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标准草案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材料科学数据元目录Data Element Dictionary in Materials Science(草案大纲)(本稿完成日期:2009年10月)2009-10发布材料科学数据共享标准规范课题组材料科学数据元目录1、引言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是“物理上合理分布,逻辑上高度统一”的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其中涉及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多个数据数据资源共享节点的主体数据库的构建与共享。

数据元则是共享资源在共享网层面上实现数据的一致性表达、交换和共享的基础。

制定本标准目的在于确立面向材料科学数据共享活动的数据元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指导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各建设单位规范数据元的定义、命名、著录、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材料领域数据元资源库,供本领域科学数据共享的建设与实施使用。

数据元的标准化对于材料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数据的交换、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元标识、描述与表达的规范化和通用性,保证了相同概念的数据元在语义上无歧义理解,将提高数据在组织、生产、交换和共享的效率和质量,并推动和促进材料科学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本标准遵循《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数据元标准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SDS/T 2132—2004),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公共数据元目录》(SDS/T 2131—2004)的基础上,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材料领域各种类型科学数据库以及数据交换对数据元标准化的需要,提出了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元的内容及其表达。

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元的内容及其表达,适用于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的数据采集、加工、处理、交换和共享过程,用于指导材料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各建设单位研究和制定数据元目录使用。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暂行办法(草案)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暂行办法(草案)

第八条汇交的科学数据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观测数据、探测数据、试验数据、实验数据、调查数据、考察数据、统计数据以及按照某种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等。

汇交科学数据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机构确定。

第九条汇交的科学数据应当按照有关科学数据管理机构规定的格式以电子文本形式汇交。

汇交的科学数据应当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机构应制定汇交科学数据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十一条汇交科学数据时应当附带呈送有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科学数据的汇交计划等材料。

对于涉及已经获得专利或其他权利保护以及正在申请专利或其他权利保护的科学数据,应当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第三章科学数据汇交计划第十二条产生科学数据较多或以获得科学数据作为主要研究成果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提出项目申请书的同时,应当申报相关科学数据汇交计划。

第十三条科学数据汇交计划应当在申请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中提出,作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机构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或论证评估时,对科学数据汇交计划也应当进行审查或论证评估。

第十四条应当制定科学数据汇交计划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书中没有科学数据汇交计划的,该项目建议书不予审查,可行性报告不予论证评估。

第十五条科学数据汇交计划应当载明以下事项:1、科学数据汇交义务人;2、科学数据产生的方式;3、汇交科学数据的种类和范围;4、科学数据汇交的方式和期限;5、汇交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6、科学数据的使用期限;7、科学数据的质量要求;8、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第十六条科学数据汇交计划是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所确立的项目任务的一个正式的组成部分。

第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没有设立科学数据管理机构的,项目审批机构应当在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指定项目所产生的科学数据应当汇交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

尹海清:潜心科研志不移执著讲坛树英才

尹海清:潜心科研志不移执著讲坛树英才

尹海清:潜心科研志不移执著讲坛树英才刘文豪【期刊名称】《金属世界》【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4页(P1-4)【作者】刘文豪【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在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有一位数十年来坚持奋战在科研和教学一线,辛勤奉献、始终如一的教师——尹海清教授、博士生导师。

无论是治学研究还是教书育人,她秉承着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作风,在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的征途中,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探索出极具特色的前进道路,挥洒自己的满腔热血。

她致力于粉末冶金领域、材料数据和材料设计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军品配套项目和Kennametal-USTB 国际合作科研课题等近20项,200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任亚洲材料数据委员会(AMDC)委员及中方联络人,《粉末冶金工业》、《中国科学数据》及《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等杂志编委,首都女教授协会成员。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三尺讲台,激扬文字,挥洒智慧之光;科研之路,岁月蹉跎,彰显一份执著。

尹海清教授,199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她曾在北京化工大学任讲师,在日本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2002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工作。

