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11月份质量调研(地理)1

合集下载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共计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读右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A.6日23时()B.7日23时C.6日11时D.7日11时2.该季节()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北半球昼短夜长C.天山的雪线上升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读6月22日四地日出时刻与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回答3~4题。

3.左图中,四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4.右图所示的地点,最有可能对应左图中的地点()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某地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回答5~6题。

5.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A.沈阳B.西安C.武汉D.乌鲁木齐6.下列人类活动,与该城市随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依据相同的是()A.东方航空公司开通上海至纽约的极地航线B.我国北方比南方楼间距要窄些C.我国多选择在12月—3月进行南极科考D.北方冬季供暖时间较长7.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A.对流层、电离层B.平流层、电离层C.平流层、中间层D.对流层、中间层8.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9.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A.太阳黑子增多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10.气象谚语有“露重(zhong)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图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图。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7级高三年级地理试题 2009.1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共计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60分)图1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A .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图2中a 是经线,Q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完成3~6题3.若Q 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 .北半球、10月B .南半球、5月C .北半球、5月D .南半球、8月4.若Q 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 地的纬度可能为A .30°~40°B .45°~55°C .5°~l 5°D .60°~70°5.当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 .12月、17时 30分B .9月、17时C .6月、4时30分D .4月、5时6.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 点在该经线上A .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B .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 .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D .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7~9题。

7.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 、b 两月(a 月早于b 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 .66 5°N 、66°N 、40°N 、40°SB .66 5°S 、66°S 、40°S 、40°NC .66 5°N 、66°N 、0°、40°SD .66 5°S 、66°S 、0°、40°N8.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 .a 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 .b 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图 1 图2C .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9. ①地在a 月与b 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 与Pb 的关系应符合A .O<pa/pb<1 B.Pa/Pb=0 C.pa/pb=1 D. Pa/Pb>l图4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

山东省曲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物理11月份质量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 【会员独享】

山东省曲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物理11月份质量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 【会员独享】

2009年1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须知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 卷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将答案答在试卷上。

3.考试完毕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一、此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多项选择或不选的得0分。

1.在教室里的黑板上粘挂一些小磁铁,小磁铁被吸在黑板上可以用于“贴〞挂图、通知或试题答案,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 .磁铁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磁铁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存在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磁铁受到的磁力大于受到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D .磁铁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受到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2.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螺旋形光滑水平轨道,俯视如下列图。

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以下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线速度不断增大B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角速度不断增大C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线速度不断增大D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角速度不断增大3.家用吊扇对悬挂点有拉力作用,在正常转动时吊扇对悬挂点的拉力与它不转动时相比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以下情况中,甲可以追上乙的是A .甲的初速度为20m/s ,加速度为21m/s ,乙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2m/sB .甲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2m/s ,乙的初速度为30m/s ,加速度为21m/sC .甲的初速度为30m/s ,加速度为21m/s ,乙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2m/sD .甲的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为22m/s ,乙的初速度为20m/s ,加速度为21m/s5.如图,水平的传送带上放一物体,物体下外表与传送带上外表均粗糙,导电性能良好的弹簧的右端与物体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不计滑片与滑动变阻器线圈间摩擦。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和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空间经济系统,读现代国际经济联系格局图,完成关于图中六个经济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外圈经济体粮食都能自足,并能提供少量出口B.外圈经济体都以农业为第一大产业,经济较落后C.内圈经济体都有发达的工业,但都缺乏矿产资源D.内圈经济体向外圈经济体提供大量资金、技术参考答案:D2. 科学家在亚平宁半岛西海岸水面下30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洞穴岩石成因与下列岩石相同的是A. 花岗岩B.玄武岩C. 大理岩D.石灰岩15.从石笋剖面可以得知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B. 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次D.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一次参考答案:14.D 15.C【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成因及地质作用。

解析:14题,因为科学家发现洞穴的地点是在海岸水面下30米处,应该在大陆架上,而大陆架上一般是海底生物比较繁盛的地带,且由于大河所携带泥沙的汇入,所以容易发生沉积作用,因而该洞穴从成因上讲应该是沉积岩。

