线,速率是零,a 的速率是零,所以 a、b 速率相等,所
以 D 错误。
16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14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A.a、b 两个质点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5 m B.质点 a 比质点 b 迟 1 s 开始运动 C.在 0~3 s 时间内,a、b 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 D.质点 a 运动的速率比质点 b 的速率大
15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3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x-t 图象、v-t 图象的比较
4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5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6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7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8
01课堂探究评价
21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物理 ·必修1
例 2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 质点( )
A.在第 1 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 2 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 2 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 3 秒末和第 5 秒末的位置相同
22
01课堂探究评价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3章 第1讲

)
)
(7)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答案:(1)×
状态)。 (3)× 关。
人 教 版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摩擦阻力的结果。 (4)× 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无 (6)√ (7)× 人对地面的压
人 教 版
2.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加速度 ,所 外力的作用使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而速度发生改变一定有_________ 以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 理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_______ 静止 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 ______________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 理
(2)×
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 (5)×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性质完全相同。
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
等。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 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 0,如图所示。伽利略设 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说明 导学号 51342250 ( C )
人 教 版 物 理
运动而不需要力来维持 ” 是外推的结果。本实验是为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观
点,揭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C正确,A、B、D均错误。
返回导航
高中物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3 动量守恒定律

A.甲对乙的冲量一定与乙对甲的冲量相同
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甲与乙组成的系统满
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C.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甲与乙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D.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图7
12345
解析 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等大反 向,它们的冲量也等大反向,故A错误. 由于乙推甲的过程,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机械能不守恒,B错误. 甲、乙相互作用的过程,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的作用,故系统的动量 守恒,此过程甲的动量增大,乙的动量减小,二者动量的变化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故C、D正确.
图2
解析 本题的研究对象为两辆碰碰车(包括驾车的同学)组成的系统, 在碰撞过程中此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所受的外力,外力可以忽略不 计,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设甲同学的车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他和车的总质量m1=120 kg, 碰撞前的速度v1=5 m/s; 乙同学和车的总质量m2=180 kg, 碰撞前的速度v2=-4 m/s.
①
对B:F2Δt= m2v2′-m2v2
②
图1
由牛顿第三定律F1= -F2
③
由①②③得两物体总动量关系为:m1v1′+m2v2′=_m__1v_1_+__m__2v_2_
二、动量守恒定律 1.系统、内力与外力 (1)系统:两个(或多个) 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的一个力学系统. (2)内力: 系统中 物体间的作用力. (3)外力:系统 以外 的物体施加给系统内物体的力. 2.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 不受外力,或者 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这 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2 (多选)(2020·鹤壁市质检)在光滑水平面上A、B两小车中间有一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
导学目标 1.掌握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2.掌握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一、自由落体运动
[基础导引]
一个石子从楼顶自由落下,那么:
(1)它的运动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石子下落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它的速度为________.
(3)这段时间t内石子的位移是h=______,同时有v2=______.
[知识梳理]
1.概念:物体只在________作用下,从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特征:只受重力,且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基本规律
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1
2
g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2gh
4.推论
(1)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末速度的一半,即v=v
2
=
1
2
gt
(2)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下落的位移差Δh=gT2(T为时间间隔)
二、竖直上抛运动
[基础导引]
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石子,初速度为v0,那么:
(1)它的运动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开始上抛计时,t时刻小石子的速度为v=________.
(3)从开始上抛计时,t时刻小石子离地面的高度为h=______.
(4)从开始上抛计时,小石子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为t1=______,最高点离抛出点的高度:h m=________.
(5)从开始上抛计时,小石子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______,落回抛出点的速度为v=________.
[知识梳理]
1.概念: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____________抛出去,物体只在________作用下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
2.基本特征:只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____________,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a=________.
3.运动分析: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4.基本公式:v=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v2-v20=________.
思考:竖直上抛运动中若计算得出的速度和位移的值为负值,则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什
么?
考点一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解读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一切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均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特别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更是经常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用到.
典例剖析
例1 在学习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后,甲同学给乙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物体从塔顶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到达地面前最后一秒
内通过的位移为整个位移的
9
25
,求塔高H(取g=10 m/s2).
乙同学的解法:根据h=1
2
gt2得物体在最后1 s内的位移h1=
1
2
gt2=5 m,
再根据h1
H
=
9
25
得H=13.9 m,乙同学的解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明理由,如
果不正确请给出正确解析过程和答案.
思维突破由本题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体会到选取合适的物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是多么重要,运动学公式都对应于某一运动过程,复杂的运动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研究过程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