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在教育教学中,她坚持教学研究,改进授课方法,推动教学改革,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孜孜不倦,永不止步;在科研领域,她上下而求索,格物而知至,不断探寻新的研究方法,勇攀材料科学的高峰。

材料学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保障。

尹海清教授作为新材料技术研究的领军人物,深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依然薄弱。

astm 系列标准介绍 -回复

astm 系列标准介绍 -回复

astm 系列标准介绍-回复ASTM 系列标准介绍引言ASTM国际(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是一个全球知名的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制定和推广标准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ASTM 系列标准是ASTM国际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的总称,涵盖了广泛的行业和领域,包括建筑、制造、材料科学、环境保护、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以ASTM 系列标准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ASTM国际简介ASTM国际成立于1898年,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康沃尔镇。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材料和试验标准的制定,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ASTM国际的会员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他们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研究人员、制造商、供应商和消费者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致力于制定和持续改进标准。

二、ASTM系列标准的重要性1. 保障产品质量:ASTM系列标准的制定根据各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这些标准不仅规定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测试方法,还对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2. 促进国际贸易:ASTM系列标准是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规范。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可以在产品质量上保持一致,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3. 提高安全性:ASTM系列标准不仅要求产品满足质量要求,还考虑了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这些标准通过规定产品的材料、设计和性能要求,保证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性,并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

三、ASTM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ASTM系列标准包含了数千个具体的标准文件,根据不同的领域和应用而划分成不同的部分。

以下是ASTM系列标准的一些常见组成部分:1. ASTM A系列:涉及金属材料和制品的标准,如金属板材、金属管材、金属焊接材料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加工要求等。

2. ASTM C系列:涉及建筑材料,特别是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的标准。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 程技术标准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地震科学数据 共享工程技术 标准的实施与 推广
02
地震科学数据 共享的意义
05
地震科学数据 共享工程技术 标准的挑战与 对策
03
地震科学数据 共享工程技术 标准的内容
04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技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
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实施目标:确定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实施的具体目标,如提高数据质量、促进 科研合作等。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任务分工、资源需求等。
确定实施策略:根据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施策略,如培训、 宣传、技术支持等。
成功案例1: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在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成功案例2: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在地震监测网络建设中的应 用 成功案例3: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成功案例4: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05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技术标准的挑战与对策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 工程技术标准涉及 多个部门和领域
建立跨部门、跨领 域合作机制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
合作机制的具体内 容和实施方案
合作机制对地震科 学数据共享工程技 术标准的影响和作 用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保障
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法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 完善数据共享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强化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建立监督机制
监督机构:建立专门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标准的实施和推 广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暂行办法(草案)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暂行办法(草案)

第八条汇交的科学数据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观测数据、探测数据、试验数据、实验数据、调查数据、考察数据、统计数据以及按照某种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和相关的元数据等。

汇交科学数据的具体范围,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机构确定。

第九条汇交的科学数据应当按照有关科学数据管理机构规定的格式以电子文本形式汇交。

汇交的科学数据应当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机构应制定汇交科学数据的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十一条汇交科学数据时应当附带呈送有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科学数据的汇交计划等材料。

对于涉及已经获得专利或其他权利保护以及正在申请专利或其他权利保护的科学数据,应当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第三章科学数据汇交计划第十二条产生科学数据较多或以获得科学数据作为主要研究成果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提出项目申请书的同时,应当申报相关科学数据汇交计划。

第十三条科学数据汇交计划应当在申请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中提出,作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机构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或论证评估时,对科学数据汇交计划也应当进行审查或论证评估。

第十四条应当制定科学数据汇交计划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书中没有科学数据汇交计划的,该项目建议书不予审查,可行性报告不予论证评估。

第十五条科学数据汇交计划应当载明以下事项:1、科学数据汇交义务人;2、科学数据产生的方式;3、汇交科学数据的种类和范围;4、科学数据汇交的方式和期限;5、汇交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6、科学数据的使用期限;7、科学数据的质量要求;8、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第十六条科学数据汇交计划是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所确立的项目任务的一个正式的组成部分。

