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第二章2-1.按照能级写出N、O、Si、Fe、Cu、Br原子的电子排布(用方框图表示)。
2-2.的镁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镁原子有14个中子,试计算镁原子的原子量。
2-3.试计算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
若K、L、M、N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2-4.计算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
并定出K、L、M、N、O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2-5.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按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分类,简单说明理由。
2-6.按照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的键合形式:(1)CO的分子键合(2)甲烷CH的分子键合 24(3)乙烯CH的分子键合(4)水HO的分子键合 242(5)苯环的分子键合(6)羰基中C、O间的原子键合 2-7.影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配位数的因素有那些?2-8.试解释表2-3-1中,原子键型与物性的关系?332-9.0?时,水和冰的密度分别是1.0005 g/cm和0.95g/cm,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10.当CN=6时,K离子的半径为0.133nm(a)当CN=4时,半径是多少?(b)CN=8时,半径是多少?32-11.(a)利用附录的资料算出一个金原子的质量?(b)每mm 的金有多少个原子?(c)根据金21的密度,某颗含有10个原子的金粒,体积是多少?(d)假设金原子是球形(r=0.1441nm),Au21并忽略金原子之间的空隙,则10个原子占多少体积?(e)这些金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多少百分比?2+2-2-12.一个CaO的立方体晶胞含有4个Ca离子和4个O离子,每边的边长是0.478nm,则CaO的密度是多少?2-13.硬球模式广泛的适用于金属原子和离子,但是为何不适用于分子? 2-14.计算(a)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 b)面心立方化合物NaCl的离子致密度(离子半径r+=0.097,r-=0.181);(C)由计算结果,可以引出什么结论? NaCl 4702-15.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 a=0.287nm,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个数。
材料工程复习思考题部分答案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研究的对象有何异同?答:材料科学侧重于发现和揭示组成与结构,性能,使用效能,合成与加工等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概念,新理论。
而材料工程指研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侧重于寻求新手段实现新材料的设计思想并使之投入使用,两者相辅相成。
6、进行材料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 材料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最终需求,设计出合理成分,制订最佳生产流程,而后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材料。
材料设计十分复杂,如模型的建立往往是基于平衡态,而实际材料多处于非平衡态,如凝固过程的偏析和相变等。
材料的力学性质往往对结构十分敏感,因此,结构的任何细小变化,性能都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图也是材料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在材料选择和应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一,材料的规格要符合使用的需求:选择材料最基本的考虑,就在满足产品的特性及要求,例如:抗拉强度、切削性、耐蚀性等;二,材料的价格要合理;三,材料的品质要一致。
8、简述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加工方法。
答:金属:铸造(砂型铸造、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消失模铸造)、塑性加工(锻造、板料冲压、轧制和挤压、拉拨)、热处理、焊接(熔化焊、压力焊、钎焊);橡胶:塑炼、混炼、压延、压出、硫化五部分;高分子:挤制成型、干压成型、热压铸成型、注浆成型、轧膜成型、等静压成型、热压成型和流延成型。
10、如何区分传统材料与先进材料?答:传统材料指已经成熟且已经在工业批量生产的材料,如水泥、钢铁,这些材料量大、产值高、涉及面广,是很多支柱产业的基础。
先进材料是正在发展,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
