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传记
人物小传文言文版范文

人物小传文言文版范文
吾友阿明者,金陵人也。
其貌不扬,然性诙谐,每有妙语,令人捧腹。
阿明自幼好读书,然非为经史子集之类,独钟情于怪诞奇异之小说。
常于塾中,置小说于课本之下,佯作攻读正业,实则沉浸于奇幻之境。
师者察之,屡责而不改。
其母亦叹曰:“此儿恐为书痴,然所痴者非正道之书。
”阿明闻之,辩曰:“书中皆有大道,岂独夫子之书为正?”
及长,阿明之性愈旷达。
其交友不问出身贵贱,但求趣味相投。
一日,遇乞者于途,见其谈吐不凡,竟引为知己,与之坐于街边,论世间之事,自朝至暮,忘乎所以。
路人皆侧目,以为癫狂,阿明不顾,笑曰:“君等不知,此公心中有丘壑,胜却诸多俗人。
”
阿明亦嗜美食。
城中小巷,凡有美味之所在,皆能详道其处。
尝闻有一新开酒肆,特以鱼鲜为招牌。
阿明闻之,亟往。
至则大呼小叫,催店家速上佳肴。
鱼既上桌,阿明大啖,不顾仪态,汤汁溅于衣袂亦不自知。
酒足饭饱,抚腹叹曰:“人生乐事,不过如此。
”
阿明虽貌似懒散,于大事却颇有决断。
其家有薄产,亲族欲谋夺之,阿明察其奸计,一改平日嬉笑之态。
集家中老幼,慷慨陈词,述家族传承之理,斥亲族不义之行。
言辞恳切而严厉,竟使谋者羞惭而退。
众人皆奇之,阿明笑曰:“吾平日虽漫不经心,然关乎身家之事,岂容他人欺我?”
阿明之行,常出人意料,然其心至纯至善。
与友交,不欺不诈,有难必助。
吾与之相处多年,受其感染,亦觉生活多添乐趣。
阿明者,真异人也,虽非功成名就之人,然其于尘世之中,活出独特之态,亦为一妙人哉。
白居易人物传记文言文

白居易人物传记文言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也。
幼而聪慧,襟怀宏放。
弱冠之年,名未显于时,然负才气,欲振翼于文坛。
遂观光上国,谒当时名流顾况。
况,吴人,才高而性傲,少所推许。
初见居易,戏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居易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由是居易之名,始为人所知。
贞元十六年,居易擢进士第,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而贬之江州司马。
居易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然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若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河北乱,兵出无功,居易又言事,不见听,乞外任,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乃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
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以自况。
居易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居易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其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其遗址。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此传记述白居易生平事迹,兼及其诗文成就与兴趣爱好,展现了其坚韧不拔、才华横溢的形象。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范硕传
硕,沙圪堵人氏也。
硕少善长跑,曾在田径大会得甲,常独自跑步于操场,因体格强壮,成绩优异被特招于世纪中学。
虽才高于人,而无骄尚之情。
常与人谈天说地,甚是风趣,近日,因教导主任蛮横,不讲道理,无故被辱,心情甚是忧郁,情绪较为激动。
硕,善于言谈,懂得人情事故,好于人交。
吾与其关系甚密,常谈各自心事,尝与其共进餐,终于义结金兰。
张慧传
张慧者,薛家湾人也,字慧慧,世人又称板慧,现于141班,其面目姣好,身材窈窕,性格十分直爽,慧善于做画,其作品皆客观。
初中时与吾于准民中就读,因其美貌而
名。
吾与其关系之甚好,现虽未能同班,但关系未曾改变,堪称之吾“闺蜜”,虽偶发生争执,但终能和好如初。
孙悟空
传
孙悟空者,花果山人也,曾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一身本领,归去,称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
一闹天宫,帝将之请于天宫,当弼马温官,悟空大喜,因仙嘴多,知宫情,大怒,再闹天宫,翻桃宴,拆大殿,帝恐,欲请如来,悟空与如来赌之,输也,被压至山下五百年,饱受磨难,受观音提点,等有缘人来救也。
一日唐僧路此,救悟空,拜得为师,因生性野蛮,欲带紧箍咒,此后随僧西天取经,一路妖魔众多,路途险恶,悟空生身护师,
与魔斗志斗谋,曾得仙人相助,得以脱身。
几经生死,最终取得真经,修以成仙。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文言文形式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献。
在中国古代,人物传记是历史学、文学和哲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弘扬道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人物传记通常包括传主的基本信息、生平事迹、成就贡献、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生平事迹是传记的核心内容,包括传主的重要经历、成就和贡献等。
品德修养则是传记的灵魂,体现了传主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文言文人物传记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弘扬道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文言文人物传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传主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字号、生卒年月、籍贯等。
2.掌握传主的生平事迹和成就贡献,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和影响。
3.注重传主的品德修养和精神风貌,理解其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
4.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传主的思想和行为。
5.注意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特点,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总之,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重要的文献形式,对于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弘扬道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时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吴隐之传》原文及译文原文: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
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
九年,卒。
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
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
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
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
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
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
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
文言文人物传记知识点

文言文人物传记知识点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而生动的文字记录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品德才能等方面。