第十七条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没有设立科学数据管理机构的,项目审批机构应当在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指定项目所产生的科学数据应当汇交的科学数据管理机构。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1.一致(Consensus)"指有关方面的代表对标准中实质问题的普遍接受(没有强烈的反对意见)"。

该术语及定义,是针对标准定义中制定标准或审定标准时各有关方面的代表来说的。

如生产方与使用方,对标准中规定的内容通过反复讨论协商一致,标准才被各方面同意或认可,这样有利于标准的实施。

因为我国标准有些是技术法规,要强制执行,因此强调协商一致于全局有利,特别是主要方面的代表认可。

2.品种控制(variety control)"为满足广泛的需要,对产品的尺寸、特性或型式择优选取。

" 品种控制是合理发展品种规格的有效手段。

是防止和克服品种规格盲目发展造成混乱的有效途径。

通过品种控制使品种规格达到以最尽可能少的数目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的目的。

3.适用性(fitness for purpose)"产品、过程或服务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的或规定用途的能力。

"适用性的定义实质是指产品或服务对其预定用途的适合程度。

标准化的重要效益之一就是改进物品或服务对其预定用途的适合程度,即适用性。

4.性能特性(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指与产品使用直接有关钓适合用途的特性,它与制造特点无关。

"性能特性是指产品适合用途的特性,不管该产品是用什么工艺生产出来的。

5.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某一产品(包括零件、部件、构件)与另一产品在尺寸、功能上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 一个产品(或零件)取代另一产品(或零件)以满足其有关要求的适合程度。

如插头插座中的互换性,录音磁带的互换性。

互换性的功能方面叫做"功能互换性",尺寸方面叫做"尺寸互换性"。

6.通用性(generalization)"在互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同一对象(包括产品零件、部件、构件)的使用范围。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科技大数据基础实体画像共性要素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为深入实施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加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深刻把握大数据时代科技大数据发展趋势,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加强科技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决定立项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科技大数据基础实体画像共性要素规范规范规范》团体标准。

二、目的和意义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继2016年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之后,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又一重要文件。

《实施方案》的印发实施,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截至2017年,中信所已积累各类数据库约48个,形成海量的数据资源,为中信所的业务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中信所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特别对是“一库两中心”的建设,将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数据资源,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们同时具备了建设目的迵异、收集标准不一、时间跨度大、数据载体多样、数据格式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等不利特点,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业务重组与拓展支持乏力,严重影响了中信所“一库两中心”的建设进程,成为制约中信所大数据建设与新业务拓展的瓶颈。

开展《科技大数据机构、项目、人才画像共性要素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对于解决数字经济时代以中信所为代表的科技大数据行业面临的数据深度利用不足,关联揭示不充分,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具有典型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标准草案目录前言 (I)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一致性要求 (3)4术语 (3)5一般性概述 (4)5.1 目标 (4)5.2 适用范围 (4)5.3 实施建议 (4)6材料数据访问控制设计方案 (4)6.1 总体设计 (4)6.2 使用对象 (4)6.3 功能框架 (4)6.3.1 访问控制过程描述 (4)6.3.2授权过程说明 (5)6.3.3身份验证过程说明 (6)6.3.4数据库访问过程 (6)6.3.5各节点任务说明 (7)前 言本标准草案(《材料数据访问控制规范》)是在科学数据共享核心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成的材料领域的数据访问控制标准。

材料数据访问控制在规范的数据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数据存取控制手段、数据操作函数、参数、单位转换等内容,并针对不同用户、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访问权限制定规范化的控制标准。

本标准是在科学数据共享标准化工作组的数据访问控制标准制定人员的协助下,同材料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完成的。

