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
中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效果探析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其种类复杂,诱因繁琐。
西医主张[1]针对偏头痛的诱因、症状分阶段给予相应治疗。
目前国内学者在运用中医理论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该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偏头痛患者,对其中52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同期单独采用西医治疗的52例相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4例,所有患者均经严格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或颅脑CT 等确诊,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国际分类第2版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排除因感染、外伤、肿瘤、脑血管病变、心脏病、高血压等引起的偏头痛患者。
其中,男30例,女74例;年龄20~63岁,平均(30.7±9.5)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5.8±2.1)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发作期患者给予消炎痛25mg,3次/d;麦角胺咖啡因1片/次,无效重复,不超过6片/d;烦躁不安、失眠者予以安定1.25mg,3次/d。
缓解期患者给予心得安10mg,3次/d;苯塞啶1mg,3次/d;尼莫同30mg/d,3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论治施药。
①风寒外束型:治宜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药用川芎、白芍、羌活、蔓荆子、荆芥、防风、白芷、藁本、细辛、甘草、蜈蚣等;②肝阳上亢型:治宜平肝潜阳,通络止痛。
方剂:平肝通络方。
药用白蒺藜、赤白芍、川芎、蔓荆子、夏枯草、合欢花、天麻、双钩藤、炙僵蚕、柴胡、焦山枝、全蝎等;③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祛瘀,通络利窍。
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药用川芎、赤芍、蔓荆子、桃仁、川牛膝、白芷、地龙、僵蚕、全蝎、红花等;④风痰阻络型:治宜熄风化痰,通络止痛。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药用茯苓、川芎、蔓荆子、天麻、白术、半夏、僵蚕、炙甘草、陈皮、细辛、蜈蚣等;⑤气血两虚型:治宜补养气血,升阳通络。
缓解偏头痛患者症状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缓解偏头痛患者症状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缓解偏头痛患者症状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其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饮食、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
中医则将偏头痛归为“头痛”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外感风邪、内伤七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经络瘀阻等有关。
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麦角胺类药物、曲坦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在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等。
中医治疗偏头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如风邪袭络型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肝阳上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血亏虚型常用八珍汤加减;痰浊上扰型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阻络型常用通窍活血汤加减等。
针灸治疗则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如太阳、风池、百会、合谷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可以放松头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中西医结合疗法将西医的对症治疗与中医的整体调理相结合,能够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例如,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可以先使用西医的止痛药物迅速缓解疼痛症状;在缓解期,则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以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具体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药物联合。
在使用西医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在服用曲坦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能够增强平肝潜阳、熄风止痛的效果。
二是针灸与药物结合。
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进行针灸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血管紧张性,改善脑血流,与药物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78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78例疗效分析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在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采用氟桂利嗪和阿司匹林,再加上中药疏风、通络、活血止痛、升清阳的药物,两者结合起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偏头痛疗效偏头痛是一种颅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与血液中多种活性物质(去甲肾上腺素、前列腺素E、徐缓激肽等)有关的反复发作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最令人丧失能力的慢性疾病之一。
美国和西欧每年有15%—18%的女性和6%—9%的男性受偏头痛的困扰。
在一项多国研究中,偏头痛导致人们每年19.5的工作日无法工作。
由于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笔者从2008年5月—2010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7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本组78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26例,女52例;年龄16-65岁,平均39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
最长达15年,平均2.1年。
均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头痛部位多在一侧的顶、颞、额部,少数在颈部或双侧及全头部。
疼痛性质为搏动性或跳动性痛、钝痛或刺痛,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如恶心、呕吐、失眠等,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骤变、饮食不当、强烈刺激、烈日照射及女性月经来潮等。
所有病例全部经理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2治疗方法2.1 一般治疗合理作息制度,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接触各种过敏物质,保持胃肠道正常机能,禁烟酒。
2.2 中药治疗基本方:蔓荆子10g,菊花10g,当归10g,川芎10g,黄芪20g,白术10g,丹参10g,合欢皮10g,地龙10g,远志3g,防风6g,白芍12g,甘草6g。
加减:偏左侧或偏右侧痛加柴胡6g、酒炒黄芩10g;后枕部痛加羌活6g;前额痛加石膏20g、葛根10g;巅顶痛加吴茱萸3g、藁本10g。
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病症,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偏头痛最为常见和普遍。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患者常伴随着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多为双侧疼痛,少数患者为一侧疼痛,典型偏头痛在发作前存在运动、视觉及感觉先兆,且该类患者多伴有家族史。
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典型偏头痛的发病率正逐渐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将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痛苦,并对社会造成影响。
