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1)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实用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实用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我与地坛》实用导学案素养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轨迹。

2.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学习作者语言表达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一、作者介绍史铁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作品以关切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

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二、背景介绍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bai西省延安du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zhi京。

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三、资料链接母亲的意象美。

千百年来,我们感谢母亲,歌颂母亲,常选用哪些审美意象?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审美内涵?屏幕图像滚动播出:春晖、大地、江海、港湾、大树、祖国。

其审美内涵是:春晖象征母爱的温暖;大地象征母爱的丰厚;江海象征母爱的包容;港湾象征母爱的安全;大树象征母爱的支撑;祖国是我们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归依。

母亲的意象美春晖--温暖大地--丰厚江海--包容港湾--安全大树--支撑祖国--归依其中可吟唱《小草之歌》《大海啊,故乡》等歌曲体味,放配乐诗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经过这一番审美辨析,我们再回到课文,对残疾人的母亲进行最后的审美观照,谈谈你知道的残疾人的母亲的故事:故事一:快80岁的著名影星秦怡,有一个50多岁的残疾儿子,秦怡不仅料理他的生活,还让他学绘画。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伙()伴()用()位()
2、我有一双智慧眼。
一()袋鼠一()大象一()肥料一()伙伴
一()树坑一()嘴巴一()口袋一()树苗
2、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硬硬的嘴巴一个皮口袋一堆肥料长长的鼻子又跳又笑
小结反思
课题
19、三个小伙伴
总第(102)学时本课第(2、3)学时
学习目标
1、我们一起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模仿课文第一小节,进行说话练习。
一、自主预习我能行(自学感悟,初读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边读边画上小节号。)
2、再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尤其要读准生字的字音。)
3、练习朗读词语。
满头大汗粮食汗水自由自在唱歌睡觉又冷又饿
4、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小提示:自己先学,然后小组内互学,组长检查)
学习过程
五分钟演讲: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外课文,学生评价后可以再背诵一遍。
一自主预习我能行
自学感悟:观察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设问导读:瞧,一幅文字画,你能把相应的汉字写下来吗?
1、自己练习写一写2、同位互查。
3、检查自读。
二提炼概括我能行
1.发挥想象,把文字画改成风景画,涂上颜色。
2、练习介绍自己的画。
四海:指天下。犹:还。
二、学习课文,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感悟:设问导读:
1、图上画了什么?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
3、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三、交流展示:
1、展示小组讨论交流:(1)诗句前两行。

四 年级上册语文科第七单元导学案

四 年级上册语文科第七单元导学案
展 示 方 法
提示:
每组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自由质疑或补充。
教师适时点
拨、点评。




一、看拼音写词语。
zū jiè chuǎng rù fēi fán zhèn xīng zhōng huá
( ) ( ) ( ) ( )
bào fù xún jǐng jiào ràng dì guó zhǔ yì
( ) ( ) ( )( )
二、写出下列近义词:
繁华-( ) 驱使-( )踊跃-( )
清晰-( ) 欺凌-( )惩处-( )
认真思考
准确回答
独立完成


一、自评 ☆☆☆
二、对子互评 ☆☆☆
三、教师总评 ☆☆☆☆☆☆
整理学案
进行评价
2、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认真思考


潜心自学
内容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随堂笔记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喜欢的段落难读的多读几遍。
用多种方式读写生字写上拼音
帝 义 伯 租 振 范 闯 凡 巡 嚷 妇 惩
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加横线的词语)
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洋洋铿锵有力
诸生 胸怀抱负欺凌 疑惑不解
耀武扬威:
得意洋洋:
抱负:
内容二:走进文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随堂笔记二)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写了周恩来:
的事情,感悟到
表现了




等级评定
虚心对学
对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相互给出评定等级,并解决自学时遇到的问题。
虚心请教
开心互学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2.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3.明确本课主要探讨的问题:大自然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回顾课文,梳理脉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美妙(用时:20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探究:水声如何美妙?重点点拨以下语句。
课件出示:
(1)“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2)“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3.注重指导朗读,可采用不同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为进 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受风声(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风声美妙在哪里?自读思考。
2.朗读第一句话,交流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自读描写风的句子,挑选喜欢的一句话谈谈喜欢的理由。 4.小结段落主要内容并点明中心 句的作用、总分构段方式的作用。
(3)互相检查自然段序号标注得是否 正确。
2.(1)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先借助拼音读,然后再独立认读。积极参加读生字词的游戏或竞赛。读准平舌音“奏”;翘舌音“喳”。
(2)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连贯、断句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认真默读全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大自然的风、水、动物等的美妙声音。)了解中心句在全文和段落中的作用。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词音,个别可以借助词典理解意思。
(2)把解决不了的词语圈出来。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情况。
(1)先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用多种方式来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侧重纠正“奏、喳”的读音。然后课件出示去掉注音的生字词卡片,采用指名读、赛读、抢读等方的书写规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整体预习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整体预习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整体预习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并会理解运用。
2.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24.《最后一分钟》共四篇课文。
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借鉴: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
2、汉字听写。
3、词语理解。
4、我的发现:(识字方法:随文识字、词语说话接龙等)
四、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学习单”的“主要内容”
《爱我中华》整体感知学习单
课文
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
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赞扬了抗日英雄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难忘的一课
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最后一分钟
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五、二读课文,梳理内容,填写“学习单”中“我的发现”
A、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并说明理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科目语文课题21 老人与海鸥节次第一节主备人王敏审核人王敏定稿人使用人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本课“塑、饼、谱”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我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重点1、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我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意想不到”把感情写具体的。

