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规划建设_成本效益分析_叶祖达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评估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成效备受关注。
低碳城市是指尽量减少城市可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环保措施。
规划与建设的实践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城市能源系统。
城市能源是城市运转的动力,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运营的基础。
对于城市能源的改变,需要从城市规划全过程中进行早期策划与设计。
如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等一系列技术方案,建立多层次的城市能源体系。
同时要实施可持续的能源政策,从根本上保障能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为城市节约大量的能源费用。
在城市交通系统方面,需要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减少私人车辆使用。
这样可以减缓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时还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者污染城市空气的现象。
此外,城市规划中还需要考虑绿色建筑的应用,如建筑使用被动太阳能设施,实现节能环保以及环境友好性。
建筑中的垃圾分类、尽量使用可再生材料等也是实施低碳发展的措施之一。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在国内省市层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广深市规划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源清能源,市政照明也采用LED等新型节能灯具。
此外,还推进了地下管网井盖绿地化,实现富余雨水随时排放,达到雨洪一体化的目的。
这种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诸如此类的高效系统正在被广泛引入各个城市的规划中。
除此之外,国家层面也在出台政策鼓励低碳建设。
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城市绿心建设、新型城市社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目标。
此外,吸取海外先进经验,中国还引入了“英国可持续城镇规划样板”、欧洲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绿色生长战略”等先进的智力成果。
在实践成效评估方面,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可从多个层面考虑。
以城市运转效率为核心指标,城市环境与生活质量作为辅助评估指标。
《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方法、数据、评价指南》

《中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方法、数据、评价
指南》
叶祖达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5(0)6
【摘要】低碳、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已不只是学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个别城市的试验项目,而已经是国家的政策,也已开始进入我国的法定规划体制。
要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控制气候变化,减低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我们建立一套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碳排放评估方法。
然而,目前以城区为规划建设管理空间单元进行碳排放评估的研究和实践都相当缺乏,影响了地方政府和规划师在推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决策的科学性。
本书的目的是填补这个空间,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者提供一本适用在绿色生态城区的碳排放评估方法指南。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叶祖达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农村数据库"的绩效分析与规划建设——基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数据库建设的实证分析
2.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碳排放评估——迈向科学、透明、定量
的低碳城镇化决策工具3.绿色生态城区低碳规划建设管理碳排放评估模型4.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绩效评价——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5.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形成及其波动特征——基于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数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决策

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决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绿色低碳发展似乎是一个高昂的成本,这使得一些人对其采取行动持怀疑态度。
因此,本文将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本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进行绿色低碳发展决策的重要因素。
第一部分: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本绿色低碳发展所涉及的成本主要包括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两个方面。
经济成本是指在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和措施时所需的资金投入。
例如,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需要建设许多新能源设施,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此外,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资金支持。
尽管初期的投入较大,但长期来看,绿色低碳发展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一方面,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绿色技术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环境成本是指由于传统的高碳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传统能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医疗费用、自然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维护等方面。
相比之下,绿色低碳发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降低环境成本。
第二部分:绿色低碳发展的效益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带来了许多其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了可持续经济增长。
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绿色低碳发展能够实现更长期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的利润。
绿色低碳发展为企业和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其次,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
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大量的绿色工作岗位将会被创建。
同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链,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此外,绿色低碳发展还能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绿色低碳发展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探讨的开题报告

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作为中国经济特别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深圳市在推进低碳发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努力。
其中,在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深圳市提出了“低碳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愿景,积极推进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
国际低碳城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模式,旨在通过采用低碳节能的技术和理念,减少城市生态环境的负担,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然而,在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影响工程建设效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成本控制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探索如何在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建设成本,从而提高工程效益和推广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的概念和特点2、工程建设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方法3、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4、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策略5、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的实践案例分析(二)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对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
