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

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

(0524、0531《792加油站•高考热线》节目内容)2005年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命题者:上海市延安中学周永蔚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阅读(80分)(一)阅读土曾先生的《永远的塔里木河》,完成下列五道试题。

(11分)(1)那年十月末,在新疆。

硬朗的风蘸着寒气,抒写秋霜的诗意。

夕阳下,是阔别多年的塔里木河,岸边沙坡,萋萋芦荻、丛丛红柳,杏黄与灰绿相杂的胡杨树参差,衬托着河水。

河水却怯生生地淌,似乎疲惫、有几分垂头丧气的模样。

莫非为丧失当年那狂野不羁气概,愧对那岸、那草、那树!(2)赴农场的路,仅此一截与塔河相伴相望。

路,紧扣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在沙丘中起伏,颠簸、摇晃着我搭乘的中巴。

根据电线杆穿越沙丘,向荒原前方执拗延伸。

沙丘重重,间或有那么一株沙枣或胡杨,树着。

它孤独地见证了人与荒漠的争夺:我进你退、步步紧逼。

路前方冒出一棵棵钻天杨,排列着,还有那绿得沉郁、呈银灰色的沙枣林带,就标志着某座农场的方位。

路,蜿蜒联结五座农场。

它们共同营造着犬牙交错状的绿洲带,如锁链坚韧地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

从这儿再往东南去,就是楼兰遗址,然后,是罗布泊。

(3)目的地是那座与楼兰、罗布泊最近的农场。

我人生的青涩与懵懂,就在这里被戈壁风沙和塔河水砥磨、消融。

(4)我有几分偏执地认为,没有在西部、例如新疆呆上几年的人,对西部的讴歌多半属飘浮的猎奇。

行色匆匆的骚人墨客惊叹风光之奇幻,可怎能看破风景,感觉奇幻景色后那份沉滞与悲凉触摸荒漠无言的狞笑在这里,人的生存、发展,就是时时与能吞噬、湮没一切的荒漠较劲。

(5)在这,唯有水,才让生命有了活的欢快。

(6)汇聚天山雪的塔河水,顺水库开闸流入农场,春来了。

草青树绿。

五月沙枣花香。

七月麦黄,过个十天半月,头藤哈密瓜诱得你溜进瓜园过把瘾。

瓜甜果香的秋仿佛一晃而过。

十月末,水库关闸,冬的寒意就肆无忌惮地日益张狂。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2005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是全国卷,其中包含了多个题目,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按照任务名称的要求,分别回答每个题目的内容需求。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曹禺说:“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论戏剧创作的根本问题》)戏剧是一种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通过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构造,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再现人生、揭示人生、批判人生的艺术。

要求:以“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曹禺曾说过:“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戏剧的本质和价值。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手段,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呈现在舞台上,以此再现、揭示和批判人生。

首先,戏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现了生活。

在戏剧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展现给观众。

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到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之间的共通之处。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勇敢的英雄、聪明的政治家、痴情的恋人等等。

这些人物的形象在戏剧中被放大,使得观众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其次,戏剧通过情节的构造揭示了生活的真相。

戏剧中的情节往往紧扣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将人们的欢乐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可以通过戏剧中的情节,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悲剧命运和人性的弱点。

这些情节的揭示让观众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现实的残酷。

最后,戏剧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批判了生活中的问题。

剧场是戏剧呈现的空间,它可以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效果、音乐和音效等手段,为戏剧呈现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观众们在剧场中,可以通过戏剧的批判性表达,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在现实主义戏剧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的尖锐批判,这种批判有助于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2005年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

2005年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

(0524、0531《792加油站•高考热线》节目内容)2005年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命题者:上海市延安中学周永蔚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阅读(80分)(一)阅读土曾先生的《永远的塔里木河》,完成下列五道试题。