本标准草案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数据访问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定义了访问一个材料领域具体对象所需要的数据存取控制手段、数据操作函数、参数、单位转换等材料数据访问控制的相关规范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材料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网)以及参加材料科学数据中心(网)的各个单位子系统或资源节点的数据访问控制的权限管理。

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材料科学数据共享数据集的管理,提高数据库建库质量,促进数据加工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数据交流与共享。

本标准是制定材料领域数据访问控制标准的基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引用文件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DS/T 2132—2004 数据元标准化原则与方法(科学数据共享技术标准)SDS/T 2134—2004 数据交换格式设计规则(科学数据共享技术标准)SDS/T 2321—2004 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规范(科学数据共享技术标准)SDS/T 2322—2004 科学数据网建设规范(科学数据共享技术标准)SDS/T 2133 -2004 材料科学数据模式描述标准SDS/T 2213—2004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数据与服务注册规范SDS/T 2221.2—2004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数据访问服务接口规范GB/T 13725-2001 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532-1998 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408 数据元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eqv ISO 8601)GB/T9387.1-199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 ISO/IEC 7498-1:1994)GB/T9387.2-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idt ISO 7498-2:1989)GB/T 18794.1-2002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1部分:概述(idt ISO/IEC 10181-1:1996)GB/T 18794.2-2002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2部分:鉴别框架(idt ISO/IEC 10181-2:1996)GB/T18794.3-2003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安全框架第3部分:访问控制框架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1.5 统一建模语言1.5(OMG)3 一致性要求在材料领域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直接使用本标准时数据访问权限应与本标准保持一致,材料领域专用数据访问控制标准必须遵循本标准的规定。

4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预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

访问权限(Access Authorization)根据在各种预定义的组中用户的身份标识及其成员身份来限制访问某些信息项或某些控制的机制。

权限管理(Authorization Management)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规则或者安全策略,用户可以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

访问控制信息(Access Contorl Information,ACI)用于访问控制目的的任何信息,其中包括上下文信息。

访问控制证书(Accessc Ontrolc Ertificate)包含ACI的安全证书。

访问控制策略(Access Contorl Policy)定义可发生访问控制条件的规则集。

访问请求(Accesse Request)操作和操作数,它们构成一个试图进行的访问的基本成分。

科学数据资源(Scientific Data Resources)特指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研究应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观测、监测、调查、试验、实验以及研究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性数据,以及按照不同科技活动需求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

科学数据共享服务(Scientific Data Shared Services)为提供科学数据共享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信息发布、数据检索、数据产品加工、数据以数据产品分发等。

数据服务基础平台(Infrastructure for Data Services)用于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功能的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Internet 服务、数据库服务等。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利用数据库、数据仓库、元数据和网络等技术,建立分布式、集中式或集中加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开展数据接收、组织存储、运行维护、更新、共享交换等工作,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应用。

5 一般性概述5.1 目标访问控制基于安全框架的主要目标是对抗涉及计算机或通信系统的非授权操作的威胁。

该材料数据访问控制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进程对数据、不同进程或其他计算资源访问的控制;在一个安全域内,及跨越一个或多个安全域的访问控制;在访问期间对更改授权做出反应的访问控制等。

5.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材料数据访问控制的设计、开发和管理范畴。

主要适用于系统管理人员、实施人员及设计开发人员。

5.3 实施建议本规范旨在解决材料科学共享网相关数据内容的访问控制问题,权限管理是一种基于权限控制的访问策略,该技术应具备如下特点:a)可实现用户与数据中心之间的直接身份验证;b)可实现用户权限的动态更新管理;c)可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d)具有高度可扩展性;e)采用对等思想,具有普适应性;f)协议的子模块相互独立、灵活,便于取舍。

基于此,建议本项目按照本规定,建立规范的权限管理机制,对材料科学共享网实施统一的数据资源定级、分组及权限控制管理。

6 材料数据访问控制设计方案6.1 总体设计材料科学共享网数据访问控制采用基于中心节点进行权限管理的访问控制方案,每个子节点都有不同级别的权限访问控制,通过对用户访问权限的分组配置与数据表权限定制,实现对不同节点数据表的灵活访问控制与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简单、维护方便。

