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h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解答

合集下载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D)。

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E. 计算统计指标3. 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参与变量数4. 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白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人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 E. ABO血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无方向性 C. 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 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大小二、名称解释(答案略)1. 变量与随机变量2. 同质与变异3. 总体与样本4. 参数与统计量5. 误差6. 随机事件7. 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 生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而生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的一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而卫生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人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

2. 某年级甲班、乙班各有男生50人。

从两个班各抽取10人测量身高,并求其平均身高。

如果甲班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乙两班分别抽取的10人,测量其身高,得到的分别是甲、乙两班的一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身高只是甲、乙两班所有同学平均身高的一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行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一般很难恰好相等。

因此,不能仅凭两个样本均数高低就作出两总体均数熟高熟低的判断,而应通过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才能作出判断。

第四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第四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docx

第四章同步电机思考参考答案1、直流电机是旋转电枢式,是为了要进行机械换向。

同步发电机是因电枢功率大,不宜置于旋转体上,滑动接触导出大电流,不但工艺困难,还会引起滑动接触电阻的铜耗,导致滑动接触因高温而损坏,所以将相对功率较小的励磁回路放在转子上。

2、汽轮机高速,所以发电机p=l,机体相对细长,直径相对小些可降低转子高速旋转引起的离心力,有利于转子材料的选用,汽轮发电机都是卧式的。

水轮机转速低,所以发电机的极数多达几十对,转子直径必需大,才能安置大量的磁极。

水轮机是立式的,故水轮发电机组都是立式的,相应要求配置结构复杂的推力轴承。

3、直流发电机励磁,要受直流发电机(高速)容量的限制,只能应用于中等容量的同步发电机,且直流励磁发电机需要维护。

静止半导体励磁,克服了直流励磁机受容量限制的缺点,主励磁机为交流,避免了直流机换向火花问题,并可减少维护工作量,担任有滑动接触,且要求有可靠性高的整流装置。

旋转半导体励磁,取消了滑动接触。

因为交流主励磁机与同步发电机转子同轴。

励磁机和同步机励磁绕组直接连接。

所以这种方式亦称为无刷励磁,在解决了半导体装置的可靠性问题后,此乃最佳方案。

4、平均每极每相绕组占的槽数不是整数的绕组称为分数槽绕组。

当电机的极对数很多时,采用整数槽绕组会使整个绕组的槽数过多,使设计大受限制。

分数槽绕组和短距、分布一样有利于获得较好的电动势波形。

因为总槽数必须是整数,极数必须是偶数,所以当q=l|时,该绕组至少要有10个极,p=5o5、分布绕组实现了槽与槽的分布,对比一下集中绕组就显而易见了。

短距绕组槽中上层绕组的分布与下层导体的分布是相同的,但两层间错过了一个位置,故绕组实现了层与层的分布。

参看图3-6b。

分数槽绕组各个极面下的槽分布不相同,如将一个单元绕组的各个极对重叠起来, 可见极面下的导体(槽)是分布的,故称之实现了极对间的分布。

参看图4-10bo6、增大发电机容量不外于增大其额定电流和电压,相应地其体积必然增大。

化工原理第四版思考题标准答案

化工原理第四版思考题标准答案

化工原理第四版思考题答案————————————————————————————————作者:————————————————————————————————日期:3-2 球形颗粒在流体中从静止开始沉降,经历哪两个阶段?何谓固体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速度?沉降速度受那些因素的影响?答:1、加速阶段和匀速阶段;2、颗粒手里平衡时,匀速阶段中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t μ3、影响因素由沉降公式确定ξρρ以及、、p p d 。

(93页3-11式)3-6 球形颗粒于静止流体中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沉降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沉降速度受哪 些因素影响?答:重力,浮力,阻力;沉降速度受 颗粒密度、流体密度 、颗粒直径及阻力系数有关 3-7 利用重力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其分离条件是什么?答:停留时间>=沉降时间(tu u H L ≥) 3-8 何谓临界粒径?何谓临界沉降速度?答:能 100%除去的最小粒径;临界颗粒的沉降速度。

3-9 用重力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当临界粒径与临界沉降速度为一定值时,含尘气 体的体积流量与降尘室的底面积及高度有什么关系?答:成正比 WL V ·u q t s ≤ 3-10 当含尘气体的体积流量一定时,临界粒径及临界沉降速度与降尘室的底面积 WL 有什么 关系。