典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未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一个明确的阐述,急性期通常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患者在长期服药的前提下,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导致药物依赖性的产生,目前,世界卫生组已经将典型偏头痛纳入至难治性疾病的范畴中,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诊治该疾病的理想方案。
标签:中西医;典型;偏头痛;疗效;脑血流偏头痛的治疗和诊断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和探讨的焦点,现代医学关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作出明确的阐述[1],但多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和遗传、饮食、内分泌及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西医治疗偏头痛以镇静、镇痛及缓解伴发症为主,常见的药物包括5-HT受体拮抗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等,以上药物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容易引起胃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历史较为悠久,且在众多的中医著作中对偏头痛疾病的病机进行了阐述,中医治疗多以祛风、活血、通经为主,常见的中医汤剂包括吴茱萸汤、镇肝熄风汤、芎茶调散汤等,以上汤剂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患者及医师的好评[3]。
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典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阐述1.1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西医阐述西医认为典型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总体较为复杂,目前仍缺乏明确的阐述,但临床仍出现了较多的发病观点,常见的观点包括传统血管学说、神经元异常学说、神经血管假说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正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神经生物学说在基因调节方面的研究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新的阐述[4],该学说认为,缓解期会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皮质扩散后可以抑制触发先兆,头痛的出现和中枢疼痛调节系统的功能和三叉神经系统的兴奋异常有关,头痛发作时间和导水管周围灰质出现进行性受损有关,并且可能促使发作性头痛向慢性头痛转变。
中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分析

西 药 治疗 组 3例 ( 组 oA、 组 均 予 以 中 医之 辨 证 论 治施 药 。 中A 配 合 盐酸 氟桂 利嗪 胶 囊 、 O c B 其 组 阿斯 匹林 片 , 组 单 纯 应 用盐 酸 氟桂 c 利嗪 胶 囊与 阿 斯 匹林 片 , 治 疗 1 月后观 察 疗 效 。 果 : 、 两组 有 效 率9 . 9.%均 明显 优 于C . . P 00 )而A、 组 间 比 均 个 结 AB 4 %,00 7  ̄5 7 6 %( < . , 5 B
一
i rn g n n e ln o c r a sr p u ds . v s Ophh l l fb io e i h aig o e l ea e wo n f n I et n tamo vs si1 93 3 7-3 5 i c ,98 ,0;7 8.
自体 血 清 制 作 简 便 、 济 , 一种 安全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 经 是 在 【 张 志 勇, 继 先 . 保 存 血 清滴 眼 液 细 胞 因子 、 生 素 A 浓 度 4 】 楼 经 维 般 医 院均 可 开展 。 此 l 从 2例患 者 也 让 眼科 医生 在 行特 殊 患者 的稳 定 性 以病 原 学观 察 [. 0 , ( : 2 13 J2 2 43 1 — 5 . ]0 2 ) 5 的手 术 时 , 前 充 分 了解 泪 膜及 角 膜上 皮 功 能 , 中尽 量 减 少损 【] Do nl P ,c o zn D , oNA. 术 术 5Mc n el J S hn l JRo I i mmu o l b in n go ul i 伤及 术 前 术 后减 少 眼 液点 用 。 一 d p st n i h o e fe p lc to o utl g s s r a c e o ii n te c m s atr a piain a ol o a eum.r h o f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养神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急慢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三叉神经性头痛16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布洛芬缓释片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增加使用养神清脑颗粒;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82%较对照组76.25%高,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养神清脑颗粒联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头痛,减轻头痛发作次数,值得我院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中西结合;缓解症状[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esting Qingnao Granule Combined with Ibuprofen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migraine treatment.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method of 161 cases of chronic trigeminal nerv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headache,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of 81 cases,8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wo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buprofen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study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increased use of repose Qingnao Granule;treatment of two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3.8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6.25%),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Qingnao Granules Combined with Ibuprofen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repos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treatment effect significantly,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 headache,alleviate headache episodes,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of our hospital.Migraine;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relieving symptoms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西医治疗疗效常不满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研究中西药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中西药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371例作为研究对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86例与对照组185例。
试验组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
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
