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规范化扫描方案

合集下载

胸部扫描规范

胸部扫描规范

胸部扫描体位摆放注意事项
注意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注意上下床时病人的安全 注意摆位时动作的连贯性 注意把病人摆正,上下、前后、左右
扫描定位相的观察
准确判断被检者的吸气情况: 吸气足:双侧膈面约平第11肋,双侧心膈角清晰,心脏 立于膈面之上,双侧肺野纹理清晰 吸气不足:双侧膈面上抬,心影增宽,趴于膈面之上, 双侧肺野头过度减低
照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7张,6张居多
备注:GE:mA:240, 螺距:1.375, Rot.time:0.5
胸部扫描范围
上:胸廓入口(T1上缘) 下:双侧肾上腺下缘(L1上部70%, T12椎体下部 12%,L1椎体中部下部12%,其它占6%)
胸部CT窗技术
(1)肺窗 窗宽1500-2000HU,窗位:-450--600 HU; (2)纵隔窗 窗宽250-350HU, 窗位:30-50HU; (3)骨窗 窗宽1500-2000HU,窗位:250-350HU
胸部扫描规范
扫描 前的准备
查看申请单,了解病情 做好解释工作 制动 除去金属物品 增强扫描时,检查前4-6小时禁食水 注意危重被检者的监护 防尘
CT检查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护,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做增强扫 描,过敏体质者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留足观察,常 备抢救器械药品 危重被检者临床要先控制病情,然后再做CT检查 认真了解病史及其他辅助影像检查资料 体位、方位应准确标明
0.625mm*64
5mm、5mm
重建2:重建模式/窗宽窗位/ASIR设置/Cardiac选项; 重建方式;重建层厚
Plus/1500,-500/ss50
slice50%/None/Lung/5mm;

胸部CT技术规范

胸部CT技术规范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胸部CT技术规范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十二、胸部[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 认真核对CT检查会诊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要求填写会诊单医师核准、填写清楚。

(2)扫描前去除病人颈、胸部饰物及其他金属物品。

(3)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要领。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肋膈角),对外伤患者第12肋包括完全。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⑥扫描野(FOV):35~45cm。

⑦扫描层厚:5mm,对小病灶必要时局部重建。

⑧扫描间隔:5mm。

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人80-100ml+30ml(生理盐水)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儿童用量按体重2ml/kg计算。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团注。

注射速率一般为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动脉期:团注追踪,检测到将主动脉约推药开始后25s;延迟期:55-65s。

④其他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⑤延迟扫描: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3~10min做延迟扫描。

(针对病变延迟)3.摄片要求①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包括有和无扫描线的两幅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②显示窗有肺窗,窗位L-600~-700HU,窗宽W1300~1800HU;纵隔窗,窗位L10~30HU,窗宽W320~400HU;骨窗:窗位L300~600HU,宽W1000~2400HU。

胸部ct扫描规范化专家共识

胸部ct扫描规范化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EXPERT CONSENSUS引言胸部CT扫描是临床上检查胸部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据统计,国内医疗机构的CT设备供应商有很多,不同厂家所生产的CT设备在成像技术、成像参数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方面也不尽相同;同时,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存在临床技能、诊断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

对于胸部CT 扫描而言,虽然设备厂家均提供了参考性的操作指南,但是实际检查中由于各种具体问题,会出现很多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即便是同一型号的CT设备,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也存在扫描差异。

在胸部CT扫描方面,尚缺乏标准化的CT扫描、图像后处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案[1],尤其体现在社会各界更为关注CT检查的辐射剂量和辐射安全问题。

因此,在如何规范操作完成胸部CT扫描、降低辐射剂量方面,亟需达成专家共识[2-4]。

基于上述多种原因,在多年来迅速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后,有必要推出胸部CT扫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 方案与临床-放射学检查适应症胸部CT的指征可以是临床病症,也可以是基于先前的影像学检查的异常,如胸部X线摄影(CXR)、透视、MRI或腹部CT。

临床实际中,患者往往通过普通X线摄影检查来完成初筛,从而有助于更合理的CT检查。

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即使胸部X线检查正常,也会进行CT检查,例如不明原因发热(Puo)等[5]。

常规而言,胸部CT协议可以分为平扫CT(NCCT)和增强CT(CECT)两种,基于此可进一步细分。

根据临床-放射学适应症选择CT方案详情,见表1。

目前,推荐病人在吸气末的情况下以容积方式进行胸部CT扫描。

在进行COPD病人肺功能CT定量评估扫描时,可以使用吸气和呼气的组合[6]。

在临床需求情况下,可使用静脉注射(IV)对比,例如评估不明原因发热(Puo)或急性感染,以避免对纵隔淋巴结或并发症等关键发现评估不足。

2 胸部CT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及扫描技术操作规范2.1 放射医务人员要求放射技师需要具备CT上岗证,诊断医师需要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护士需要具备护士执业证和上岗证。