答:成反比3-12 何谓离心分离因数?提高离心分离因数的途径有哪些?答:离心分离因数:同一颗粒所受到离心力与重力之比;提高角速度,半径(增大转速) 3-13 离心沉降与重力沉降有何不同?答: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力沉降速度是一定的,而离心沉降速度随着颗粒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3-15 要提高过滤速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过滤速率方程 ()e d d V V P A V +∆=γμυτ 3-16 恒压过滤方程式中,操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答:3-17 恒压过滤的过滤常数 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μγυP K ∆=2表明K 与过滤的压力降及悬浮液性质、温度有关。

第四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及答案第四章思考题4.1为什么在以角速度ω转动的参照系中,一个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d dt d ?在什么情况下0=*dtd G ?在什么情况下0=?G ω?又在什么情况下0=dt d G ? 4.2式(4.1.2)和式(4.2.3)都是求单位矢量i 、j 、k 对时间t 的微商,它们有何区别?你能否由式(4.2.3)推出式(4.1.2)?4.3在卫星式宇宙飞船中,宇航员发现自己身轻如燕,这是什么缘故?4.4惯性离心力和离心力有哪些不同的地方?4.5圆盘以匀角速度ω绕竖直轴转动。

离盘心为r 的地方安装着一根竖直管,管中有一物体沿管下落,问此物体受到哪些惯性力的作用?4.6对于单线铁路来讲,两条铁轨磨损的程度有无不同?为什么?4.7自赤道沿水平方向朝北或朝南射出的炮弹,落地是否发生东西偏差?如以仰角 40朝北射出,或垂直向上射出,则又如何?4.8在南半球,傅科摆的振动面,沿什么方向旋转?如把它安装在赤道上某处,它旋转的周期是多大?4.9在上一章刚体运动学中,我们也常采用动坐标系,但为什么不出现科里奥利加速度?第四章思考题解答4.1.答: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即为相对于静止参考系的变化率。

从静止参考系观察变矢量G 随转动系以角速度ω相对与静止系转动的同时G 本身又相对于动系运动,所以矢量G 的绝对变化率应当写作G ωG G ?+=*dt d dt d 。

其中dtd G *是G 相对于转动参考系的变化率即相对变化率;G ω?是G 随动系转动引起G 的变化率即牵连变化率。

若G 相对于参考系不变化,则有0=*dtd G ,此时牵连运动就是绝对运动,G ωG ?=dtd ;若0=ω即动系作动平动或瞬时平动,则有0=?G ω此时相对运动即为绝对运动dtd dt d G G *=;另外,当某瞬时G ω//,则0=?G ω,此时瞬时转轴与G 平行,此时动系的转动不引起G 的改变。

第4章思考题参考答案_259707009

第4章思考题参考答案_259707009

3. 循环热效率公式
t
q1 q2 q (1)和 T T T (2)有何区别?各 1 2 t 1 2 1 2 q1 q1 T1 T1
适用什么场合? 答: (1)和(2)都是用于计算卡诺热机效率的公式,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不同。 式(1)适用于计算一般热机的效率; 式(2)仅适用于计算卡诺可逆热机的效 率。 4. 理想气体定温膨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换为功,这是否违反热力 学第二定律?为什么? 答:理想气体定温膨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换为功,这个过程不违反 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在上述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变大,也就是说这个热量全 部转换为功的过程引起了其它变化,所以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时,理想 气体定温膨胀过程仅仅是一个单独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循环,这就意味着这个 过程不能连续不断地将热量全部转换为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上述过程也不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5. 下述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 熵增大的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答:错误,熵增可能有两种可能:熵流和熵产。对于可逆过程,虽然熵产为零, 但如果有吸热过程,则熵流大于零,导致熵增。
(5) 工质经不可逆循环,由于
T
Q
r
0
,所以
dS 0 ;
S dS 0
答:错误。对于工质经不可逆循环,
dS
Q ,且有
Tr
Q 。
Tr
(6) 可逆绝热过程为定熵过程,定熵过程就是可逆绝热过程; 答:可逆绝热过程为定熵过程,但定熵过程不一定是可逆绝热过程。例如:对 于任意一个循环,其 S
第四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若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机械能可以全部变为热能,而热能不可能全 部变为机械能” ,有何不妥? 答: 有两点不妥: 1) 热能是可以全部变为机械能的, 例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 但应该注意的是, 热能不可能连续不断地转化为机械能; 2) 没有提到热能和机 械能之间的转化过程是否对产生了其它影响,不是说热不能完全变成功,而是 在“不引起其它变化”的条件下,热不能完全变成功。例如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引起了“其它变化” ,即气体的体积变大。 2.“循环功越大,则热效率越高” ; “可逆循环热效率都相等” ; “不可逆循环效 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效率” 。这些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1) 描述不准确,只有从温度相同的恒温热源中吸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才可 以比较热效率大小。如果满足前提条件,则循环功越大,热效率越高。2) 描述 不准确,只有工作在具有相同温度的两个高、低温恒温热源间的可逆热机,其 循环热效率才相等。3) 描述不准确,只有工作在具有相同温度的两个高、低温 恒温热源间的可逆或不可逆热机才可以比较循环效率,否则将失去可比性。

