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数学作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角度出发,探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与其他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内容的优化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精简传统高等数学中过多的抽象理论,注重数学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在微积分教学中,可以增加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为背景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可以结合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掌握线性代数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可以结合专业课程,设计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相关的数学建模项目,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为了更好地推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可以建设智能化的数学实验室,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软件平台,开展虚拟实验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可以邀请石油化工行业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或工程案例分析课程,为学生搭建与行业专业人士交流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等职业学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与解读

2020.32020年第3期总第126期教学标准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高等职业学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与解读摘要《高等职业学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适用于各类院校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找准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研制中,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专业人才全面发展;坚持服务产业,明确专业人才规格定位;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突出先进性与引领性。
在研制中,科学把握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兼顾了普适性与特色性。
全面有效贯彻落实《高等职业学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要适应区域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水平,制定校本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标审视专业建设短板,优化配置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内容框架;特点;贯彻落实中图分类号G712;TE65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志恒,男,大庆职业学院院长,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高职石油化工技术类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于得水,男,大庆职业学院副院长,国家示范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负责人,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应用于专业实践。
王彦伟,男,大庆职业学院化学工程系副主任,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石油化工技术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田化学品开发应用。
白术波,女,大庆职业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带头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化工类课程教学。
王志恒于得水王彦伟白术波(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大庆163254)《高等职业学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是在教育部的直接指导下,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高职石油化工技术类专业委员会经过广泛调研、反复研讨完成。
基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数学作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们的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计算方法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难以理解和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开展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目标和意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会在工程技术领域进行实际工作,需要掌握扎实的高等数学知识,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
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导致课程质量下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改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为了使高等数学课程更具实际意义,我们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
在曲线的应用中,介绍了工程中曲线运动的实际案例;在微分方程的应用中,介绍了石油化工生产中的温度、浓度等变化规律;在无穷级数的应用中,介绍了石油储备的累积变化规律等。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2. 引入问题解决型教学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引入问题解决型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高等数学知识。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我们制定了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置不同难度和题型的作业。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研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技能培训规律,构建并实施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四层的“四阶递进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做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融通:通过DCS仿真教学模拟企业中控室操作环境;通过化工单元操作车间实训、管路拆装实训、油品分析等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做到系统训练本专业岗位通用技能和专门技能。
顶岗实习由专任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结合的教学过程,实现课堂学习与实训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学,实现学院倡导的“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一体化”教学。
具体形式有:模拟化教学和生产性教学等教学模式。
单元化教学练操作:将化工生产过程归结为化工单元操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组合训练;模拟化教学练过程:主要利用化工仿真软件模拟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化工生产工艺和操作控制的学习和训练;生产性教学学技能:通过化工生产车间实训和企业实习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技能,学习DCS仪表控制,学习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工艺运作流程,并以生产真实的产品作为实训的目标。
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一)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英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人文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军事训练、社团活动以及各类人文社科竞赛等进行开展,并将其融入到其它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之中。
(二)专业课程1、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四阶递进式”,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
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张军科;曹赟【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8(046)004【摘要】通过对本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方面的总结与梳理,全面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制定出适合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组织模式、内容体系及评价体系等.建立了"理论学习→仿真训练→岗位实操"能力逐级提升的"虚实结合,素能并重"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施,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体系基本形成,实践能力明显提升.%Through a brief summary of the practice of Petroleum Chemic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were comprehensive analyzed,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as formulated, including practice teaching target system, teaching mode, content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and"emphasizing both ability and energy"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system was basically formed,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总页数】2页(P151-152)【作者】张军科;曹赟【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相关文献】1.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J], 夏丽芝2.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电子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 [J], 王继水;潘雪涛;朱轩3.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分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李晓宏;王志勇;曾青兰4.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李发虎;刘金泉;李明5.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 [J], 王莹;雷引周;侯党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石油化工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需要加强高等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为将来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将围绕基于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
受学校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高等数学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学生普遍对高等数学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甚至出现辍学现象。
如何改进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我校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我们引入了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技巧,将高等数学理论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和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和学科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对高等数学教学的成效进行了评估。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辍学率明显下降。
学校还邀请了一些石油化工企业的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与学生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和应用技巧,为学生搭建了更好的实践平台。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的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