二者没有明显界限,传统材料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性能,大幅增加附加值成为先进材料;先进材料长期生产应用后成为传统材料,传统材料是发展先进材料和高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推到传统材料进一步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答案 (1)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1.[110], (111), ABCABC…, 0.74 , 12 , 4 , a r 42=; [111], (110) , 0.68 , 8 , 2 , a r 43= ;]0211[, (0001) , ABAB , 0.74 , 12 , 6 , 2a r =。
2. 0.01659nm 3 , 4 , 8 。
3. FCC , BCC ,减少 ,降低 ,膨胀 ,收缩 。
4. 解答:见图1-15.解答:设所决定的晶面为(hkl ),晶面指数与面上的直线[uvw]之间有hu+kv+lw=0,故有: h+k-l=0,2h-l=0。
可以求得(hkl )=(112)。
6 解答:Pb 为fcc 结构,原子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为ar 42=,故可求得a =0.4949×10-6mm 。
则(100)平面的面积S =a 2=0.244926011×0-12mm 2,每个(100)面上的原子个数为2。
所以1 mm 2上的原子个数s n 1==4.08×1012。
第二章合金相结构一、 填空1) 提高,降低,变差,变大。
2) (1)晶体结构;(2)元素之间电负性差;(3)电子浓度 ;(4)元素之间尺寸差别 3) 存在溶质原子偏聚 和短程有序 。
4) 置换固溶体 和间隙固溶体 。
5) 提高 ,降低 ,降低 。
6) 溶质原子溶入点阵原子溶入溶剂点阵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非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大于0.59时形成的复杂结构的化合物。
二、 问答1、 解答: α-Fe 为bcc 结构,致密度虽然较小,但是它的间隙数目多且分散,间隙半径很小,四面体间隙半径为0.291Ra ,即R =0.0361nm ,八面体间隙半径为0.154Ra ,即R =0.0191nm 。
氢,氮,碳,硼由于与α-Fe 的尺寸差别较大,在α-Fe 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固溶度很小。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答案题目整合版要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章习题1. 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a=0.287nm ,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数。
ρ铁=7.8g/cm3 1mol 铁=6.022×1023 个=55.85g所以, 7.8g/1(cm)3=(55.85/6.022×1023)X /(0.287×10-7)3cm3X =1.99≈2(个)2.在立方晶系单胞中,请画出:(a )[100]方向和[211]方向,并求出他们的交角; (b )(011)晶面和(111)晶面,并求出他们得夹角。
(c )一平面与晶体两轴的截距a=0.5,b=0.75,并且与z 轴平行,求此晶面的密勒指数。
(a )[2 1 1]和[1 0 0]之夹角θ=arctg2=35.26。
或cos θ==, 35.26θ=(b )cos θ==35.26θ= (c ) a=0.5 b=0.75 z= ∞倒数 2 4/3 0 取互质整数(3 2 0)3、请算出能进入fcc 银的填隙位置而不拥挤的最大原子半径。
室温下的原子半径R =1.444A 。
(见教材177页) 点阵常数a=4.086A最大间隙半径R’=(a-2R )/2=0.598A4、碳在r-Fe (fcc )中的最大固溶度为2.11﹪(重量百分数),已知碳占据r-Fe 中的八面体间隙,试计算出八面体间隙被C 原子占据的百分数。
在fcc 晶格的铁中,铁原子和八面体间隙比为1:1,铁的原子量为55.85,碳的原子量为12.01所以 (2.11×12.01)/(97.89×55.85)=0.1002 即 碳占据八面体的10%。
5、由纤维和树脂组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纤维直径的尺寸是相同的。
请由计算最密堆棒的堆垛因子来确定能放入复合材料的纤维的最大体积分数。
见下图,纤维的最密堆积的圆棒,取一最小的单元,得,单元内包含一个圆(纤维)的面积。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题目:什么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解答:材料的物理性质是指材料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测试来测量和确定。
举例来说,导电性和热导性就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之一。
例如,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够传递电流和热量。
而绝缘材料则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热导性,不易传递电流和热量。
习题2题目:简述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的区别。
解答:晶体结构是指材料中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和规律。
晶体结构可以分为晶格、晶胞和晶体点阵等几个层次。
晶格是指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排列的周期性重复性。
晶胞是晶格的一个最小重复单元,由晶体中少数几个原子或离子构成。
晶体点阵是指晶格的三维空间排列方式。
晶体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的瑕疵或缺陷。
