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1.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发明的年代和名称。

1946年、ENIAC。

2. 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经典结构,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3. 微型计算机机从20世纪7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哪四代的变化?

经历了4位、8位、16位、32位四代的变化。

4. 微型计算机有哪些应用形式?

系统机、单板机、单片机。

5. 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单片机就是在一片半导体硅片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RAM、ROM)、并行I/O、串行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系统时钟电路及系统总线的用于测控领域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单片机技术易于掌握和普及、功能齐全,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嵌入容易,可靠性高。

6. 举例说明单片机的应用?

7. 当前单片机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MCS是Intel公司生产的单片机的系列符号,MCS-51系列单片机是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是最早进入我国,并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单片机机型之一,也是单片机应用的主流品种。

其它型号的单片机:PIC单片机、TI公司单片机、A VR系列单片机。

8. 简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1)根据应用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目标是明确任务、需求分析和拟定设计方案,确定软硬件各自完成的任务等。总体设计对应用系统是否能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硬件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硬件电路板(即目标系统),制作前可先用仿真软件(如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仿真通过后再用硬件实现并进行功能检测。

(3)软件设计

软件编程并调试,目前一般用keil软件进行设计调试。调试成功后将程序写入目标单片机芯片中。

(4)综合调试

进行硬软件综合调试,检测应用系统是否达到设计的功能。

9. 说明单片机开发中仿真仪的作用。

单片机本身没有开发功能,必须借助开发器(仿真仪)来排除应用系统的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在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完成后,将调试完成的程序借助开发器固化到单片机的芯片中,完成整体的开发过程。

10.MCS一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型芯片分为哪几种?它们的差别是什么?

MCS-5l系列单片机主要包括基本型产品:8031、8051、8751(对应的低功耗型80C31、80C51、87C51)和增强型产品:8032、8052、8752。8031片内没有程序存储器、8051单片机片内含有4 KB的ROM,8751单片机片内含有4 KB的EPROM。

11.叙述AT89S51单片机的特点,并说明“S”的含义是什么?

AT89S51单片机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看门狗定时器WDT、ISP(在系统编程,也

称在线编程)及SPI 串行接口技术等。片内Flash 存储器允许在线(+5V )电擦除、使用编程器或串行下载写入对其重复编程。另外,AT89C5x /AT89S5x 单片机还支持由软件选择的两种节电工作方式,非常适于电池供电或其他要求低功耗的场合。

“S ”表示含有串行下载的Flash 存储器,

12.简述单片机开发中Proteus 软件和keil 软件的作用。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时可先用Proteus 软件进行设计和仿真,以提高设计的成功率。keil 软件用于单片机软件的录入、编辑、编译、调试。Keil 软件提供了包括宏汇编、链接器、库管理和仿真调试器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并通过集成开发环境(μVision )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第二章 单片机硬件系统

一.填空

1.MCS-51系列单片机中8051/8751/8031单片机的区别是 内部是否有ROM 。

2.单片机由CPU 、存储器和 I/O 接口 3部分组成。

3.AT89S51 单片机的 应接 高 电平,可扩充的外部程序存储器最大容量为 60KB 。

4.当 信号有效时,表示CPU 要从 外部ROM 读取信息。 5.89SC51单片机的状态寄存器PSW 中,RS0和RS1的用途是工作寄存器组选择位 ,CY 的作用为 进位借位位 和 位累加器 。

6.晶振频率12M ,机器周期为 1uS 。指令周期为 1uS 至 4uS 。

7.单片机复位时,PC 的值是 0000H ,SP 的值是 0007H 。

8.89S51 单片机的内部RAM 容量为 128B 。 外部可扩充的数据RAM 的容量为 64KB 。

9.工作寄存器组共占 32 字节的地址空间,地址从 00 H 到 1F H 。

10.位寻址区有 16 字节,有 128 位。

11.堆栈的数据结构为 后进先出 ,堆栈应设置在内部RAM 30-7FH 区域。

12.89S51 单片机共有 4 个8位并行I/O 口;其中作地址低8位的是 P0口 , 作地址高8位的是 P2口 ,具有双功能作用的是 P3口 。

13.除了单片机和电源外,单片机最小系统还包括 时钟 电路和 复位 电路。

14.21个SFR 的寻址区域为 80-FFH 。其中可位操作的SFR 的地址特征是 地址能被8整除 。

二.选择题

1.89S51单片机四个并行I/O 口中,可作为数据总线的是( A )

A.P0

B.P1

C.P2

D.P3

2. 若特殊功能寄存器PSW 的RS1、RS0位的内容是01,那么此时工作寄存器R1的字节地址是( C )

A. 19H

B. 11H

C. 09H

D. 01H

3.CPU 复位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

A.P0=FFH

B.P1=00H

C.SP=00H

D.PC=07H

4.复位时,RST 引脚应保持( C )

A. 一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B. 一个机器周期的低电平

C. 二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

D. 二个机器周期的低电平

5.下列是关于89S51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的描述, 其中正确的是( B )。

A.特殊功能寄存器容量为32B ,分为四组。 EA PSEN

B.特殊功能寄存器容量为21B, 部分有位地址。

C.特殊功能寄存器容量64kB, 字节地址和位地址范围均为0000H~FFFFH 。

D.特殊功能寄存器容量为128B, 字节地址和位地址范围均为00H~7FH。

6.程序计数器PC中存放的是(A )

A. 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B. 当前执行的指令

C. 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D.当前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7.MCS-51单片机堆栈操作,正确的说法是(C )

A.数据入栈再修改指针

B. 修改指针再出栈

C. 修改指针数据入栈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ALE信号有效时,表示(D )

A. 从ROM中读取数据

B. 从RAM中读取数据

C.P0口输出数据

D.P0口输出地址

9.89S51单片机的CPU是(C )

A. 32位CPU

B. 16位CPU

C. 8位CPU

D. 4位CPU

10.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计数器,其寻址范围是(D )

A. 8KB

B. 16KB

C. 32KB

D. 64KB

三、回答问题

1.简述MCS-51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l)8位微处理器(CPU);

(2)时钟和复位电路;

(3)片内存储器:数据存储器(128B RAM);程序存储器( 4KB Flash ROM);

(4)2个可编程的16位定时器/计数器;

(5)P0-P3 4个8位可编程并行I/O口;

(6)l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口;

(7)中断系统具有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

(8)AT89C51单片机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21个(AT89S51单片机扩展到26个)2.程序状态寄存器PSW的作用是什么?叙述OV、AC、P位的具体含义。

PSW用来保存ALU运算结果的特征和处理器的状态。OV:溢出标志位,有溢出时OV= l,否则OV= 0;AC:辅助进位、借位标志(低4位与高4位间的进位、借位),有辅助进位、借位时AC=1,否则AC=0;P:奇偶标志位,运算结果中有奇数个“l”时P=1,会则P=0,可用于串行通信时的奇偶校验。

3.说明MCS-51 单片机的堆栈和堆栈指针的用途。

堆栈主要是为子程序调用和中断操作而设立的。堆栈的具体功能有两个:保护断点和现场保护。

堆栈的操作需要一个指针指示,在单片机中设置了堆栈指针SP。堆栈指针SP指示堆栈栈顶的位置,存放该位置的地址。

4.简述晶振周期、状态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时钟周期:又称震荡周期,是单片机时钟控制信号的基本时间单位。时钟周期是单片机晶振频率的倒数。

机器周期:CPU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6个S状态周期:S1、S2、S3、S4、S5、S6。每个S状态有P1和P2 2个节拍,一拍即一个震荡周期,因此一个机器周期包含12个振荡周期。

指令周期: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称作指今周期。MCS-51单片机的指令按执行时间可以分为三类:单周期指令、双周期指令和四周期指令。

5.位地址20H和字节地址20H有何区别,位地址20H在内存的什么位置?