(11分)(1)那年十月末,在新疆。

硬朗的风蘸着寒气,抒写秋霜的诗意。

夕阳下,是阔别多年的塔里木河,岸边沙坡,萋萋芦荻、丛丛红柳,杏黄与灰绿相杂的胡杨树参差,衬托着河水。

河水却怯生生地淌,似乎疲惫、有几分垂头丧气的模样。

莫非为丧失当年那狂野不羁气概,愧对那岸、那草、那树!(2)赴农场的路,仅此一截与塔河相伴相望。

路,紧扣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在沙丘中起伏,颠簸、摇晃着我搭乘的中巴。

根据电线杆穿越沙丘,向荒原前方执拗延伸。

沙丘重重,间或有那么一株沙枣或胡杨,树着。

它孤独地见证了人与荒漠的争夺:我进你退、步步紧逼。

路前方冒出一棵棵钻天杨,排列着,还有那绿得沉郁、呈银灰色的沙枣林带,就标志着某座农场的方位。

路,蜿蜒联结五座农场。

它们共同营造着犬牙交错状的绿洲带,如锁链坚韧地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

从这儿再往东南去,就是楼兰遗址,然后,是罗布泊。

(3)目的地是那座与楼兰、罗布泊最近的农场。

我人生的青涩与懵懂,就在这里被戈壁风沙和塔河水砥磨、消融。

(4)我有几分偏执地认为,没有在西部、例如新疆呆上几年的人,对西部的讴歌多半属飘浮的猎奇。

行色匆匆的骚人墨客惊叹风光之奇幻,可怎能看破风景,感觉奇幻景色后那份沉滞与悲凉触摸荒漠无言的狞笑在这里,人的生存、发展,就是时时与能吞噬、湮没一切的荒漠较劲。

(5)在这,唯有水,才让生命有了活的欢快。

(6)汇聚天山雪的塔河水,顺水库开闸流入农场,春来了。

草青树绿。

五月沙枣花香。

七月麦黄,过个十天半月,头藤哈密瓜诱得你溜进瓜园过把瘾。

瓜甜果香的秋仿佛一晃而过。

十月末,水库关闸,冬的寒意就肆无忌惮地日益张狂。

2005年语文高考分析

2005年语文高考分析

错误设置点都在同音字,角度较为单一。尽 管有错别字的各组中只包含一个错别字,试题难 度并不高,但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是容易错的。 “坐阵”似是而非(在汉语词典上,根本就 没有“坐阵”。遗憾的是从互联网上的统计看, 至少有47800例是这样书写的)正确的写法应是 “坐镇”。 “贸然”似非而是(“冒然”生造,对考 生会有很大干扰。) 基础不够扎实的考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 词语上。
二、2005年语文试卷分析
第一,关于语言知识。
第一卷由2004年的六小题减至今年的4小题, 分值由原来的18分减至12分。尽管2005年《考试 大纲》取消了“*”号的限制,扩大了考查的范 围,但试题毅然放弃了标点符号、文学常识和实 词虚词近义词的选用等考点,所剩四个选择题分 别考查了辨别字音、字形、成语运用和病句辨析。 字音、字形和成语题涉及到的材料普通而常见, 使用频率高,没有生僻的词语。而这四个考点关 乎语文知识的基础,应作为考查的重点、核心考 题,不可再减。
第三,人文性。从题料的性质来看,2005年命题 更加突显人文性,更加重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下面仅从主观题方面略作分析。 如果按题料的性质分类,40多道题可整理出近20 个类别。为避繁复,将其大致归并为10类: 藏书读写类(8)、禁毒防疫类(4)、 尽孝文明类(3)、写景状物类(4)、 情感友谊类(5)、哲理讽刺类(5)、 文艺科学类(6)、语知爱好类(4)、 政治政策类(3)、地方特色类(2)。
(2005年)1语音: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眩晕
B.羡慕 C.剽悍 D.舟楫
C
舷梯
募捐 漂泊 逻辑
炫耀武力
幕天席地 虚无缥缈 开门揖盗
改弦更张
蓦然回首 飘忽不定 缉拿归案
①2004年考查异形同音字的读音;2005年则考查形似音 近字的字音辨识。这两种方式难度相似,但 2005年所选 词语更为常见,也就降低了难度。“考查重点是对汉字 字音与声旁关系的辨识”。 ②选择的形似音近字是常用词语,可以避免多音字或生 疏字的读音干扰;过去考生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 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现在基本不涉及生僻字。 ③一般考声母、韵母的差别,不单纯考核声调问题。声 母、韵母的差别,往往也不是方言地区难以辨别的平舌 与翘舌、鼻音与边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于带有地域特点, 对某部分地区的考生不公平,一般不作为语音考核点; 前后鼻音除了少部分地区外,本省绝大多数地区不能区 分,一般也不作为语音考核点。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III)语文试题适用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等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切磋洽谈会悬梁刺骨覆水难收B.气概水笼头风雨如晦落荒而逃C.招募度假村有恃无恐试目以待D.怅惘挖墙脚功亏一篑矫枉过正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规划审核的4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