晶体缺陷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点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原子或离子的位置发生了失序或替代,造成了空位、间隙原子、杂质原子等。
线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了位错或脆性裂纹等缺陷。
面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了晶界或孪晶等缺陷。
习题3题目:为什么变形会引起材料性能的改变?解答:变形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
变形可以导致材料性能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晶体结构改变:变形会导致晶体结构中原子或离子的位置发生移动和重排,从而改变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2.结晶颗粒的尺寸和形状改变:变形会导致晶体中晶界的移动和晶体颗粒的形状改变,这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等。
3.动态再结晶:变形过程中,材料中原来存在的缺陷和结构不完善的区域可能会发生动态再结晶,从而改善了材料的性能。
4.内应力的释放:变形会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应力,这些应力可能会引起材料的开裂、断裂和强度变化等。
综上所述,变形会引起材料性能的改变是由于晶体结构、结晶颗粒、动态再结晶和内应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习题4题目:什么是材料的力学性能?举例说明。
解答: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力学加载下所表现出的性能。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题集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题集大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是材料的基本属性?A. 密度B. 颜色C. 形状D. 体积2.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一项?A. 导电性B. 耐腐蚀性C. 强度D. 透明度3.下列哪一项不是金属材料的常见类型?A. 钢铁B. 铝合金C. 陶瓷D. 铜合金4.材料的硬度是指其抵抗什么的能力?A. 拉伸B. 压缩C. 弯曲D. 刻划5.下列哪一项是热塑性材料的特性?A. 在加热后不能变形B. 在加热后可以永久变形C. 在冷却后可以恢复原形D.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易变形6.材料的韧性是指其在受力时什么的能力?A. 易碎B. 易弯曲C. 吸收能量而不破裂D. 迅速恢复原形7.下列哪一项是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A. 金属B. 塑料C. 无机非金属D. 有机物8.复合材料是由哪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A. 同一种材料的不同形态B. 不同性质的材料C. 相同性质的材料D. 任意两种材料9.下列哪一项不是高分子材料的特性?A. 高强度B. 高韧性C. 低密度D. 低耐温性10.材料的疲劳是指其在什么条件下性能逐渐降低的现象?A. 持续受力B. 持续加热C. 持续冷却D. 持续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大题二:填空题1.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材料的______。
2.材料的导电性是指材料传导______的能力。
3.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常见的有______、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
4.陶瓷材料因其______、高硬度和高耐温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和腐蚀环境。
5.复合材料的优点包括高强度、高刚性和良好的______。
6.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特点是具有长链状的______结构。
7.材料的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______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大题三:判断题1.材料的力学性能只包括强度和硬度。
()2.金属材料都是良好的导体。
()3.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金属。
()4.复合材料的性能总是优于其单一组分的性能。
()5.高分子材料的耐温性一般较低。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 第二章 - 课后习题答案2.1 选择题1.D2.B3.C4.A5.D2.2 填空题1.结构、性质、性能、制备、应用2.金属、陶瓷、聚合物3.晶体4.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5.原子、分子2.3 简答题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概念和特点有:–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和性能等方面的科学。