第四次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与总结

第四次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与总结

第四次课后作业参考答案4. 为什么螺旋桨飞机不适于高速飞行?高速飞行时,活塞式发动机为什么要被空气喷气发动机所代替?高速飞行时,尤其是在接近声速飞行情况下,桨螺旋桨桨叶叶尖速度增大,乃至产生激波阻力,大大降低螺旋桨效率。

高速飞行时,尤其是在突破“声障”情况下,为克服剧增的波阻需要进一步增大活塞发动机的功率,这就要求必须增加气缸的数目或加大气缸体积,而所导致的发动机重量和体积的急剧增加使飞机无法承受的。

6. 试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的功用。

进气道系统:整理进入发动机的气流,消除漩涡,保证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都能供给发动机所需的空气量。

压气机:提高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空气压力,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对空气做功。

燃烧室:燃料与由压气机出来的高压空气混合燃烧,燃料的化学能变为内能,气体温度和压力升高,高温、高压气体冲向涡轮,驱动涡轮旋转发出功率。

涡轮:将燃烧室出口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

尾喷管: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加力燃烧室:对流经涡轮的燃气再次喷油燃烧,提高喷管出口的燃气的喷射速度,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动机推力。

12. 涡轮发出功率大小与什么有关?涡轮发出的功率大小与涡轮进口温度(燃烧室出口温度)及涡轮前后压力之比(落压比)成正比。

温度和落压比越大,涡轮功率越大。

17.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结构有何特点?适应于什么速度范围?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涡轮风扇发动机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风扇和驱动风扇的低压涡轮。

不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适用于高亚音速旅客机和运输机,带加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适用于超音速军用飞机。

发动机经济性能好是其最大的优点。

18. 什么是涵道比?目前民用旅客机的“三高”是指什么?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外股气流(通过外通道仅喷管加速排出)与内股气流(通过核心机由尾喷管排出)的流量之比。

民用涡扇发动机的“三高”是指高涵道比、高涡轮前温度与高增压比。

23. 试述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必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

必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

必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习题一】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要求:答案应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至少两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是描述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 F = ma \],其中\( F \)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 m \)是物体的质量,\( a \)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1. 汽车制动时,车辆受到的制动力越大,车辆的减速度就越大,从而能够更快地减速或停止。

2. 运动员投掷铅球时,施加在铅球上的力越大,铅球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从而能够投掷得更远。

【习题二】题目:解释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并给出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例子。

要求:答案应包括平衡状态的定义,以及至少一个具体反应的例子。

答案: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反应和逆反应进行得同样快,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虽然正逆反应仍在进行,但宏观上看不到任何变化。

例如,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哈伯过程:\[ N_2(g) + 3H_2(g) \rightleftharpoons 2NH_3(g) \]在这个反应中,当氮气和氢气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会生成氨。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氮气、氢气和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速率相等,此时系统就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习题三】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并列举三种常见的电磁波。

要求:答案应包括电磁波产生的原理,以及三种电磁波的名称和应用。

答案: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现象。

当电荷加速运动时,会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电场,这个变化的电场又会产生变化的磁场,反之亦然。

这种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并向外传播的过程,就形成了电磁波。

(完整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试解释用1kg干空气作为湿空气参数度量单位基础的原因?答:因为大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

干空气的成分是氮、氧、氩、及其他微量气体,多数成分比较稳定,少数随季节变化有所波动,但从总体上可将干空气作为一个稳定的混合物来看待。

为了便于热工计算,选一个稳定的参数作为基础,方便计算。

(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干空气不发生变化,水蒸气是会发生变化的。

因此,干空气作为基准是不能发生变化的)2、如何用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来表征湿空气的干、湿程度?答:含湿量表示空气的干湿方法:取空气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指标,换言之,取对应于1Kg干空气所含有水蒸汽量。

(表示空气水蒸气的含量)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干湿的方法: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之比。