B.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D.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者宣泄自己的不满。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计算机能思维吗?1997年5月11日,美国纽约曼哈顿一幢高楼里正在进行一场被媒体称为“人机大战”的国际象棋比赛。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西)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试卷(江西卷)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悖(bèi)谬翎(lín)毛赧(nǎn)然咬文嚼(jiáo)字B.脉(mò)脉提(dī)防吮(shǔn)吸模棱(léng)两可C.福祉(zhǐ) 重(zhòng)听怔(zhèng)怔虚与委蛇(shé)D.游说(suì) 破绽(zhàn) 斡(wò)旋少不更(gēng)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禅让震撼针砭惩前毖后 B.荟萃蕴籍屠戮天花乱坠C.糟塌疲惫寒暄标新立异 D.怄气伫立痉孪远见卓识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晓华外语能力和攻关能力很强,被学校到国际交流处负责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工作。

②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游兴盎然。

③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不便当众。

A.委任不管推却B.委派尽管推却 C.委任尽管推诿D.委派不管推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帐。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20综合0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huang

20综合0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huang

1 1十校联考200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

(21分)梅花,中国花文化的秘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提起梅花,国人无—不联想到红梅赞所颂扬的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从外形上说,梅花娇小玲珑,花形多样;从文化内涵上说,我国有关梅花的诗词歌赋比其他所有花的诗词歌赋的总和还婴多。

梅花的暗香和意境为我们打造了独特的中华花文化之秘境,从此意义上说,无花能敌。

千年铜鼎叹梅核梅原产于中国,无论野生还是栽培,我国当处首位。

梅最初是以果而名闻中华。

古人以梅代醋,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如《尚书·说命》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商王武丁对宰相傅说说:阁下的重要性就好比做羹汤时用的盐和梅。

直到现在,云南大理白族和丽江的纳西族同胞,仍然保持用野生梅子炖肉炖鸡的殷商古风。

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的发现,正好印证了《尚书》里的记述,因铜鼎中炭化的梅核,经碳14鉴定,查明距今已3200年。

更令人振奋的是,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证明当时的梅核应当是公元前5495到前5415年左右的。

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梅树的历史,使她可与伊拉克椰枣树齐名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两种果树。

从吃用梅子到赋予梅子文化内涵,我们则需要到《诗经》中寻找答案。

在我国古代民间朴素歌谣《诗经》中,梅是体现古人浪漫情怀的最佳佐证。

在商朝时期的河南北部,梅子青时,就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时刻。

由于母系社会遗风尚存,姑娘会摘青梅(尚未熟透的梅子)扔给她欣赏的小伙子,以示爱意。

所以说,中国的情人节比外国人的还要早,只是好多人都不了解,反而依着西方文化,在西方的情人节时送所谓的“玫瑰”表示爱情。

其实充斥国内市场的“玫瑰”只是现代月季的误称。

古代先民采集野梅,主要系作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

早期的梅花在千万年的历史中都是单纯的5瓣,在长期的驯化栽培中,梅个别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等变异,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就育成了专供欣赏的新品种,这就是花梅从果梅中分化而出的来龙去脉。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评析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评析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评析今年命题严格依据现行的教学大纲、教育部《2005年考试大纲》以及我省制定的考试说明,继续保持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试卷结构分主观、客观两部分,七个大题,26小题。