–材料工程:研究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和制备方法,得到具有特定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材料并应用于工程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特点包括:–综合性: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力学、热学等各个学科。
–实用性: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研究如何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满足工程和产品的需求。
–发展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
2.不同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具有密排列的晶体结构,其晶粒间有较好的连续性,导致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以离子键或共价键为主要结合方式,具有非常硬、脆和耐高温的特点,但导电性差。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由长链状分子构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柔韧性和可塑性,但强度和硬度较低。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不同的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组成,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产生优异的整体性能。
同时,复合材料的结构也决定其性能。
3.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有铸造、锻造、挤压、焊接等。
–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干法制备和湿法制备等。
–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合成聚合法、溶液聚合法、熔融聚合法等。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增强相法、混合相法、层压法等。
4.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
–热性能的测试方法有热膨胀试验、热导率测试等。
–电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有导电性测试、介电常数测试等。
–光学性能的测试方法有透光率测试、折射率测试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第二章2-1.按照能级写出N、O、Si、Fe、Cu、Br原子的电子排布(用方框图表示)。
2-2.的镁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镁原子有14个中子,试计算镁原子的原子量。
2-3.试计算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
若K、L、M、N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2-4.计算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
并定出K、L、M、N、O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2-5.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按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分类,简单说明理由。
2-6.按照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的键合形式:(1)CO2的分子键合(2)甲烷CH4的分子键合(3)乙烯C2H4的分子键合(4)水H2O的分子键合(5)苯环的分子键合(6)羰基中C、O间的原子键合2-7.影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配位数的因素有那些?2-8.试解释表2-3-1中,原子键型与物性的关系?2-9.0℃时,水和冰的密度分别是1.0005 g/cm3和0.95g/cm3,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10.当CN=6时,K+离子的半径为0.133nm(a)当CN=4时,半径是多少?(b)CN=8时,半径是多少?2-11.(a)利用附录的资料算出一个金原子的质量?(b)每mm3的金有多少个原子?(c)根据金的密度,某颗含有1021个原子的金粒,体积是多少?(d)假设金原子是球形(r Au=0.1441nm),并忽略金原子之间的空隙,则1021个原子占多少体积?(e)这些金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多少百分比?2-12.一个CaO的立方体晶胞含有4个Ca2+离子和4个O2-离子,每边的边长是0.478nm,则CaO的密度是多少?2-13.硬球模式广泛的适用于金属原子和离子,但是为何不适用于分子?2-14.计算(a)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b)面心立方化合物NaCl的离子致密度(离子半径r Na+=0.097,r Cl-=0.181);(C)由计算结果,可以引出什么结论?2-15.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a=0.287nm,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第二章2-1.按照能级写出N、O、Si、Fe、Cu、Br原子的电子排布(用方框图表示)。