位地址是单片机进行位操作时某一位的地址,字节地址是单片机进行8位操作时数据的地址。位地址20H在字节地址24H的最低位,见表2-5。

6.信号和、信号功能有何不同。

PSEN WR RD

/PSEN:片外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WR、/RD是片外数据存储器的写/读选通信号。

7.A T89S51单片机有哪两种低功耗节电工作模式?

两种低功耗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模式和掉电保持模式。

8.叙述Proteus ISIS仿真软件的功能和电路设计的步骤。

(1)启动并新建设计文件

(2)设定图纸的大小

(3)添加元器件

(4)将器件放置在图形编辑窗口的合适位置并布线

(5)设置和修改元件属性

(6)保存设计。

第三章单片机程序设计

第一部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

1.已知:A=64H,R1=43H,(43H)=22H,Cy=1,执行指令SUBB A, @R1 后,A和Cy的内容分别为(A )

A. (A)=41H, Cy=0

B. (A)=42H, Cy=0

C. (A)=20H, Cy=0

D. (A)=21H, Cy=0

2.下列指令中哪个是正确的指令(A )

A. MOV R0,A

B. MOV R0,#8000H

C. MOV C,#5H

D. MOVX B,@DPTR

3.不管P1口以前的内容为何值,总可以使其高4位为1,低4位不变的指令是( B )

A. ANL P1 ,#0F0H

B. ORL P1 ,#0F0H

C. XRL P1 ,#0F0H

D. MOV P1 ,#0F0H

4. 指令AJMP的跳转范围是(C )

A. 256B

B. 1KB

C. 2KB

D. 64KB

5. 已知单片机的晶振频率12MHz。下列延时子程序中各指令运行的机器周期数列在指令右边:

DELAY:MOV R3, #28 ;1个机器周期

LOOP:DJNZ R3, LOOP ;2个机器周期

RET ;2个机器周期

则该子程序的延时时间为(B )

A. 83μS

B. 59 μS

C. 43 μS

D. 5 μS

6.下列各条指令中寻址方式属于正确变址寻址的是(D)

A. MOVX A, @A+PC

B. MOV A, @A+DPTR

C. MOVC B, @B+PC

D. MOVC A,@A+PC

7.已知:(09H) = 10000011B, (21H) = 01000001B, 执行指令:

CPL 09H 09H和21H单元的内容分别为(B)

A.(09H)=83H,(21H)=41H

B.(09H)=7CH ,(21H)=41H

C.(09H)=7CH,(21H)=43H

D.(09H)=83H ,(21H)=43H

8.若寄存器1组为当前工作寄存器组,现要改为0组为当前工作寄存器组,能使用指令(B )

A. SETB PSW.3

B. CLR PSW.3

C. MOV PSW.3,#01

D. MOV PSW,#08H

二、说明指令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DPTR,#2000H 立即数

(2)MOV R7,A 寄存器

(3)ADD A,40H 直接

(4)MOV P1,#0FFH 立即数

(5)MOVX 20H,@DPTR 寄存器间接

(6)MOVC A,@A+PC 变址

(7)SJMP LOOP 相对

(8)MOV C,P1.1 位

(9)JB ACC.5,TAB 位

(10)SETB F0

三、改错(找出下列指令中的错误并改正)

1. MOVX A,1000H 片外送片内需要寄存器间接寻址

2. DEC DPTR 无此条指令

3. SET P1.0 改为SETB

4. SUB A,#23 改为SUBB

5. MOVC A,@PC @A+PC

6. PUSH R0 PUSH后面用直接寻址

7. MOV A ,P3.1 位不能送字节,该A为C

8. CJNE R3,40H,LOP 不能用R3,要用A

四、(A)=0E8H,(R0)=40H,(R1)=20H, (R5)=3AH,

(40H)=2CH,(20H)=0FH, 单独执行下列指令后寄存器和存储单元的内容

(1) MOV A,@R0 (A)=2CH

(2) ANL 40H,#0FH (40H)=0CH

(3) XCH A,R5 (A)=3AH

(4) SWAP A (A)=C2H

(5) DEC @R1 @R1= (20H)=0EH

(6) XCHD A,@R1 (A)=0E2H

五、回答问题

1、什么是指令与指令系统?MCS-51单片机有多少条指令?按功能是如何划分的?

指令是使计算机完成基本操作的命令。一台计算机的CPU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共有111条指令,功能上可分成五类: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操作指令、控制转移指令、位操作指令。

2、寻址方式的定义。MCS-51单片机有多少种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是指寻找指令中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地址的方式。MCS-51指令系统共提供七种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方式、位寻址方式。

3、立即数寻址方式和直接寻址方式的区别?

立即数在ROM中,用#表示;直接寻址数据在内部RAM中,使用时直接给出RAM 的地址。

4、寄存器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的区别?

寄存器寻址方式数据在某个寄存器中,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数据在RAM中,寄存器中放的是该存储单元的地址,用@表示。

5、访问内部数据存储器和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在寻址方式和指令方面有何不同?

访问内部数据存储器可用直接寻址或寄存器间接寻址,用MOX指令。和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只能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指令用MOVX。

六、用传送指令完成下面操作

1、内部RAM单元60H内容送外部RAM的1000H单元

MOV A,60H

MOV DPTR,#1000H

MOVX @DPTR,A

2、外部RAM的1000H单元送寄存器R2

MOV DPTR,#1000H

MOVX A,@DPTR

MOV R2,A

3、外部RAM的1000H单元内容送外部RAM的2000H单元

MOV DPTR,#1000H

MOVX A,@DPTR

MOV DPTR,#2000H

MOVX @DPTR,A

七、编程序段:

将字符…9?和…6?拼装为BCD码69,存入内存40H单元(略)

第二部分C51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

1.一个C程序的执行是从 A 。

A) 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B) 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C) 本程序文件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main函数结束

D) 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2.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一个C源程序必须包含一个main函数B) 一个C源程序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

C) C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函数D) 在C程序中,注释说明只能位于一条语句的后面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在对一个C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中,可发现注释中的拼写错误

B) 在C程序中,main函数必须位于程序的最前面

C) C语言本身没有输入输出语句

D) C程序的每行中只能写一条语句

4.一个C语言程序是由 B 。

A)一个主程序和若干个子程序组成B) 函数组成

C) 若干过程组成D) 若干子程序组成

5.C51常把 B 语句作为循环体,用于产生延时效果。

A)赋值语句B) 表达式语句C)循环语句D)空语句

6.下面正确的字符常量是 D 。

A) “c”B) ‘\\’’C) ‘’D) ‘K’

7.设C51语言中,一个int型数据在内存中占2个字节,则unsigned int 型数据的取值范围为 C 。

A) 0~255 B) 0~32767 C) 0~65535 D) 0~2147483647

8.C语言允许函数值类型缺省定义,此时该函数值隐含的类型是_B____。

A) float B) int C) long D) double

9.以下正确的函数定义形式是___C____。

A) double fun(int x,int y) B) double fun(int x; y)

C) double fun(int x, int y); D) double fun(int x,y);

10.变量的指针,其含义是指该变量的____B____.