学生自主学习案课堂同步导案个性修改【自主学习】(1)看拼音写词语。

sùliào bǐng gān yuè pǔ jí xiáng( ) ( ) ( ) ( ) yíng dì zàng lǐ zhù zú qǐ pàn( ) ( ) ( ) ( ) (2)给汉字组词。

拼( ) 仰( ) 坐( ) 吉()饼( ) 抑( ) 挫( ) 洁( ) (3)从课文里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仍然()立即()惊讶()期望()遗憾()凝望()喧闹()(4)在文中找出“亲昵”,写五个带“亲”的成语【合作探究】1、我要再读课文,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熟读课文。

2、通过再次读文我知道课文大致分()部分,第一部分: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主要通过、、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第二部分: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令人震撼的情。

3、我会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导语导入: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

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1—13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喂海鸥时:唤海鸥时:谈海鸥时:5、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课堂检测】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1)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校:任教班级:教师姓名: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单元分析学习内容第七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定段。

3、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5、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6、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7、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8、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

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9、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10、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11、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12、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难点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方法教法:引导、点拨学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课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1.自由读1、2句诗,圈出生字和新词。借助书上注释,逐句读懂诗意,遇到不理解的,小组成员互相补充,纠正。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背诵古诗,注意要读出古诗韵律。
2.认真聆听教师范读,初步体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1《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掌握边塞诗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如“但使”“飞将”“教”体会古诗要表达的感情。
2.教师可以出示多篇边塞诗歌,进行对比教学,讲“明月”引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讲到“关、边关”,引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怀念良将李广,而想到当前的将军在干什么,而引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意。
塞、秦、征、词、催、醉。
2.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秦、催、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5.书写评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回顾*拓展》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教学重点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教学难点: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时间:两课时一、交流平台(一)内容回顾。

1、教师引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2、小组交流: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四)师总结二、日积月累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成语故事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交流平台)一、交流话题1: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

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5、小组交流,要求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

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指导[设计理念]围绕教学任务——“运用课文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开展“习作之旅”活动,采取专题教材重组(第七组教材和课外同类描写的文章。

选文具有一个共同特点: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聚焦突破(不论是整篇还是片断,目标均指向于刻画人物描写方法的展开,重点放在刻画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上),读写练结合的方式(穿插进行片段实战——小练笔训练,达到感悟方法,及时拓展联想,迁移写法和积累生活素材的双重目的),恰当地把感性意向与抽象概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写人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观察、交往等多种方法了解人物的特点,收集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相关材料。

2、读写练结合,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在习作训练中培养说真话表真情的表达习惯。

4、培养学生习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恰当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写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并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鲜明特点(印象深刻之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80分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导:2、听“经典描写”——竞猜人物形象。

3、老师小结:一是作者不仅抓住人物鲜明独特的特点,还能通过具体情景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是我们会读、会积累。

4、请展示你阅读积累的“人物库”。

(本环节通过“人物竞猜”游戏,展现阅读积累的过程,渗透成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借助“人物库”有效地进行阅读积累,并通过相关性联想,引导学生带着某种情绪看待周围的人,在视觉思维的作用下,具有共情性的人物特征就显得异常突出,学生的观察所得就显得集中而显著的,具有明显的归类意识,在阅读例文的同时,实现了拓展迁移,从文中人物发现了自己生活中的相类似的人物,广泛积累生活素材。

)二、准确审题(一)1、揭示习作任务:所谓学以致用,学会了写人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运用方法写人了。

看编者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什么任务?(出示“习作要求”)就请说说你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提示:注意抓住“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

)2、学生理解题目。

元素:A、习作对象: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人物特点鲜明,体现于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行为举止);选人范围:这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过的陌生人。

B、习作要求:运用写人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C、修改要求:合作评一评、改一改,使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3、引导: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多次练习写人,对于写人,我们一点儿也不陌生。

通过这次“习作之旅”活动,你的阅读与习作经验又丰富了,请说说,要写好这篇文章——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关键是要做到什么呢?4、归纳:A、选准人物——特点鲜明、印象深刻;B、选准事例;C、用准方法。

(二)1、引导推进:怎样才算是用对了方法呢?①学生交流方法库。

②师举例三、学习描写方法(1)模仿片断:a 细化动作比较:(举例略)练习:(略)(2)讨论方法:边听边展开想象,他的描写好在哪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浏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方法,然后根据提纲分组自学以下几种方法,提纲:你从这段话感受到哪个人物怎样的特点?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从这段话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表格二上填写)b 勾勒外貌(举例略)c 描写语言(举例略)d 刻画心理(举例略)(3)、结合板书,印证写法:(本环节目的在于通过成功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

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此外,本组课文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专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

本组教材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

这三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

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形成了“读人、说人、些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才。

二、教学目标1、认真学习本组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3 让学生学会积累,并把积累运用到学习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学习中运用。

四、课时安排《人物描写一组》 3课时《刷子李》 1课时《金钱的魔力》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3课时《回顾拓展》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