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卷)

合集下载

2005~201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

2005~201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

2005年湖北卷《土地》韩少功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

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

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

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

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

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

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

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

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

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

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

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全国卷Ⅰ:一个人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你为什么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学派?”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我的学生面前暴露出我愚蠢的一面。

”生活中常出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

全国卷Ⅲ: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北京卷:说“安”以说“安”为题写一篇作文,“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宁”“安逸”“安于”……自行选取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上海卷: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

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天津卷:留给明天以“留给明天”为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湖北省武汉市2005届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 文 试 题

湖北省武汉市2005届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 文 试 题

湖北省武汉市2005届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文试题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05.2.24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试题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熏.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荫.凉硬.朗窨.井饮.马长城应.接不暇B.挟.制偕.同采撷.亵.渎魂灵扶老携.幼C.消弭.侈糜.眯.缝靡.坚不摧欲盖弥.彰D.睥睨.溺.爱亲昵.销声匿.迹逆.来顾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签订信而有征合盘托出师心自用迅雷不及掩耳B.妥帖斯文扫地纷至沓来宁缺毋滥为渊驱鱼,为丛驱雀C.隐衷程门立雪疾言厉色负隅顽抗千里之行,驶于足下D.蝉连道貌岸然得天独厚不修边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走科学发展之道已容不得我们犹豫,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是发展,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B.为“初唐五言律第一”的杜审言(胡应麟《诗薮》),为盛唐诗坛开宗立派的孟浩然、岑参,还有张继、戎昱、陆羽、皮日休、宋祁、米芾等荆楚诗人词客,均为唐宋文学之名家。

C.“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群众一样不满意。

”该县一位干部说,“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片面追求CDP增长,容易产生‘吃着祖宗饭,砸着子孙碗’的负面效应,最终反过来又使CDP的增长难以为继。

”D.祥林嫂的命运为什么这么惨,是谁杀害了祥林嫂?还是许寿裳说得好:“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目前的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厚重的、时代精神的作品还偏少,描写普通大众百姓的作品太少。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Ⅲ卷)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Ⅲ卷)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㈢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说明: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

2005全国卷高考语文2005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是全国卷,其中包含了多个题目,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下面将按照任务名称的要求,分别回答每个题目的内容需求。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曹禺说:“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论戏剧创作的根本问题》)戏剧是一种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通过人物形象与情节的构造,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再现人生、揭示人生、批判人生的艺术。

要求:以“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曹禺曾说过:“戏剧是生活的放大镜。

”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戏剧的本质和价值。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行动、表情、姿态、音乐、舞蹈等手段,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呈现在舞台上,以此再现、揭示和批判人生。

首先,戏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再现了生活。

在戏剧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展现给观众。

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感受到他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之间的共通之处。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勇敢的英雄、聪明的政治家、痴情的恋人等等。

这些人物的形象在戏剧中被放大,使得观众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其次,戏剧通过情节的构造揭示了生活的真相。

戏剧中的情节往往紧扣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将人们的欢乐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可以通过戏剧中的情节,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悲剧命运和人性的弱点。

这些情节的揭示让观众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现实的残酷。

最后,戏剧通过剧场的呈现方式批判了生活中的问题。

剧场是戏剧呈现的空间,它可以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效果、音乐和音效等手段,为戏剧呈现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观众们在剧场中,可以通过戏剧的批判性表达,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在现实主义戏剧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的尖锐批判,这种批判有助于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说明: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

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忌讳砥砺蜚然成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B.刍议安详自鸣得意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烦燥闲暇焚膏继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D.徇私编纂坚如磐石盛名之下,其实难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4.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优秀作文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优秀作文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优秀作文【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考场佳作】出入红楼如果五千年的文化成就是各有千秋的山峦,那么《红楼梦》必是俯视群峰、岿然屹立的五岳之首。

如果缤纷多彩的文化巨著是一浪高过一浪起伏的波涛,那么《红楼梦》必是永不退却的最高潮。

如果灿烂明丽的文化瑰宝是仪态万千的美人,那么《红楼梦》必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霎那间“六宫粉黛无颜色”!顷刻间,《红楼梦》横空出世,千古珠玑都黯然失色!《红楼梦》打开了大观园的大门,让好奇的后人一窥当年王公贵族奢华辉煌的殿堂。

