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非选择题五大命题点规范答题指导3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一 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1)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吗?提示: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

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则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在子二代出现该性状个体即可。

(2)动植物杂交育种有怎样的区别?提示:植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而动物杂交育种中纯合子的获得一般通过双亲杂交获得F 1,F 1雌雄个体间交配,选F 2与异性隐性纯合子测交的方法。

(3)以培育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纯合子为例,亲本Aa 在逐代自交过程中将隐性纯合子去掉,自交n 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AA)所占比例为多少?提示:2n-12n +1。

知识点二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基因工程的概念2.工具(1)剪刀与针线(如图):①a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②b :基因的“针线”:DNA 连接酶。

(2)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常用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3.基本步骤4.基因工程的应用(1)作物育种⎩⎪⎨⎪⎧目的:培育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实例: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意义: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环境(2)药物研制――→实例 生产人的胰岛素――过程 5.基因工程的安全性1.判断有关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叙述的正误(1) (2015·江苏卷)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这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2)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3)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4)太空育种能按人的意愿定向产生优良性状 (×)(5)诱变育种的优点之一是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6)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都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2.生物育种原理及方法(连线)3.判断有关基因工程叙述的正误(1) (2015·重庆卷)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2) (2014·天津卷)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必须通过分子检测 (×)(3)没有限制酶就无法使用质粒运载体 (√)(4)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一、选择题1.(2015·江苏卷改编)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经X射线处理引起变异而获得新性状属于基因重组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X射线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可知该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若子代表现为突变性状,则为显性突变,若子代表现为正常性状,则为隐性突变,C正确;若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突变性状,则为可遗传变异,若后代无突变性状,则为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5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考点一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2)染色体组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组成:如图为一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3.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2)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4)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5)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6)单倍体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

(1)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哪些?提示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可知:①染色体片段缺失、②染色体片段易位、③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片段倒位;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提示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考点一 生物进化理论1.早期的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①基本观点: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

②意义: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基础。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①基础观点a .物种是可变的。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不足: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等问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现代综合进化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②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③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地―――――→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①隔离⎩⎪⎨⎪⎧ ――→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②物种形成⎩⎪⎨⎪⎧ 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形成标志:产生生殖隔离3.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内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目录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讲染色体变异第3讲人类遗传病第4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5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C.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解析植物细胞会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是所有的基因在同一细胞中都表达,A项错误;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的条件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项错误;b中碱基对发生改变后,mRNA中对应位置的碱基可能改变,但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性状不一定改变,C 项正确;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基因的首、尾端是启动子和终止子,D项错误。

答案 C2.经检测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其性状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A.遗传信息没有改变B.遗传基因没有改变C.遗传密码没有改变D.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解析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A项不符合题意;基因突变后遗传基因发生改变,相应的遗传密码也会发生改变,B、C项不符合题意;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若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则其性状不会发生改变,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3.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

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

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

2025高考总复习一轮生物学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ppt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课时规

2025高考总复习一轮生物学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ppt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课时规
12345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了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A项正确;根据 题干信息“只有具有完整染色体组的配子(染色体片段既无重复也无缺失) 才可育”可知,邻近分离产生的所有配子的染色体组都不完整(缺失或重复), 因此均不可育,而交替分离产生的配子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所以均可育,B 项正确;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为例,正常生殖细胞由于自由组 合可产生4种配子,均可遗传给后代;但发生此变异后,发生邻近分离的配子 不育,无法遗传给子代,能遗传给子代的只有交替分离产生的2种配子,故能 遗传给子代的配子种类数变少,C项正确;据图可知,邻近分离产生的配子, 染色体数目均未发生改变,D项错误。
123456789
解析 白菜型油菜属于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Bc是通过 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其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 Bc是通过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 合植株,此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B、C两项正确;自然状态 下,Bc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 正常配子,因此高度不育,D项正确。
123456789
2.某条染色体经过处理后,结构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图示结构的变化属于染色体易位 B.该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不改变 C.图示的变化过程中,染色体一定发生过断裂 D.图示的变化不影响n和p基因的表达
123456789
解析 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图示结构的变化发生在一条 染色体上,为倒位,A项错误;倒位后的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 化,B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该染色体的m片段和q片段位置互换,则染色体 一定发生过断裂,C项正确;图示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会影响相关基因的 表达,D项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

第3课时生物的进化课标要求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2.概述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考点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主要组成(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3.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概念①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②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①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②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4.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进化学说①主要观点: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②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醒 变异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在后且是定向的。