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均降低,头痛程度评分均降低,头痛持续时间均缩短,试验组的头痛情况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可提高总有效率,有效缓解头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标签:偏头痛;养血清脑颗粒;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额部疼痛与一侧头部疼痛等[1],有些患者会出现畏光、畏声、呕吐、恶心等症状。
偏头痛患者常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现象。
临床上治疗偏头痛主要采用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2]。
为了寻找有效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我院将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用于部分偏头痛患者,与单纯使用尼莫地平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371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根据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004年)确诊,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畏声、畏光等临床表现。
排除标准: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患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排除贫血、高血压患者;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年龄70岁的患者;排除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186例,其中男101例,女8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3.7±2.4)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2.7±1.4)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8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为主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风汤口服, 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
结论常规治疗配合头风汤治疗偏头痛效果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关键词】偏头痛头风汤疗效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092-01偏头痛是一种反复或周期性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发作前可有先兆。
其特征是反复发作性,多为单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一般持续数小时不等,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适当休息以及在安静舒适环境可缓解头痛。
西医主要为改善脑血管痉挛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则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论治。
本研究在常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基础上,应用头风汤治疗偏头痛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依照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IHS)发布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II) 所制定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标准[1],纳入本研究的85名患者,全部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在收录之前,已经除外有头痛性癫痫、或有癫痫病或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除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除外五官性疾病所致的头痛,年龄在26岁—53岁,均能配合治疗。
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1+4.5)岁。
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0+3.8)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及体征等情况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40例对照组治疗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mg,睡前口服治疗,连用14天。
45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头风汤:天麻10g,全蝎10g,川芎30g,白芍30g,白芷6g,当归12g,丹参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结合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分析张国清*高晓娟**中图分类号:R7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007-02*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010020)**通讯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010020)2012年3月3日收稿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治疗组38例(A 组)、单纯中药治疗组30例(B 组)和西药治疗组30例(C 组)。
A 、B 组均予以中医之辨证论治施药,其中A 组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阿斯匹林片,C 组单纯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阿斯匹林片,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结果:A 、B 两组有效率94.7%,90.0%均明显优于C 组56.7%(P <0.05),而A 、B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辨证施药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偏头痛;中西药结合;辨证施药偏头痛(migraine )是一种以反复发生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与大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其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本研究特从我院选择98例典型偏头痛患者,分别予以中医辩证治疗、西药治疗和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疗效,以求找到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98例病例均来自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成3组,A 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23-68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12个月,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气滞血瘀型11例,肝阳上亢型8例,痰浊上扰型9例,气血亏虚型5例,肾虚型5例。
B 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9-64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4个月,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9例,肝阳上亢型10例,痰浊上扰型6例,气血亏虚型3例,风湿外感型2例。
C 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1-67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3个月。
1.2诊断标准:98例偏头痛患者均采用被普遍接受的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的国际头痛协会(HIS)诊断标准[1]。
神经系统检查及颅脑CT 或MRI 扫描等排除继发于器质性、颅内感染、五官科疾病或全身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头痛。
心理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