曹公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如粒粒明珠嵌入其中;建筑设计侃侃而谈,几笔勾勒出一个金碧辉煌的大观园;饮食医理无一不通,衣饰礼仪无一不全,洋洋洒洒如数家珍。

曹公秉稀世之才,堪称语言大师。

披阅十载,呕心沥血,字字看来皆是血泪,达到刘勰所言“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中真正的惜墨如金的境界。

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走进《红楼梦》这座深宅大院,尽赏琳琅满目的珍宝。

从人物情态,遣词用句,诗句义理、暗伏的各种线索以及隐喻的结局里,我不禁拍案惊呼:“此书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阅!”走进了红楼,我尽弃瓦砾,只取明珠。

于是不屑于搔首弄姿的呻吟之作,蔑视故弄玄虚的“大义”之理,鄙视低吟浅唱曲折含蓄的小巧之文。

把那素日尊崇的文人偶像都打入了冷宫,三千宠爱集于《红楼梦》一身。

初读红楼,只是将跟泪付与还泪的林妹妹,将愤怒加于狠毒的王熙凤,将怨恨交给软弱的贾宝玉,将不满施于夺爱的“冷美人”薛宝钗。

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汉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汉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供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铜笔把答案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湍.(tuān)急粗糙.(cāo)贪婪.(luán)澄澈.(châ)B.玷.(diàn)污体恤.(xù)深邃.(suí)炙.(zhì)晒C.矫.(jiǎo)健尘埃.(āi)虚妄.(wàng)紊.(wěn)乱D.劫.(jiã)难轮廓.(kuî)脸颊.(jiá)迷惘.(wǎng)2.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那张白淅的脸,十分亲佩地听着。

B.海伦以惊人的毅力登上了成就的高峰,在厄动投下的阴影里安详而愉快地生活着。

C.曙光玩皮地挥舞着透明的画笔,随意地涂抹着,忽而明快,忽而暗淡。

D.小摔跤手低着头,挺着颈,两只宝石似的眼睛敛神凝视,神彩飞扬。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完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A.晦暗—昏暗嗟叹—赞叹恬静—安静B.着实—确实羁绊—束缚安分—安逸C.孤僻—冷僻慰藉—安慰绮丽—美丽D.苍穹—天空腐朽—腐败放任—放纵4.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抬起)首以待坚贞不渝.(改变)大书特书.(书籍)B.巧妙绝伦.(同类)偃.(树起)旗息鼓怨天尤.(怨恨)人C.同舟共济.(渡河)夜不能寐.(睡觉)相形见绌.(愚笨)D.通宵.(夜)达旦锋芒毕.(完全)露漫.(随便)不经心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徐霞客出游,主要是靠自己徒步跋涉,而他所到之处又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沟通赋与唱双簧有恃无恐有缘千里来相会
C.稼穑皇历跑龙套记忆尤新壶里没酒难留客
D.通缉砂糖碰钉子披星戴月有一利必有一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
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第Ⅱ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8分)
四、(18分)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杏刚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
D.对古中国和巴比伦音律成就的比较,说明其对音律的认识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日:“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C.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认识其实是应用了商代就有的对闰月的认识。
D.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立生成的,与之相应的七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也不大可能是传自西方的。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有了新的依据。
B.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前仆后继只有/才B.决定前仆后继只要/就
C.确定前赴后继只有/才D.决定前赴后继只要/就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D.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
8.原文以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从古巴比伦传人中国的。下列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
A.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B.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乏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字代表着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
》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3分)
译文:
(2)众相顾,迄无应者。(2分)
译文: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3分)
译文:
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C.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应该更早。
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9.下列对“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大体上是对应的。
A.中国古代对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认识大体上是对应的。
B.中国古代把七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这与七声音阶的构成并非巧合。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
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
2005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湖北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足
A.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B.质问桎梏幼稚炙手可热
C.喉咙宠罩垄断得陇望蜀D.楼盘搂抱头颅光怪陆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边陲船仓放空炮高朋满座无心插柳柳成阴
7.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始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
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人的。
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人了古中国,向西传人了古希腊。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这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