6.2 使用对象针对材料数据访问控制的使用对象是主节点与各分节点的管理员。

各节点管理员可通过各自权限设置模块进行相关权限的分配、分组管理、修改等控制,实现节点间数据访问的跨域授权。

6.3 功能框架6.3.1 访问控制过程描述材料数据访问控制采用基于中心节点的跨域认证访问方式,其框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中心节点的数据访问控制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若干分节点中,当a 节点用户需要访问b 节点数据时,基于中心节点的跨域数据访问过程为:首先,分节点a 向共享网中心节点发送数据访问请求;其后由共享网中心节点的权限控制模块在其数据库查询的基础上,对取得的登录名与所要访问的数据表名进行本地访问控制的权限判断,并返回权限结果;如果不允许,则无法访问分节点b ,并向分节点a 提示该用户针对这个数据表没有访问权限;如果允许,则访问数据表所对应的分节点b 的数据库,并将相关数据结果通过共享网中心节点返回给发出数据访问请求的分节点a 。

6.3.2 授权过程说明材料科学共享网的数据访问控制,通过JSP 页面提供对角色、组、数据库、数据表、相关字段等过滤条件的维护,从而进行相关权限的灵活设置。

分节点只有得到授权,才能基于中心节点进行跨域数据访问。

其授权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管理共享网中心节点赋予各个分节点一个管理员帐号,分节点管理员负责本节点的用户权限管理。

系统限制每个管理员只能对本节点的数据资源与用户进行分级和授权,而对其它节点资源则无权管理与授权。

如果一个节点的用户申请另一节点的资源,则需要先得到另一个分节点的管理员授权批准。

各级管理员通过“用户管理”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用户信息进行维护。

(2)权限管理各级管理员通过“权限管理”对所在节点的数据表及其权限名词进行维护,可针对某些分节点b 数据库分节点a 数据库 分节点x 数据库数据表添加新的权限,或删除已有权限。

(3)权限分组各级管理员可通过“权限分组”查看该节点的权限分组情况,该模块实现了对某个节点访问权限的分级情况建立相应的分组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单一分组的权限修改、删除及新权限组的建立功能。

其中,新建权限分组可自动防止重名,一键式修改所有权限功能使得权限修改更加简便、直观。

(4)用户授权各级管理员可通过“用户授权”查看各节点用户对需要访问的数据表所在节点的权限组分情况,并可通过修改其相应的权限组名,对该用户进行授权。

该授权过程所对应的使用对象可划分为四类:(a)系统管理员,在系统中拥有最高权限,可以以任何一个建库单位的单位管理员身份登入系统,维护和管理该单位管理的全部用户、权限组及数据访问控制;(b)分节点管理员,每个建库单位有一位单位管理员,可以对本单位维护的用户、权限组及数据访问进行控制与维护;(c)授权用户,是非管理员级别的普通注册用户,没有授权能力,但可以被系统管理员及所在节点管理员授权,并因此获得对某些数据资源的访问权限;(d)一般用户,即匿名用户,具有通常的访问浏览默认权限,但没有授权控制能力及关键数据的访问权限。

6.3.3 身份验证过程说明在共享网中心节点建立后,当节点a已注册的用户user_a请求访问节点b的数据表table_b时,需在中心节点数据库中根据获得的user_a的登录名与table_b的表名获得其所对应的源节点n1与目标节点n2,由此获得从n1到n2所对应的权限组名group,从而解析出该组名所对应的数据表,并判断所要访问的数据表table_b是否存在于这些表中,而后返回权限结果,存在则通过身份验证并调用分节点数据库信息返回相关数据资源,不存在则提示该用户user_a对数据表table_b没有访问权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