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练习题六的题目及答案
历史人物传记专题训练含答案

历史人物传记专题训练含答案
引言
历史人物传记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和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成就和贡献。
本文档旨在为您提供一份历史人物传记专题训练,帮助您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一:诸葛亮传
问题一:
诸葛亮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答案一:
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人物。
问题二:
诸葛亮以何种身份为人所熟知?
答案二:
诸葛亮以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身份为人所熟知。
问题三: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卓越的成就?
答案三:
诸葛亮以其智谋和才能在三国时期有多个卓越的成就,包括设计木牛流马、出谋划策抗击外敌、撰写《孔明传》等。
题目二:尼尔斯·玻尔传
问题一:
尼尔斯·玻尔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
答案一:
尼尔斯·玻尔是丹麦的科学家。
问题二:
尼尔斯·玻尔在哪个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二:
尼尔斯·玻尔在量子物理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三:
尼尔斯·玻尔获得了哪个奖项?
答案三:
尼尔斯·玻尔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结论
历史人物传记的学习对于了解历史和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质量传记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生
平和成就,并从中汲取启示和教训。
希望本次历史人物传记专题训
练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名人传练习题及答案

名人传试题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的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传》是一部人物传记,它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
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
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两个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英雄的第三交响曲,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 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丽叶?吉米尔迪。
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
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
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7. 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
8. 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雄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9.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 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琪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 使米开朗琪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耶稣死像》(或《哀悼基督》),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3.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于勒二世召赴罗马。
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 重建圣比哀尔大寺事件中,建筑家勃拉芒德利用于勒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 1508 ―― 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庭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和墙壁画,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人物传记阅读分类专练及答案

人物传记阅读分类专练与答案人物传记阅读训练(一):筛选整合信息要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莫言自述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
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
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
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
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
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
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
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
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
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
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
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
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
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
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
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

初二语文人物传记类试题1.阅读《宋史•杨时传》,完成后面问题。
(14分)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①,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②。
于熙、元之际,河、洛③之士翕然④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⑤,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⑥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①属(zhǔ)文:写文章。
②绝学:宏伟独到的学术。
③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
④翕(xī)然:统一或协调的样子。
⑤寝门:内门。
⑥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
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 ②时盖年四十 ( )③颐既觉 ( ) ④侍立不去(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以师礼见颢于颍昌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遂以名楼(《黄鹤楼》)C.一儿以日初远(《两小儿辩日》)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答案】(1)(4分)①以……为师,师从,拜某人为师②大概,大约③已经,……以后④离开(2)(2分)B【解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
如,虚词“以”的用法;实词“师”的意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答案】(2分)时/ 河南程颢与弟颐/ 讲孔、孟绝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金版学案】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六(一)人物传记含答案

(一)人物传记【例①】(2014·新课标Ⅱ卷)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僚共同抵制。
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相关链接: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
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节选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有删改)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考生答案:①当时中国处于战乱之中,林业研究落后,水土流失严重,水患不断。
②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患难。
失误原因:没有审准题目,进而找错答题区间。
该生忽略了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这两个提示词,没有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学生的回答貌似是“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但实际上并不都是。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liuyong

1、联系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评介罗曼·罗兰(从精神和作品两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①罗曼·罗兰是法国的文学大师,是一个性格复杂、精神充满矛盾的作家,有崇高的文坛地位,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也颇受非议和指责。
②作品形式多样,但以传记和传记小说最为突出,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
(意思正确即可)2、依据选文④-⑤两段的介绍,对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①这部作品为20世纪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也牢固奠定了作者在20世纪文坛的声望。
②它被称为20世纪最高贵的小说作品,但作者否认它是小说。
③一些评论家也批评它的结构和语言形式。
(意思正确即可)3、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阅读的意义,在于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灵交流和碰撞,进而使作品的生命在读者心中得以延续。
(意思正确即可)(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传记,要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文本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入口。
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阅读时,应结合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
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我所认识的梁漱溟》)(6分)【参考答案】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冥的。
它对我们的写作启示主要有以下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名人传记问题及答案