A) 值B) 地址C) 名D) 一个标志

二.回答问题

1.C51在标准C的基础上,扩展了哪几种数据类型?

位变量bit。特殊功能位sbit。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特殊功能寄存器sfrl6。

2.C51有哪几种数据存储类型?其中数据类型“idata,code,xdata,pdata”各对应A T89S51单片机的哪些存储空间?

data、idata和bdata。xdata和pdata。Code。idata:片内RAM的256字节;code:程序存储区分为内部和外部扩充2部分;xdata:片外64KB的RAM空间;pdata片外RAM的256字节.

3.说明3种数据存储模式(l)SMALL模式()COMPACT模式(3)LARG模式之间的差别。

若声明char varl,则在使用SMALL存储模式下,varl被定位在data 存储区,在使用COMPACT模式下,varl被定位在idata存储区;在LARGE模式下,varl被定位在xdata存储区中。

4.编写C51程序,将片外2000H为首地址的连续10个单元的内容,读入到片内40H到49H单元中。

5.do-while构成的循环与while循环的区别是什么?

do-while构成的循环先执行后判断,while循环先判断后执行

三.实型数组sample存有10个采样值,编写程序段,要求返回其平均值(平均值滤波)。

第四章并行端口原理及应用

l.89S51单片机四个并行I/O口中,可作为数据总线的是(A )

A. P0

B. P1

C. P2

D. P3

2.89S51单片机四个并行I/O口中,可作为地址总线高8位的是(C )

A. P0

B. P1

C. P2

D. P3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P0口作为总线端口使用时,它是一个双向口。(×)

B.P0口作为通用I/O端口使用时,外部引脚必须接上拉电阻,因此它是一个准双向口。(√)

C.P1~P3口作为输入端口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寄存器写入1。(√)

D.P0~P3口的驱动能力是相同的。(×)

4.双向口与准双向口的区别是什么?

真正的双向口,应该是具有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抗输入3种状态的端口。准双向口不具有高阻抗状态。

5.画出P0口驱动LED发光二极管的电路,说明电路的原理。

见图4-5

6.单片机P1口接8个LED灯,用汇编语言或C51编写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1)从上到下逐个点亮8个LED灯,再从下到上逐个点亮8个LED灯;

(2)从中间到上下逐个点亮8个LED灯;

(3)隔灯逐个点亮8个LED灯。

第五章单片机中断系统

一、填空

1、与AT89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相关的4个特殊功能寄存器是TCON 、SCON 、

IE 和IP 。

2、AT89S51单片机的5个中断源是:外部中断0、定时计数器0、外部中断1、定时计数器1、串行口。

3、当TCON中的IT0=1时,说明当IT0=1时,INT0为边沿触发方式。

4、中断源中断请求信号的撤除方式有硬件自动清除、软件清除、撤销电路。

5、复位后单片机5个中断源的优先级排列为INT0—T0—INT1—T1_—串行口。

二、选择题

1、当CPU相应外部中断0的中断请求后,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是 B ,若相应定时计数器1的中断请求后,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是 D 。

A、0003H

B、000BH

C、0013H

D、001BH

2、下面个中断源中,优先级最高的是 B ,最低的是 D 。

A、外部中断1

B、定时器T0

C、定时器T1

D、串行口

3、当串行口接收或发送完一帧数据时,将SCON中的 A ,向CPU申请中断。

A、RI或TI置1

B、RI或TI置0

C、RI置1 TI置0

D、RI置0 TI置1

4、当外部中断0发出中断请求后,中断的响应条件是 D 。

A、EX0=1

B、ET0=1

C、IE=0x61

D、IE=0x81

5、单片机CPU关中断的语句是 C 。

A、ES=0

B、ES=1

C、EA=0

D、EA=1

三、回答问题

1、什么叫中断?计算机中为何要采用中断?

所谓中断是指CPU正在处理某一事件A时,外部发生了另一事件B,请求CPU迅速

去处理,CPU暂时中断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事件B,待CPU将事件B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事件A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处理事件A,这样的过程称为中断。

(1)使用中断方式,可允许多个外围设备与CPU并行工作,实现分时操作,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2)利用中断技术,CPU能够及时处理测试、控制系统中许多随机的参数和信息,实现实时处理,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实时性和灵活性。

(3)中断系统使CPU具有处理设备故障、掉电等突发性事件的主能力,提高了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可靠性。

2、MCS-51的单片机有几个中断源?各中断标志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复位的?CPU响应各中断时,其中断入口地址是多少?

外部中断0(INT0);外部中断1(INT1);定时/计数器0(T0);定时/计数器1(T1);串行口中断(TX、RX)。中断标志IE0、IE1、TF0、TF1、TI和RI,有中断请求时相应位置1;当中断相应后用自动、软件或电路将其复位;入口地址0003H\000BH\0013H\001BH\0023H。

3、外部中断源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两种触发方式,这两种触发方式所产生的中断过程有何不同?怎样设定?

由IT0或IT1决定,为“1”跳沿触发。

4、如何设定MCS-51单片机的中断的优先级?

用IP设置,为0时为低优先级,设为1时为高优先级。可用软件设定。

5、中断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中断服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函数类型函数名(形式参数表)interrupt n using n

关键字:interrupt n:是中断号,对于51单片机,n的取值为0~4。

关键字using后面的n是所选择的寄存器组,using是一个选项,可以省略。如果没有使用using关键字指明寄存器组,中断函数中的所有工作寄存器的内容将被保存到堆栈中。

第六章定时计数器

一、填空题

1、MCS-51单片机定时器的内部结构由T0 、T1 、TMOD 、TCON 四部分组成。

2、TMOD的作用是设置定时/计数器 T0、T1的工作方式,TCON的作用是控制定时/计数器 T0、T1的运行。

3、定时/计数器采用软启动,与外部中断无关时,应使TMOD中的GATE=0 。

4、T0工作在计数方式,采用工作方式1,TMOD应设置为00000110B 。

5、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2适用于周期脉冲信号发生器或定时器场合。

二、选择题

1、启动T1工作应使TCON的 D 。

A、TR0=0

B、TR1=0

C、TR0=1

D、TR1=1

2、定时/计数器工作在定时方式时,应是 B 。

A、对内部时钟计数,一个时钟周期加1

B、对内部时钟计数,一个机器周期加1

C、对外部时钟计数,一个时钟周期加1

D、对外部时钟计数,一个机器周期加1

3、定时/计数器T0用作计数方式时,计数脉冲由 C 。

A、内部时钟提供

B、外接时钟提供

C、外部脉冲由P3.4输入

D、外部脉冲由P3.5输入

4、定时/计数器T0工作在定时方式,采用工作方式1,初始化编程为 D 。

A、TMOD=0x01

B、TMOD=0x10

C、TMOD=0x50

D、TMOD=0x05

5、定时/计数器初值计算中,若欲获得最大的计数值,应采用的工作方式是 B 。

A、方式0

B、方式1

C、方式2

D、方式3

6、下列哪些特殊功能寄存器与定时/计数器无关 C 。

A.TH0 B.TCON C.IE D.TMOD

三、回答问题

1、定时/计数器工作于定时方式和计数方式时有何异同处?

定时时:加 1计数器是对内部机器周期脉冲计数, 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12;

计数时:计数方式是对外部脉冲的计数,最高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24。

2、定时/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各有何特点?

方式0:13位计数;方式1:16位计数;方式2:8位能自动重装初值;方式3:2个8为计数器。

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2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为何?