环境只起选择作用。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①发展原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②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归纳总结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分析(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载能力,繁殖能力表现为“过度”(2)生存斗争⎩⎪⎨⎪⎧起因:过度繁殖与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斗争的方式⎩⎪⎨⎪⎧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优胜劣汰(3)遗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4)适者生存⎩⎪⎨⎪⎧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留或淘汰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得以保留2.拉马克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比较项目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区别进化原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变异方向变异是定向的,环境和器官的使用情况决定变异的方向变异是生物本来就有的,是不定向的适应性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些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有些变异不适应环境,不适者被淘汰进化方向由生物自身决定由自然选择决定联系都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1.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提示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基础知识专题汇编(全国通用)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基础知识专题汇编(全国通用)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生命现象—要语强记1.基因重组(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发生于四分体时期)。

(3)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1)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

(2)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2)染色体数目变异①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界定:可依据发育起点界定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

起点为“受精卵”时,依据“染色体组数”确认二倍体、多倍体,起点为“配子”时,直接认定为单倍体。

4.生物育种的原理(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2)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3)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4)杂交育种——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

5.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6.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引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五大因素: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8.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即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理性思维—混漏清零1.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辨析不清(1)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①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精)

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精)

)
A.a 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B.b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C.c 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 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进化是不是一定有新物种形成?
提示: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
2.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吗?新物种形成标志是什么?
与进化有关的易混概念辨析 (1)突变与基因突变:突变包括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2)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较小幅度的基因频率改变不会产生生殖隔离,如打一次农药后,活下来的有一定抗药性的害虫与不抗药的 害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 使得种群间 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 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物种形成一般先经过地理隔离再产生生殖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是个例外 (直接形成 生殖隔离)。
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多样性 生物进化 的原因,以及生物的 ____________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 ____________ 和适应性,有助于人们正确
地认识生物界。
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局限性 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B
不涉及 Y 染色体,XB+Xb=1 4.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 p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q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 AA 的频 率=p2,Aa 的频率=2pq,aa 的频率=q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频率应保持不变。 高考警示 由基因频率推测基因型频率易出现的误区 (1)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可以利用基因频率来推测出基因型频率。 自交的种群, 如豌豆等不能利用基因 频率求出基因型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选择题五大命题点规范答题指导(三)1可遗传变异辨析题
[典题示范]
(2016 •全国卷川)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①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
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③―________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僅_________ 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铀_________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⑥ ___________ 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名师指导]
1 •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注相似知识间的异同点。

基因突变涉及基因内部碱基对数目的增添、替换或缺失等,而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涉及的不止一个基因数目的变化,由此可知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

若误以为基因突变就是DNA分子突变,答成“多或少”不给分。

2 •在提取关键信息时,防止推理错误。

回答④⑤⑥时,挖掘隐含信息“某种自花受粉植物只存在自交方式”,因此隐性性状的出现过程为AA发生隐性突变T Aa, Aa自交产生aa,且该隐性性状出现后即为纯合子。

由此推得aa最早出现于子二代。

若忽视上述关键信息,很容易误推aa最早出现在子三代。

同理显性纯合子的出现过程为aa发生显性突变,突变为Aa, Aa自交产生AA aa、
Aa,虽然子二代出现AA但无法分离得到,需再自交,可根据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判断纯合子或杂合子。

[评分细则]
(1)少(2分,答成“多或少”不给分)(2)染色体(2分)(3)—(2分)二(2分)三(2分)二(2 分)
[强化一练]
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24。

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 1 = 25。

如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示意图
(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

已知
1 / 2
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

请回答:
評砒i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配子④的
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种类型配子的比例为①:②:③:④=
(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该次
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 。

⑶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抗病水稻:非抗病=2 :
1。

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 i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题中三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a,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与Aa或AA与a,则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是A。

(2)由于该三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目为2n+ 1 = 25,配子①中多一条7号染色体,因此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前期和中期时染色体数目为12+ 1 = 13条,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26条。

(3)根据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 :1。

则AAa做的父本,反交实验AAa做母本,aa做父本,三体AAa
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 a : Aa : A= 1 : 1 : 2 : 2, aa产
生的精子为a,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 Aaa : Aa : aa = 1 : 2 : 2 :1,抗
1 3
病:非抗病=5 : 1,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o
6 5
1 3
[答案](1)A 1 : 1 : 2 : 2 (2)13 或26 (3) - 5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