2、案例研究法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的相关项目,并结合成本数据进行实践案例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对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研究计划安排(一)时间安排本研究总计时限为3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个月)对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和工程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调研,形成综述。
第二阶段(1个月)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现状和问题,并探讨成本控制策略。
第三阶段(1个月)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总结深圳国际低碳城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各国相关部门和城市管理者的共同目标。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管理、能源利用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低碳城市的概念和特点、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国内外低碳城市的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和特点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通过采用低碳技术和低碳策略,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低碳城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碳排放减少:低碳城市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碳排放,降低城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低碳城市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环境质量改善:低碳城市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经济发展可持续: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建设低碳城市是减少碳排放、降低碳排放密度的有效途径。
其次,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低碳城市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再次,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低碳城市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国内外低碳城市的案例分析1. 国外低碳城市案例分析(1)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著名的低碳城市之一。
哥本哈根通过推广自行车出行、采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成功减少碳排放,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_成本效益实证分析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意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规划:低碳城市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规划方案。
2.循环利用:通过优化城市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耗。
3.绿色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城市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4.参与治理: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相关部门、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1.优化城市布局: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用地、交通、建筑等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2.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3.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4.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城市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5.加强碳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和机构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四、低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发展规划存在短期性、片段性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资源浪费,碳排放增加。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分析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空气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了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优化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建设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和美观的城市环境。
一、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规划出符合节能减排的城市建设方案。
低碳城市规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市区建设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加强市区建设,优化城市市容、市貌,提高人们对城市的观感。
例如,在市区内开发优良公园和休闲设施,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和树木数量等。
2. 交通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因此低碳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优化城市交通系统。
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提高公共交通和鼓励步行骑行来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并且规划新的交通线路,减少交通堵塞。
3. 建筑建筑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低碳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优化城市建筑。
低碳建筑应该具备更好的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智能、节能的低碳建筑。
二、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规划是理论指导,低碳城市建设是实践过程,两者相辅相成。
如何实现低碳城市建设呢?1. 采用新型建筑材料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如AeroGel气凝胶、石墨烯等。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 推广新型能源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推广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采用新型能源可以减少城市碳排放,达到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3. 普及建筑能效评估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普及建筑能效评估。
建筑能效评估能够评估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了解建筑能源效率,帮助建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城市示范区建设低碳城市示范区建设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
低碳城市示范区是指以低碳为核心,以节能、环保、可持续为目标,利用新型材料、新型技术、新型管理模式等手段,规划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规划研究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摘要】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城市规划建设是实现控制碳排放的关键政策领域。
控制城市化过程中的碳排放, 需要采取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在当前我国各地政府都要建设低碳城市之际,对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十分必要。
城市政策手段必然有其成本,而政策手段带来的效益也需要有科学客观的分析,才能在制定政策及建设项目时提高社会整体资源效率,达到优化社会经济资源的目的。