1.3分组及治疗方法:采用SAS 评分标准,将SAS 评分在35分以上的9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治疗组38例(A 组)、单纯中药治疗组30例(B 组)和西药治疗组30例(C 组);A 、B组患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予以中药内服,气滞血瘀型予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肝阳上亢型予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痰浊上扰型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气血亏虚型予以八珍汤加减,风湿外感型予以羌活胜湿汤加减,肾虚型予以大补元煎加减,其中A 组患者同时每晚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 ,阿司匹林片0.3g ;C 组患者仅予以每晚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 ,阿司匹林片0.3g ,重者加用麦角胺咖啡因1日l 片。
3组患者服药疗程均为1个月,且均予以健康教育及心理沟通。
嘱患者不食用巧克力、奶酪、刺激性食物,不喝酒、抽烟,避免情绪紧张、焦虑、饥饿、失眠等。
1.4疗效评定标准:连续服药满1个月者作为疗效评定对象,参照国际头痛学会所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经过1年随访无复发。
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经过1年随访无加重,其他症状消失。
有效:头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其他症状好转。
无效: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结果以数值、百分比表示,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 ±s 标准差(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前3组间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 、B 两组评分结果均较C 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A 、B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3组病人疗效比较A 、B 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A 组及C 组患者中3位患者因服药阿司匹林出现上腹痛,其中一例伴大便隐血,予以抑酸护胃均症状好转。
内蒙古中医药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008-02谢宇雄**黔西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551500)2012年2月15日收稿表13组患者治疗前后SAS 评分结果(n ,x ±s)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比较*P <0.05,A 、B 组分别与C 组比较#P <0.05表2治疗前后3组病人疗效比较[n(%)].注:A 、B 两组与C 组比较*P <0.053讨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偏头痛其发病机制有神经学说、血管学说、神经血管学说、内分泌学说等,其诱发与心理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睡眠因素、体内激素水平、饮食因素、用药等有关[2],西医治疗多用β受体拮抗剂、麦角衍生物、5-HT1类受体激动剂、钙离子拮抗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及镇静剂等治疗[3],也有行血管、神经及肌肉的切断术等外科方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报道[4],亦有一定疗效,但要长期根治偏头痛西医则显得力不从心。
本研究发现运用祖国医学辩证论治施药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其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偏头痛也不外如此,其病因病机有二:①感受外邪,以风为主,多挟寒、热、湿邪。
风为六淫之首,挟寒则伤阳,清阳受阻,寒凝血滞而病;挟热则精血受伤,气血逆乱而病;挟湿则湿困清阳,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蒙蔽清窍而病。
②内伤诸疾,伤及肝、脾、肾三脏而病,如肝肾阴虚或肝郁化火而肝阳上亢致病,脾失健运而痰湿内生、痰瘀互结致病,肾精亏虚、营血亏损或劳欲所伤致病等。
正如明代医家徐春甫所言“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
故治宜祛邪扶正、通窍活络、调和阴阳为重。
本研究还发现,中西药结合治疗组与单独中药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P >0.05),可见中药对偏头痛有很好的疗效,关键是要辨清证型,正确施药。
参考文献[1]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Cranial neuralgia and facial pain.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J]Cephalalgia,1988:1-96.[2]龙健中,李欣明.偏头痛的诊疗进展[J].华夏医学.2011.24(1):114-116.[3]李兆艳,魏恒利.偏头痛的药物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5):460-461.[4]赵阳,李艳红,黄英俊.神经阻滞加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36.时间A 组B 组C 组治疗前41.5±5.639.0±6.839.8±5.9治疗后11.0±2.3*#15.5±3.6*#33.4±6.2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合计总有效率A 组12(31.6)*18(47.4)*6(15.8)*2(5.3)*3894.7B 组9(30.0)*11(36.7)*7(23.3)3(10.0)*3090.0*C 组2(6.7)7(23.3)8(26.7)13(43.3)3056.7摘要:目的:评价有限切开半闭合复位股骨近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结果:平均随访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膝.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有限切开半闭合复住硬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筒单.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
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共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采用该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股骨近端;接骨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66~86岁,平均年龄74岁,交通事故伤6例,摔伤18例;Evans 分型:I 型4例,II 型8例,III 型4例,IV 型8例;合并症:高血压病10例,心功能不全15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8d ,平均5d 。
1.2手术方法:平躺骨科牵引床,硬膜外麻醉,患臀垫高,仰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牵引复位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后固定患肢,取股外侧上端直切口,仅显露股骨上端外侧骨皮质,将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按股骨转子外形安放,先固定l 枚普通孔皮质螺钉,再按钻头导向器置入股骨颈的3根导针,C 型臂X 线机正侧位透视观察导针位置及长度,经导针钻头钻孔后旋入长短合适的全螺纹钉,再依次钻孔,旋入其余锁定螺钉。
1.3术后处理:根据引流量与术后36~48h 拔除引流管,第2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3d 后开始患侧膝、髋关节活动,4~6周根据X 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下地扶拐行走,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及全部负重。
2结果本组24例全部随访,时间平均为8个月(3~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2.5周(3~8个月),无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折断、滑脱,无髋内翻,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根据Parker 髋骨折疗效标准①,优16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1%。
3讨论3.1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合并慢性内科病身体耐受性差,长期卧床易发生呼吸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因此,多数认为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闭合或切开复位,应用钉板系统或髓内钉系统内固定及外固定系统。
髓内钉系统(PFN)易发生拉力螺钉松动、股骨头切割、内固定折断②;钉板系统94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DHS 对骨折固定不牢靠,易发生内固定折断、脱出而影响骨折愈合③,而PF —LCP 提供了较为满意的内固定方法。