变质岩和岩浆岩是要在高温、高压下产生,经过地壳运动可能出露地表。

显然大陆架上不能满足这个条件。

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

题中的白色沉积层为海面以下生物沉积,棕黄色的岩石层为海面以上泥沙沉积,D正确。

15题,当该地区出露地表时,沉积物以陆地上的沉积物为主,且陆上沉积作用比较强,当该地区在海里时,沉积物又以海上的生物为主。

石笋的剖面间隔来看,棕黄色的岩石层被分为两个部分,应该是出露海面两次,C正确。

【思路点拨】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应该是海洋生物沉积陆上泥沙沉积交替进行。

宇宙中的地球高考试题7

宇宙中的地球高考试题7

题组二(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10届高三四校元旦联考)2009年10月1日10时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和国庆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国旗升旗仪式。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杆影在该日的影端运行轨迹(虚线)的是()A.B.C.D.2、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杆影在一年中的影长及朝向变化的是()A.B.C.D.答案 1.B 2.C3.(山东省聊城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12月月考)人类选择月球作为探测宇宙、星际航行的第一站是因为()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B.月球上有分布广泛,富含地球上稀缺的矿种C.月球上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环境,这是将来加工工业理想的场所D.探索月球的危险性最小答案 A(福建省湖雷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右图外圈为晨昏圈,中心点 O 为太阳直射点,S是南极点。

据此回答 4-5 题。

4. DS 为 180°经线的一部分弧,此时北京时间为( )A.18 时B.14 时 C.8 时 D.2 时5.弧 CO D 与晨昏圈垂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 点正午太阳高度是 90° B.弧 A OB 的地方时为 12 时C.B 点的昼长为 O 小时 D.C 点在 B 点的东北方向答案 4.B 5.D下图是两个“半球的极地俯视图”,左图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右图箭头为极地东风带的位置示意图,回答6~8题。

时间时间时间N N N N6.甲地在乙地的()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7.如果阴影部分同时表示夜半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长江流域一带进入梅雨季节B.此时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C.此时扬州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此时悉尼昼短夜长,冬雨绵绵8.若同时地球在公转轨正道上朝近日点运动,北京时间为()A.9月24日3时20分 B.3月21日8时20分C.3月22日3时20分 D.9月23日15时20分答案 6.D 7.B 8.A(湖南省衡阳八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下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9~10题:9.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A.4时B.12时C.4时16分D.12时16分10.M、N两地的经度差()A.大于10°B.小于10°C.等于10°D.可能大于10°,也有可能小于10°答案9.C 10.A(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澧县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11~12题。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曲阜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表公报说,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黑子数将于2011年或2012 年达到峰值。

据此回答 1~2 题。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直接影响是()A.维持地表温度B.促进大气运动和水循环C.产生潮汐现象D.可能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2.在“黑子峰年”(黑子数达到极大值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 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嫦Array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读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分布图,回答3~5题。

3.“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时,西昌(约102°E)()A.早已是繁星点点 B.正值日落时分C.离日落还有1小时 D.日落已经1小时4.与其他三大航天发射场比较,文昌的主要优势是()①天气晴朗,便于对飞行器进行观测②人烟稀少,地势平坦开阔③纬度低,易于发射,节省燃料和成本④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据报道,中国有望在10年内独立发射火星探测器,人类有望在20年后登上火星。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5~6题。

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6.目前美国发射的火星车登陆火星后的工作能源靠吸收太阳能,在不考虑蓄能的情况下,假如火星车位于火星赤道上,它能连续工作的时间为()A.12小时B.24小时37分C.23小时56分D.略多于12小时假设地球为正圆球体,已知P地和Q地为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个点。