第六大题减少2分,加到了新增题——作家作品填空中。

考查内容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比如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跟中学教材密切相关,有利于中学教学。

总体上看,试题难度适中,与去年相比平均分可能略有下降。

今年的试卷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典雅厚实,文化意蕴浓,重在考查语文能力和素养。

1.突出语文的本质特性,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素养。

重视基础知识。

如第3、4两题考词语运用,所选词语均在常见范围之内。

词语本身难度不大,但对语境体察的要求较高。

比如第3小题对“病症”“病征”的选择,第4小题对“屈指可数”使用正误的判断,均需要联系语境,细加体察。

突出语文能力。

如第16题古诗的比较鉴赏,需要借助古诗鉴赏的基础知识(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24题,如果了解汉字文化特点,有利于解答这类题目,题目巧妙处理文化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关系。

第5题考语病辨识,错项分别包含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也可视为搭配不当)三种类型。

但C项和D项句式比较接近,都出现“是否”“如何”等词语,如果只会机械套用,不会具体分析,那就难以做出正确选择。

检测思维品质。

选文体现了不同的思维特点,检测考生不同的思维品质。

科技说明文阅读要求辨析概念,做出判断,归纳推理,侧重考查了抽象思维;文学作品阅读要求学生表达对文学形象、表现手法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联想想像,侧重考查形象思维。

2.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对现代人文精神的思考。

如第18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很简单,而题干加上了作品的经典话语,丰富了知识的内涵,启发学生去阅读经典作品;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和第五大题现代文材料表现了不同时代社会精神现象的思考;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24、0531《792加油站•高考热线》节目内容)2005年语文高考能力自测与评估命题者:上海市延安中学周永蔚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阅读(80分)(一)阅读土曾先生的《永远的塔里木河》,完成下列五道试题。