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简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属于工科门类,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为原料,采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加工、合成和制造化工产品的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目前国内主要的工科专业之一,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石化企业所需技能和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
其培养目标是学生具备化工工艺、化工产品设计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石油化工流程的研究、生产、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安全监督等方面担任技术、管理和创新等职务。
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建设随着石化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因此,在专业群建设的指导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也开始了自身的调整和优化,与相关专业学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群。
1. 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与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涉及到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储运、环保等方面。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石油地质、油气田开发与管理、石油炼制工程等。
石油天然气工程专业是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人才支持的一项重要专业。
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石化企业的工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各种材料,并需要不停地研究新材料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该专业涵盖了多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等。
它的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表面和界面科学等。
3.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石油化工行业关注的重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监测与管理等。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背景分析1.石化行业发展现状石油化工行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生产过程包括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原油储运、石油炼制、化工生产、油品销售等,生产社会需要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等300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仅中国石化集团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输油、输气管道近6000km,加油站2.4万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油田、采油厂、炼油厂、化工厂、油库、加油站、输油(气)管线遍及全国城市、乡镇、车站、码头、千家万户。
因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国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5万亿元,利润118.7亿元。
2015年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2.74万亿元,利润总额6265.2亿元。
其中,石化行业实现主营收入3.9万亿元,利润总额1615.6亿元。
《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15年我国原油加工量约为5.2亿吨,预计2020年将达到6.2亿吨左右,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将达到82%。
山东作为地方炼化企业大省,截止2015年山东地炼一次炼油产能为14820万吨/年,占全国地方炼化企业产能的60%以上。
2015年,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21.8亿元,石化行业主营收入占全省化工行业的23.4%,其主营收入居全国同行业第1位。
2016年全省11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允许量4143万吨,占全国地炼企业获批总量的75.9%。
随着2016年国际油价总体回升,山东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石化行业人才现状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对石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目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业人员1687万人,占全国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温守东 郑哲奎 丁玉兴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 067000
[摘 要]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调研,开展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岗位分析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依据石油化工生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原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解构,与合作企业合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提出了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高职高专;工作过程;石油化工;课程体系;课程开发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
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我们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解构与重构研究,重新构建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与研究
我们通过对大港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玉门油田炼油厂等石油化工企业调研,开展石油化工职业岗位群的岗位分析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定位(见表1)。
服务面向 中石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油集团公司、化工行业企业 就业部门 石油加工企业、石油化工企业
就业岗位 首次就业岗位: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岗等。
发展岗位:车间主任、装置长、工艺师、技术骨干等。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石油化工生产必备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及新技术学习应用能力、一定创新意识,能从事石油化工生产一线的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石油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岗位证书 化工操作工中高级证书、油品分析工中级证书
表 1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定位
根据对表1中石油化工行业职业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究,确定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如下:
1.具有常减压、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聚丙烯等石油化工生产系统操作和常用设备维护能力;
2.具有控制石油化工生产单元能力;
3.具有石油产品质量检验能力;
32 《石油教育》双月刊4/2009
4.具有现场化工仪表和控制仪表初步使用能力;
5.具有泵、换热器等石油化工典型设备的选型能力;
6.具有初步识图和制图能力;
7.具有环保意识和安全生产控制能力;
8.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9.具有一定创新能力;
10.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管理,具有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初步组织能力。
通过实际工作锻炼,能够胜任班组长、基层技术员等工作。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原则,依据石油化工生产运行操作、产品检验检测、常用设备维护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从石油化工行业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任务分析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参照“化工操作高级工”、“油品分析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
打破原来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原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解构,与合作企业、“订单”企业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典型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11个行动领域,进一步转化为化工设备操作与控制、汽柴油生产运行控制、顶岗实习等13个学习领域课程(见图1)。
并从中选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化工设备操作与控制》、《汽柴油生产运行控制》和《石油产品分析》3门对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学习领域课程,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以及学校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职能,将学生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有机衔接,将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通过开设模拟生产性实训课程、虚拟生产性课程,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等措施,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
图1 基于典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结构
33
《石油教育》双月刊4/2009
34
《石油教育》双月刊 4/2009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
根据石油化工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与天津大港石化、辽河石化、玉门油田炼油厂等企业合作开发“教、学、做”一体的核心课程及教材,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教材中引入企业标准、工作规范和实际工作案例,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
核心课程在“教、学、做”一体的学习场所进行,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堂与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化工生产过程为导向,以化工单元设备操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石
油化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岗位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校企共同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以《化工设备操作与控制》课程为例(图2),课程以典型的化工单元设备操作项目为载体,将化工单元设备操作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同时将工作任务分解成任务模块。
以任务为驱动,每个任务模块对应学习情境,每个模块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工作过程。
将化工操作工职业资格标准融
入到课程教学内容。
图2 《化工设备操作与控制》学习领域课程
该课程的情境教学过程以我校化工系的石油化工岗位操作技能实训中心、石油化工虚拟生产实训中心,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为依托,按照化工单元设备操作项目在真实与虚拟的生产环境中组织教学。
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
这种基于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情境,分别安排在三学年中的第2、3、4三个学期进行,能够使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的训练,学到普适性的工作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项目基金]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高专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030030)。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温守东(1968~),男,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