适合于用作较精确的周期脉冲信号发生器或定时器。初值能自动重新装入。

4、如果采用的晶振的频率为6MHZ,定时/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l、2下,其最大定时间各为多少?

方式0:8192×2uS;方式1:65536×2uS;方式2:256×2uS。

四、编程题

1、试利用定时/计数器T0从P1.0输出周期为1s,脉宽为20 ms的正脉冲信号。设晶振频率为6 MHz。

思路:定时20ms输出正脉冲,再定时980ms,输出负脉冲。

2、要求从P1.1引脚输出1000 HZ方波,试设计定时/计数器的应用程序。设晶振频率为12 MHZ。

T=1/f,再取半作为定时时间。

3、试用定时/计数器T1对外部事件计数。要求每计数100,就将T1改成定时方式,控制P1.0输出一个脉宽为10 ms的正脉冲,然后又转为计数方式,如此反复循环。设晶振频率为12MHz。

先将T1设置成计数方式,计数结束后再将T1设置为定时方式。

4、利用定时/计数器T0产生定时时钟,由P1口控制8个指示灯。编一个程序,使8个指示灯依次一个一个闪动,闪动频率为0.5次/秒。

用流水灯程序使8个灯轮流点亮,间隔时间用定时器定时。

5、设计利用定时/计数器定时的救护车报警系统,设计硬件电路,并编写软件实现。

参考书上报警程序。

第七章显示与键盘

一、选择题

1.单片机应用系统中,LED数码管显示电路通常有 C 显示方式。

A.静态B.动态C.静态和动态D.查询

2.当显示位数较少时,可采用 A ,当显示位数较多时应选用 B 。

A.静态B.动态C.静态和动态D.查询

3.共阳极LED数码管显示“6”的段码是 C ,若加反向器时段码是 B 。

A.06H B.7DH C.82H D.FAH

4.某系统需要用12个按键,通常采用 B 方法。

A.独立式按键B.矩阵式按键C.静态按键D.动态按键

5.矩阵式键盘的主要工作方式有 A 。

A.编程扫描和中断扫描B.独立查询和中断扫描

C.直接访问和中断扫描D.直接输入和直接访问

二.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消除按键的机械抖动?软件消除接键机械抖动的原理是什么?

按键在闭合和断开时,触点会存在抖动,会产生读出错误。编写一段延时程序,等待键盘稳定后再判断键盘的状态。

2.LED的静态显示方式与动态显示方式有何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静态显示是指多位LED数码管同时处于显示状态,静态显示方式的优点是显示无闪烁,亮度较高,软件控制比较容易,缺点是占用口线较多。动态显示是一种按位轮流点亮各位数码管的显示方式,由于LED数码管的余辉和人眼的“视觉暂留”(约20ms)作用,只要控制好每位显示的时间和间隔,则可以造成“多位同时亮”的假象,达到同时显示的效果。动态显示的缺点是占用单片机的大量时间,优点是节省I/O口,

3.分别写出中共阴极和共阳极LED数码管数字“5”的段码。

共阴极:6dH;共阳极:92H

4.键盘有哪3种扫描工作方式,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1)随机扫描方式:

编写程序随机对键盘接口进行查询。依次查询端口,当某个端口低电平说明对应的按键按下。

(2)定时扫描方式

利用定时器产生定时中断,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对键盘进行扫描,有键按下时转键功能处理程序。

(3)中断扫描方式

有键闭合时产生中断,CPU相应中断后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判别键号并作相应处理。

5.说明LED点阵式大屏幕的显示原理。

LED大屏幕点阵显示器是把很多LED发光二极管按矩阵方式排列在一起,通过对每个LED 进行发光控制,完成各种字符或图形的显示。当某条行线给高电平,某条列线给低电平时,该行和该列交叉点的发光二级管点亮。通过设计,使LED大屏幕点阵显示器各行和各列给不同电平,LED大屏幕点阵显示器可以按要求显示汉字或图形。

6.独立式键盘和矩阵式键盘各有何特点,适用于何种场合。

独立式按键按键相互独立,每个按键接一根数据输入线,当单片机应用系统需要的功能键较少时,通常采用独立式键盘。缺点是占用I/O线较多。

矩阵式(也称行列式)键盘用于按键数目较多的场合,它由行线和列线组成,一组为行线,另一组为列线,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采用矩阵式接口,可以节省较多的I/O 线。矩阵式键盘由行线和列线组成。当键按下时,行线和列线短接,通过行线和列线的状态判断按键的状态,因此编程比较困难。

第八章串行通信

一、选择题

1.A 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是 C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并行口

2.单片机输出电平为 B 。

A.RS-232

B.TTL

C.RS-422

D.RS-485

3.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数据从 D 输入输出?

A.RI

B.TI

C.TXD

D.RXD

4.串行口的控制寄存器是 D 。

A.SMOD

B.SBUF

C.PCON工

D.SCON

5.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取决于 D 。

A.定时器1的溢出

B.时钟频率

C.SMOD

D.SMOD和T1

6.设置串行口工作在方式2,指令为 A 。

A.SCON=0x80

B.SCON= 0x10

C.PCON=0x80

D.PCON=0x10

7.采用中断进行串行数据发送时,发完一帧数据TI标志 C 。

A.会自动清0

B.硬件清0

C.软件清0

D.硬软件清0

8.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时,发送数据端为 B 。

A.RXD

B.TXD

C.TI工

D.RI

二、回答问题

1.说出异步串行通信方式的帧格式。

每一帧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构成。

2.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的波特率应该如何设定?

应设置为相同的波特率。

3.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接收方是如何知道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的?

通过发送和检测起始位实现。

4.A 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确定?

4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由定时器TI的溢出率(TI每秒溢出的次数)来确定。

5.为什么定时计数器T1用作串行口波特率发生器时常采用方式2?若已知时钟频率,如何计算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并装入T1的初值?

T1

61,波特率为4800bit/s,写出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的方式控制字和计数初值。

TMOD=0x20,设定定时器1的工作方式为方式2

查表8-2,为0FAH,装入T1H和T1L。

7.某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传送数据的帧格式由1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l个偶校验和1个停止位组成。当该串行口每分钟传送1800个字符时,试计算出它的波特率。

1800/60=30 30*10=300

8.直接以TTL电平串行传输数据的方式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在串行传输距离较远时,常采用RS-232C、RS-422A和RS-485标准串行接口,来进行串行数据传输。比较RS -232C、RS-422A和RS-485标准串行接口各自的优缺点。

TTL电平串行传输数据只能近距离传送。远距离传送需要用RS-232C、RS-422A和RS-485标准串行接口。

RS-232C接口的缺点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RS-232C总线标准受电容允许值的约束,使用时传输距离一般不要超过15米,抗干扰能力差,有电平偏移。

RS-422A采用了平衡驱动和差分接收的方法,传送距离远,但是需四芯传输线,长距离通信是不经济。

RS-485采用半双工,功能与RS-422A相仿,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九章系统扩充

一、选择题

1、一片EPROM芯片的地址有A0-A12引脚,它的容量是 B 。

A、2KB

B、4KB

C、8KB

D、16KB

2、存储器扩充中,74LS373的作用是 C 。

A、存储地址

B、存储数据

C、锁存地址

D、锁存数据

3、62128 EPROM的存储容量是 D 。

A、2KB

B、4KB

C、8KB

D、16KB

4、下面芯片中采用FlashMemory作片内程序存储器的是 C 。

A、80C51

B、87C51

C、89S51

D、80C31

5、扩充多片存储器芯片电路中,使存储单元地址唯一的片选方法是 C 。

A、用线选法

B、用部分译码法

C、用全译码法

D、片选接地

6、一片81C55可以扩充 B 。

A、20条I/O线

B、22条I/O线

C、24条I/O线

D、26条I/O线

二、填空题

1、扩充片外程序存储器时,存储器芯片中的/OE端应与单片机的/PSEN 端连接。

2、扩充片外数据存储器时,存储器芯片中的/OE端应与单片机的/RD 端连接。

3、SRAM6264中的D0-D7应与单片机的P0口连接。

4、74LS138是一种3-8 译码器,有 3 个数据输入端,经译码产生8种状态。

5、线选法是指用高位地址线与存储器芯片的片选相连,译码法是指高位地

址线经译码器的输出与存储器芯片的片选相连。

6、扩充一片81C55可获得的资源有A、B、C三个并行口,256BRAM,一个14

位的减一计数器。

三、回答问题

1、当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数据存储器RAM地址和程序存储器EPROM地址重叠时,是否会发生数据冲突,为什么?