本文提出有必要建立一套低碳城市成本效益理论和方法,评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和投资决定。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城市;成本效益分析;碳排放ABSTRACT: Cities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hina, and are the critical loca-tions where emissions can be effectively managed.Adopting low carbon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is the pathway towards reducing the emissions. Low carbon cities development model means achieving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urban growth through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emissions. While many local au-thorities in China have started to express the intentionto construct low carbon cities, it is important to em-phasize the need to apply Cost and Benefits Analysis (CBA) to low carbon urban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All policies and projects will have implica-tions on costs and benefits for the society as a whole.The effects of the policies on reducing emissions should also be measured and assessed objectively. Only through the setting up of a analysis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cost and benefits can one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resources for the society as a whole.KEYWORDS: Climate Change; Low Carbon Cities;Cost and Benefits Analysi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1 引言根据《中国城市化战略的低碳之路》报告[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54.84%,城市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源头集中区域,是实现控制碳排放的关键。
在城市低碳发展方面,一般都需要考虑4个对城市节能减排有较大影响的碳排放源头: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城市居民消费和城市产业结构[2]。
要控制城市化过程中以上源头的碳排放量, 需要采取政策去推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强调控制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透过空间规划和土地开发建设手段,应用碳审计方法,明确不同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对排放目标的效应,并制定低碳经济愿景和指标[3]。
本文指出政府在城市发展领域中,有关推动低碳城市的政策和行动无论是单项手段还是组合方式,都有其相对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成本和效益。
因此,有必要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或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建立相关理论和分析模型,以科学客观的角度去作出政策和项目投资决定。
2 成本效益分析基本概念2.1 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方法(Cost Benefit Analysis -CBA)在基础设施和环境规划等领域已有不少应用经验,一直是环境规划和评估环境建设项目可行性中的重要决策工具。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是:由环境破坏和污染引起的影响可以用经济损失来评估,可以以市场价格直接计算,或以不同的经济计量方法来测度。
同时,为了避免环境破坏和损失,社会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去减少损失。
不同手段有不同成本,因而产生不同效益。
成本可以包括时间、人手、交易、资金和资产投入的各类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成本效益分析叶祖达【作者简介】叶祖达(1956-),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香港规划师学会原会长,ARUP奥雅纳咨询服务公司规划/发展总监。
【修改日期】2010-06-14【文章编号】1002-1329(2010)08-0018-06【中图分类号】TU984;F290【文献标识码】A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IES: COST AND BENEFITS ANAL YSIS Stanley C. T. YIP19成本,都可以统一以经济价格为度量单位。
成本也是针对不同主体而异的,效益包括不同主体如社会、群体、个人效益,也可以以经济价格为度量单位。
以成本效益计量方法为分析工具,每一个政策或者项目不同方案的成本效益都可以系统地分析比较,得到一个清晰和有科学立据支持的决定。
成本效益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以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来评估政策、规划方案、建设投资决定的成本和效益,除了私人成本和利益外,同时也有外在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从而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政策评估工具和方法。
2.2 从外部性到成本效益分析的经济理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主要理论是要解决外部性(externality)的问题。
外部性的经济成因及内涵在经济学中已有大量研究和表述,包括早期西奇威克(Sidgwick)[4]及马歇尔(Marshall)[5]的研究。
外部性研究也是早期福利经济学重要的核心研究课题。
庇古(Pigou)[6]学说最为经典,他把外部性如工业污染问题以经济学成本来表述,提出以对污染者实施税收来补偿受损失者(有名的“庇古税”)。
福利经济学中外部性问题研究了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差距便是外部性的成本价值。
相反而言,社会效益和私人效益的差距也是外部性的效益价值。
从经济学而言,成本或效益价值表现了不同经济主体(如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群体、个人等)的“偏爱”(preference),从而也表现在经济主体的“愿意支付”(Willingness to Pay - WTP)价格。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理论就是要把“偏爱”通过市场经济计量,把“愿意支付”成本反映在评估政策或项目过程中。
近代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再进一步由希克斯(Hicks) 及嘉多(Kaldor) 等人深化 [7-9]。
他们有名的“嘉多-希克斯补偿验证标准”(Kaldor-HicksCompensation Test)指出: 如果由于某些行动而导致的效益可以“假定”能够转移而对受损者作出补偿(Benefit Transfer),而在补偿后有净余收益的话,该行动的效益便比成本高。
这个验证标准成为后来传统成本效益分析理论的主要骨干。
在嘉多-希克斯之前,柏拉图(Pareto)也已指出:一个经济体系要达到资源分配最优,有关行动必需可以达到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提高,而其他任何人的福利水平不会因此受损。
这就是有名的“柏拉图最优”(Pareto Optimality)。
柏拉图、希克斯和嘉多都以福利经济理论来支撑一分析政策可行性的表面证供(prima facie)原则:效益(社会总福利提升)一定要高于成本(社会总损失)。
近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皮尔斯(Pearce)[10]对成本效益分析理论基础的描述,包括3个演绎:(1)效益是指使人类福利增加,而成本是指使人类福利减少;(2) 对于某一项政策或某一项目而言,从成本效益角度来评估,其“社会效益”必然要比其“社会成本”高;(3)“社会”一般指所有大众(小众的和)。
成本效益分析对象的地理边界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比国家更宽的范围。
皮尔斯指出,在评估政策或项目时,使用成本效益分析要考虑3方面合成计量原则:一是要把不同社会阶层团体、国家的成本和效益合成总量计算;二是在评估成本效益时,可以考虑把社会弱势群体的成本和效益以不同权重修正再合成计算;三是要在某一段时间内把成本效益合成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其净现值。
2.3 国际上成本效益分析政策研究应用近年国际上对使用成本效益概念分析评估发展政策和投资项目日渐重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多年来致力于以合理的手段推动经济发展。
1968年首先出版了由烈图和梅丽(Little and Mirlees)共同编写的《工业项目分析手册》,后来于1974年改编为成本利益分析理论中的经典《发展中国家项目审核及规划手册》[11]。
其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发表了以成本效益为主要方法的项目评估手册[12]。
世界银行也在1975年出版了有关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应用[13]。
近年,国际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成本效益概念也被应用到研究全球及不同国家地区未来碳排放情景等宏观分析。
世界各国的研究者自1990年代起进行了大量宏观模拟全球或地区碳排放情景研究,采用及建立了大量不同理论基础的评价及预测模型及方法[14-15]。
成本利益分析是这类宏观碳排放研究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IPCC于1996年发表的第三工作组报告,介绍如何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价减排方案。
其基本结论包括:(1)成本效益分析有其长处及短处,但它是目前决策者比较熟悉的方法;(2)成本效益分析适用问题包括:多少温室气体需要减排、用什么方法进行减排及谁应该减排。
但报告也指出成本效益分析在面对宏观远景的时间跨度分析有其不确定性[16]。
IPCC提出研究减排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可以包括3方面:估计边际成本、估计边际效益及计算增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