学习文言文人物传记,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点。
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1、以人物为中心人物传记的核心就是人物,作者会围绕人物的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展开叙述,通过具体的事件和言行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2、按时间顺序记叙通常情况下,人物传记会按照人物的生平经历,以时间先后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人物的成长轨迹和发展历程。
3、材料取舍有重点由于人物的一生经历丰富,传记作者会根据写作目的和主题,对材料进行筛选和取舍,突出表现人物的主要事迹和重要品质。
4、语言简练准确文言文本身就具有简洁、精炼的特点,在人物传记中更是如此。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事件的轮廓,同时又能准确地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二、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结构1、开头一般会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出身等基本信息,有时还会提及人物的家族背景。
2、主体这是传记的核心部分,详细叙述人物的主要事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事迹往往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重要程度依次展开。
3、结尾通常会对人物的一生进行总结评价,或者交代人物的结局和身后之事。
三、文言文人物传记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这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叙述人物的经历和事件来展现其生平。
2、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以增强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立体感。
3、议论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对人物的品德、才能进行褒贬,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4、抒情通过抒发对人物的敬仰、同情等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1、重点字词(1)官职名称:如“丞相”“尚书”“侍郎”“刺史”等。
(2)人物称谓:如“吾”“汝”“其”“之”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一)萧何追韩信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萧何追韩信译文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
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
关于写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关于写人物传记的文言文1. 求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参考译文】宋清是长安西部药材市场上的人,他搜集出卖好药。
有从深山大泽来的采药人,一定把药卖给宋清,宋清很好地接待他们。
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配制他们的方剂,便容易出卖,都称誉宋清。
生疮害病的人,也都愿意到宋清处买药,希望迅速治愈。
宋清总是乐于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便是没有现钱的人,都给予好药,积累下来的债券堆积如山,从前往讨取药钱。
有的不相识的人从远地来写债券购药,宋清也不推辞。
到了年底,估计人们无力偿还,便把债券烧掉,始终不再提起。
市场上的人因为他的行为与众不同,都笑他,说:“宋清是个愚蠢荒唐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评传、回忆录三、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
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1. 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 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 是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 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今年的湖北卷14题已经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五、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见附表)六、感知步骤(一)、“读”文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
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
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
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许多同学们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
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
所以,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可以先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同学们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
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
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
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
同学们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
例如语段1: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
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
”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
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这则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挥叱”“竟不取视”等神态、语气,仔细品读,就可发现主人是一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
如此,再结合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就凸显而出了。
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
(二)、“圈划”文本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有些同学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当然,阅读熟练以后,经验丰富以后,可以简化一些,只选最重要的作些圈画就可以了;但是,在训练的初期,一定要做得细一些,到位一些。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予同学们以下几类注释:人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词、句解释等,通过这些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但同学们往往在阅读中迅速浏览,一晃而过,等到语意理解不清,再返回重新参照注释。