采用不同的控制信号连接,采用不一样的指令,因此不会发生冲突。

2、在单片机存储器扩充电路中P0和P2的作用是什么。

P0口作地址线的低8位和数据线,P2口作地址线的高8位。

3、I/O接口和I/O端口有什么区别?I/O接口的功能是什么?

I/O设备结构多样,通常不能直接挂接在总线上,必须经I/O接口与CPU连接。一个I /O接口芯片可以有多个I/O端口,主要有控制端口、数据端口和状态端口。

I/O接口的功能:

(1)对单片机输出的数据锁存

(2)对输入设备的三态缓冲

(3)实现单片机和不同外设的速度匹配

(4)其他

实现信号类型(数字与模拟、电流与电压)、信号电平(高与低、正与负)、信号格式(并行与串行)等的转换。实现时序协调。

4、I/O数据传送由哪几种传送方式?分别在哪些场合下使用?

(1)查询方式

该方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好,硬件连线和查询程序十分简单,但由工作效率不高。

(2)中断传送

采用中断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单片机的工作效率。

(3)DMA方式

DMA方式又称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是指存储器与外设之间直接交换数据,适用于高速外设以及成组交换数据的场合。

5、常用的I/O端口编址有哪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AT89S51单片机的I/O端口编址采用的是哪种方式?

独立编址方式和统一编址方式。独立编址方式就是I/O端口地址空间和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开编址。优点是两个地址空间相互独立,界限分明。但却需要设置一套专门的读写I/O端口的指令和控制信号。PC机一般使用独立编址方式。统一编址方式是把I/O端口与数据存储器单元同等对待,即每一接口芯片中的一个端口就相当于一个 RAM存储单元。统一编址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I/O指令,直接使用访问数据存储器的指令即可进行I/O 读写操作,因此操作简单、方便。AT89S51单片机使用的是统一编址方式。

四、系统扩充

1、试以89S51为主机,用2片2764 EPROM扩展16K ROM,画出硬件接线图并分析各芯片的地址。

2、设计扩展8KB RAM和8KB EPROM的电路图,采用译码方式。

3、设计单片机系统并扩充一片81C55电路,81C55A口作输入,接8个键盘;B口作输出,接8个LED灯,编写程序完成从A口读入键盘内容,用B口输出点亮LED灯。

系统扩展答案可参考书中例子。第1题可采用线选法。第2题采用3-8译码器实现。

第十章单片机模拟量接口

一、选择题

1.对于A/D转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转换速度”指标仅适用于A/D转换器,D/A转换器不用考虑“转换速度”问题。

B.ADC0809可以利用“转换结束”信号EOC向AT89S51单片机发出中断请求。

C.输出模拟量的最小变化量称为A/D转换器的分辨率。

D.对于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可使用双积分型A/D转换器,并选择合适的积分元件,可以将该周期性的干扰电压带来的转换误差消除

2.ADC0809是 C 模拟信号输入芯片。

A.1路B.4路C.8路D.16路

3.ADC0809的转换方式是: A 。

A.逐次比较型B.双积分型C.V/F D.Σ-Δ型

4.DAC0832是 C 芯片。

A.8位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B.16位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C.8位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D.16位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

5.DAC0832的工作方式有 D 。

A.直通B.单缓冲C.双缓冲D.以上3种方式

6.多片D/A但不需要同步时应采用 B 工作方式。

A.直通B.单缓冲C.双缓冲D.以上3种方式

二、填空

1.对于电流输出的D/A转换器,为了得到电压输出,应使用I-V转换。

2.使用双缓冲同步方式的D/A转换器,可实现多路模拟信号的同步输出。

3.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分辨率、建立时间和转换精度。设某DAC为二进

制12位,满量程输出电压为5V,试问它的分辨率是分辨率=5V/4096=1.22mv 。

三、回答问题

1.判断A/D转换结束,可采用哪几种方式?

查询或中断。

2.目前应用较广泛的A/D转换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逐次比较型、双积分型、V/F、Σ-Δ型。

(1)逐次比较型在精度、速度和价格上都适中。

(2)双积分型有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与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相比,转换速度较慢,

(3)V/F型将电压转换为频率,抗干扰能力强,适合远距离传送。

(4)Σ-Δ型对工业现场的串模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它比双积分ADC有较高的转换速度,与逐次比较型ADC相比,有较高的信噪比,分辨率高,线性度好,不需要采样保持电路。

3.叙述使用ADC0809进行转换的步骤。

转换步骤为:使C、B、A地址与ALE有效,选择IN0-IN7中的一路模拟信号进入A/D 转换器;启动START信号开始转换;检测EOC信号看是否转换结束;当EOC=1时,表明转换结束,可使OE有效将转换后的数字量输出。

4.在DAC和ADC的主要技术指标中,“量化误差”、“分辨率”和“精度”有何区别?

量化过程引起的误差称为量化误差。量化误差是由于有限位数字量对模拟量进行量化而引起的误差。量化误差理论上规定为一个单位分辨率的土1/2LSB,提高A/D转换器的位数既可以提高分辨率,又能够减少量化误差。

转换精度与分辨率有关,位数越多精度越高。但由于电源电压、基准电压、电阻、制造工艺等各种因素存在着误差。因此严格地讲,转换精度与分辨率并不完全一致。只要位数相同,分辨率则相同,但相同位数的不同转换器转换精度会有所不同。

四、应用题(参考书中程序)

1.采用DAC0832与A T89S51构成D/A转换系统,设计硬件电路并编写相关程序生成三角波。

2.编写程序实现任务十:用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A/D系统,模拟量用电位器供给,电压0-5V可调。模拟量经ADC0809转换后送达单片机,转换为数字量并使8个LED二极管对应点亮。

第十一章应用系统设计

1、叙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

确定任务和总体规划、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软硬件联合调试。

2、何为可靠性?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有哪些措施?

