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新编检测题答案
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

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第一篇: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高考人物传记练习题六十一、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
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
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
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
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
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
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
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
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
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
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
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初三英语人物传记故事阅读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英语人物传记故事阅读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 Dear dad,Happy birthday to you! On this special day, I’d like to talk to you in a special way.I don’t think I’m good at telling you my thought face to face with you, so I’m to show my deep love for you. You’re not a rich man a famous person. But in my heart, you are one of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 I’m you. You’re interested in being famous and rich. Youdo things like paying for your phone on time, and working as a worker in your factory. The smile on your face shows you’re pleased with the family. You take good care of my grandparents. You help me with my schoolwork and do some shopping with mom on Sundays. In the past, I didn’t care you were wit h me or not. Now I am sorry to say I didn’tyou before. But I am thankful for what you have done for me.I am quite lucky that I have a great father. And I feel happy that now I can let you knowI love you. You are successful as a son, a husband, a father and a friend.Love from,Lydia【1】A.writing B.thinking C.reading D.speaking 【2】A.and B.or C.also D.as well【3】A.kids B.adults C.men D.women【4】A.worried about B.proud of C.afraid of D.sorry for【5】A.always B.ever C.already D.never【6】A.common B.interesting C.wonderful D.popular【7】A.whether B.that C.what D.where【8】A.realize B.regret C.respect D.remind【9】A.too B.so C.very D.such【10】A.how many B.how much C.how often D.how wide【答案】【1】A【2】B【3】C【4】B【5】D【6】A【7】A【8】C【9】D【10】B【解析】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不擅长面对面和父亲交流的孩子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以表达对父亲深深的爱。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

人物传记阅读同步检测参考答案人物传记阅读一1.A、DB.川喜多长政与梅兰芳不是老友关系,他们只是有一面之缘。
C.“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错误,梅兰芳早在移家香港之前就已蓄须明志。
E.“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错误,本文没有描写梅兰芳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而是重在突出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B得1分;答C、E不得分。
2.①“最精彩的表演”,一语双关,既指梅兰芳为了拒演而采取的虚与委蛇的掩饰和应对,又指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精彩表演。
(3分)②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利于表现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增强文章的主旨。
(3分)3.①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期间,梅兰芳谢绝舞台,移家香港,甘于淡泊的生活,决不以精湛的技艺取媚敌人,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2分)②高洁的做人品格。
梅兰芳以孤傲高洁的画家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表现出洁身自好的做人品格。
(2分)③爱国爱民的情怀。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以精湛的技艺为人民演出,以清越的歌喉为祖国的胜利歌唱,表现出奉献人民、报答祖国的宝贵情怀。
(2分)4.观点一:①梅兰芳应该放弃艺术表演。
艺术不能与政治分开。
②艺术要摒弃政治分歧, 不要和政治联系, 这是天真的想法。
③抗战期间,国土沦丧,人民生灵涂炭,日寇利用梅兰芳的艺术影响,强诱他媚敌表演,梅兰芳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
④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观点二:①梅兰芳应继续登台表演,以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优秀作品激励人民克服时艰。
②艺术只有进入社会才能对大众产生影响,艺术家往往是无意识地承担了政治重任。
③任何艺术都具有观念性,一旦将蕴含在艺术中的观念强化,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便凸现出来。
正义或邪恶, 艺术永远是表达、承载的东西。
④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不应放弃自己的舞台,他应该以自己的艺术去召唤抗敌的挚诚,以优秀的作品去激励人民,以他清圆的唱腔化为对正义的坚守,对丑恶的批判。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liuyong

