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二文综(历史)第八周周练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A. 汉武帝B. 武则天C. 唐太宗D. 忽必烈2.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下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最近的是()A.“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C.“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贾谊《过秦论》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清·赵翼3.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A. 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B. 册封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管辖C.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D. 智除鳌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4.有人认为对康熙应该重新评价。

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此评价采用的方法是()A. 文明史观B. 全球化理论C. 辩证法D. 阶级分析法5.《资治通鉴》中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学校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高二历史科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二历史组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题2分,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梁书》卷五十四中记载,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多草木(指棉株),草实如茧……国人多取织以为布”。

1960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309号墓内则发现了同时期的借贷棉布和锦的契约。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D.考古和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2.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

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

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

这些变化A.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导致均田制的崩溃C.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强 D.适应城市经济发展3.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

……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这种变化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4.《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

其中,米市、面市、墩子市、皮帽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沙刺市(即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北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的缘故。

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A.南北方物资交流频繁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北京城的资源非常丰富D.元朝对外贸易十分广泛5.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大都为百中取二,由行商承保代缴,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

雍正初年,将规礼归公。

贵州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贵州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普通高中2O17一2O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高二年级文科综合试题特别提示:1.本卷为文综试题单,共45个题,满分150分,共14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用笔在特制答题卡上答题,不能在本题单上作答。

3.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根据本题单各题的编号在答题卡上找到答题的对应位置,用规定的笔书写。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分封制()A.扩大西周文化的影响B.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C.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D.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25.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

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古代封驳制度()A.一定程度削弱君主专制B.降低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权力决策的科学性D.限制了皇权滥用26.下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通商口岸开放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A.列强势力深入中国腹地B.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埠C.西方暂时放松对华侵略D.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28.张睿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之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

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B.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9.“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司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 旅团。

2017-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7-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7-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2017-2018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四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专题1-4;考试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违背人伦礼仪B.不利于社会进步c.重视尊卑贵贱D.有利于凝聚宗族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

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表).由此可以推论()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纪国次数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3.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

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4.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8周周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8周周练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横峰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第8周周练试卷(文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右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A.书影中的字体是真书 B.采用铜活字印制而成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2.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3、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4.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5.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一部著作记载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这一数学著作应该是()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缀术》 D.《齐民要术》6.明清时期我国之所以没有产生与16~18世纪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主要原因是( )①封建自然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学技术提供发展的推动力②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的条件③明清统治者依然推行重农抑商及文化专制,压制了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④由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日趋淡薄,传统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③④7.下面是约处于同一时期的中西两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著作。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殚精竭虑地勾画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材料一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

……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材料二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

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

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

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材料三(欧、美)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材料四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哪些弊端?为此,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政治、经济主张?(8分)(2)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新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的经济主张在当时产生的政治意义。

(7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和材料三中“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的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所以政治之中……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可归纳出政权和治权分立;经济主张可从材料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概括出平均地权。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24、“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

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材料中的“外科手术的方法”是指A.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经济B.临时政府反击德国侵略者C.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 人民起来推翻沙皇政权25、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

”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A.将引发无产阶级潮流 B.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26、 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下列方案中“最合时宜”的是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7、右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

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28、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

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29、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闸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试图A.建设新四川以剿灭中共红军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C.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D.为迁都四川做准备30、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重提民主:“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仁义”和“王道”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5.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权的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长期得不到改变,这导致传统的孝道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孝忠并重转变为孝先于忠。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门阀士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三教合一思想的推广D.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6.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中国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 封建士大夫认为西学远优越于儒家思想B. 封建士大夫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C. 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D.“华尊夷卑”的观念已有所改变27.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

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会通”。

该思想A.产生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B.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本质相同C.指导下的最成功的实践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和软弱性28.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

”这本质上说明了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 B.开启民智的思想启蒙运动十分必要C.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D.民众支持清政府反对进行民主革命29.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文综(历史)第八周周末
说明:(1)做题时间45分钟(2)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未答在答题卡上,计零分。

第I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平王东迁之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沦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这一变化客观上( )
A.扩大了周朝统治区

B.抑制了私人商业发展
C.加速了国家统一步

D.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
2.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
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

这些思想( )
A.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
系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
系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3.汉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

材料说明当时( )
A.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
强B.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
C.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繁
琐D.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
4.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

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

这说明汉代( )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的结合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A.列强放松对华侵
略B.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封建经济占据主
导D.民族企业投资多元
10.《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写道:“(农民)刚分到的土地屁般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性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由此可知( )
A.农村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B.八大的路线未能坚持
C.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不足D.政治动荡影响经济建设
11.1957年我国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有9300多个,1958年减少到1200多个,1961年开始陆续上升,到1965年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达到了10533个,超过了1957年的数目。

这表明我国( )
A.加强了对计划管理的集中统一B.工业化建设促进行政体制发展
C.简政放权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D.确立起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12.“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第Ⅱ卷
本卷包括3个小题。

学生根据要求做答。

1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

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
(2)相同:二者都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分) 不同;顾炎武是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弊端的,而黄宗羲则是从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的弊端的。

(4分)
(3)作用: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针对时弊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4分)
14.【答案】(1)历程:甲午战后,初创。

(1分) 背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民思潮的影响;张之洞等官员的支持。

(6分) 历程:20世纪初,进一步发展。

(1分)背景:政府的有利政策;“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倡导使用国货;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8分)
(2)特点:将创办实业与民族独立富强结合;都取得政府支持;积极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8分)
15.【答案】示例:
信息:由片面发展重工业到注重经济的协调发展。

(4分)
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际形势严峻,需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如一五计划的投资、全面大炼钢铁、三线建设等,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调;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转变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协调发展。

(8分)
附:其他信息:由关注国家建设转变日益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照搬苏联模式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解析】第一步得出信息,比较中国十个五年计划指导方针的变化得出相关信息,第二步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从原因、内容、影响等角度加以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