可靠性指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段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一定条件是指:

(1)环境条件(2)工作条件(3)操作和维护条件

规定的时间:常以数学形式表示可靠性的基本参量,如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维护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等。

预定的功能:是指系统能完成任务的各项性能指标。影响系统完成预定功能的干扰因素有多种,如温度、湿度、震动、电磁干扰、误操作及器件的失效、老化、设计缺陷等。

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措施:抑制电源的干扰、地线干扰及其抑制、其它提高系

统可靠性的方法:(1)使用监控电路。(2)软件抗干扰措施。(3)避免单片机系统“死机”的方法。

3、举例说明单片机应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开发过程。

4th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解答

第四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1. 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答:滴定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两者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滴定分析中,把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滴加到锥形瓶内待测物质溶液中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其准确浓度,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标定:通过滴定确定溶液准确浓度的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化学计量点:滴定分析中,当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的反应恰好定量完成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变色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分析误差称为滴定误差,又称终点误差。 指示剂:通过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 基准物质: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准确浓度的物质。 2. 滴定度的表示方法T B/A 和T B/A %各自的意义如何? 答:A B T 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 或mg )。 % A B T 是指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分数。 3. 基准试剂(1)H 2C 2O 4 ·2H 2O 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 (2)Na 2CO 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 (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 (1)用部分风化的H 2C 2O 4·2H 2O 作为基准试剂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所消耗NaOH 物质的量(真实值)将比理论计算值增多。此时如仍按较小的理论计算值(H 2C 2O 4 ·2H 2O 完全不风化时应消耗的NaOH 的量)进行计算,则有 NaOH c (名义值)V n NaOH ) (理论值= 所得(名义值)必然较真实值偏低,即产生负误差。 NaOH c 若用上述NaOH 溶液测定某一元有机弱酸HA 的摩尔质量(m HA 一定)时,M A 值将偏高: M HA V c m NaOH HA ×= )(名义值 (2)用吸潮的无水Na 2CO 3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由于实际与Na 2CO 3反应的HCl 的物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doc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__________,斜率 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 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 1 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 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斜率 C=。 U a Ke n Cn =50 R a 1 R L C=50/3000= K e=C(1R a)= X (1+180/2000)= R L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 R 和R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林初中2017届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汇编:专题20简单的四点共圆(附答案)

专题20 简单的四点共圆 破解策略 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之为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四点共圆常用的判定方法有: 1.若四个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四个点共圆. 如图,若OA=OB=OC=OD,则A,B,C,D四点在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 圆上. D 【答案】(1)略;(2)AB,CD相交成90°时,MN取最大值,最大值是2. 【提示】(1)如图,连结OP,取其中点O',显然点M,N在以OP为直径的⊙O'上,连结NO'并延长,交⊙O'于点Q,连结QM,则∠QMN=90°,QN=OP=2,而∠MQN=180°-∠BOC=60°,所以可求得MN的长为定值. (2)由(1)知,四边形PMON内接于⊙O',且直径OP=2,而MN为⊙O'的一条弦,故MN为⊙O'的直径时,其长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此时∠MON=90°. 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若∠A+∠C=180°(或∠B+∠D=180°)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D 【答案】(1)略;(2)AD ;(3)AD=DE·tanα. 【提示】(1)证A,D,B,E四点共圆,从而∠AED=∠ABD=45°,所以AD=DE. (2)同(1),可得A,D,B,E四点共圆,∠AED=∠ABD=30°,所以AD DE =tan30°, 即AD= 3 DE. 3.若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DE为外角,若∠B=∠CDE,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答案】略 4.若两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同旁,并且和这条线段的两端连线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圆. 如图,点A,D在线段BC的同侧,若∠A=∠D,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 Br2CO2H2O H2S CH4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1 1-1回答以下问题: (1) 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 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10 A 。当温度为35C 时,该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5) 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1)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 变,即半导体具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2) 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 子 提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因此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 入的杂质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 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 为在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质离子 (但不能移 动),价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 是电中性 的。同理,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 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35C 时, 反向 饱和电流为 35 15 I s 10 40 A (5) 二极管在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的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r d R D 。 1-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 确定各电路 的输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 的工作状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 断开二极管,求 R D U D I D 交流电阻为 r d U D U T i D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讲课教案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 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 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 (1) 物质NaF NaCl NaBr NaI 熔点/℃993 801 747 661 (2) 物质SiF4SiCl4SiBr4 SiI4 熔点/℃-90.2 -70 5.4 120.5 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能量多。因为离子半径r(Ca2+)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 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 (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所以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属于采用σ键连接的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大学基础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_含思考题(1)

大学基础物理课后答案 主编:习岗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思考题: <1-4> 解:在上液面下取A 点,设该点压强为A p ,在下液面内取B 点,设该点压强为B p 。对上液面应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A A R p p γ20= - 对下液面使用拉普拉斯公式,得 B B 02R p p γ= - 又因为 gh p p ρ+=A B 将三式联立求解可得 ??? ? ??-= B A 112R R g h ργ <1-5> 答:根据对毛细现象的物理分析可知,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有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低,毛细水上升的高度越高。在白天,由于日照的原因,土壤表面的温度较高,土壤表面的水分一方面蒸发加快,另一方面土壤颗粒之间的毛细水会因温度升高而下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土壤表层变得干燥。相反,在夜间,土壤表面的温度较低,而土壤深层的温度变化不大,使得土壤颗粒间的毛细水上升;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水汽也会因为温度下降而凝结,从而使得清晨时土壤表层变得较为湿润。 <1-6> 答:连续性原理是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出的,连续性原理要求流体的流动是定常流动,并且不可压缩。伯努利方程是根据功能原理推出的,它的使用条件是不考虑流体的黏滞性和可压缩性,同时,还要求流动是定常流动。如果流体具有黏滞性,伯努利方程不能使用,需要加以修正。 <1-8> 答:泊肃叶公式适用于圆形管道中的定常流动,并且流体具有黏滞性。斯托克斯公式适用于球形物体在黏滞流体中运动速度不太大的情况。 练习题: <1-6> 解:设以水坝底部作为高度起点,水坝任一点至底部的距离为h 。在h 基础上取微元d h ,与之对应的水坝侧面面积元d S (图中阴影面积)应为坡长d m 与坝长l 的乘积。 练习题1-6用图 d h d F