(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3、某管道表面温度等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温度,试问该表面是否结露?答:该表面不会结霜。

因为判定是否结霜取决于是否在露点温度以下,当空气温度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时是不会结霜的。

4、有人认为:“空气水的温度就是空气湿球温度”,对否?答:错,空气湿球温度是空气与水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而空气水的温度就是水蒸气温度(空气的干球温度),所以是错的。

8、写出水温为t w时水的汽化潜热计算式。

解:汽化潜热的计算式为: r t=r0+1.84t w-4.19t w=2500-2.35t w10、为什么喷入100摄氏度的热蒸汽,如果不产生凝结水,则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答:这种情况叫等温增焓加湿,当蒸汽温度为100摄氏度时,热湿比等于一个常数ε=2684,该过程近似于等温线变化,所以空气温度不会明显升高。

第二章1.什么是得热量?什么是冷负荷?什么是湿负荷?得热量和冷负荷有什么区别?P20、P34答:得热量是指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热量的总和。

冷负荷是指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1. 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答:滴定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两者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滴定分析中,把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滴加到锥形瓶内待测物质溶液中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其准确浓度,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标定:通过滴定确定溶液准确浓度的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化学计量点:滴定分析中,当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的反应恰好定量完成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变色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分析误差称为滴定误差,又称终点误差。

指示剂:通过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

基准物质: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准确浓度的物质。

2. 滴定度的表示方法T B/A 和T B/A %各自的意义如何?答:A B T 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 或mg )。

%A B T 是指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分数。

3. 基准试剂(1)H 2C 2O 4 ·2H 2O 因保存不当而部分风化;(2)Na 2CO 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

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 (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答: (1)用部分风化的H 2C 2O 4·2H 2O 作为基准试剂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所消耗NaOH 物质的量(真实值)将比理论计算值增多。

此时如仍按较小的理论计算值(H 2C 2O 4 ·2H 2O 完全不风化时应消耗的NaOH 的量)进行计算,则有NaOH c (名义值)Vn NaOH )(理论值=所得(名义值)必然较真实值偏低,即产生负误差。

NaOH c 若用上述NaOH 溶液测定某一元有机弱酸HA 的摩尔质量(m HA 一定)时,M A 值将偏高:M HA Vc m NaOH HA×=)(名义值(2)用吸潮的无水Na 2CO 3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由于实际与Na 2CO 3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会小于理论计算值,如仍按理论计算值来计算HCl 的浓度,则有HCl c (名义值)Vn HCl )(理论值=所得(名义值)将较真实值偏高;即产生正误差。

HCl c 若用上述HCl 溶液通过滴定法测定某一元弱碱B 的摩尔质量(m B 一定)时,M A 值将偏低: M B Vc m HCl B×=)(名义值4. 有一在空气中曝露过的氢氧化钾,经测定知其含水7.62%,K 2CO 3 2.38%及KOH 90.00%。

将此试样1.000g 加1.000 mol·L -1 HCl 溶液46.00mL ,过量的酸再用1.070 mol·L -1KOH 返滴定至完全反应。

将此溶液蒸发至干,问所得残渣是什么?有多少克?解:残渣应为KCl ,设其质量为m (g ),已知g ,则15574−⋅=mol g M KCl .gmol g L mol g M cV m KClHCl 429355741000460001131....)(=⋅×××⋅=⋅=−−−5. 分析纯的NaC1试剂,如不做任何处理,用来标定AgNO 3溶液的浓度,结果会偏高。

为什么?解:因为MVmc =,由于m 增大(试剂中含有少量的水份),故使结果偏高。

6.下列各分析纯物质,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配制成标准溶液?如需标定,应该选用哪些相应的基准物质?H 2SO 4, KOH , 邻苯二甲酸氢钾, 无水碳酸钠。

解:H 2SO 4,KOH 只能采用间接法配制。

用间接配制法先粗配成一定浓度溶液,配成标准溶液。

先将其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其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之间的反应确定其准确浓度。

H 2SO 4应选用无水Na 2CO 3进行标定,KOH 应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进行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可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成标准溶液。

7.下列情况将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1)标定HCl 溶液浓度时,使用的基准物Na 2CO 3中含有少量NaHCO 3; (2)用递减法称量试样时,第一次读数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3)加热使基准物溶解后,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马上进行标定;(4)配制标准溶液时未将容量瓶内溶液摇匀;(5)用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时,事先未用待移取溶液润洗移液管。