(11分)(1)那年十月末,在新疆。

硬朗的风蘸着寒气,抒写秋霜的诗意。

夕阳下,是阔别多年的塔里木河,岸边沙坡,萋萋芦荻、丛丛红柳,杏黄与灰绿相杂的胡杨树参差,衬托着河水。

河水却怯生生地淌,似乎疲惫、有几分垂头丧气的模样。

莫非为丧失当年那狂野不羁气概,愧对那岸、那草、那树!(2)赴农场的路,仅此一截与塔河相伴相望。

路,紧扣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在沙丘中起伏,颠簸、摇晃着我搭乘的中巴。

根据电线杆穿越沙丘,向荒原前方执拗延伸。

沙丘重重,间或有那么一株沙枣或胡杨,树着。

它孤独地见证了人与荒漠的争夺:我进你退、步步紧逼。

路前方冒出一棵棵钻天杨,排列着,还有那绿得沉郁、呈银灰色的沙枣林带,就标志着某座农场的方位。

路,蜿蜒联结五座农场。

它们共同营造着犬牙交错状的绿洲带,如锁链坚韧地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

从这儿再往东南去,就是楼兰遗址,然后,是罗布泊。

(3)目的地是那座与楼兰、罗布泊最近的农场。

我人生的青涩与懵懂,就在这里被戈壁风沙和塔河水砥磨、消融。

(4)我有几分偏执地认为,没有在西部、例如新疆呆上几年的人,对西部的讴歌多半属飘浮的猎奇。

行色匆匆的骚人墨客惊叹风光之奇幻,可怎能看破风景,感觉奇幻景色后那份沉滞与悲凉触摸荒漠无言的狞笑在这里,人的生存、发展,就是时时与能吞噬、湮没一切的荒漠较劲。

(5)在这,唯有水,才让生命有了活的欢快。

(6)汇聚天山雪的塔河水,顺水库开闸流入农场,春来了。

草青树绿。

五月沙枣花香。

七月麦黄,过个十天半月,头藤哈密瓜诱得你溜进瓜园过把瘾。

瓜甜果香的秋仿佛一晃而过。

十月末,水库关闸,冬的寒意就肆无忌惮地日益张狂。

我的关于农场的记忆,犹如被夕阳下的塔河水濡湿,苏醒。

(7)那年月,塔里木河把持不住野性尥个蹶子,荒原洼地平添个湖荡、海子。

农场人们改善伙食去湖荡拉网,捕的鱼肥肥装了一马车拉回伙房。

开油锅炸鱼,锅里的鱼竟然越炸越多。

也有鱼顺水库的渠而下。

休息天、眼明手快的骑自行车扛着长柄鱼叉沿渠溜达,猎获的喜悦与饱口腹兼而有之。

也有‚拾皮夹子‛的。

那天同宿舍的杨君去渠边闸门洗衣服。

一条逆水上溯的鱼猛一窜,蹦上渠岸。

当晚我们就分享那条足有半人长的大鱼。

(8)塔河水还让我们这些生在黄浦江的上海人,仿佛重返了江南水乡。

在塞外,我们同样插秧、拔稗草。

自己亲手种的新大米粒粒晶莹,是回上海探亲时唯一可炫耀的。

那时,上海人老是吃陈年籼米的。

除夕,淘洗新疆大米煮年夜饭,与家人话离之惦念、聚之喜悦。

(9)好几年后才明白,在塔里木河下游耗费这么多水种水稻,可称为奢华的垦荒。

(10)说岁月如矾,澄析往昔的是非;说时光似酒母,消逝的日子纵然酸辛,也终被酿成醇厚的回忆。

不并非所有的苦涩都会转成甘甜。

那时人们追求的是垦荒面积扩大,何尝想到塔河水过度引流也会日见减少,尤其塔河下游的农场。

可是四五月间,那燥热得焦枯棉苗的热风暴,又频频造访绿洲。

那时的垦荒者很少想到生态平衡。

人们砍伐塔河畔胡杨,打制农场职工喜爱的上海式样家具。

斫挖沙窝里长了几十年的红柳,用作煮饭、取暖的燃料;挖甘草,将一根根手腕一般粗的甘草从地下掏出来,熬甘草膏出售,填补农场经济指标的亏损缺额。

干这些活餐风宿露,很苦。

可我们当时以生存发展的需要看待这个苦,甚至用战天斗地的豪情升华了这份苦。

(11)我沉思,回味当年某些愚昧的往事,无意间四周暮色渐起。

车到农场已是夜晚。

次日,与留在农场的昔日同伴相聚。

我看到新建的农场场部办公楼、棉花库房、轧花机房,都很气派。

听他们说如今农场只种棉花,科学地膜育苗,抗御了热风暴侵害,棉花收成见好。

令人担心的,是水一年比一年少,沙尘暴一年比一年多。

甚至因缺水,整整一个生产连队开垦的大片土地、营造的林带不得不放弃,任荒漠重新吞噬。

当话题转向塔里木的新油田;国家逐步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新疆调水入注塔河,改变下游缺水、断流现状规划时,聚会气氛重又热络起来。

无论一直留守在这里与荒原较劲的他们,还是如我这样已离开的,打心底里都期盼这片我们青春岁月和汗水曾浇灌的绿洲继续坚韧地生存,以符合生态平衡的方式发展。

(12)中巴车凌晨四时就要发车。

离别农场时,夜色还浓,我的感触,与我想再看一眼的那些菜圃、果园、林带、条田、营房都一齐被凝固在黑夜里,我无从与它们一一告别。

又何需告别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无论离开多远、分别多少年,心中永远惦念着塔河下游的这片绿洲!1.第(1)自然段主要修辞方法应该是(1分);它的文学作用是(2分)。

2.结合第(3)、(4)两个自然段,说说怎样理解“感觉奇幻景色那份沉滞与悲凉”?(2分)。

3.第(10)自然段中的“醇厚的回忆”具体确指的是(2分)。

4.第(11)自然段中“愚昧的往事”文中说了几件?它们分别是:a、有件(1分);b、分别是:(2分)。

5.第(12)自然段的结尾句“心中永远惦念着塔河下游的这片绿洲”,其最根本的原因是(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试题要求:(9分)(1)[甲]的凡尔赛宫座落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2)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一六六一年动土,一六八九年全部竣工,至今约有三百四十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一百十一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十一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乙]、布局严密、组合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丙]。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丁]。