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胸部平扫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orax Routin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低剂量CT(LDCT)适应症肺癌筛查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Lung Lowdose CT (LD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20/ 3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HRCT适应症弥漫性肺部病变、间质性肺部病变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HR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纵隔窗5mm/5mm、1mm/0.5mm 肺窗1mm/5mm 2mm/2mm、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80f/ B30f、B80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胸部增强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告知受检者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浙江省人民医院胸部CT扫描规范(网络版)

胸部平扫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Thorax Routine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低剂量CT(LDCT)适应症肺癌筛查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Lung Lowdose CT (LD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20/ 3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5mm/5mm、2mm/2mm、1mm/0.5mm 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75f/ B30f、B75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HRCT适应症弥漫性肺部病变、间质性肺部病变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序列Chest→HRCT机型40层/128层/16层/640层kV/ mAs 100~120/ 180~210Rotation. time(sec) 0.5/0.5/0.75/0.5体位仰卧,双上肢上举过头呼吸相深吸气后屏气定位相正位扫描范围T1上缘→侧肋膈角下缘2~3cm(后肋膈角水平)扫描方向头→足探测器组合40×0.6mm/128×0.6mm/16×0.75mm/160×0.5mm 螺距 1.2/1.2/1.063/0.994重建层厚/重建间隔纵隔窗5mm/5mm、1mm/0.5mm 肺窗1mm/5mm 2mm/2mm、扫描视野包括全皮肤重建算法B30f、B80f/ B30f、B80f / Standard(B)、Lung Enhanced(D)/FC13、FC52视窗纵隔窗350~400/35~50;肺窗1500/-500胸部增强适应症肺部疾病、纵隔疾病、心包疾病检查前准备去除扫描范围内金属物件,并作有效呼吸训练,告知受检者注射对比剂后正常的机体反应,如全身性发热感,并再次提示对比剂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症状。

胸部CT技术规范

胸部CT技术规范

十二、胸部[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 认真核对CT检查会诊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要求填写会诊单医师核准、填写清楚。

(2)扫描前去除病人颈、胸部饰物及其他金属物品。

(3)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要领。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肋膈角),对外伤患者第12肋包括完全。

⑤扫描机架倾斜角度:0°。

⑥扫描野(FOV):35~45cm。

⑦扫描层厚:5mm,对小病灶必要时局部重建。

⑧扫描间隔:5mm。

⑨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⑩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人80-100ml+30ml(生理盐水)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儿童用量按体重2ml/kg计算。

②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团注。

注射速率一般为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动脉期:团注追踪,检测到将主动脉约推药开始后25s;延迟期:55-65s。

④其他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⑤延迟扫描:根据需要可在注射含碘对比剂后3~10min做延迟扫描。

(针对病变延迟)3.摄片要求①依次顺序拍摄定位片(包括有和无扫描线的两幅定位片)、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

②显示窗有肺窗,窗位L-600~-700HU,窗宽W1300~1800HU;纵隔窗,窗位L10~30HU,窗宽W320~400HU;骨窗:窗位L300~600HU,宽W1000~2400HU。

③测量病灶大小及增强前后病灶同层面CT值的变化。

[注意事项]: 同颅脑检查。

十三、纵隔[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同胸部检查。

2.检查方法和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横断面扫描,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螺旋扫描。

胸椎规范化扫描方案课件

胸椎规范化扫描方案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胸椎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T2* Loc
2
OSag T2 Loc
3
Calibration Scan
3 OSag T2 FRFSE
4 OSag T1 FSE
5 OSag STIR
6 OAx T2 FRFSE
7 OAx/OSag/OCor T1+C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OSag T2 Loc,矢状面T2定位方法图像:
定位线说明:
• 在三平面冠状面定位线上定位矢状面,平行于胸椎椎体或胸髓。 • FOV最大至48cm,FOV上缘包括颈2椎体,以便对胸椎进行节段定位。 • 因为此序列只起到为后面的序列定位的作用,为了缩短扫描时间,频率编码位于上下方向,取消
NPW,1个NEX。 • 为了减轻呼吸运动伪影,可以在椎体前胸腔内添加两条饱和带。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Calibration Scan,校准扫描定位方法图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OSag T1FSE,矢状面T1定位方法图像:
定位线说明:
• 一般情况下复制T2定位线。在三平面冠状面定位像上平行于脊髓或胸椎定位矢状面,一般9-11层。 • FOV中心位于椎体后缘,中心点越靠前,进入胸腔,则受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越大。 • 为了缩短扫描时间,可以去掉饱和带。 • 频率编码为前后方向,加NPW无卷折选项。 • 使用SCIC纠正信号均匀性,而不使用PURE。

胸部及腹部系统X检查规范!