曲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11月份质量调研地理

曲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11月份质量调研地理

2009年1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的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试卷类型(A)。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本试卷的第Ⅱ卷综合题必须在答题卷上指定的区域内,使用钢笔或圆珠笔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日a、b、c、d四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a、c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高B.不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低C.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高D.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低2.下列关于图中b、d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不同B.在同一条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在同一纬线上,且b在d的正东D.在同一纬线上,且b在d的正西2009年7月22日,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长江流域,从初亏到复圆,持续两个多小时。

读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带分布图和上海某摄影家采取多次曝光技术拍摄的日全食过程照片,回答3—5题。

3.本次日全食发生时A.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a、b两个时刻中,a为本次日全食的初亏D.上海出现食甚的时刻比重庆早4.日全食带来的影响有①气温下降,湿度上升②对交通、通讯等造成干扰③动物园的鸟类回巢休息④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形成沿线城市的旅游高峰⑥长江流域进入伏旱季节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5.上海观察到太阳复圆时,全球处于22日的范围A.大于1/2 B.小于1/3 C.与东半球的范围一致D.全球均为22日自然地理学以运动为核心,展示自然规律。

请分析右下图,回答6~7题。

山东师大附中期中考试试题11月地理试题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期中考试试题11月地理试题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2010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答案26.(16分)答案:(1)略。

(4分)(评分细则:洋流中只要画对两个者给2分)(2)C—加那利寒流(2分);E—拉布拉多寒流(2分)。

(评分细则:洋流名称出现错字者不予给分)(3)密集(1分),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大(或答: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温差大)(2分)。

(4)北(或答“向高纬度”)(1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该海域水温较周围同纬度海域水温高(2分)。

(5)温带海洋气候(2分);增温增湿(2分)。

27.(14分)答案:(1)盆地(2分);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2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分)。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2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2分)。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评分细则:①高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为必答答案,2分。

②若学生从地形角度分析,上中游易于泥沙沉积,使得河口地区泥沙含量低者给2分,或者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使得河口地区泥沙含量低也给2分;总之,后面两个答题角度总共2分。

)28.(10分)答案:(1)②>③>④>①(2分)。

(2)A—向斜(2分);E—断层(2分)。

(3)向斜槽部因受压力,岩石变得更为坚硬、致密,不易遭受外力侵蚀作用,在外力堆积作用下易形成山岭。

(2分)(4)AC(2分)。

29.东亚——东南风;南亚——西南风;绘图略(2)。

B处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势力性质差异(2分)。

(2)顺时针方向;绘图略(2分)。

(3)该国(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日a、b、c、d四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a、c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高B.不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低C.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高D.在同一经线上,且a的纬度比c低2.下列关于图中b、d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昼夜长短不同B.在同一条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在同一纬线上,且b在d的正东D.在同一纬线上,且b在d的正西2009年7月22日,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长江流域,从初亏到复圆,持续两个多小时。

读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带分布图和上海某摄影家采取多次曝光技术拍摄的日全食过程照片,回答3—5题。

3.本次日全食发生时A.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a、b两个时刻中,a为本次日全食的初亏D.上海出现食甚的时刻比重庆早4.日全食带来的影响有①气温下降,湿度上升②对交通、通讯等造成干扰③动物园的鸟类回巢休息④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形成沿线城市的旅游高峰⑥长江流域进入伏旱季节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5.上海观察到太阳复圆时,全球处于22日的范围A.大于1/2 B.小于1/3 C.与东半球的范围一致D.全球均为22日自然地理学以运动为核心,展示自然规律。

请分析右下图,回答6~7题。

6.若该图表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物质循环,箭头含义正确的是A.a——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B.b、d—一变质作用C.c——重熔再生作用D.e——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7.若该图表示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理事物依次是A.地理环境、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B.地理环境、动物、微生物、绿色植物C.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理环境D.绿色植物、动物、地理环境、微生物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的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一种或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

读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图。

回答8—10题。

8.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9.近20年来,影响浓江流域景观多样性和景观优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人类开垦C.降水增多D.地壳抬升10.浓江流域湿地景观的变化,还会影响到流域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平衡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区域性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和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该图甲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A.夏秋季节受热带气旋的影响B.6月份,静止锋长期停留该地C.七、八月份,东南季风的迎风坡D.东南信风的迎风坡12.该地区典型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D.热带季雨林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14.有关该地区5日——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6、7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D.8、9日吹偏北风,且强度最大读我国淮河流域的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关系示意图,完成15题。

