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5

合集下载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练习第一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 ①头风:头痛病。

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珪举孝廉举:推荐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宽容C.太祖苦头风苦:痛苦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强:勉强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C.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D.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10题(附解析)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10题(附解析)

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10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祭肜①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

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

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

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

以肜为偃师长。

肜有权略,视事五岁,具无盗贼,迁裏贲令。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帝以肜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

至到励兵马,广斥候。

肜有勇力,能贯三万斤弓。

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

二十一年秋,鲜卑万余骑寇辽东,肜率数千人迎击之,自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余级。

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

永平十二年,征为太仆。

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

显宗既嘉其功,又羑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

十六年,使肜以太仆将万余骑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期至涿邪山。

信初有嫌于肜,行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得小山,乃妄玄以为涿邪山。

肜到不见虎而还,坐逞留畏懦下狱免。

肜性沉毅内重,自恨见诈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

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召问逢疾状,嗟叹者良久焉。

鸟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

辽东吏人为立祠,四对奉祭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 【注释】①祭肜,音zhai rong,(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B.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C.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D.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古代指幼年父亲去世,而现多指幼年父母双亡。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练习附参考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练习附参考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复习案《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练习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古人写人物传记,总是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古代用以表明时间的,有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的专用术语。

还有表明时间转换的一些词语,如“少时、初、先、尝、及、既而、俄而、已而、少顷、顷之、久之、未几、须臾”等。

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找出并把握这些词语,可以了解传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的事情,把这些事情贯连起来,就是传主一生的经历。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古代的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为或贬为某某官职止。

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所以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贯穿了起来。

古代表明出仕从政的词语有“荐、举、征、召、拜、辟、授、除、为”等,表明官职升迁的词语有“升、拔、擢”等,表明官职调动的词语有“调、徙、转”等,表明被贬官的词语有“出、谪、罢、黜”等,表明辞职的词语有“致仕”“乞骸骨”等。

古代担任地方上的某个职务,常常采用官职名加地名的叫法,如巡浙江,那是担任浙江巡抚(或巡按之类),知杭州,那是担任杭州知州(或知府),判扬州,那是担任扬州通判等。

这也是阅读人物传记必须知道的。

三、以问“五个W”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who——什么人,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when——什么时间,几个时间;where——什么地方,几个地方;what——什么事情,几件事情;why——事情发生的经过,过程。

这“五个W”如同记叙文的四要素或五要素,在阅读人物传记时,问问自己这一部分是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也就弄清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至于还有几个意思不懂的词语,也完全可以根据对这一事件的整体把握去蒙,去猜,这些词语决不会成为阅读人物传记的拦路虎。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理解《汉书朱云》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理解《汉书朱云》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理解《汉书朱云》含答案(2023秋·浙江宁波·高三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

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有荐云者,召入。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

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

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上乃下其事问公卿。

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

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嘉竞坐之。

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郭田,教授诸生。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4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4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第二案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圬者①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

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

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

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①圬者:泥瓦匠。

圬,涂抹、粉刷墙壁。

②镘:泥瓦匠抹墙的工具。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7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7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司马光之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

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

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

丁母忧,勺饮不入口三日,毁几灭性。

光居洛,士之从学者退与康语,未尝不有得。

涂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

以韩绛荐,为秘书,由正字迁校书郎。

光薨,治丧皆用《礼经》家法,不为世俗事。

得遗恩,悉以与族人。

服除,召为著作佐郎兼侍讲。

上疏言:“比年以来,旱为虐,民多艰食。

若复一不稔,则公私困竭,盗贼可乘。

自古圣贤之君,非无水旱,惟有以待之,则不为甚害。

愿及今秋熟,令州县广籴,民食所余,悉归于官。

今冬来春,令流民就食,候乡里丰穰,乃还本土。

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惟于济民则不宜吝。

诚能捐数十万金帛,以为天下大本,则天下幸甚。

”拜右正言,以亲嫌未就职。

康自居父丧,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

赐优告。

疾且殆,犹具疏所当言者以待,曰:“得一见天子极言而死无恨。

”使召医李积于兖。

积老矣,乡民闻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来者日夜不绝,积遂行;至,则不可为矣。

年四十一而卒。

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市井之人,无不哀之。

诏赠右谏议大夫。

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

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赐白金二千两,康以费皆官给,辞不受。

不听。

遣家吏如京师纳之,乃止。

论曰:熙宁新法病民,海内骚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

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

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

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得此于人人哉?德之盛而诚之著也。

康济美象贤,不幸短命而死,世尤惜之。

然康不死,亦将不免于绍圣之祸矣。

选自《宋史》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其子病,愿速往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B.凡为国者,一丝一毫皆当爱惜。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②勾当:做事情。