九年级数学四点共圆例题讲解

九年级数学四点共圆例题讲解 知识点、重点、难点 四点共圆就是圆得基本内容,它广泛应用于解与圆有关得问题.与圆有关得问题变化多,解法灵活,综合性强,题型广泛,因而历来就是数学竞赛得热点内容。 在解题中,如果图形中蕴含着某四点在同一个圆上,或根据需要作出辅助圆使四点共圆,利用圆得有关性质定理,则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掌握四点共圆得方法很重要。 判定四点共圆最基本得方法就是圆得定义:如果A、B、C、D四个点到定点O得距离相等,即OA=OB=OC =OD,那么A、B、C、D四点共圆. 由此,我们立即可以得出 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具有公共斜边,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将上述判定推广到一般情况,得: 2、如果四边形得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3、如果四边形得外角等于它得内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公共底边,且在公共底边同侧又有相等得顶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运用这些判定四点共圆得方法,立即可以推出: 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其实,在与圆有关得定理中,一些定理得逆定理也就是成立得,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些证明四点共圆得方法.这就就是: 1、相交弦定理得逆定理:若两线段AB与CD相交于E,且AE·EB=CE·ED,则A、B、C、D四点共圆。 2.割线定理得逆定理:若相交于点P得两线段PB、PD上各有一点A、C,且PA·PB =PC·PD,则A、B、 C、D四点共圆。 3、托勒密定理得逆定理:若四边形ABCD中,AB·CD+BC·DA= AC·BD,则ABCD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另外,证多点共圆往往就是以四点共圆为基础实现得一般可先证其中四点共圆,然后证其余各点均在这个圆上,或者证其中某些点个个共圆,然后判断这些圆实际就是同一个圆。 例题精讲 例1:如图,P为△ABC内一点,D、E、F分别在BC、CA、AB上。已知P、D、C、E四点共圆,P、E、A、F 四点共圆,求证:B、D、P、F四点共圆。 证明连PD、PE、PF.由于P、D、C、F四点共圆,所以∠BDP = ∠PEC.又由于A、E、P、F四点共圆,所以∠PEC =∠AFP.于就是∠BDP= ∠AFP,故B、D、P、F四点共圆。 例2:设凸四边形ABCD得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垂足为E,证明:点E关于AB、BC、CD、DA得对称点共圆。 为1 2 ,此变换把E关于AB、BC、 证明以E为相似中心作相似变换,相似比 CD、DA得对称点变为E在AB、BC、CD、DA上得射影P、Q、R、S(如图)、只需证明PQRS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由于四边形ESAP、EPBQ、EQCR及ERDS都就是圆内接四边形(每个四边形都有一组对角为直角),由E、P、B、Q共圆有∠EPQ = ∠EBQ、由E、Q、C、R共圆有∠ERQ=∠ECQ,于就是∠EPQ+∠ERQ = ∠EBQ+∠ECQ=90°、同理可得∠EPS +∠ERS =90°、从而有∠SPQ+∠QRS =180°,故PQRS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例3:梯形ABCD得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K,分别以梯形得两腰为直径各作一圆,点K位于这两个圆之外,证明:由点K向这两个圆所作得切线长度相等。 证明如图,设梯形ABCD得两腰为AB与CD,并设AC、BD与相应二圆得第二个交点分别为M、N、由于∠AMB、∠CND就是半圆上得圆周角,所以∠AM B=∠CND = 90°.从而∠BMC =∠BNC=90°,故B、M、N、C四点共圆,因此∠MNK=∠ACB.又∠ACB =∠KAD,所以∠MNK =∠KAD、于就是M、N、D、A四点共圆,因此KM·KA = KN·KD、由切割线定理得K向两已知圆所引得切线相等。 例4:如图,A、B为半圆O上得任意两点,AC、BD垂直于直径EF,BH⊥OA,求证:DH=AC、证法一在BD上取一点A',使A'D = AC,则ACDA'就是矩形。连结A'H、AB、OB、由于BD⊥EF、BH⊥OA,所以∠BDO =∠B HO=90°、于就是D、B, H、O四点共圆,所以∠HOB =∠HDB、由于∠AHB =∠AA'B = 90°,所以A、H、A'、B四点共圆。故∠DA'H=∠OAB,因此∠DHA'=∠OBA、而OA = OB,所以∠OBA=∠OAB,于就是∠DHA'=∠D A'H、所以DH=DA',故DH =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章(汇编)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 T =常数 (特征) PV =常数 (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12p p =21 v v 3)计算各量:u ?=0 、 h ?=0 、s ?=21p RIn p -=21v RIn v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t v w w RTIn v == 21 t v q w w R T I n v === 4) P ?V 图,T ?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 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21212121(),();(),()v p v p u c t t h c t t q u c t t q h c t t ?=-?=-=?=-=?=-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 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 t v w w RTIn v == 21t v q w w RTIn v === 4.4 过程热量 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2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 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 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 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 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答:不只限于理想气体和可逆的绝热过程。因为q u w =?+和t q h w =?+是通用

天大无机化学第四版 思考题和习题答案要点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思考题 1. 以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假定它们的浓度均为0.001mol·L-1,指出溶液导电能力的顺序,并把配离子写在方括号内。 (1) Pt(NH3)6C14(2) Cr(NH3)4Cl3(3) Co(NH3)6Cl3 (4) K2PtCl6 解:溶液导电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t(NH3)6]C14>[Co(NH3)]6Cl3>K2[PtCl6]> [Cr(NH3)4Cl2]Cl 2. PtCl4和氨水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t(NH3)4Cl4。将1mol此化合物用AgN03处理,得到2molAgCl。试推断配合物内界和外界的组分,并写出其结构式。 解:内界为:[PtCl2(NH3)4]2+、外界为:2Cl-、 [PtCl2(NH3)4]Cl2 3.下列说法哪些不正确? 说明理由。 (1) 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不正确,有的配合物不存在外界。 (2) 只有金属离子才能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不正确,有少数非金属的高氧化态离子也可以作形成体、中性的原子

也可以成为形成体。 (3) 配位体的数目就是形成体的配位数。不正确,在多齿配位体中配位体的数目不等于配位数。 (4)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不正确,配离子电荷是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5) 配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离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类型。正确 4.实验测得下列配合物的磁矩数据(B.M.)如下: 试判断它们的几何构型,并指出哪个属于内轨型、哪个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5.下列配离子中哪个磁矩最大? [Fe(CN)6]3-[Fe(CN)6]4-[Co(CN)6]3-[Ni(CN)4]2-[Mn(CN)6]3-

思考题是与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1]

第二章溶液与离子平衡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E 2. E 3. T 4. E 5. E 6. T 7. T 8. E 9. E 10. E 11. E 12. E 13. T 14. E 二、选择题 15. C 16. A 17. C 18. C 19. C 20. B 21. A 22. C 23. D 24. B 25. B 26. A 27. D 三、填空题 28.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29. D>C>A>B 30. 红红黄同离子效应31. K s°= (b(Ag+)/b°)2(b(CrO42-)/b°)2s = (K s°/4)1/3 33. 右34. 空轨道孤电子对35. HPO42-H[PtCl6]-SO42-[Fe(H2O)5OH]2+36. 5.68 10-10NH4+, H3PO4, H2S PO4, CO3, CN, OH, NO2-[Fe(H2O)5OH], HSO3-, HS-, H2PO4-, HPO4, H2O 四、问答题 38.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组成有何关系? 答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即随溶质的粒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而与溶液的组成(溶质的本性)无关. 39. 怎样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 答缓冲能力大小的衡量尺度为缓冲容量. 当缓冲组分比为1:1时, 缓冲溶液有最大的缓冲容量. 40. 试讨论怎样才能使难溶沉淀溶解. 答若要使沉淀溶解, 就必有ΠB(b B/b°)νB< K s°, 因此, 必须必须设法降低饱和溶液中某一组

分的平衡浓度. 可以根据沉淀的性质, 利用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或配合反应等措施, 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 41.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将产生什么现象. (1)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Na 2CO 3. 答 根据同离子效应的原理,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变小. (2)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氨水. 答 加入氨水时, Ag +与NH 3生成了稳定的[Ag(NH 3)2]+, 使溶液中b (Ag +)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氨水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3)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HNO 3. 答 加入HNO 3时, CO 32-与HNO 3反应, 使溶液中b (CO 32-)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CO 32-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42. 试说明什么叫螯合物. 答 螯合物是指含有多齿配位体并形成螯环的配合物. 43. 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有哪些区别? 答 (a) 对酸碱的定义不同; (b) 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c) 酸碱反应的实质不同; (d) 适用的溶剂不同. 五、计算题 44. (1) 14.6% (2) 0.454 mol ?dm -1 (3) 0.54 mol ?kg -1 (4) 0.991 45. 186 g ?mol -1 46. 2327.53 Pa 326.4 kPa 47. (1) b (H +) = 9.4 10-4 mol ?kg -1 b (Ac -) = 9.4 10-4 mol ?kg -1 α = 1.88% (2) b (H +) = 3.5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α = 0.07% (3) b (H +) = 0.025 mol ?kg -1 b (Ac -) = 3.52 10-5 mol ?kg -1 (4) b (H +) = 1.76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48. 0.01 mol ?kg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在298K 时, 测定其pH 为5.0, 求: (1) 该酸的K a °和α; (2) 加入1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 K a °和α. 解: (1) pH = 5.0, b (H +) = 1 10-5 mol ?kg -1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1-1 10-5 1 10-5 1 10-5 52 8a 5 (110)1100.01110 K ---?==?-? 5110100%0.1%0.01 α-?=?= (2)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05-x x x K a ° = 1.0 10-8, (0.005-x ) ≈ x , 28a 1100.005 x K -==? b (H +) = 7.07 10-6 mol ?kg -1 pH = 5.15 6 7.0710100%0.14%0.005 α-?=?= 49. 计算20℃时, 在0.10 mol ?kg -1氢硫酸饱和溶液中: (1) b (H +), b (S 2-)和pH; (2) 如用HCl 调节溶液的酸度为pH = 2.00时, 溶液中的为S 2-浓度多少? 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四点共圆(习题)