名人传记问题及答案第一篇:名人传记问题及答案名人传记问题及答案Q1:人物传记包括A: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
Q2:《名人传》的作者是、A:罗曼·罗兰《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贝多芬传》Q3:《名人传》创作于由我国著名翻译家 A:二十世纪初期傅雷Q4:《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记述了三位大师的生平,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作者将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
A:英雄Q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的散文代表作,属于(自传/评传)A:海伦·凯勒自传Q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的20世纪著名的在聋盲中坚强的女作家,教育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
A:美国哈佛大学Q7:《巨人传》的作者是(国籍)的创作于A:法国弗朗索瓦·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Q8:《巨人传》是一部的作品,它不仅显示出作者学识的渊博,更体现了作品的贯穿思想,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伟大杰作A:百科全书式人文主义Q9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由出版社出版。
)A:罗斯·特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纯属搞笑,可删O(∩_∩)O~Q10:日本作家山冈庄八的作品《德川家康》,记述了日本历史,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
著名史学家、作家柏杨先生称:“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一是《》。
战国中后期资治通鉴三国演义By:杜安然第二篇:名人传记名人传记大全古代人物传记◎诸子传1孔子传(曹尧德等)2老子传(刘升元秦新成)3庄子传(王新民)4管子传(高连欣)5屈子传(曹尧德)6吴起传(孙开泰孙东)◎帝王权臣传7康熙大帝(二月河)8雍正皇帝(二月河)9乾隆皇帝(二月河)10光绪皇帝(二月河)11秦始皇大传(李约)12司马懿大传(马敏学) 13少年天子(凌力)14隋文帝(王顺镇)15李莲英(斯仁)16曾国藩之血祭(唐浩明)17曾国藩之野焚(唐浩明)18曾国藩之黑雨(唐浩明)19王莽(傅鹤年)20赵匡胤(金舟)21嘉庆皇帝(刘德贵)22道光皇帝(赵辉)23李自成(姚雪垠)24刘邦大传(陈文德)25杨贵妃(南宫搏)26顺治皇帝(杨立平)27努尔哈赤(李文澄)28同治皇帝(赵辉)29谋圣张良(张毅)30安德海31吴三桂(三月夫)32宣统皇帝(刘德贵)33晚清有个李鸿章34武则天正传◎才子传35纪晓岚全传(公木)36李商隐全传(李庆皋)37扬州八怪传(丁家桐朱福烓)38王尔烈全传(杨子忱)39苏曼殊全传(王长元)40施耐庵——绝代奇才(孙昌宇)41老残遗恨(寒波)42大清三杰(徐哲身)43天朝悲歌——石达开(寒波)44齐白石(林浩基)45铁齿铜牙纪晓岚46苏东坡传现代人物传记◎领袖人物47毛泽东传48周恩来传(力平)49邓小平传(伊文思)50胡耀邦传奇(齐鲁)51蒋介石传(布赖恩·克罗泽)52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陈铁健)53陈独秀传上卷下卷◎将帅风采54张学良传(范克明)55李宗仁(朱金元陈祖恩)56中国元帅徐向前(张麟马长志)57陈毅系列传记(金戈刘军等)58中国元帅贺龙(水工)59林伯渠传(王渔等)60潘汉年传奇(张云)61华子良传奇(弓戈)62中国元帅刘伯承◎文化名人71鲁迅传(王晓明)72巴金自传73冰心传(肖凤)74孙犁传(郭志刚、章无忌)75沙汀传(吴福辉)76朱自清传(陈孝全)77高玉宝(高玉宝)78曹禺传(田本相)79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李广德)80沈从文传(凌宇)81老舍自传(老舍)82郭沫若传(龚济民方仁念)83春秋岁月(陈香梅自传)84金庸传奇(钟晓毅费勇)85林语堂自传(林语堂)86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87风流人生--凌子风传(余之)88琼瑶传奇(覃贤茂)89古龙传奇(费勇、钟晓毅)90梁羽生传奇(费勇、钟晓毅)91李敖回忆录(李敖)92人间四月天(王蕙玲)93亦舒传奇(钟晓毅)94细叙沧桑记流年(叶浅予)95艺海无涯——袁世海回忆录96田长霖的柏克利之路(刘晓莉)97父子艺术家(汤晓丹)98李敖和他的女人们(章晓明)99陈逸飞传:视觉人生◎其他名人100“花花公子”的晚节(沈醉)101何厚铧家族传102足音——吴小莉自传103郎平自传(节选)104功夫影帝李小龙(祝春亭105陈景润(沈世豪)106青少年时代的赵超构(张林岚)107曾宪梓传(夏萍)108走近往事(吕大渝)109李兆基博士传记(梁凤仪)110我的前半生(溥仪)111潘汉年在上海(黄祥豫)112资本大玩家——李泽楷传奇113梁思成和林徽因(费慰梅)114林徽因传(林杉)115张竞生传——性博士浮生乱世116香草美人邓丽君117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 118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119船王卢作孚(胡凤亭)外国人物传记119从乞丐到元首(约翰·托兰)120拿破仑传122甘地自传(甘地)123乔治·布什自传125甘地传(徐友珍)126贝布托传(刘文山等)128圣雄甘地(拉皮埃尔)129肯尼迪(西奥多·索伦森)131二战将帅系列传记132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134爱迪生传(李其荣)135爱因斯坦传(聂运伟)137诺贝尔传(伯根格伦)138达尔文传(涅克拉索夫)140海明威传(贝克)141弗洛伊德传(高宣扬)143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144我的美国之路(科林·鲍威尔)146斯皮尔伯格(巴克斯特)147尼克李森自传149丹尼斯·罗德曼自传150斯皮尔伯格(约翰·巴克斯特)152福特家族(解力夫、张光勤)153绿茵诗人——罗伯特·巴乔155大卫·奥格威自传156达利自传158南希外传(基蒂·凯利)159情有独钟——麦克林托克传161麦克阿瑟将军传162斯大林时代的谜案(奥弗申柯)164渴望生活——凡·高传165与死神邂逅(拉布罗)167新戈尔攀登顶峰(特克)168南非斗士曼德拉(李安山)170一生只为那颗星——雅凯自传171雨果夫人回忆录(富歇)173从零到亿万(梁建华)174山口百惠自传176皮尔·卡丹传(艾顿)121罗斯福传124丘吉尔传(蔡赓生)127彼得大帝传略(帕普连科)130身残志坚罗斯福(解力夫)133专制魔王墨索里尼(解力夫)136富兰克林传(陶笑虹)139撒切尔夫人自传142乔治·桑(安安) 145莫妮卡的故事(莱温斯基)148伊莎多拉·邓肯(安安)151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刘平安、刘京胜)154科科·夏奈尔传(黑德里希)157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160狗娘养的战争(巴顿)163卡夫卡传(勃罗德)166 二十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169卡尔·波普尔自传172摩尔根评传(罗伯尔)175五体不满足(乙武洋匡)2第三篇:名人传记名人传记就是所写人的一生的缩写,在里面可以看到他的一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人物传记练习题六
十一、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
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
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
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
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
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
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
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
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
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
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
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