2-2.的镁原子有13个中子,11.17%的镁原子有14个中子,试计算镁原子的原子量。
2-3.试计算N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
若K、L、M、N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2-4.计算O壳层内的最大电子数。
并定出K、L、M、N、O壳层中所有能级都被电子填满时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2-5.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按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分类,简单说明理由。
2-6.按照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下列的键合形式:(1)CO2的分子键合(2)甲烷CH4的分子键合(3)乙烯C2H4的分子键合(4)水H2O的分子键合(5)苯环的分子键合(6)羰基中C、O间的原子键合2-7.影响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配位数的因素有那些?2-8.试解释表2-3-1中,原子键型与物性的关系?2-9.0℃时,水和冰的密度分别是1.0005 g/cm3和0.95g/cm3,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10.当CN=6时,K+离子的半径为0.133nm(a)当CN=4时,半径是多少?(b)CN=8时,半径是多少?2-11.(a)利用附录的资料算出一个金原子的质量?(b)每mm3的金有多少个原子?(c)根据金的密度,某颗含有1021个原子的金粒,体积是多少?(d)假设金原子是球形(r Au=0.1441nm),并忽略金原子之间的空隙,则1021个原子占多少体积?(e)这些金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多少百分比?2-12.一个CaO的立方体晶胞含有4个Ca2+离子和4个O2-离子,每边的边长是0.478nm,则CaO的密度是多少?2-13.硬球模式广泛的适用于金属原子和离子,但是为何不适用于分子?2-14.计算(a)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子致密度;(b)面心立方化合物NaCl的离子致密度(离子半径r Na+=0.097,r Cl-=0.181);(C)由计算结果,可以引出什么结论?2-15.铁的单位晶胞为立方体,晶格常数a=0.287nm,请由铁的密度算出每个单位晶胞所含的原子个数。
2-16.钛的单位晶胞含有两个原子,请问此单位晶胞的体积是多少?2-17.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的致密度。
2-18.在体心立方结构晶胞的(100)面上按比例画出该面上的原子以及八面体和四面体间隙。
2-19.键合类型是怎样影响局部原子堆垛的?2-20.厚度0.08mm、面积670mm2的薄铝片(a)其单位晶胞为立方体,a=0.4049nm,则此薄片共含多少个单位晶胞?(b)铝的密度2.7Mg/m3,则每个单位晶胞的质量是多少?2-21.(a)在每mm3的固体钡中含有多少个原子?(b)其原子堆积因子是多少?(c)钡属于哪一种立方体结构?(原子序=56,原子质量=137.3aum,原子半径=0.22nm,离子半径=0.143 nm,密度=3.5Mg/m3)2-22.由X射线衍射数据显示,MgO立方体的单位晶胞尺寸是0.412nm,其密度3.83Mg/m3,请问在每单位晶胞中有多少Mg2+离子和O2-离子?2-23.钻石结构的晶格常数a为0.357nm,当它转变成石墨时,体积变化的百分比是多少?(石墨密度2.25Mg/m3)2-24.方向为[111]的直线通过1/2,0,1/2点,则在此直线上的另外两点的坐标是什么?2-25.(a)在立方体系中,[100]方向和[211]方向的夹角是多少?(b)[011]方向和[111]方向的夹角是多少?2-26.一平面与晶体两轴的截距为a=0.5,b=0.75,并且与Z轴平行,则此平面的米勒指标是什么?2-27.一平面与三轴的截距为a=1,b=-2/3,c=2/3, 则此平面的米勒指标是什么?2-28.(a)方向族<111>的那些)方向是在铁的(101)平面上?(b)方向族<110>的那些)方向是在铁的(110)平面上?2-29.氯化钠晶体被用来测量某些X光的波长,对氯离子的d111间距而言,其绕射角2θ为27°30´(a)X光的波长是多少?(NaCl晶格常数为0.563nm)(b)若X光的波长为0.058nm,则其衍射角2θ是多少?2-30.某X光波长0.058nm ,用来计算铝的d200, 其衍射角2θ为16.47°,求晶格常数为多少?2-31.请算出能进入fcc银的填隙位置而不拥挤的最大原子半径。
2-32.碳原子能溶入fcc 铁的最大填隙位置:(a)每个单元晶胞中有多少个这样的位置?(b)在此位置四周有多少铁原子围绕?2-33.一个熔体含30m/o MgO和70m/o LiF:(a)Li+,Mg2+,F-和O2-的w/o是多少?(b)密度是多少?2-34.请找出能进入bcc铁填隙位置的最大原子的半径(暗示:最大空洞位在1/2,1/4,0位置)。
2-35.碳和氮在γ-Fe中的最大固溶度分别为8.9%和10.3%,已知碳、氮原子均占据八面体间隙,试分别计算八面体间隙被碳原子和氮原子占据的百分数。
2-36.fcc间隙位置的配位数是什么?如果每一个间隙位置都被小原子或离子占满,则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构?2-37.如果Fe3+/Fe2+比为0.14,则FeO的密度是多少?(FeO为NaCl结构;(r0+r Fe)平均为0.215nm)2-38.如果在固溶体中每个Zr离子中加入一个Ca2+离子,就可能形成ZrO2的立方体,因此阳离子形成fcc结构,而O2-离子位于四重对称位置,(a)每100个阳离子有多少个O2-离子存在?(b)有多少百分比的四重对称位置被占据?2-39.在温度为912℃时,铁从bcc转变到fcc 。
此温度时铁的两种结构的原子半径分别是0.126nm和0.129nm,(1)求其结构变化时的体积变化V/O。