圆内接四边形与四点共圆 思路一:用圆的定义:到某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共圆。→若连在四边形的三边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这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产生原因:圆的定义: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基本模型: AO=BO=CO=DO ? A、B、C、D四点共圆(O为圆心) 思路二:从被证共圆的四点中选出三点作一个圆,然后证另一个点也在这个圆上,即可证明这四点共圆。→要证多点共圆,一般也可以根据题目条件先证四点共圆,再证其他点也在这个圆上。 思路三:运用有关性质和定理: ①对角互补,四点共圆: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产生原因: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基本模型: ∠ + = 180 B)? A、B、C、D四点共圆 ∠D 180 = ∠ + ∠D A(或0 ②张角相等,四点共圆:线段同侧两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连线的夹角相等,则这两个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四个点共圆。 产生原因: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方法指导:把被证共圆的四个点连成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且两三角形都在这底边的同侧,若能证明其顶角(即:张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从而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 A、B、C、D四点共圆 = CAB∠ CDB ③同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个顶点共圆,其斜边为圆的直径。 产生原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D = C? A、B、C、D四点共圆 = ∠ 90 ④外角等于内对角,四点共圆:有一个外角等于其内对角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产生原因: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基本模型: ∠? A、B、C、D四点共圆 = ECD∠ B

第四章 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CPU与I/O接口间的信息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数据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 2、CPU通过一个外设接口同外设之间交换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_________. 答案:控制信息 3、状态信息表示外设当前所处的_________,例如READY(就绪信号)表示输入设备已准备好信息,BUSY(忙信号)表示输出设备是否能接收数据。 答案:工作状态 4、控制信息是由CPU发出的、用于控制外设接口工作方式以及外设的_________的信息。 答案:启动和停止 5、74LS244是一种__________输出的八缓冲器和线驱动器。 答案:三态 6、74LS245是一种三态输出的__________总线收发器。 答案:八 7、在8086/8088工作于最大模式时,总线周期状态S2、Sl、S0中至少有一个状态为______________. 答案:低电平 8、当LOCK为_______时,其它总线主控部件都不能占用总线。 答案:低电平 9、在DMA期间,LOCK端处于________。 答案:高阻状态 10、在T2、T3、Tw、T4状态时,S6为________,表示8088/8086当前连在总线上。 答案:低电平 11、CPU与内存及I/O装置间传送数据的硬件线路通道称为________。 答案:总线 12、CPU中的总线接口部件BIU,根据执行部件EU的要求,完成CPU与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传送。答案:存储器、I/O设备 13、各类微处理器的引脚信号即片总线,例如8086/8088CPU的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等即构成该芯片的__________。 答案:片总线 14、当存储器的读出时间大于CPU所要求的时间时,为了保证CPU与存储器的周期配合,就要利用_________信号,使CPU插人一个TW状态。 答案:READY 15、片总线通常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_________总线等三组总线。 答案:控制 16、地址总线通常是_____总线,由CPU输出,8位微处理器有16条地址总线,16位微处理器有20条或更多。 答案:单向 17、总线通信协议主要是解决信息传输的开始和结束问题,是实现总线__________和信息传送的手段,常用的通信协议有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两种。 答案:仲裁 18、8086/8088CPU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以_________方式轮流使用的。 答案:分时

运动控制系统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阮毅伯时)课后答案包括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第2章 2- 1 直流电动机有哪几种调速方法?各有哪些特点?答:调压调速,弱磁调速,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变频调速。特点略。 2- 2简述直流PWM变换器电路的基本结构。 答:直流PWM 变换器基本结构如图,包括IGBT 和续流二极管。三相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送往直流PWM 变换器,通过改变直流PWM 变换器中IGBT 的控制脉冲占空比,来调节直流PWM变换器输出电压大小,二极管起续流作用。 2-3直流PWM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特征是什么? 答:脉动直流电压。 2=4为什么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比V-M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动态性能? 答:直流PWM变换器和晶闸管整流装置均可看作是一阶惯性环节。其中直流PWM变换器的 时间常数Ts 等于其IGBT 控制脉冲周期(1/fc ),而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时间常数Ts 通常取其最大失控时间的一半(1/ (2mf)。因fc 通常为kHz级,而f通常为工频(50或60Hz)为一周),m整流电压的脉波数,通常也不会超过20 ,故直流PWM变换器时间 常数通常比晶闸管整流装置时间常数更小,从而响应更快,动态性能更好。 2=5 在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中,当电动机停止不动时,电枢两端是否还有电压?电路中是否还有电流?为什么? 答:电枢两端还有电压,因为在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仅取决于直流PWM 变换器的输出。电枢回路中还有电流,因为电枢电压和电枢电阻的存在。 2-6直流PWM变换器主电路中反并联二极管有何作用?如果二极管断路会产生什么后果?答:为电动机提供续流通道。若二极管断路则会使电动机在电枢电压瞬时值为零时产生过电压。 2-7直流PWM变换器的开关频率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答:不是。因为若开关频率非常高,当给直流电动机供电时,有可能导致电枢电流还未上 升至负载电流时,就已经开始下降了,从而导致平均电流总小于负载电流,电机无法运转。 2-8 泵升电压是怎样产生的?对系统有何影响?如何抑制?答:泵升电压是当电动机工作于回馈制动状态时,由于二极管整流器的单向导电性,使得电动机由动能转变为的电能不能通过整流装置反馈回交流电网,而只能向滤波电容充电,造成 电容两端电压升高。泵升电压过大将导致电力电子开关器件被击穿。应合理选择滤波电容的容量,或采用泵升电压限制电路。 2-9 在晶闸管整流器-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中,为什么转速随负载增加而降低?答:负载增 加意味着负载转矩变大,电机减速,并且在减速过程中,反电动势减小,于是电枢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转矩增加,达到与负载转矩平衡,电机不再减速,保持稳定。故负载增加, 稳态时,电机转速会较增加之前降低。 2-10 静差率和调速围有何关系?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硬度是一回事吗?举个例子。 答:D=( nN/△ n)(s/(1-s )。静差率是用来衡量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下转速的稳定度的,)而机械特性硬度是用来衡量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下转速的降落的。 2-11 调速围与静态速降和最小静差率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必须同时提才有意义? 答:D=(nN/△ n)( s/(1-s )。因为若只考虑减小最小静差率,则在一定静态速降下,允 许)的调速围就小得不能满足要求;而若只考虑增大调速围,则在一定静态速降下,允许 的最小转差率又大得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必须同时提才有意义。 2-12 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有哪些特点?改变给定电压能否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为什么?如果给定电压不变,调节转速反馈系数是否能够改变转速?为什么?如果测速发电机的励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