(3)如果说凡尔赛宫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更富有艺术魅力。

五百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宫内还存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的精致的瓷器。

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它全长七十米,宽十米,高达十三米,联结两个大厅。

长廊的一面是十七扇朝花园而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则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十七面镜子,镜子由四百多块镜片组成。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臵身在芳草如荫、佳木葱茏的园林之中。

(4)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别具匠心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它花草鲜艳,树木苍翠,景色优美,环境恬静。

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参天的大树浓荫蔽日、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笑Yè含春。

近处是两池碧波,浮光跃金,沿池而塑的铜塑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5)据说凡尔赛宫的建筑,有着一段有趣的轶事。

一六六一年,居住在陈旧的凡尔纳宫和枫舟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邀请,去他新建的宫殿赴宴。

富盖宫殿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

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

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

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宫殿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宫殿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6)历史上一度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凡尔赛宫,此外,一七八三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

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7)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二百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南北宫和正宫底层自路易〃菲利浦起已改为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他艺术珍品。

凡尔赛宫除供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元首和外交使节。

6、(1)、(2)两个自然段中在[甲]、[乙]、[丙]、[丁]四格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栩栩如生驰名世界气势磅礴端正雄浑B、驰名世界气势磅礴端正雄浑栩栩如生C、气势磅礴端正雄浑栩栩如生驰名世界D、端正雄浑栩栩如生驰名世界气势磅礴7、第(3)自然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是“”(0.5分),应改为“”(0.5分);第(4)自然段中的一处拼音,填字释义:其字为Yè“”(0.5分),其义是(0.5分)8、第(5)自然段中的“据说”两字的说明作用是(1分);介绍一段有趣的轶事,是想说明。

(2分)9、第(6)自然段中的语序有些混乱,请调整好后填入空格内的正确序号应该是(1分)①一八七0年,普鲁士占领凡尔赛,②同年,梯也尔政府盘踞在凡尔赛宫,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

③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它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

④但在大革命它默无声息了,⑤第二年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10、第(7)自然段除了有“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有(0.5分)和(0.5分);全文的说明顺序应该是:(A、以时间为顺序;B、以空间为顺序;C、以时空为顺序;D、以事物的内部联系为顺序)(1分)(三)阅读下文,完成试题要求:(15分)(1)陶潜晚年穷困,‚老至更长饥‛,吃了上顿就没下顿时,则向东邻西舍告急。

他写过《乞食》诗,以记其事。

(2)诗人下笔落墨很爱夸张。

所谓乞食,并非路乞,乃是撞到他人家中,叼扰一顿酒饭。

主人理解来意,殷勤接待,边饮边谈,‚谈谐终日夕,殇至辄倾杯‛。

这原是一件韵事,不料却遭到摩诘居士的嘲笑。

王维在《与魏属士为》中说:‚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案官去。

后贫,《乞食》诗云‘抠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

当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惊讶一位诗人‚雅得这样俗‛,摩诘居士就是这号人。

(3)王维也作出了贡献。

他用嘲笑的形式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做官‛与‚做人‛的矛盾?(4)做官乐,乐在物质生活不用担心。

东晋时虽然还没有公费‚炒星‛、公费‚三陪‛之类的玩意,但公费吃喝还是有的嘛!如果官运亨通,一路福星高照,能爬到公卿,一生吃着不尽,且可荫给子孙。

(5)做官也有苦楚。

有官僚制就有等级制。

从上往下,一级管一级;从下往上,一级依附一级。

大官压迫小官,小官巴结大官。

芝麻绿豆官最苦,苦在上下都不能去讨好。

明末‚公安体‛学派袁宗道概括成三句话:‚对上司,要做狗;对同僚,要做鬼;对百姓,要装神。

‛(6)王维的宗旨是做官高于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