1、联系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评介罗曼·罗兰(从精神和作品两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①罗曼·罗兰是法国的文学大师,是一个性格复杂、精神充满矛盾的作家,有崇高的文坛地位,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也颇受非议和指责。
②作品形式多样,但以传记和传记小说最为突出,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
(意思正确即可)2、依据选文④-⑤两段的介绍,对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①这部作品为20世纪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也牢固奠定了作者在20世纪文坛的声望。
②它被称为20世纪最高贵的小说作品,但作者否认它是小说。
③一些评论家也批评它的结构和语言形式。
(意思正确即可)3、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阅读的意义,在于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灵交流和碰撞,进而使作品的生命在读者心中得以延续。
(意思正确即可)(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传记,要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文本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入口。
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阅读时,应结合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
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我所认识的梁漱溟》)(6分)【参考答案】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冥的。
它对我们的写作启示主要有以下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9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3分)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答案】C【解析】为:创作【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答案】D【解析】本文意在表现欧阳修从小苦读史书,故选D。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⑴多诵古人篇章。
⑵唯读书是务。
【答案】①多读古人的文章②只是致力于读书【解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1句中“诵”的意思。
2句中“唯”“务”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附加题(10分)蔡顺少年孤,事母孝。
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
邻人见而问之。
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邻人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顺日拾桑椹日:(2)以异器盛之异:【答案】(2分)(1)每天(2)不同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日”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这里是“每天”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3分)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答案】(3分)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探讨中国古代人物传记一直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古代人物传记,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上的伟人、英雄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
同时,通过阅读传记,学生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下面,我将为你准备一份中国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帮助你进行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测试。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古代人物传记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短文一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智慧过人,饱学之后,曾为蜀国主刘备出谋划策、辅佐治国。
诸葛亮的主要成就是什么?A. 高超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B. 丰富的知识和博大精深的学问。
C. 文学才华和杰出的写作技巧。
D. 对国家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答案:A. 高超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2)短文二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是唐朝帝王李世民的妃子,因其聪明伶俐,才智过人,被李世民册封为媚娘,后来逐渐崭露头角,并最终登上了帝位。
武则天的称号是什么?A. 太皇太后B. 女皇帝C. 皇后D. 媚娘答案:B. 女皇帝二、写作训练请你以《中国古代伟人传记》为题,根据以下要求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古代人物传记文章。
要求:1. 选取一位你喜欢的古代伟人作为文章主题。
2. 介绍这位伟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出生地、出生年月、所处的历史时期等。
3. 简要描述这位伟人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4. 分析这位伟人的个人品质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示例】中国古代伟人传记古代中国有很多伟人,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贡献与众不同。
其中,我最喜欢的伟人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在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
李白以其激情四溢的诗歌和豪放不羁的个性而闻名于世。
李白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豪情壮志。
高考复习专题之人物传记阅读相关练习答案

高考复习专题之人物传记阅读相关练习答案(一)《黄永玉:大师之境》1.(1)率真、睿智: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时,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将一大幅书法作品挂在客厅里,“人活了八十岁了,如果再不承认老奸巨猾就太不谦虚了!”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率真和睿智。
体现他的率真。
(2)仗义、正直。
为两位遭保长迫害的学木刻的穷朋友报仇,干掉保长浪迹天涯了。
(3)淡泊名利、重情重义。
弘一法师李叔同去世,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为了怀念帮助过他的前辈,出版了《比我老的老头》,记述了张乐平、沈从文、聂绀弩等十几位早年帮助过他的前辈;中国慈善总会授予他“慈善家”称号,因多年好友黄苗子夫人郁风大姐的去世而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根本没有心情去参加颁奖晚会。
2. 主观上:①自身的素质和天赋②率真的个性;客观上:①文化渊源: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
②艺术家的交往: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弘一法师等艺术大家有缘分,得到他们的帮助,深受他们的影响,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 ①贡布里希是在强调艺术家是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艺术家的品位决定了艺术的品位。
②要搞真正的艺术,先要做真正的人。
③本文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是为了说明黄永玉是真正的艺术家。
(二)《莫言——不倦的探索者》1.答案 AE解析:B项原文说“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的只是“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也并没有说是“必由之路”。
C项文中“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而不是“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是说莫言把国内、国外故事变成发生在高密县的故事。
D项文中说“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原文不是肯定的。
2. (1)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
人物传记参考答案