(6)称量时,承接试样的锥形瓶潮湿。

解:(1) .A (2). B (3) . B (4) . D (5) . B (6) .C[(1)在滴定中实际消耗HCl 溶液的物质的量n HCl 较滴定纯Na 2CO 3时要少,如果全部按Na 2CO 3计算, c HCl 将较真实浓度偏高,即产生正误差。

(2)使用磨损的砝码,使实际称取试样的质量减小,由此消耗的滴定剂的物质的量(B B V c ba)也减小,如果仍按较大的试样质量的名义值来计算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sAB B A m M V c b a w ××=)/( ,分析结果将偏低,即产生负误差。

(3)未冷却的基准溶液的体积会比冷却后体积大,这时定容,会使溶液溶度偏高;由于标定时,基准溶液体积不变,所以基准物质的量会偏高,致使被标定待测溶液所需体积增大,浓度偏低,故为负误差。

(4)未将容量瓶内溶液摇匀,溶液浓度不一,故结果混乱。

(5)相当于被移取溶液被稀释,其中所含试样质量减少,故滴定时消耗滴定剂的物质的量B B V c ba也减少,由 sAB B A m M V c b a w ××=)/( 计算所得将较真实值偏低,即产生负误差。

A w (6)依题意,对分析结果无影响。

]8.配制浓度为2.0 mol·L -1下列物质溶液各5.0×102 mL ,应各取其浓溶液多少毫升?(1)氨水(密度0.89 g ·cm -3,含NH 329%) (2)冰乙酸(密度1.05 g ·cm -3,含HAc100%) (3)浓硫酸(密度1.84 g ·cm -3,含H 2SO 496%) 解:(1)设取其浓溶液V 1mL %3113NH V m NH ρ= Q 33NH NH M m cV =031729890500021.%...××=×V∴ )(%....mL V 66298900317500021=×××=(2)设取其浓溶液V 2mL ∴)(%...%mL cVM V HAc 57100051605000210022=×××==ρ (3)设取其浓溶液V 3mL ∴)(%....%mL cVM V SO H 5696841039850002963342=×××=×=ρ9.欲配制c KMnO4≈0.020 mol·L -1的溶液5.0×102 mL ,须称取KMnO 4多少克?如何配制?解:设需称取KMnO 4 x 克cV M x KMnO =4∴ )(....g cVMx KMnO 61031585002004=××==用标定法进行配制。

10.应在500.0 mL0.08000 mol·L -1NaOH 溶液中加入多少毫升0.5000 mol·L -1NaOH 溶液,才能使最后得到的溶液浓度为0.2000 mol·L -1?解:设加入V 2 mL0.5000 mol·L -1 浓NaOH 溶液∵ ∴ 221121V c V c V V c +=+)(212211V V V c V c c ++=即 22050050000050008000020000V V ++×=.....解得: V 2 = 200(mL )11.要加多少毫升水到1.000 L 0.2000 moL•L -1HCl 溶液里,才能使稀释后的HCl 溶液对CaO 的滴定度T HCl / CaO =0.005000g · mL -1?解:先由滴定度求出稀释后的HCl 浓度已知 M CaO = 56.08,HCl 与CaO 的反应为 :1−⋅molg CaO + 2H += Ca 2++ H 2O 故21=b a 310−×=CaO HCl HCl CaO M c baT / 稀释后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 )(.../1331783008561000500002102−⋅=××=××=L mol M T c CaO CaO HCl HCl设稀释时应加入的纯水体积为VmL ,依题意:1.000×0.2000 = 0.1783×(1.000 +V×10-3) ∴ V=121.7(mL )12. 欲使滴定时消耗0.10mol·L -1HC1溶液20~25 mL ,问应称取基准试剂Na 2CO 3多少克?此时称量误差能否小于0.1%?解:设应称取x gNa 2CO 3 + 2HCl == 2NaCl + CO 2 + H 2O2132::=HCl CO Na n n HCl CO Na n n 2132=HCl CO Na CO Na n M m 213232=323221CO Na HCl HCl CO Na M V c m ×= (1)当V1=V=20mL 时,应称取基准试剂Na 2CO 3)(....g m CO Na 1109910502001002132=×××=(2)当V1=V=20mL 时,应称取基准试剂Na 2CO 3)(....g m CO Na 1309910502501002132=×××=此时称量误差不能小于0.1% 。

13.确称取0.5877 g 基准试剂Na 2CO 3,在100 mL 容量瓶中配制成溶液,其浓度为多少?移取该标准溶液20.00mL 标定某HC1溶液,滴定中用去HC1溶液21.96mL ,计算该HCl 溶液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