15.关于我国淮河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①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温升高,径流减少②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气温降低,径流减少③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降水增加,径流减少④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降水减少,径流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右图,完成16~17题16.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水线路最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17.如果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甲河下游河段水量锐减C.乙河上游河段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乙河下游河段的自净能力下降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一月份,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A.一路逆水B.航向为东北C.一路逆风D.航向为东南19.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A.填海造陆B.地震频繁发生C.冰架崩裂及消融D.泥沙淤积读东欧和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该分布示意图与右图中甲~丁四线所经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21.沿线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形成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光照D.海拔读某市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

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

完成22~23题。

22.左图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高—高—该”模式D.“低—低—低”模式23.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A.劳动力数量较少B.劳动力比重较大C.性别构成较合理D.年龄构成较轻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农业技术落后25.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扩大耕地面积B.推广良种,提高亩产C.增加粮食进口量,缓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26.学习“生活中地理”,探索自然与社会的奥秘,我们的人生将更加丰富多彩。

曲阜市某地理学习小组收集了一些地理材料,请与他们一起完成研究。

27.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美洲大陆略图”,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

图上表格是西海岸部分城市的代号,及其1、2月和7、8月的降水资料(单位:mm)。

材料二:图中的科隆群岛,是厄瓜多尔在太平洋中的火山群岛。

沿海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降水稀少。

科隆群岛是“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被列入世界遗产。

沿海低地疏落分布着仙人掌和灌木丛,高地生长着禾本科草类,介于低地和高地之间覆盖有森林;动物以巨龟和大蜥蜴闻名世界,企鹅、海狮、海豹等寒带的动物也在这里出现。

企鹅经多年进化,已成为不同于南极企鹅的新物种。

1835年达尔文来到这里,从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变化中感悟到“适者生存”的法则,为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美洲西海岸的各地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填写城市代号,下同)的气候类型相同此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其影响下所形成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地,每年7、8月间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科隆群岛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多项选择)。

A.岩石类型主要是玄武岩B.岩石类型主要是花岗岩和石灰岩C.群岛中的最高峰有积雪覆盖D.最大的岛屿南北长约120千米E.全年昼夜长短变化不大F.自然带主要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分异规律(4)科迪勒拉山系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

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却气候凉爽、降水稀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全球气候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

根据所给材料完成各项要求。

材料一:“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赤道附近数千公里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

这种一场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

例如,厄尔尼诺往往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严重的旱灾,同时带给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加州的则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水稻和棉花是秘鲁主要的农作物,它们对降水的数量和时间均很敏感。

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秘鲁棉花生产严重灾害,1983年农业产值下降14%。

材料二:1950~1999年黑龙江省气温变化、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及其单产变化图(1)1986~1987年,秘鲁对厄尔尼诺事件做出预报后,及时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黑龙江省1959~1999年间年平均温度与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变化总趋势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龙江省在1986~1987年对水稻种植面积的调整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29.阿拉斯加是美国的第49个州,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森林、渔业、黄金、石油等资源丰富。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平均每英亩二分钱的价格从俄国购得。

土著居民为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印第安人,其他种族被称为“新定居者”(New Settlers)。

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公里。

其中白人占67.6%,土著居民占15.6%,拉美裔人占4.1%,亚裔人占4%,黑人占3.5%,混血儿占5.4%。

请结合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区比较,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度,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与美国本土比较,阿拉斯加州环境人口容量较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历史角度看,阿拉斯加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阿拉斯加气候的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云杉林虫害增多②永久冻土融化造成森林、建筑破坏③海冰变薄、面积变小④河流流量短期内大幅度减少⑤最高峰麦金利山雪线降低(4)2007年10月17日,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口达到3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请应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原理,阐释这个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