③卫子:驴的别称。

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答案+详解)四、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

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

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

太后得书,以示屋质。

屋质读竞,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

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

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

以此计之,惟和为善。

”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

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

”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

”太后曰:“汝第言之。

”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竞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

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

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

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

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

”帝曰:“卿为朕鞫之。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

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注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相见,怨言交让让:责备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夺:强取C.太后曰“汝第言之。

”第:只管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寝:停止6.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分)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④臣愿竭死力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⑥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3分)(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3分)(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4分)【答案及解析】5.(3分)B(夺:强行改变。

如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分)B(①写其外表、才识、人品。

④是在表示效死的决心。

⑤是行动,不属于“谋划”’)7.(3分)C(“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在文中无依据)8.(10分)(1)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评分建议:①果:果真,真的。

(1分) ②夷:残杀,消灭。

(1分) ③次:临时驻扎。

(1分)(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以吗评分建议:①见疑:怀疑我。

(1分) ②虽:即使。

(1分) ⑧得乎:可以吗。

(1分)(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

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评分建议:①书:信。

(1分)②艾:停止,完结。

(1分)③释:消除。

(1分)④安:使……安定。

(1分)【参考译文】耶律屋质,字敌辇。

仪态简约沉静,有才识,重承诺。

遇到突发的事件,能从容镇定处理,人们不能窥测他的才识。

会同年间,太宗驾崩,众大臣拥立世宗,太后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派皇子李胡带领军队攻打他们,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刘哥等抵御,失败回去。

李胡把世宗的大臣和家属全部抓起来,对守卫的人说:“我作战不能取胜,就先杀死这些人!”人们对他说:“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世宗认为他善于筹划,想暗中让他办事,就找了件事写信,来试探太后。

太后收到信,把信拿给耶律屋质看,耶律屋质看完信,说道:“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效命。

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尽忠心,可以吗”太后说:“我如果怀疑你,怎么肯把信给你看呢”耶律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神器没有转给其他家族,有什么不可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的计策,和永康王和议。

”太后于是让耶律屋质写信给皇帝。

皇帝让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有很多不恭敬的言辞。

耶律屋质进谏说:“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

如果能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设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皇帝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与我匹敌呢”耶律屋质说:“即使战不过你,对待兄弟怎么样啊况且还不知道谁胜利即使说你侥幸胜利,被李胡抓住的众大臣的家属就没有活着的人了。

根据这个谋划这件事,只有和议是最好的。

”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开始相见,双方充满怨言,相互责备,没有一点和议的心意。

太后对耶律屋质说:“你应当替我谋划这件事。

”耶律屋质进谏说:“太后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我才敢进献谋略。

”太后说:“你只管说。

”太后又对律屋质说:“和议已经确定,神器最终归谁啊”耶律屋质说:“太后如果把神器交给永康王,顺应天意,符合人心,又有什么怀疑的啊众人一致,都希望立永康王,是不可强行改变的啊。

”于是同意立永康王为皇帝。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因谋反被关进监狱,刘哥和他的弟弟刘盆都勾结耶律天德等人作乱。

耶律石剌暗中报告给耶律屋质,耶律屋质立即带着耶律石刺入朝觐见皇帝,禀告那件事。

刘哥等人不服,于是停止处理这件事。

不久,刘哥邀请皇帝观看赌博,捧酒杯祝皇帝长寿,在袖里藏着刀子进献。

皇帝发现,下令抓住他,亲自审问那件事。

刘哥自己发誓,皇帝又不追究了。

耶律屋质上奏说:“应当让刘哥跟耶律石剌当面对质,不能就这样饶恕了他。

”皇帝说:“你替我审问他。

”耶律屋质率剑士前往审讯刘哥,耶律天德等人服罪,杀了耶律天德,对萧翰实施杖刑,流放了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耶律屋质去世,年龄五十七岁。

皇帝祝痛哀悼,停朝了三天。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

知平阳县。

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

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嘉佑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

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

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

”众乃安。

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高考资源网他营。

又徙梓州。

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

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通“谭”,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B. 募索为蛊者穷治穷:彻底C. 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交:交结D. 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立……的塑像9. 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A. ①④⑥B.①③⑥C.②④⑤D. ②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

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

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

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5分)(2)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5分)【答案及解析】三、8. C(交:“皆”“都”意,或“交互”“交相”意)9. A(①②⑤都不属于“勤于农政”的表现)(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赵尚宽,而不是赞美“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11.(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

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