(2)从室温加热铁到1000℃,铁的体积将如何变化?2-40.固体材料存在哪些结构转变类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41.某熔化的Pb-Sn焊锡具共晶温度,假设此焊锡50g加热到200℃,则有多少克的锡能熔进此焊锡中?(参见图2-7-13)2-42.某65Cu-35Zn黄铜(参见图2-6-1)由300℃加热到1000℃,则每隔100℃有哪些相会出现?2-43.为什么金属、金属氧化物、无机化合物(氮化物等)具有高的表面能,而有机物(包括高聚物)表面能很低?2-44.为什么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具有相同的量纲?影响材料表面能高低的实质是什么?第三章3-1与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比较,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什么特征?3-2为什么会出现高分子链聚集态结构?高分子链聚集态结构包含哪些内容?3-3为什么高分子链具有一定柔性?3-4什么是聚合物共混复合材料?其基本特征是什么?3-5是否可以通过内旋转将无规立构聚丙烯转变为全同立构聚丙烯?为什么?在全同立构聚丙烯晶体中,分子链是否呈无规线团构象?3-6.下列高聚物中哪些是结晶性的,哪些是非晶性的?(1)聚乙烯;(2)全顺式1.3聚异戊二烯;(3)尼龙6;(4)聚碳酸酯;(5)乙烯和丙烯的无规共聚物;(6)全同立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7)间同立构聚氯乙烯;(8)无规立构聚丙烯;(9)固化酚醛塑料;(10)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1)ABS;(12)聚乙烯醇。
3-7.总结一下,与低分子物质相比,高聚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聚集态结构有哪些重要特点?3-8.下列 键的旋转位能均小于H2C-CH2,请解释H2C-O O=C-CH2H2C-NH N2C-S Si-O H2C-CH=3-9.简要说明聚合物晶体与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和无机共价晶体的主要差别。
3-10影响多组分体系相分离有那些因素?3-11.聚合物共聚物形态结构有那些基本类型?其结构是怎样的?各举一个例子。
3-12.高聚物有几种主要结晶形式?其中的高分子链的构象是怎样的?3-13.从结构分析,为什么PTFE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并说明其粘结性能。
3-14.为什么高分子链具有柔性?试比较下列各组内高分子链柔性的大小并简要说明理由:(1)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2)聚乙烯、聚乙炔、聚甲醛;(3)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4)聚甲醛、聚苯醚;(5)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3-1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3-16.增混剂和偶联剂的作用是什么?有何异同点?3-17无机玻璃和网络聚合物有何异同之处?从结构及物理状态的变化说明。
3-18归纳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在组成和结构方面的主要异同点。
3-19.一玻璃含80%(wt)的SiO2和20%(wt)的Na2O,问非桥氧的分数为多少?3-20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不同键合类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举例进行说明。
3-21在离子晶体中,密堆积的负离子恰好互相接触并与中心正离子也恰好相互接触时,正负离子的半径比为临界半径比:(1)立方体配位(2)八面体配位;(3)四面体配位;(4)三角形配位。
3-22.CaTiO3为标准钙钛矿型结构,简述其结构特征,分析其中钙离子、钛离子和氧离子的配位数。
3-23黏土、滑石和云母同为层状结构硅酸盐,为什么它们却表现出非常大的机械性能差异?3-24.简要说明硅酸盐的几种结构单元的主要特点。
3-25(a)99.8Fe和0.2C钢在800℃是什么相?(b)写出这些相的成分,(c)这些相各是多少百分比?3-26解释以下名词金属键、晶格、晶胞、合金、组元、相、机械混合物、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马氏体、黄铜、青铜、形变铝合金、非晶态3-27.最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3-28默画出Fe-Fe3C相图,说明相图中的主要点、线的意义,填出各相区的主要组织组成物。
3-29总结铁碳合金中渗碳体的形态对合金性能影响的特点?3-30钢和铸铁在成分、组织和性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31什么是再结晶?如何选定再结晶退火温度?钢的再结晶退火温度是多少?3-32试比较各类铸铁之间的性能差别?第四章4-1.铝的弹性模量为70GPa,泊松比为0.34,在83MPa的静水压时,此单位晶胞体积是多少?4-2.下列何者的压缩性比较大?泊松比为0.29的β铁或泊松比为0.37的黄铜?4-3.直径为12.83mm的试棒,标距长度为50mm,轴向受200KN的作用力后拉长0.456mm,且直径变成12.79mm,(a)此试棒的体积模量是多少?(b)剪切模量是多少?4-4.一硫化的橡胶球受到1000psi的静水压力,直径减少了1.2%,而相同材质的试棒在受到75psi的拉应力时伸长2.1%,则此橡胶棒的泊松比为多少?4-5.在聚苯乙烯中加入15-20%的丁苯橡胶后抗冲击强度大大提高,请解释原因,并绘出共混前后PS的σ-ε曲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