这样一来,时间也浪费了。
与其这样,不如及早圈划,为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早作准备。
如人名,古文中往往只用名或官职名等来指称,同学们如果不参照注释在短文中将之圈划出来以示区别,极易造成混淆,形成理解的偏差。
例如语段2: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中“起之为将”“ 起为吮之”的“起”是人名“吴起”,注释中解释了,但有些同学们不关注的话,会将“起”解释为“起用”“起身”等,这就形成了错误的理解。
对地名、时间的圈划也如此。
对于疑难字词句的解释,则更需要在短文中圈划和注明,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疏通文意。
如语段3: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
晏子辞而不受,三反。
公曰:“寡人有此二,将欲服之。
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
与其闭藏之,岂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赐,使婴修百官之政。
君服之上,而使婴服之于下,不可以为教。
”固辞而不受。
文中的“茈”注释为价值,“弊”注释为“破旧”,“ 不可以为教”注释为“不能教化百官”,如果没有以上注释,同学们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甚至影响到对主旨的感悟。
而如果将这些字词句圈划而出,并在语段中作相应的标记,同学们就能快速有效地疏通文意,而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于注释和语段间来回搜寻。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课外文言文中人物不多,关系也较简单,但由于是文言,所以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而且文虽短,意却深,主旨的揭示往往比较含蓄。
因此,在默读、朗读等的基础上,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分清主次人物。
然后,针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并且针对圈划内容思考人物发出言行的理由、目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或后果,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为人。
如语段4: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同学们先圈划出文中欧阳修的言行,再加以分析。
如:欧阳修面对苏东坡的文章表现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通过圈划思考明白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欣赏;又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的圈划弄清了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赞叹之情,如此一位胸襟开阔的大文豪的形象就活在同学们心中了。
另外,也不要忽视对次要人物的言行和表现进行圈划,因为次要人物往往对主要人物起到衬托的作用。
如:《东坡诗文》中“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这句话如果能够圈划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是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赞扬了苏东坡的文学造诣。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
圈划这样的语句,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语段5: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文末的“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就是一句感叹语气的议论性语句,在阅读中圈划,就可以概括出“为人处事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的启示。
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疏通文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思想内容,对于短文中出现(注释中未出现)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也要学会适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疏通文意,为把握人物,感悟中心服务。
1、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文言文中需要初中同学们掌握的字词并不特别疑难,只是有些同学会由于缺乏正确的方法而缺少自信,还未尝试,首先就畏难而退了。
实际上掌握一定的方法,理解并非难事。
首先,平时要注意进行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也就是将课内所学的关键实词的含义充分掌握,然后熟练地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
如:常见的“使”、“为”、“去”“易”等的几种常用意义熟记于心,碰到具体语句选择适合的意义。
还比如常见的一些通假字,也要了然于心。
其次,要学会采用双音节词来解释单音节词。
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个单音节词可用多个不同意义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并结合具体语境或前后文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词。
如语段3中:“晏子辞而不受”的“辞”有“告辞”、“推辞”、“辞退”等多种解释,结合具体语境,应为“推辞”。
再次,注意文中词性的转换。
虽然初中阶段并不强调同学们掌握文言文的词性,同学们要对此有意识。
如: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名词转换为状语等,了解词性的转换,对于更好地疏通文意还是很有必要的。
2、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字词的含义理解了,并不代表同学们能顺畅地疏通文意了,还进行句子解释的指导。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句意的疏通问题将迎刃而解。
首先,同学们要熟悉熟悉一些常见的固定句式,了解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标志。
如: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也”等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其次,学会调整倒装的成份。
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让同学们学会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再次,养成主动补充省略成份的习惯。
如有些语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量词省略,等等,教师要指导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作出恰当的补充,使句子意思完整。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初中同学们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的一些建议,这些方法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综合运用的。
同学们在学习中不能心浮气躁,而应掌握正确的方法,沉入文本,认真阅读,积极思考,那么对古人的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也能水到渠成了。
3、借助。
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