人物传记参考答案(一)试题答案1. A 【解析】(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
从句意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州。
)2.D 【解析】(D项错误在于“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而是被“预定”,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皇储、储君”)3.C【解析】(C选项“杀二宦者”错。
原文中说的是:“别求类状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说“另外找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也就是说是两个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4.(1)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
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
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
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
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
升到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
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
宰相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
许翰也被罢职离开。
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阅读新编检测题参考答案一、12.(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C项“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
D项备选项与原文“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显然出入过大。
【答案】E给3分,答B给2分。
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方法点拨】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
【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方法点拨】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题限制为“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
【答案示例】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解。
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方法点拨】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
谢希德的“诚”,你对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答案示例】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二、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B项“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过于绝对化了;A项错在“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轻软”的画格是当时上海流行的病态画风;E项错在“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文中并没有提及。
【答案】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一题的筛选区域主要集中在第一段,文中说到了“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池阳湖画风之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将这些信息整合一下即可。
【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静,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这一题主要集中在第三段,抓住一句话“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之前的应该就是答案,而且前文恰好从两个方面展开的,每个方面就是一个原因,巧妙整合一下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探究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这是一道探究题,我们应该对两位大师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如从黄身上学习到了恪守传统的雅正之风,淡泊名利,追求艺术真谛;从张身上学习到了既要模仿也要创新;同时也可从吸收二人的优点这一角度来谈。
但要注要结合文章中的明确观点,然后在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阐释,不用面面俱到,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即可。
【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三、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兼及考查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涉及传记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内容。
A项符合文意,完全正确。
B项基本正确,只是在“善于把握进退时机”中,文中没有“进”的时机的具体表述事例。
C项表述“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原文不同,他们两人在大会上作的报告,有可能是“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可能不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且王元是代表自己和华罗庚作的报告。
D项“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曲解文意。
原文只是说他每到一个地方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目的是希望得到帮助和指教。
E项对内容的归纳与概括不正确。
首先本文仅是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事例,根本没有“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的内容;其次是全文通过独到的思想认识、语言论述,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上的独到见解。
【答案】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
2.【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先提取精要,再将第2段中对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的叙述进行整理、归纳、概括,可从华罗庚的数论研究现状,改行后的选择范围和数学生命的发展前景方面表述。
【答案】①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②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③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意并归纳概括的能力。
信息点全部在第3段,但要进行语言转化,变成简洁的语言表述。
例如,将“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
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
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转化成“华罗庚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再依次类推后面的两个方面。
【答案】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探究文本中的语言含义,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的能力。
考生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
其实华罗庚的改动翻新有着他个人当时特定的情境,然而从语言学方面来看却是对这些经典语言的误解。
【答案】观点一:有道理。
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四、1.DE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传记文本的内容理解和文体特征分析的能力。
D 项“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错,原文第⑦段说的是“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并非直接支持。
E项于文无据,原文第⑧段只是说“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并没有专指“正阳门箭楼”。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路的理解。
传记作用题的常规思路一般包括三点,一是内容作用(表现传主人品或才学),二是形式作用(真实性),三是结构作用。
就本题而言,形式与结构作用都无法自圆其说,重点应答内容作用,即表现朱启钤对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
至于举例分析,考生只要能理解作用,并不难答。
【答案】答题要点: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
所选事例及分析:第③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第⑤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第⑥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能力。
“雨”的作用,类似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目的在于表现人物和暗示主题,而本文的主题,显然是标题“被抹掉的奠基人”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即:既赞颂朱启钤的贡献,又为朱启钤的贡献鲜为人知而不平。
另外,题干中的“两次”,指出了答题的要点应包括结构作用,考生答题时,要注意到两次“雨”在文章中的位置,答出其在结构方面的首尾呼应作用。
【答案】答题要点: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
五、1.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
(1)“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显然是夸张。
(2)“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是暗喻。
做这类题,首先要答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这种修辞的好处。
【答案】 (1)夸张。
突出了他走路速度之快。
(2)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梁宗岱在辩论时全身心投入的样子。
2.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找到每一段的中心句,如④段开头“宗岱喜好辩论”,第⑤段开头“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就很容易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