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
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
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
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
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
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
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
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
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1、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答:
指导:①认真讲解,和儿女热烈讨论。
②不命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
③点评作文时,善于启发,引导儿女进行深入思考。
评议:①作文想表达的思想内容。
②作文的语言和表达思路。
2、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
答:
高兴的原因: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
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③互相鼓励和帮助。
随意之极致的原因:①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②没有利益冲突,没有相互的顾忌。
③彼此说话能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3、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
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答:①指导子女写作循循善诱。
②对作者、读者热情服务,精心指导、培养一批文学家。
③对年轻编辑辅导关心爱护,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
十二、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
1925年他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8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靠朋友的帮助在船上做苦工。
他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失过十几次业,饿饭,找不到住处,甚至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
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坚持学习,并成功地创作了《风扎》,得到老师们的赞誉,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杜卡教授的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
学校要给他物质奖
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
1935年秋,冼星海结束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回到上海。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
冼星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创作了《我们要抵抗》、《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救亡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便定期去该团做辅导,教唱救亡歌曲。
他还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
正当他注意“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又给他来了两次电报。
这样,他于1938年11月到达延安,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1939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延安的音乐教学设施和条件很差,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却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教学和创作热情。
他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热心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延安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奔走的足迹。
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有一次晚间上课,讲到深夜,本该休息了,但学员们听得很入神,毫无倦意,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一直讲到天亮。
在这里,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
1939年春诗人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拿到歌词后,他收集创作素材,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还去学唱船工号子。
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完成了。
冼星海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练,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连声说好。
《黄河大合唱》将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雄壮而激奋,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而且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苏联等地广泛演唱,成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
当年11月14日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幛:“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4、冼星海是怎样“用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的?
答:(1)创作抗战救亡歌曲;
(2)为贫苦孩子辅导,教唱救亡歌曲;
(3)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
(4)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培养抗日青年;
(5)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5、本文追述冼星海的往事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加以赏析评价。
答:细节描写,体现了传记真实性的特点。
如在法国作曲获奖,他竟只“要饭票”的细节,真实地地反映了冼星海生活极其窘迫仍努力出色地学习的留学生活。
言简意赅,很有表现力。
又如诗人未然创作了《黄河吟》,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这样的细节,不仅真实,而且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人物形象。
6、有人说:是延河水哺育了冼星海,不去延安,冼星海就写不出《黄河大合唱》。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赞成这种看法。
冼星海正是到延安之后,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延安抗战军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创作热情;他辛勤奔走,吸取了民间音乐丰富的营养。
这使他的爱国思想和音乐创作能力,得到一个升华,使他能够调动他多年学习和体验生活的积累,写出了《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