胸部及腹部系统X检查规范!

胸部及腹部系统X检查规范!(一)胸部后前位( PA chest)【体位】1. 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前胸紧靠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 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头稍后仰,将下颌搁于胸片架上方,暗盒上缘超过两肩3cm。

3. 两手背放于髋部,双肘弯曲,尽量向前。

两肩内转,尽量放平,并紧贴暗盒。

4.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

(观察心脏时,摄影距离为180~200 cm)5.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水平方向,通过第6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二)胸部侧位( lateral chest)【体位】1. 患者侧立摄影架前,被检侧胸部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应超出肩部。

2. 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中线,前胸壁及后胸壁投影与暗盒边缘等距。

3. 两足分开,身体站稳,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收腹,挺胸抬头。

4.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离为150~180cm。

5.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水平方向,经腋中线第6胸椎平面垂直射人暗盒。

(三)胸部前弓位( AP lordotic chest )【体位】1. 患者背靠摄影架,取前后位,人体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

2. 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手背放于髋部,肘部弯曲并尽量向前。

3. 身体稍离开摄片架,上胸后仰,使上背部紧贴摄影架面板,腹部向前挺出,胸部冠状面与暗盒成15~200角。

4.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7cm。

5. 暗盒置于滤线器托盘内,摄影距为150~180cm。

6.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中心线】水平方向,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中。

(四)胸部右前斜位( right anterior oblique ,RAO)【体位】1. 患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胸壁右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2. 右肘弯曲内旋,右手背放于髋部,左手上举抱头。

3. 左胸壁离开暗盒,使人体冠状面与暗盒约成45~550角。

暗盒上缘超出肩3cm,左右缘包括左前及右后胸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 •

BH Cor fs FIESTA,病例
胆结石 肝内实质占位病变 门脉癌栓
BH Ax LAVA MASK
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 临床应用: • • •
BH Ax LAVA+C,动脉期和门脉期
扫描方法: • • •
• 图像参数特点: •

临床应用: •
后处理: • •
三平面定位 屏气校准扫描 呼吸门控横断面压脂T2 呼吸门控横断面DWI 屏气双回波T1 屏气冠状面FIESTA 屏气横断面LAVA蒙片 屏气横断面LAVA三期动态增强 屏气冠状面LAVA增强
3-pl Loc
三平面定位图像上观察肝脏既不能偏上也不能偏下,确保肝脏位于线圈的中心。
BH Calibration Scan
BH Cor LAVA+C
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临床应用: • • • 后处理:

BH Ax LAVA+C,平衡期和延迟期
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临床应用: •
• •
BH LAVA,三期动态增强病例
异常灌注 肝癌 血管瘤
横断面LAVA定位图像 冠状面LAVA定位图像
RTr Ax fs T2FSE 扫描定位图像
扫描方法: •


图像参数特点: • •
临床应用: • •
RTr Ax fs T2FSE,病例
血管瘤 肝癌 胆பைடு நூலகம்癌
RTr Ax DWI b=600
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 • 临床应用: •
1.5T ---
胸部
患者摆位:
摆位照片:
摆位照片:
摆位照片:
肝脏规范化扫描方案:
1 3-pl Loc 2 BH Calibration Scan 3 RTr Ax fs T2 4 RTr Ax DWI b=600 5 BH Ax T1FSPGR Dual Echo 6 BH Cor Fiesta 7 BH Ax LAVA Mask 8 BH Ax LAVA+C 9 BH Cor LAVA+C
大范围全视野覆盖,FOV 中心位于解剖中心。呼气末屏气扫描,屏气线保持水平,否则重新扫描。注 意 ,必须是呼气末屏气扫描。在扫描整个过程中,屏气方法要保持一致(无法屏气者可捏紧鼻孔和嘴 巴) ,这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平面定位图像: 校准扫描定位方法图像:
横断面T2,DWI 定位图像 冠状面FIESTA定位图像


RTr Ax DWI b=600,病例
血管瘤 囊肿 肝癌
BH Ax T1FSPGR Dual Echo
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临床应用: •

BH Ax T1FSPGR Dual Echo,病例
脂肪肝 肿块内包含脂肪 器官黑边
BH Cor fs FIESTA
扫描方法: • • • 图像参数特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